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带血管蒂腓骨叠加移植治疗胫骨缺损16例分析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比较多见,治疗效果也较理想.但强烈暴力下所致的小腿损毁伤除大面积的软组织挫灭都合并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等不利因素.手术成功率低,术后感染骨坏死率高.终导致骨不连,下肢功能缺失,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行单根健侧腓骨段移植来解决胫骨缺损的问题,效果一般.并发症多如:植骨缺血坏死,慢性骨髓炎形成,骨不连,由于单根腓骨负重力差而导致再次骨折等.
-
半月板损伤修复和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半月板损伤是骨科中常见的运动性损伤,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关节镜诊断、治疗半月板损伤已成为一种趋势,以往的膝关节开放性半月板全切术已逐渐被淘汰,目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进入了内镜时代.
-
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术63例的术后康复训练及指导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术后的康复训练对关节的康复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骨一区近段时间63例膝关节半月板修整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及康复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膝关节肿胀消退关节活动正常,术后3个月复查,股四头肌力达到五级,可逐渐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 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可防止膝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对膝关节的康复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
小儿膝关节骨肿瘤保肢手术的方法
目的探讨儿童膝关节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将人工半关节置换用于重建膝关节的保肢手术. 方法对2000年~2005年间胫骨上端骨肉瘤5例患儿进行手术--人工半关节假体置换.结果随访2~3年,所有患儿手术成功,均可在支具保护下行走.结论半关节用于儿童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具有保留正常骨骺及膝关节和重建膝关节等优点,同时达到保肢手术的目的和优点,并为成年后全关节置换创造了条件.
-
恒河猴体内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监测
目的:采用X线、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磁共振灌注成像三种不同方法监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情况,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13只成年雄性恒河猴的26条下肢,取1条下肢用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其余25条下肢分为5组: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单纯β-磷酸三钙组、空白对照组,5条/组.β-磷酸三钙直径12 mm,长度20 mm,横截面呈C型.血管束来源于恒河猴胫骨内侧皮下隐动脉分支,其外径约0.8~1.0 mm.②13只恒河猴麻醉后,取胫前直切口,沿胫前肌与胫骨间隙进入.于胫骨外侧放置7孔AO重建钛钢板,除第4孔外其余孔2.5 mm钻头钻孔,3.5 mm丝攻攻丝后钛螺钉固定.于钢板第3~5孔之间用线锯锯断胫骨,切除该段相应骨膜,造成2 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然后根据动物分组填入各自相应材料,制备动物模型.③各组术后4,8,12周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大线性斜率(SSmax)及基线值(SIheseline),拍摄恒河猴胫骨X线片并计算其透光度,同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并计算摄取比值.结果:实验选用13只成年雄性恒河猴的25条下肢,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术后骨缺损区X线检查结果:各组骨缺损区透光度随着术后周数的延长均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与术后4周比较,术后8,12周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于细胞+血管束组均明显下降(P=0.001);与术后8周比较,术后12周β-磷酸三钙+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均明显下降(P=0.002,P=0.021).②各组术后骨缺损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血管束组、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单纯β-磷酸三钙组感兴趣区同位素计数比值均为术后8周高,术后12周低.③各组术后骨缺损区磁共振灌注成像情况:术后4,8,12周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组的SSmax值高,且术后8周与4周相比SSmax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03).术后12周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组5个样本的SSmax与同期X线透光度呈负相关(r=-1.0,P=0.000).结论: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SSmax能够准确反映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情况,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灵敏度和定量分析的优点.
-
外固定胫骨干骺端延长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肢体延长术已广泛应用于矫正肢体长度不等,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修复各种骨缺损与骨不连[1].通过矫正肢体短缩畸形,从而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我科2000年2月~2007年2月共为14例小腿短缩畸形患者,应用外固定延长器进行肢体延长,术后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的治疗
目的 介绍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胫骨楔形截骨、腓骨双截骨保留外侧骨膜、重建腓骨时将其内外侧旋转180°的方法切除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12例.结果 12例随访6~35个月,未见复发,肢体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功能正常;临床疗效:治愈11例,好转1例.结论 该术式治疗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可保证暴露充分,切除彻底,疗效满意.
