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米非司酮抑制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

    作者:郭永;赵爱华;苏晨;丁宁;张瑶楠;刘庆;王乾兴

    目的 在改良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的基础之上,探讨米非司酮对原代分离培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 利用改良后的“二次消化法”分离培养增殖期人子宫内膜基质和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入子宫内膜基质和上皮细胞的波形蛋白和角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比率,计算分离培养的基质和上皮细胞的纯度;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原代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原代分离培养的基质细胞较上皮细胞生长迅速.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基质细胞波形蛋白阳性率达97%,上皮细胞角蛋白阳性率达90%.米非司酮处理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2d或3 d后,结果均显示,随着米非司酮浓度增加,基质细胞的细胞抑制率(IR)逐渐升高.米非司酮作用基质细胞2d后,50和100μmol/L组的IR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作用3d后,25、50和100 μmol/L组的IR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IR值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米菲司酮处理2 d和3 d对原代入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IC50分别为52.85μmol/L和86.46μmol/L. 结论 改良后的“二次消化法”可获得高纯度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米非司酮对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

  • 米非司酮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作者:郭永;何森;苏晨;张瑶楠;王乾兴;邹检平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增殖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不同浓度米非司酮(0.25、2.5、25和50 μmol/L)分别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 1、2、3d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及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 米非司酮对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随着米非司酮浓度的增加而变化,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通过对两种细胞抑制率(IR)值直线回归分析,米非司酮对MCF-7细胞的IC50为51.21 μmol/L,对T47D细胞的IC50为54.29 μmol/L.形态学观察发现,各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间的链接消失,细胞内明显有黑色小颗粒聚集.25和50μmol/L浓度米非司酮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特别是50 μmol/L干预24 h后在高倍镜下可见明显的核质浓缩. 结论 米非司酮对病理分型、激素受体型不同的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均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

  • 羟基多氯联苯对大鼠磺基转移酶1A1和2A3抑制作用的差异

    作者:刘碧旋;刘云岗

    目的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 Bs)是一类具有重要毒理学作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肝脏代谢可形成羟基多氯联苯(hydroxylate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OH-PCBs);本研究旨在探讨OH-PCBs对大鼠磺基转移酶(SULT)1A1和SULT2A3活性的影响.方法 大鼠SULT1A1和SULT2A3分别从重组表达的大肠杆菌制备,以亲和层析法纯化;在SULT1 A1和SULT2A3催化其底物2-萘酚和脱氢表雄酮形成硫酸基结合物(以3',5'-二磷酸腺苷的形成测定酶活性)的基础上,观察7个OH-PCBs对上述反应的影响.结果 受试物均能明显抑制大鼠SULT1A1活性,尤以3,5-二氯-4-羟基结构的OH-PCBs作用(以半数抑制浓度衡量)作用强度为高.相反,各受试OH-PCBs对大鼠SULT2A3缺乏强烈作用,仅3个化合物在溶解度范围达到对其完全抑制.结论 OH-PCBs可能选择性抑制大鼠SULT中的SULT1A1亚型,而3,5-二氯-4-羟基结构与特别强的抑制作用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在PCBs染毒大鼠的试验中SULT1A1的作用可能受到抑制.

  • 雌激素受体阴性/阳性MCF-7细胞增殖速度差异及对鸡血藤提取物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南楠;张甘霖;于明薇;曹可心;马丛;张怡;杨国旺;王笑民

    目的 明确雌激素受体(ER)阴性、阳性MCF-7细胞增殖速度差异以及不同MCF-7细胞对鸡血藤黄酮类提取物SSCE抗肿瘤作用的敏感性.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ICC)方法确定3种MCF-7细胞(MCF-7-a、MCF-7-b、MCF-7-1uc) ER表达情况,MTT法检测3种细胞的增殖速度以及对SSCE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敏感性.结果 ER(+)的MCF-7-a、ER(-)的MCF-7-b和MCF-7-1uc倍增时间分别为(69.95±9.37)h、(47.17±5.27)h、(44.96±10.33)h,24h、48 h、72 h各个时间点MCF-7-luc对SSCE的半数抑制浓度均低于另外两株细胞.结论 ER(-)的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速度高于ER(+)的乳腺癌细胞;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ER(-)MCF-7细胞对SSCE抗肿瘤作用更加敏感;提示ER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恶性增殖程度有关,基因重组可能影响了细胞膜表面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强了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 白附子水提物抑制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同章;盖红波

    目的 探讨白附子水提物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白附子水提物处理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24、48 h后,应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Kit-8 (CCK-8)细胞增殖和毒性实验检测白附子水提物对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蛋白印记反应(AV/PI)对该细胞株生长抑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白附子水提物对SH-SY5Y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细胞作用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862 mg/mL,与细胞作用24 h的IC50为1.158 mg/ml.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白附子水提物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其生长.结论 白附子水提物有抑制SH-SY5Y细胞增殖作用.

