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PM1基因突变调控THP-1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及其机制

    作者:苗宗玉;吴红;邵会媛;李倩;邢艳艳;张伶;孙成铭

    目的 探讨NPM1基因突变对THP-1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THP-1细胞分为THP-1-mA组、空载体转染组和未处理组,THP-1-mA组使用携带人NPM1-mA的重组质粒pEGFPC1-NPM 1-mA转染THP-1细胞,建立稳定表达NPM1-mA的白血病细胞系(THP-1-mA);空载体转染组使用空载体质粒pEGFPC1转染THP-1细胞;未处理组不进行质粒转染.采用反转录PC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3组细胞NPM1-m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使用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生成素1 (Ang-1)、Ang-2 mRNA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NPM1-mA的白血病细胞株.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处理组比较,稳定表达NPM1-mA蛋白的THP-1-mA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增强,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均P<0.01).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处理组比较,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显示THP-1-mA组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THP-1-mA组细胞Ang-1 mRNA表达增高(均P<0.01).结论 NPM1突变基因的表达能够促进THP-1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而Ang-1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

    作者:昝丽坤;宋月佳;滕国鑫;李恒;刘微;贾影;周敏;孙玉兰;戚基萍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h、6h、12h、1d、3d、7d和14d组,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损伤模型,分别于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VEGF、Ang-1及An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CD31标记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管数量.Evans blue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大鼠脑缺血后VEGF mRNA表达逐渐增高,12 h达第一个高峰(0.7249 ±0.1933,P<0.01),7d达第二个高峰(0.5264±0.1519,P<0.01);VEGF蛋白表达也逐渐增高,于12 h达高峰(1.1017±0.1302,P<0.01).Ang-2 mRNA和蛋白在脑缺血组织也逐渐增高,均12 h达高峰(0.6747±0.2416,P<0.01;1.1197±0.1780,P<0.01).与之相反,Ang-1 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分别于3 d(0.3220±0.1427,P<0.01)和1 d(0.1298±0.0293,P<0.01)达低水平,这些因子在脑缺血后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脑缺血后血管通透性逐渐增加,EB含量在缺血1d达高峰[(6.219±0.887) μg/g,P<0.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后VEGF、Ang-1和Ang-2共同协调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改善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盛东;刘晓红;白辰光;袁扬;龚德军;徐志云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促进慢性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置Ameriod环建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血管生成素腺病毒组,空病毒组,对照组.分别心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基因、空病毒和生理盐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核磁心肌灌注成像、病理学观察等评价血管生成素的治疗效果.结果 置环后的猪均为有效的动物模型.注射血管生成素的缺血心肌模型侧支血管增生明显,血管计数增加,Rentrop分数、面积变化分数改善,梗死区缩小,缺血区血管密度增高尤其是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减少、细胞之间的黏附性增加.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使局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 胆囊癌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一雨;王健东;全志伟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肿瘤血管生成在胆囊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复杂,包括内皮细胞的激活和增殖,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重塑,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新生血管的生成及重塑等[1]。肿瘤血管生成可以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2]。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抑制肿瘤生长的一种有效策略,目前已有多种抗血管生成剂诞生,并在肿瘤的防治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对抗血管生成剂在胆囊癌血管生成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较少,治疗效果尚无明确定论[3]。本文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探讨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胆囊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对血管生成抑制剂在胆囊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初步阐述。

  • 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林英城;李德锐;林雯;陈创珍;况丽平;吴名耀;洪超群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与肿瘤血管生成素表达的关系.方法:将7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放疗组)和As2O3放射增敏组(增敏组),观察两组患者鼻咽肿瘤消退情况.每个病例在治疗前及放疗20Gy后24h各取材1次.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表达.结果:放疗40Gy时增敏组和放疗组的鼻咽肿瘤消退率分别为43.6%(17/39)和20.0%(7/35),x2=4.684,P=0.003.增敏组Ang-1和Ang-2蛋白在放射治疗剂量20Gy时均表达下调,z分别为-2.147和-2.985,P值分别为0.032和0.003.在40Gy肿瘤消退组,Ang-2蛋白下调,z=-2.183,P=0.029.结论:As2O3注射液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具有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可能与Ang-1和Ang-2蛋白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毛枫枫;章佳新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Angptl)3和Angptl 4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07—2009年手术切除浸润性乳腺癌标本7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Angptl 3和Angptl 4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是否具有表达差异性,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种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ngptl 3和Angptl 4两种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并采用 Kaplan-Meier 法及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 Angptl 3在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53/70)和46.7%(14/30)(χ2=8.014,P=0.005),Angptl 4在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48/70)和36.7%(11/30)(χ2=8.837,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Angptl 3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ER 表达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5.598、9.714、8.753,P<0.050)。在7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Angptl 4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2、6.526、5.701, P<0.050)。 Angptl 3和Angptl 4表达呈正相关(P=0.005, r=0.334)。 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Angptl 3和Angptl 4阴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均优于阳性表达的患者(χ2=9.376、7.628,P=0.002、0.006)。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ER、P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6.379、0.033、66.678、0.014、0.094,P均<0.050,95%CI:1.380~29.482、0.002~0.598、5.433~818.294、0.001~0.183、0.012~0.724),Angptl 3和Angptl 4蛋白表达不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OR=1.262、1.841,P=0.937、0.695,95%CI:0.000~2.281、0.087~39.051)。结论 Angptl 3和Angptl 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两者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期缩短,但两者均不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imesulide对人类乳腺癌肿瘤血管形成因子的影响

