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种骨治疗骨缺损的瓶颈及发展趋势

    作者:李保亮;刘雷;赵文博;栾富均;李沁

    异种骨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备方法较为简单等优势,利用其修复骨缺损当前研究热点.单纯异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临床过程较长,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困扰为置入体内后的成骨和血管化.将细胞及细胞因子与异种骨材料组成重组异种骨,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其血管化可加速其与体内骨融合,具有达到自体骨修复骨缺损临床效果的发展前景.

  • 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作者:张娟子;杨博华

    血管新生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前者是组织中既存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移行并增生,形成新的血管网;后者是由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分裂、增殖,产生大量成熟的内皮细胞,再经过有序排列形成新的血管[1,2].人为给予刺激以促进缺血周围组织的血管新生和侧支血管形成,使缺血得到改善的治疗方法称为治疗性血管新生.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有直接应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骨髓移植等方法[2].近年来,有关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探讨也已进行,并取得成果.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中医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方面,本文就近几年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后髓核自发吸收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辉;王艳红;丁文元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髓核自发吸收现象的研究进展。方法在 PubMed 和CNKI数据库,分别以“disc herniation resorption、regression、resolution、disappearance”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发吸收、消退、溶解、消失”为关键词,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和中文,检索1980年1月—2015年10月发表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后髓核自发吸收的文章。对检索到的27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近期发表在较为权威期刊的论文26篇纳入分析。结果在腰椎间盘突出发病后的前6个月是髓核自发吸收的活跃期。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自发吸收类型。后纵韧带完整与否是决定椎间盘突出能否自然吸收或缩小的关键因素之一。自发吸收现象的发生机制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穿破后纵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接触血运,引起周边毛细血管爬行长入,并作为抗原异物引发机体的一系列免疫反应,使髓核自行溶解,即吸收的过程是一个对突出物进行免疫溶解的过程。结论髓核自发吸收与炎症反应、血管及解剖因素密切相关;发病后的前6个月是活跃期,游离型多发;尽管采取保守治疗后可出现髓核自发吸收,但并非必然;神经症状逐渐加重时,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 内皮祖细胞对小鼠肾癌血管新生化的影响

    作者:于澎;葛余正;赵炎;吴然;吴剑平;朱佳庚;贾瑞鹏

    目的 检测内皮祖细胞(EPCs)在小鼠肾癌(RCC)中的分布特征,探讨EPCs在肾癌新生血管化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BALB/c裸鼠7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35只)、B组(35只),另取6只作为对照组(C组).A组小鼠右肾下极移植人肾癌细胞,B组为假手术,C组不做任何处理;于实验后21、28、35、42、49 d,A、B、C组各时间点分别处死7只、7只和1只小鼠,收集标本评估C组右侧正常肾组织(NT)、B组右肾损伤肾组织(ST)、A组的癌组织(TT)和癌旁组织(AT)中EPCs水平及分布,以及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趋化因子受体(CXCR4)等mRNA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T中EPCs水平在28 d后逐渐升高,明显高于TT、NT及ST中的表达(P<0.05);TT中EPCs水平则先升高以后逐渐降低,且明显高于NT中表达(P<0.05).免疫荧光检测EPCs主要聚集于A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T中MVD明显高于TT和NT,而TT中MVD则低于NT(P<0.05);AT中VEGF、FLK、SDF-1和CXCR4mRNA水平对比TT和NT明显升高(P<0.05).结论 EPCs可通过分泌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参与血管形成来参与肿瘤新生血管化,并以此促进肾癌的进展.

  •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胡传义;易成;蒋林涛;张科;张满;刘昌荣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剂1(HAI-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HAI-1基因在4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上述组织CD34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HAI-1基因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MVD的关系.结果 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AI-1的阳性率为85.00%,而48例前列腺癌组织的阳性率为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A+B期HAI-1的阳性率(71.43%)显著高于C+D期(37.04%,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HAI-1基因的表达与MVD计数之间呈负相关(r=-0.647,P<0.05).结论 HAI -1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

  • 野生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成管的影响

    作者:刘城;吴平生;王月刚;裴静娴;赖艳娴

    目的 研究野生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L)增殖、迁移、成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物理低氧组及野生型HIF-1α基因组,分别用MTS法、划痕法、成管法检测前述3组HMVEC-L增殖、迁移、成管的能力,并用Western印迹测定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S法结果显示,野生型HIF-1α基因转染HMVEC-L后明显促进HMVEC-L增殖,与正常对照组、物理低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物理低氧组、野生型HIF-1α因组HMVEC-L迁移率分别为(1.09±0.25)%、(8.65±1.03)%及(17.12±1.97)%,其中野生型HIF-1α基因组迁移率大(P<0.05).成管法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物理低氧组、野生型HIF-1α因组成管长度分别为(0.34±0.07)、(0.90±0.16)、(1.76±0.09) mm/视野,其中野生型HIF-1α基因组成管长度长(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物理低氧组、野生型HIF-1α基因组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野生型HIF-1α基因组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均为P<0.05).结论 野生型HIF-1α基因能在体外促进HMVEC-L增殖、迁移、管样形成,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血管新生基因.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E26转录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后男;李玉林;张丽红;朱桂彬;蔡今花

