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室两种方法检测血清AFP结果的比较
目的:了解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的优越性.方法:采用ECLIA和放射免疫法,平行测定了50例临床血清标本的甲胎蛋白(AFP)含量.结果: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0.996,P<0.01),回收率均在95%以上,但在线性试验和灵敏度检测中,ECLIA法优于RIA法.结论:ECLIA更适用于临床检测.
-
AFP、CA19-9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对比观察
我们2005-06~2006-05分别对原发性肝癌(PHC)52例进行甲胎蛋白(AFP)、糖抗原19-9单项和联合检测,对比观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分析 CA-19-9抗原/分析 肝肿瘤/诊断 -
甲胎蛋白的测定在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甲胎蛋白(AFP)常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临床标志物为大家所熟悉.在非癌性肝病中AFP也有一过性增高[1].除肝源性AFP可升高外,在妊娠、生殖腺胚胎肿瘤的情况下也可增高[2].
-
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阴性误诊84例分析
我院1991-03~2003-03收治的甲胎蛋白(AFP)检测阴性的原发性肝癌(PHC)109例,其中误诊84例,分析如下.
-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出现AFP明显升高2例分析
我科在使用恩替卡韦(ETV)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出现2例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但经综合判断及随访,现已排除原发性肝癌(PHCC)的可能,现分析如下.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功能及甲胎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患者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P)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分别测定50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3 d及术后1 d、3 d、1周的肝功能;术前3 d及术后1周、4周AFP的数值.结果:术后1d、3 d及1周的TBIL、DBIL及术后1 d、3 d的ALT、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1周AFP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ACE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
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对AFU诊断肝癌价值的影响
目的:研究岩藻糖苷酶(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有炎症活动的肝炎后肝硬化这一特殊人群中的诊断价值,以寻找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筛查.方法:收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42例,肝癌患者血清43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24例,疑似肝癌患者6例,正常人血清53例,分别以酶法和免疫放射方法对AFU和甲胎球蛋白(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FU含量为455.64±153.5 nmol/(mL*h),肝癌患者为502.2±230.24 nmol/(mL*h),慢性肝炎患者500±127.05 nmol/(mL*h),三者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324±57 nmol/(mL*h).肝癌患者AFU水平虽然高于肝硬化患者,但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AFP含量,肝癌患者AFP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P<0.001.方差分析显示肝硬化和肝癌血清中AFU活性不随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AFU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明显升高,AFU的测定难以对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区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存在的炎症使AFU作为肝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降低.
-
AFP增高与乙肝各种血清学指标模式的关系及癌变风险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各血清学模式中发生癌变的风险.方法:应用ELISA法对436例AFP介于20~400 ng/mL的乙型肝炎患者及64例有乙肝感染史的肝细胞癌患者(AFP:431~897 ng/mL)进行了乙肝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测定.结果:乙肝血清学指标各模式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436例乙肝患者中HBsAg(+)、HBeAg(+)、HBcAg(+)模式占27.3%,HBsAg(+)、HBeAb(+)、HBcAb(+)模式占48.1%,HBsAb(+)、HBeAb(+)、HBcAb(+)模式占6%,HBeAb(+)、HBcAb(+)模式占18.6%;64例肝细胞癌患者中HBsAg(+)、HBeAg(+)、HBcAb(+)模式占25.0%,HBsAg(+)、HBeAb(+)、HBcAb(+)模式占45.3%,HBsAb(+)、HBeAb(+)、HBcAb(+)模式占10.9%,HBeAb(+)、HBcAb(+)模式占18.8%.结论:乙肝各种模式AFP的增高有高度相关性.
-
肝功能相关指标联合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肝功检测项目中的α-L-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提高原发性肝癌(PHC)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PHC患者、50例肝炎患者及50例健康人进行AFU、GGT、TBA、ALP、AFP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依次为GGT>ALP>AFP>TBA>AFU,特异性依次为AFP>AFU>GGT>ALP>TBA.AFP与其他4项参数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提高,特异度则有所下降.结论:AFP、AFU、GGT、TBA、ALP进行联合试验对肝癌诊断有意义,可提高敏感度,适用于高危人群的肝癌筛检和临床诊断工作.
-
潮汕地区健康人群甲胎蛋白参考值调查
目的 建立潮汕地区健康成人血清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参考范围. 方法 随机采集潮汕地区2011-2013年健康体检者9 236人,其中男性5 600人,女性3 636人,年龄在18~80岁.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德国西门子ADVIAcentaur)对AFP定量分析.以百分位数法(≤P95)计算血清AFP的参考范围.采用软件PASW 18.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康成年人血清AFP参考范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女血清AFP浓度均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潮汕人群血清AFP浓度按年龄及性别分组建立的参考范围更加合理、确切.
