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并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UPSF)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应用 TLIF并 UPSF治疗37例RLDH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JOA评分、腰痛及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治疗效果,Suk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JOA、ODI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优31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919.%,术后12个月根据Suk标准骨性融合35例,可能融合2例,骨性融合率946.%。【结论】TLIF并UPSF可作为治疗RLD H一种选择方式,临床疗效良好,并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未行椎体间融合,其中试验组84例为伤椎单侧置钉加伤椎内植骨,对照组114例伤椎未植入椎弓根钉未行伤椎内植骨,术后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断钉率、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Cobb角和椎体高度、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均为断钉发生,试验组断钉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的非融合技术可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远期预后。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其中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治疗26例(其中外院转来11例).该26例初次手术治疗方式:①胶原酶注射治疗4例,②单纯椎板开窗及半椎板切除22例(包括MED髓核摘除6例,半椎板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6例).原手术部位:L3/45例,L4/5 13例,L5/S18例.再次手术方式:采用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4例,全椎板切除7例,对于腰椎不稳摘除髓核的同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十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15例.再次手术前均作动态X线片,CT或MRI影像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经过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再次发生腰腿痛的症状,椎间植骨均达到临床骨性融合,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VAS评分及X线椎间隙的高度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对比术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术式,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
-
PMMA联合椎弓根螺钉在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联合椎弓根螺钉在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41例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PMMA联合椎弓根螺钉强化伤椎及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随访进行JOA评分,计算手术改善率;行X射线摄片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1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1±2.36)分,术后半年随访平均为(23±2.06)分,改善率75.0%;末次随访平均(25±2.29分),改善率87.5%,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置入螺钉过程中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放热效应及毒性反应引起并发症.1例术后2月发生固定节段下方椎体的螺钉对椎体产生切割现象,但未出现神经根症状.其余患者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脱落.[结论]PMMA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
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截骨术(PSO )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方法]选择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接骨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9例,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度变化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矫正后术后3个月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10.3°±2.6°,与术前46°±11.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 =3.886, P <0.01),矫正率为77.6%(36/46);术后24个月随访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12.6°±1.8°,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 =3.742,P <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0.576,P >0.05),矫正丢失率5.0%(2/36)。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显示:3例A级2例改善到C级,5例B级中1例改善到C级,1例改善到D级,4例C级中1例改善E级,5例D级中1例改善到E级。[结论]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7~2010年收治的3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根据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5年按JOA评估标准,术前JOA评分(11.79±2.36)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3.61±2.28)分,改善率68.7%.骨性融合率89.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同时行椎间Cage融合后路内固定,可促进椎间融合并以维持椎间隙稳定,疗效满意.
-
自体血液回输对脊椎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ICAM-1和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输对脊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CAM-1和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0)与自体血液回输组(H组,n=30),H组采用标准回收模式,应用血液回收机对回收血进行处理,术中回输给患者.当C组血细胞比容(HCT)<0.25时则输异体红细胞悬液,出血量>1500 mL时补输新鲜冰冻血浆(输入血浆总量占出血量30%),必要时输入冷沉淀.分别于入室前30 min(T1),初次输注自体或异体血后1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 (T4)取肘正中静脉采血2 mL,高速离心后于-70℃液氮低温标记储存待检.分别检测4个时间点血液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H组在T3时IL-1、IL-8、ICAM-1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24 h(T4),两组上述炎症细胞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回输能引起血液中炎性因子的激活,但并不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激活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造成明显的组织损伤.
-
球囊在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球囊在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58例共64个椎体骨折患者,应用球囊扩张系统进行经皮穿刺、塌陷椎体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个椎体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20 min,骨水泥注入量每个椎体3.0~7.0 mL,骨水泥返流入椎旁静脉3个椎体,无椎管内漏及椎间隙漏等并发症,均无临床症状.随访5~21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平均为(7.5±0.7)分,术后d1为(3.6±0.4)分,d7为(2.7±0.5)分,术后1个月为(2.5±0.5)分.手术前后VAS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球囊扩张应用于胸腰椎压缩骨折(PKP)能达到消除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
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平衡麻醉后肺功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平衡麻醉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俯卧位腰椎手术的患者96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随机均分为全凭静脉组(T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48例.T组术中静脉泵注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S组吸入七氟烷和50%N2O维持麻醉.术前和术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中断流量(MEF 25~75),大呼气流量(PEF).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所有呼吸参数较术前均有下降(P<0.01),而且TIVA组患者的FVC下降比BAL组更明显(P<0.05).[结论]TIVA和用七氟烷BAL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术后短期内均可出现肺功能减退.TIVA患者全麻苏醒后的FVC相对术前下降比用七氟烷BAL更明显.
-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 年9 月至2009年5 月手术治疗的120 例65 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探查减压,突出髓核摘除71例,全椎板切除32例,后者多伴有椎小关节增生内聚明显或合并腰椎失稳,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或椎间植骨融合术,根据手术前后JOA 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3.5年,平均随访25个月,6个月时92例获得随访,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5.1±13.4)%,优良率为80.4%(74/92),12个月时60例获得随访,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0.3 ±11.1)%,优良率为71.7%(43/60).手术前后JOA 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有腰椎管狭窄,采用腰椎后路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椎管神经根管扩大术效果较好.对合并椎小关节增生内聚严重,无法保留小关节突或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或椎间植骨融合疗效满意.