    目的试图揭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1, ETS-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血管生成和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ETS-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细胞高表达VEGF mRNA和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5%(36/48)、70.8%(34/48),而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ETS-1既表达在乳腺癌细胞,也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4%(41/48)、79.2%(38/48);VEGF和ETS-1高表达组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均P<0.01);VEGF和ETS-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且高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 VEGF和ETS-1可促进乳腺癌血管形成,同时也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检测VEGF和ETS-1的表达可做为判定乳腺癌恶性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 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

    作者: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郝希山

    目的探讨在恶性黑色素瘤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并模拟产生血管样通道而获得自身血液供应.方法收集恶性黑色素瘤中高度恶性组和低度恶性样本各30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AS双重染色,比较这两组肿瘤中CD34和PAS阳性管道个数,以其差异研究血管生成拟态.结果恶性黑色素瘤中高度恶性组CD34和PAS阳性计数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度恶性组CD34和PAS阳性计数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度恶性黑色素瘤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即肿瘤细胞模拟机体血管生成而产生血液通路.肿瘤细胞通过该通路获得营养供应以满足其生长和扩散的需要,从而获得较高的侵袭能力和恶性度.

  • 整合素β3 mRNA表达与胃癌微血管密度、进展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赵仲生;茹国庆;马杰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生长方式、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5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 mRNA和CD34的表达. 结果整合素β3 mRNA在非肿瘤胃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6/20),显著低于胃癌组(61.0%,64/105,χ2=8.85,P=0.037);在浸润性生长、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病例中,阳性率分别为70.2%(40/57)、72.1%(44/61)、68.6%(48/70)和85.7%(36/42),均显著高于膨胀性生长(χ2=14.97,P=0.002)、T1~T2期(χ2=15.21,P=0.015)、无淋巴结转移(χ2=17.89,P=0.025)及无远处转移的病例(χ2=20.22,P=0.005;χ2=21.35,P=0.035);同样,它们的平均MVD均显著高于膨胀性生长(t=10.105,P=0.001)、T1~T2期(t=5.961,P=0.001)、无淋巴结转移(t=3.819,P=0.01)和无远处转移的病例(t=10.578,P=0.001;t=7.882,P=0.001);阳性表达组的平均血管数(41.02±8.55)个/0.72 mm2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的平均微血管数(25.26±11.25)个/0.72 mm2(t=11.25,P=0.025),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s=0.316,P=0.001);阳性表达组及MVD值≥39.5的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及MVD值<39.5的病例.结论整合素β3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浸润和淋巴道转移过程,检测整合素β3的表达可做为判定胃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的有意义指标,可应用于预后的综合性评估.

  • Versica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迷玲;王立峰;杨金花;杨广英

    目的 探讨Versica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80例患者胃癌组织和30例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中Versica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CD34标记胃癌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胃癌组织中的Versican、VEGF和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2)在胃癌中Versican主要表达于间质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且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3)胃癌组织中的MVD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4)在胃癌组织中Versica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7,P<0.01).结论 Versican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关系密切,二者协同作用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

  • 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与滑膜肉瘤转移、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孙保存;孙燕;赵秀兰;王健;王欣;刘岩雪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肿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滑膜肉瘤肿瘤细胞中MMP-2、TIMP-2的表达情况,收集每例临床病理学参数并统计生存率、以CD31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MMP-2、TIMP-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7%(61/72)和83.3%(60/72),二者表达强度呈负相关关系(r=-0.290,P=0.013).(2)有转移病例出现MMP-2高表达和TIMP-2低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分别P=0.010,P=0.002).(3)MMP-2高表达病例的MVD明显大于其低表达者(P=0.005),TIMP-2 高表达病例的MVD明显小于其低表达者(P=0.048).(4)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TIMP-2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分别P=0.002,P=0.016).结论 MMP-2和TIMP-2表达异常可能与滑膜肉瘤的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有关,TIMP-2低表达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斑块稳定的关系