    作者:郭贵龙;李卓英;尤捷;周素梅;金纯;张筱骅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imesulide对乳腺癌肿瘤血管形成因子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观察不同浓度nimesulide对肿瘤血管形成因子COX-2、PGE2、VEGF、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 nimesulide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COX-2、VEG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PGE2的合成,对TGFβ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nimesulide能下调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肿瘤血管形成因子COX-2、PGE2、VEGF的表达,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乳腺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人促黄体激素释放素-血管生成素重组毒素的表达及其体外抗肿瘤效应的实验

    作者:倪志立;丁秋云;张秋航;曲秋懿;严波;秋枫

    目的 构建表达人促黄体激素释放素-血管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angiogenin,LHRH-PII-ANG)重组毒素并研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LHRH-PII-ANG重组毒素,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毒素进行了复性.利用结晶紫法检测了复性重组毒素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CNE-2生长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结果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LHRH-PII-ANG重组毒素.重组毒素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获得了表达.用梯度透析法对变性重组毒素进行了复性.复性后的重组毒素对正常细胞系没有毒性,而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CNE-2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IC50值分别为21.37 μg/ml和28.61 μg/ml.结论 成功构建了LHRH-PII-ANG重组毒素,复性后的重组毒素对人喉表皮样细胞癌细胞Hep2和鼻咽癌细胞CNE-2-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叶梦晓;李希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血管通透性和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炎症反应.已有多项研究在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及儿童患者中均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本文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为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的进一步研究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1及2表达的逆转及意义

    作者:李超;张兵;王朝晖;陈建超;李彬;王少新;陈锦;李春华;王薇;宋宇峰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1及2(angiopoietln,Ang-1,Ang-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成熟和口腔鳞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Ang-1、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分化抗原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4)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双染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时染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和α-SMA标记的血管壁细胞(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周细胞),评估微血管密度及血管成熟指数;应用BioMias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图像.结果 口腔鳞癌中Ang-1及Ang-2的蛋白表达比(Ang-1/Ang-2)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t值分别为-5.421和-6.234,P值均<0.01);有无肿瘤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密度和血管成熟指数的不同分组中,Ang-1/Ang-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1、-3.221和3.824,P值均<0.01).Ang-1/Ang-2低比值、高VEGF蛋白表达的患者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其他表达状态(t值分别为2.055、2.345和2.985,P值均<0.05).Kaplan.Meier法统计62例口腔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0.641,Ang-1/Ang-2高比值(>0.51)组较低比值(<0.51)组生存率高,分别为0.741和0.534,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3,P=0.066).结论 口腔鳞癌组织中Ang-1及Ang-2表达的逆转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与口腔鳞癌的微血管生成、血管成熟及预后有关.

  • angiopoietins家族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作者:王欣;WANG Wen-tao;徐建江;HONG Jia-xu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是角膜疾患的难题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血管生成素(Ang)与其受体Tie2结合后构成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该系统在血管生成与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眼科学界已取得一些新的关于Ang/Tie2信号系统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分析、归纳Ang家族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以及Ang/Tie2信号系统在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 血管生成素与妊娠

    作者:翁丹;尹国武

    血管生成素(Angs)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组促血管生成的调节因子,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其在血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ng-1和Ang-2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和肿瘤细胞的浸润,妊娠过程中,胚胎的植入和肿瘤的浸润过程是相似的,Angs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在胎盘和胎儿中都有表达,对胚胎的植入、胎盘血管的生成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妊娠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血管生成障碍,将会导致胚胎植入失败或妊娠并发症等的发生.对Angs对妊娠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妊娠期疾病的诊断、治疗.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相关因子与含铜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的关系