-
血清CA125和AFP及CA199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抗原CA125、AFP和CA199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卵巢癌患者59例,卵巢良性病变49例和健康妇女50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A125、AFP和CA199含量.结果 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妇女组相比,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AFP和CA199的含量和阳性率明显升高,三项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9.67%、47.4%和44.0%,C125和AFP联检的阳性率为89.8%,CA125和CA199联检的阳性率为81.3%,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3.2%.结论 联合检测CA125、AFP和CA199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 卵巢肿瘤/诊断 血清学试验 CA- 125抗原/分析 甲胎蛋白类/分析 -
血清DCP、GPC3和HSP70检测对AFP阴性PLC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和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3种肿瘤标志物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中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AFP阴性PLC 48例患者,良性肝病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DCP、GPC3和HSP70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FP阴性PLC组患者血清DCP、GPC3和HSP70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CP、GPC3和HSP70联合检测对AFP阴性PL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 DCP、GPC3和HSP70联合检测对AFP阴性PL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斑点-ELISA检测AFP
目的 探讨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的酶免疫测定法检测甲胎蛋白(AFP).方法 以硝酸纤维素膜代替常规ELISA中的固相载体聚苯乙烯板,其余步骤按ELISA方法操作.结果 以AFP标准品作试验,进行方法学探索,测出佳包被抗体浓度为100 mg.L-1,酶标抗体稀释度为1∶4 000.不同来源不同孔径的硝酸纤维素膜无差异;同时发现包被过程中的封闭处理能减少非特异性反应;保存试验证明包被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至少可保存2周.结论 该法具有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通过与常规ELISA检测血清标本AFP含量值的比较,表明该法可半定量测定AFP的含量,尤其适用于标本的初步筛选.
-
联合检测CEA、AFP、CA-125、CA-199对胃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EA、AFP、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了118例胃癌患者,皆行胃癌根治手术或姑息手术,其中追踪观察到46例患者术后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25例未发生胃癌复发或转移癌.分别于术前、术后与复发(复诊)后联合检测CEA、AFP、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物,对比观察术前、术后与复发后CEA、AFP、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特点.[结果]术后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下降;复发病例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则明显上升,甚至高于术前水平.转移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残胃癌.CA-199与CA-125联检阳性者76.8%确诊为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CEA、CA-199与CA-125联检均为阳性者91.9%确诊为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CEA、AFP、CA-199与CA-125四项联检均为阳性者95.5%确诊为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结论]CEA、AFP、CA-125、CA-199等联合检验对提高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术后的临床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已得到公认,但仍有30%的PHC患者AFP结果呈阴性或低浓度阳性反应.
-
若干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AFP、TPA、TPS、CA199和CEA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85例PHC、19例肝转移癌、35例肝硬化、22例慢性肝炎患者和5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AFP、TPA、TPS、CA199和(EA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各项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AFP对PHC的诊断价值高;TPA、TPS和CA199在PHC和肝转移癌患者血清中均有高水平表达;CEA对PHC无诊断价值,但对肝转移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FP联合检测TPA、TPS或CA199可以提高PHC的诊断敏感性,但特异性有所下降.结论:AFP联合CEA可以用于PHC与肝转移癌的鉴别,联合TPA或TPS有助于早期发现PHC的远处转移,联合TPS和CA199适合于无明显症状的门诊患者和PHC高危人群的筛查.
-
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定量测定甲胎蛋白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对磁性微珠作载体,化学发光与酶免疫技术相结合的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测定血液甲胎蛋白(AFP)作出方法学评价,并对肝脏疾患者进行AFP的测定,以求找到对原发性肝癌为简捷、快速、灵敏的指标.方法:利用S0-S6标准液进行七点定标,以S0标准液进行方法灵敏度测定,以6种不同浓度梯度的血液标本做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的测定.同时对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7例良性肝病患者血中AFP进行测定,以41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该方法低检测限为0.37ng/ml;精密度分别为批内变异3.23%、2.88%、2.38%、3.45%、4.32%、4.97%;批间变异3.97%、3.46%、4.36%、4.16%、5.32%、5.78%.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7.6%、103.2%、99.6%、107.3%.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AF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良性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高,快速、准确,可成为人群普查的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