    作者:孙璐;韦立新;石怀银;郭爱桃;侯宁;游联璧

    目的比较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态学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异,探讨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的关系.方法从死亡前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52例尸检冠状动脉标本中选取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块共922块,以脂质核心面积是否大于斑块面积的40%为标准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153块)和稳定斑块组(769块),比较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出率.由两组随机选取各40个组织块进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阳性物质在斑块内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新生血管检出率(80.4%)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66.6%,P<0.01).新生血管主要分布在斑块的肩部和基底部,纤维帽相对较少;不稳定斑块组各部位的新生血管大密度[肩部:(22.16±19.96)个/mm2,基底部:(21.68±20.44)个/mm2,纤维帽:(3.80±5.32)个/mm2]均显著大于稳定斑块组的相应部位[肩部:(10.04±11.52)个/mm2;基底部:(9.68±11.52)个/mm2;纤维帽:(1.48±2.28)个/mm2,P<0.05].结论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新生血管检出率和密度均显著增高,提示新生血管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除目前较为公认的脂质核心大小、炎细胞数量外,新生血管的多少可能是衡量斑块稳定性的一项新的指标.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樊利芳;刁路明;江从庆;唐志佼;夏东;刘铭球;刘志苏;艾中立

    目的观察低氧培养条件下人结肠腺癌SW480细胞及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mRNA、蛋白表达,探讨HIF-1α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SW480细胞及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采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用蛋白印迹法检测SW480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HIF-1α mRNA.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低氧组SW480细胞HIF-1α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为常氧组的2.33倍.低氧+genistein组HIF-1α mRNA表达为常氧组的50.7%.原位杂交结果表明:HIF-1α mRNA表达低氧组(0.1628±0.0085)显著高于常氧组(0.1201±0.0038)和低氧+genistein组(0.1154±0.0056,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低氧组细胞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常氧组(P<0.01,P<0.05)和低氧+genistein组(P<0.01,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低氧组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为常氧组3.54倍.低氧+genistein组HIF-1α蛋白约为常氧组的58.9%.结直肠腺瘤和腺癌HIF-1α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9%(7/18),67.7%(42/62).腺癌Dukes分期各组HIF-1α 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腺瘤组(P<0.01),且Dukes分期A、B、C+D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显著性(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5%(27/62)和37.1%(23/63).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腺癌组显著高于腺瘤组(P<0.05),且随Dukes分期增加,VEGF 阳性细胞百分率也逐渐增加.腺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一致的符合率达74.2%(46/62),两者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HIF-1α或VEGF表达阳性肿瘤组织与其相应的阴性组相比,两者MVD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两者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两者阴性的MVD值.结论低氧可诱导SW480细胞HIF-1α的过度表达而上调VEGF的表达.结直肠腺瘤癌变及结直肠腺癌发展过程中HIF-1诱导VEGF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参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病机制.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作者:王海燕;陈贵安;张波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受体-1 (flt-1)和含插入区的激酶受体(KDR)在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内膜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23例子宫内膜癌及6例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中VEGF、flt-1、KDR蛋白质及其mRNA进行检测,并对少数病例行Western印迹分析,以检测VEGF亚型在内膜癌组织的分布,用内皮细胞标志Ⅷ因子标记内膜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VEGF、flt-1、KDR蛋白质及其mRNA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胞质内.VEGF蛋白质在中分化(G2)、低分化(G3)内膜癌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上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内膜癌(G1)及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 VEGF mRNA在不同分化程度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大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flt-1蛋白质及flt-1mRNA在G3内膜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高于G1、G2及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在癌细胞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但均高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KDR蛋白质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上的表达较强,但不随分化程度发生变化,其mRNA在中分化(G2)、低分化(G3)内膜癌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上的表达高于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P<0.05).G3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血管密度(48个±12个)高于G1(27个±14个)、G2(26个±16个)及正常绝经期子宫内膜(26个±11个,P<0.05).结论 VEGF、flt-1、KDR及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形式提示其与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血管通透性相关,VEGF及其受体是与子宫内膜癌旺盛生长相关的因子之一.

  • 窖蛋白-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涓瀚;韦强;齐凤杰;徐洪涛;王恩华

    目的 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在不同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4例原发性肺癌、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及36例淋巴结转移癌行caveolin-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54例原发性肺癌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中50例新鲜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 caveolin-1为膜/质表达蛋白,在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中的阳性率为100%.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9.1%(91/154),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Western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caveolin-1在肺鳞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caveolin-1在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和64.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中,有淋巴结转移组caveolin-1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Ⅲ、Ⅳ期组caveolin-1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42),caveolin-1表达与NSCLC的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及MVD值无关(P>0.05).结论 caveolin-1其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的同时,可能还具有促进NSCLC进展和转移的活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何旭;王心蕊;杨旭芳;张丽红;牛云;李玉林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hMSC;利用pLEGFP-N1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hMSC(hMSC-EGFP);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EGFP的免疫表型及分化能力;通过建立BALB/C裸鼠实体瘤模型(分别皮下接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hMSC-EGFP细胞与MCF-7混悬液)来观察hMSC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检测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MSC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体外诱导hMSC向内皮细胞分化,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结果 hMSC-EGFP与hMSC形态相似,均呈成纤维细胞样;二者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在条件基质作用下,均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hMSC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单纯接种MCF-7组肿瘤平均血管密度为5.33±1.42,混悬液组为13.6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血管是由hMSC植入体内引起的宿主源性血管新生,只有少数血管的内皮细胞是由hMSC植入体内分化而来的;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能够通过其旁分泌作用促进hMSC的生长和迁移;经内皮诱导2周后,hMSC呈CD31阳性;hMSC能促进HUVEC的迁移.结论 MSC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 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