    作者:赵璐;殷震惠;杨华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长效避孕方法之一。目前中国已普遍使用含铜IUD,但是放置含铜IUD的妇女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月经过多、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和疼痛等,其中以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对含铜IUD的认可和接受性,这也是一直困扰临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已证明人子宫内膜存在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重要调控因子,并受多种因子调控。对VEGF及相关因子与含铜IUD致子宫异常出血关系的多项研究,为含铜IUD不良反应的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

  •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2的表达

    作者:王毅;吴凤琪;张建宁;向毅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CA)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在颅内动脉壁的囊性突起,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之一[1].ICA的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脑血管壁损伤-修复的平衡受到破坏有关.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促血管生成家族,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促进血管成熟,以及保证血管自身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观察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Ang-1与Ang-2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Ang在ICA形成和破裂出血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冠心病患者血清护骨素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唐玉玲

    护骨素( osteoprotegerin,OPG),亦称骨保护素或骨保护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受体家族成员,它是一种重要的血管调节因子,在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1].研究表明,血清OPG水平不仅与冠心病的存在显著相关,而且其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病死率显著相关,OPG可以作为冠心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2].体外实验证实,许多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和TNF可刺激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OPG,OPG可通过上调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Ang-2)的表达来增强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对TNF-α的反应[3].但是冠心病患者体内炎症因子与OPG的相关性以及后者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OPG与炎症因子水平来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通过进一步测定Ang-2及VCAM-1的水平,探讨OPG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肺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晶;曹丽叶;张爱民;张彩菊;靖立良;张全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肺内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及意义。方法河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8只体质量280~340 g 的健康成年雌性 SD 大鼠,对照组大鼠(8只)开腹后,只对十二指肠翻动后关腹;实验组大鼠(40只)每一时间段选用 8只,分别在制模之后1小时、3小时、5小时、7小时和9小时处死实验动物,再行相应检测,包括肺组织 ANGPTL4、ICAM-1,肺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肺微血管的通透性,肺组织的含水量等。结果对照组肺组织内 ANGPTL4、ICAM-1基因表达呈低水平,制模1小时后开始上升,而后不断上升,至9小时达到峰值,各时段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NGPTL4、ICAM-1的高表达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和思路。

  • 应激致抑郁行为小鼠血清TPO和ANG的变化

    作者:胡智玲;杨爽;杜玉茹;史海水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致抑郁小鼠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和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慢性轻度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方法建立抑郁小鼠模型,经行为学检测后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TPO和ANG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组总摄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糖水偏爱值和强迫游泳测试的不动潜伏期明显缩短,强迫游泳测试的不动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小鼠外周血TNF-α、IL-6、ANG、T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引起血清TPO和ANG的显著变化,提示抑郁症发生可能与血管发生和血小板功能改变有关.

  • 血管生成素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华敏;赵正斌;熊亚星;陈红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丰富的血液供应.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极富含血管的实质肿瘤之一,新生血管的形成在HCC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发现许多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血管再生过程,其中血管生成素家族(Angs)在HCC血管新生、肿瘤发展中有重要作用.Angs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血管生长因子,目前发现Angs共有4种亚型:Ang-1、Ang-2、Ang-3、Ang-4,均能与内皮细胞特异酪氯酸激酶-2受体(Tie-2,又称作Tek)结合.其中Ang-1和Ang-2在新生血管方面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深入了解Angs在HCC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将为临床上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温阳活血方上调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生成素1mRNA表达

    作者:王红婷;王云满;梁永平;刘育军;彭文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温阳活血方组.模型组大鼠予关木通水煎液10 ml/(kg·d)灌胃,温阳活血方组于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 g/(kg·d)灌胃.20周后,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1和Ang-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Ang-1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Ang-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温阳活血方组大鼠肾组织Ang-1 Mrna表达升高(P<0.01),Ang-2mRNA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显示温阳活血方组肾损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温阳活血方通过上调Ang-1 Mrna的表达发挥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

  • 鼻咽癌患者血清血管形成素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夏冰;杨太成;冼江;王捷

    目的:分析血管形成素(angiogenin,ANG)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血循环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42例NPC患者(Ⅰ期4例,Ⅱ期20例,Ⅲ期11例,Ⅳ期7例)和30例健康人血清ANG水平.结果:NPC患者治疗前血清ANG水平为(371.4±123.5)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92.5±74.2)ng/mL(P<0.01),且血清ANG水平随着NPC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血清ANG水平为(340.6±112.4)ng/mL,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NPC患者血清ANG水平上升,ANG升高程度与肿瘤的进展有关.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