-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治疗膝内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术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对18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手术前后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机械轴线和解剖轴线并记录.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9个月.术后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治疗3个月后肌力感觉完全恢复.截骨处在术后12~14周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摄片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内固定术治疗膝内翻畸形效果确实可靠,骨愈合率高,推迟了膝关节置换的年龄.
-
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目的 探讨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诊断和部分切除治疗体会.方法 对27例关节镜下确诊的盘状半月板患者,行半月板成形手术.手术切除半月板中间部位25例,保留中间部位半月板2例.结果 术后25例关节交锁、肿胀消失,股四头肌肉周径平均提高3.3cm.结论 盘状半月板撕裂,切除腘肌腱部位半月板损伤,保持前、后角半月板的稳定性是手术关键.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胫前肌外移前后三维步态分析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评定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胫骨前肌外移术后疗效,明确其手术指证。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0例,年龄4~6岁,平均4.5岁。男性15例,女性5例,均行胫骨前肌外移术,手术前后均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美国motion步态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每次测量要求至少有3个步长长度,步速恒定。将骨盆、髋、膝、踝关节共设置15个点,并连接成面,建成三维动态图像。对胫骨前肌外移术前后的步态在三维方向进行步态分析。结果胫骨前肌外移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分析结果:①行走速度、步频、步长较术前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儿童比较也无明显差异。②术后患儿足内收较术前明显改善。③胫骨前肌在术前术后活动状态无明显改变。④胫骨前肌外移术后患侧下肢行进线内旋情况较术前改善。结论运用三维步态分析对行胫骨前肌外移术的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为准确地了解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及胫骨前肌肌电活动变化,因而可以准确判断手术指证和全面评估患儿术后畸形矫正情况。
-
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8例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早期进行系统膝关节康复练习并观察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均于术后的6个月内截骨部位达到骨性愈合,无移位,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移植物失败.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改良的Lysholm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9.0-4.1)分、(46.5±2.8)分增加到(84.9 ±3.1)分、(87.2 ±3.5)分(P<0.05).膝关节站立位股胫角(FTTA)由术前(184.7 ±3.9)°矫正至(172.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关键词: 胫骨/外科学 截骨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外科学 骨关节炎 膝/外科学 -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69膝)其中53例(55膝)得到随访.手术均先行膝关节镜检查,继于腓骨中段截断并截除1cm腓骨,胫骨结节近侧关节面下2 cm外侧闭合楔形截骨,一至二枚自制骑缝钉内固定截骨端,伸膝位石膏固定4周.结果 随访6~60(41±3.6)月,取得了90.9%的优良率.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术可改善膝关节负重力线,获得较佳的远期疗效,是治疗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较好选择.
-
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43例盘状软骨大面积水平撕裂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水平撕裂的成形方法.方法 对大面积水平撕裂的盘状软骨43例45膝,在关节镜下切除上层(或下层)半月板组织,对保留的盘状软骨进行成形手术,使其接近正常半月板形态.结果 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8.2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分,术前本组得分为15~80(50.6±7.82)分;术后得分为85~100(98.1±1.6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关节镜下成形术用于治疗盘状软骨大面积水平撕裂疗效满意,并能大限度的保留稳定的半月板组织,维护膝关节的稳定,防止膝关节外翻畸形.
-
胫骨端在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中应用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胫骨端加强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选择73例本院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患者,对照组(37例)胫骨端应用单纯固定方式,而观察组(36例)胫骨端应用加强固定方式.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及Tegner评分均较术前增加,KT-2000平移距离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及IKDC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356,P=0.03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Log-rankχ2=4.142,P=0.041).结论 胫骨端应用加强固定方式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提高了膝关节活动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治疗参考.
-
Ilizarov技术微创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微创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0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Ilizarov技术微创胫骨高位截骨治疗138例(148膝)临床诊断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手术前后拍摄患肢负重位全长X射线片,测量股胫角(FTA)、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同时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6.5 ±6.6)个月.术后FTA、内侧胫股关节间隙、HS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均P<0.05),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优良率为91.2%.结论 Ilizarov技术微创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