-
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评价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75例采用椎体内植骨或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式进行比较,其中40例采用椎体内植骨,35例采用后路植骨,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去除内固定后6个月)以下指标:节段性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椎弓根层面松质骨CT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8个月椎体内植骨组节段性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椎弓根平面松质骨CT值指标均显著优于后路植骨组(P<0.05).[结论]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优于传统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且具有操作可行、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的优点.
-
后路减压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cage植骨椎间融合、RF-Ⅱ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对30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RF-Ⅱ系统内固定术,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手术效果按照Nakai标准评定:优2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93%.术后JOA评分平均13.3分, 显著高于术前的3.6分(P<0.05).[结论]后路减压、Cage植骨椎间融合、R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可靠, 并具有复位满意、植骨融合率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腰椎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所致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分析应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因椎弓根置钉位置不佳所致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患者的58枚椎弓根钉进行术后CT扫描,分析其螺钉位置不佳的原因.[结果]12例患者中共有14枚螺钉位置不佳,挤压神经.均为上位螺钉穿破椎弓根骨壁,其中9例穿破内侧壁,3例挤爆椎弓根,2例穿破下壁,并均造成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对严重挤压神经根的螺钉拔出、重新置钉等再次处理,症状绝大部分逐渐消失.[结论]腰椎手术减压范围局限及腰椎先天畸形、退变等导致椎弓根局部解剖变异是置钉位置不佳的主要原因,全面掌握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技术特点,注意个体化置钉,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成人腰椎多节段峡部裂性滑脱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估多节段腰椎峡部裂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成人多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9例.[结果]9例均获得一定程度的复位.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30个月,术后1年X线复查显示融合率100%,根据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手术疗效,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疗效满意.[结论]腰椎峡部崩裂所引起的多节段腰椎滑脱常需手术治疗,手术主要目的是有效融合及坚强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神经减压、适当复位,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可靠.
-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征及个性化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LDS)的临床特征,探讨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3 年2月至2008年9 月.本院手术治疗LDS 87例.其中男36例,女51 例; 平均年龄64.5(55~75)岁,平均病史4.2年(5~12年).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 备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都以双能量X线吸收测量仪(DEXA) 检测其骨密度.根据患者术前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开窗神经根减压术;椎管有限减压加后路原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矫形内固定术等.[结果]随访1~5年,平均2.6年.按VAS评分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术后优68例(78%),良16例(18%),可3例(3%).按ODI评分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术后优57例(66%),良19例(22%),可10例(11%).差1例(1%).总体优良率为82%.围手术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腰椎侧凸10°~42°,矫正到术后5°~20°,平均矫正14°,腰椎生理前凸由术前平均18°矫正到术后30°,内固定术后1、3个月及1、3、5年行x线腰椎正侧位复查,无内固定断裂,参照Kumar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 腰椎植骨融合平均时间12.5周, 未见假关节形成.[结论]术前综合分析病情,明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以解除疼痛为目的,选择个性化的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
应用显微椎间盘镜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分析(附226例报告)
[目的]通过对显微椎间盘镜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更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随访2000~2002年2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成内镜组和传统开窗组,对两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及其评分标准随访,结果显示内镜组优于传统开窗组.[结论]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为理想的微创术式.
-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椎弓根螺钉置钉及安装均成功.12例行伤椎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20例行伤椎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均匀充填17例,部分充填9例,其中CPC/PMMA不同程度渗漏11例.VAS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4分恢复到术后平均2.0分(P<0.001).伤椎cobb角由术前平均30.7°恢复到术后平均11.2°(P<0.01).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比值由术前平均53.57%恢复到术后平均96.70%(P<0.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椎弓根系统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脊柱不稳
[目的]探讨椎弓根系统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脊柱不稳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同侧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并脊柱不稳定患者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JOA评分.[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3个月,按下腰痛JOA评分标准,计算临床改善率,由术前平均6.4分提高到术后20.5分.临床优良率91.7-%.[结论]该术式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脊柱不稳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微创技术处理急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急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该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早期进行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方法.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5个月.[结果]内窥镜手术解除神经根、马尾神经的压迫,疗效优良为86%.[结论]内窥镜手术能使急性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压得到彻底减压,并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后大块异体骨重建治疗合并椎体缺失的儿童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大块异体骨植入融合重建治疗合并椎体缺失的儿童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3~12岁因胸、腰椎结核感染导致椎体缺失的患儿,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后用大块同种异体骨植入融合重建椎体骨缺损方法治疗.术后每年随访 X 线片观察有无植骨块移位、松动、塌陷及有无后凸畸形发生;对于随访超过3年以上的患儿行高分辨率三维 CT 扫描以确认植骨块融合情况.[结果]18例患儿植入的同种异体大骨块的上下两端均与周围骨形成骨性连接;2例发生骨块上端未形成骨性连接但未发生植骨块松动移位,1例出现局部轻度后凸畸形.[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后大块异体骨植入融合重建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引起的椎体缺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其中、远期局部后凸畸形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