    作者:昝丽坤;宋月佳;滕国鑫;李恒;刘微;贾影;周敏;孙玉兰;戚基萍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h、6h、12h、1d、3d、7d和14d组,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损伤模型,分别于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VEGF、Ang-1及An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CD31标记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管数量.Evans blue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大鼠脑缺血后VEGF mRNA表达逐渐增高,12 h达第一个高峰(0.7249 ±0.1933,P<0.01),7d达第二个高峰(0.5264±0.1519,P<0.01);VEGF蛋白表达也逐渐增高,于12 h达高峰(1.1017±0.1302,P<0.01).Ang-2 mRNA和蛋白在脑缺血组织也逐渐增高,均12 h达高峰(0.6747±0.2416,P<0.01;1.1197±0.1780,P<0.01).与之相反,Ang-1 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分别于3 d(0.3220±0.1427,P<0.01)和1 d(0.1298±0.0293,P<0.01)达低水平,这些因子在脑缺血后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脑缺血后血管通透性逐渐增加,EB含量在缺血1d达高峰[(6.219±0.887) μg/g,P<0.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后VEGF、Ang-1和Ang-2共同协调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定量研究

    作者:卞修武;杜琳琳;陈自强;史景泉;柳凤轩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61例有随访资料的脑星形细胞肿瘤中VEGF和iNOS的表达水平,并定量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以反映内皮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星形细胞肿瘤间质血管呈现7种形态特征,血管内皮细胞FⅧRAg阳性细胞总面积和积分吸光度随级别增高而显著增大(P<0.001),且随VEGF标记指数(LI)增高而显著增大(P<0.05);VEGF LI高的病例组(LI≥25%)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VEGF与iNOS表达水平之间有显著关联性(P<0.001),即随着iNOS表达的减弱,VEGF表达也减弱。结论 FⅧRAg定量检测能较好地反映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活性;VEGF和iNOS可能通过相互上调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它们对于判断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 人脐血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发生活性及其参与人恶性胶质瘤细胞异种移植瘤血管新生的作用

    作者:张华蓉;陈飞兰;徐承平;卞修武

    目的 观察人脐血源性内皮祖细胞(EPC)血管发生能力和在恶性胶质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EGM-2培养液中培养获得EPC.取生长到第7~10天的细胞进行CD34和VEGFR-2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下EPC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采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在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皮下移植,于接种肿瘤后第7天经尾静脉注射EPC(每只5×103),并于接种肿瘤后第28天取材检测肿瘤微血管和EPC组织分布及定位,采用抗人CD31和抗鼠CD31免疫荧光双标记肿瘤微血管,计算人源性EPC来源的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比例.结果 培养的细胞在第7~10天时可见条索样结构,生长并逐渐融合形成铺路石样排列的单层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和VEGFR-2.在VEGF刺激下EPC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外源性EPC能特异性归巢到异种移植瘤组织并形成新生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18.68±1.32)%.结论 EPC在体内外具有形成血管能力,并参与异种移植瘤血管新生,提示其在恶性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

  • 黑色素瘤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倪春生;赵楠;孙涛;赵秀兰;王星辉;古强;孙保存

    目的 体外观察和分析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现象和过程,初步分析肿瘤细胞分泌血管生长因子(VEGF)-a在该诱导过程中的时序关系.方法 利用Transwell系统进行BMSC与B16细胞共培养,利用免疫荧光、蛋白印迹、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BMSC经B16诱导后向内皮细胞分化的过程,利用ELISA检测培养液内VEGF-a的水平.结果 BMSC表型鉴定为CD44+/CD73+/CD90+/CD105+/CD166+/CD34-/CIM5-/CD133-,经B16诱导后出现内皮细胞标志物VEGFR-1、VEGFR-2和第八因子(FⅧ)的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共培养48 h后VEGFR-1、VEGFR-2及FⅧ均可见明显表达,72 h时VEGFR-2表达量较48 h时增加了1倍,FⅧ表达量增加了约3倍.共培养体系培养基中可检测到由B16细胞分泌的VEGF-a量随时间增多.结论 B16细胞可能通过分泌VEGF-a来诱导BMSC具备血管内皮细胞表型,提示BMSC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975 条记录 1/49 页 « 12345678...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