  • 生川乌配不同比例生半夏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许柳;佟继铭;李平;刘玉玲;张树峰

    目的:以半数抑制浓度及细胞搏动频率为指标,评价生川乌与生半夏合用对原代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影响及与生半夏比例的关系.方法:分离出生3d内的SD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生川乌组(Ⅰ组),生川乌配生半夏1∶0.25(Ⅱ组),1∶0.5(Ⅲ组),1∶1(Ⅳ组)分别以生川乌终质量浓度0,0.016,0.078,0.235,0.392,0.548,0.705,0.861,1.018 g·mL-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5,15,25,35,45,55,65 mg·L-1)染毒心肌细胞,分别培养1,2,4,12h,观察各时间点细胞搏动频率,以MTT法检测培养12h时细胞存活率,应用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①染毒12h,生川乌组抑制率(CI)显著高于其他配伍组(P<0.01),且随着生半夏比例的提高,抑制率降低.②Ⅰ,Ⅱ,Ⅲ,Ⅳ组的IC50分别为0.446,0.460,0.530,0.575 g·mL-1.③在生川乌终质量浓度0.016 ~0.078 g·mL-1内,1~2h细胞搏动频率增高,4~12h搏动频率降低.在0.235 ~0.861 g·mL-1内,1h时细胞搏动频率降低,2h时搏动频率高于1h,但低于正常水平,4~12 h频率低于1h.给药1.018 g·mL-1,细胞立即停搏.结论:生半夏配伍生川乌降低了生川乌的毒性,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 茶叶、槐米、金荞麦、红花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怡薇;梁日欣;杨滨;杨艳;王彦礼;王岚

    目的:比较茶叶、槐米、金荞麦、红花的7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低温条件下制备大鼠肝微粒体,建立Fe2+-ADP-NADPH体外氧化体系,通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评价上述4种中药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茶叶、槐米、金荞麦、红花的IC50分别为0.030,0.041,0.324,0.598 mg·mL-1.结论:4种提取物均有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且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茶叶、槐米、金养麦、红花.

  • 去甲斑蝥素对12类主要人类癌症细胞株生长状态的影响

    作者:邓恺文;封艳艳;金琳;隋彤彤;孙笑;胡晓炜;邵好珍;范潇婷;马齐襄;罗广彬;马志涛

    目的:确定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12类,72种人类癌症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并以此作为生长抑制效应的指标.方法:采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eTM ZOOM),用不同浓度NCTD分别与癌细胞株共同孵育72 h,实时监测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分析NCTD对12种人类癌症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的成像系统在每个时点进行拍照存档,展示了各细胞生长及存活的状态,并且进行实时观察.结果:NCTD对72株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效应存在广泛的差异[IC502~66 μmol· L-,平均(24.63± 12.97)μmol·L-1].NTCD对不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差异明显,体现在不同癌种之间以及同种癌种内不同个体之间.这充分反映了NTCD临床疗效个体化的特征,并提示了未来个体化治疗的可能性.肝细胞癌、胃癌、前列腺癌、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癌、肾癌、胆管癌细胞的细胞系IC50平均值均低于总平均值,且前列腺癌、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癌、肾癌、胆管癌细胞NCTDIC50平均值与肝癌细胞系和胃癌细胞系IC50平均值相近.结论:NTCD可能对前列腺癌、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癌、肾癌、胆管癌这几类癌症可产生显著疗效.

  • 3种常用抗癌药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钟琳

    目的:研究3种常用抗癌药物对于HepG2细胞的抑制情况.方法:细胞铺96孔板,3种抗癌药物以不同浓度给药,每浓度设3复孔,不加药组做空白对照,MTT法测定,以抑制率对药物浓度作图.结果:在1~420μg/mL浓度范围内,5-氟尿嘧啶抑制效果差:20~300μg/mL丝裂霉素c抑制效果好于长春新碱;1~20μg/mL和300~420μg/mL浓度范围内,长春新碱抑制效果好于丝裂霉素C.结论:该方法评价对比了3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对于人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为药物筛选中阳性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借鉴.

  • 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大鼠肝药酶CYP1A2活性的影响

    作者:成龙;王岚;王彦礼;梁日欣;杨伟鹏;王伟;胡楠;殷小杰;翁小刚;王怡薇;杨庆

    目的:通过比较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大鼠肝药酶CYPI A2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按L9(34)正交表,设计9个不同配比组方.体外实验采用大鼠肝药酶孵育体系,测定不同配比方对CYP1 A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体内实验采用大鼠口服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5d后注射探针药物非那西丁,通过微透析探针采集肝脏部位样品,HPLC测定非那西丁及其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浓度,winNonlin软件统计拟合药代参数.结果:川楝子、延胡索单味提取物和配比方1~9对肝药酶CYP1A2的IC50分别为(0.025 2±0.005 2),(0.012 1±0.007 9),(0.091 9±0.015 0),(0.071 9±0.005 3),(0.028 2±0.004 5),(0.075 4±0.015 5),(0.062 8±0.003 3),(0.091 9±0.015 0),(0.197 6±0.027 3),(0.159 1±0.008 1),(0.131 1±0.008 5)g· L-1,无显著抑制酶CYP1 A2活性.体内实验,药代参数显示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均能诱导CYP1 A2活性,影响酶活性强弱顺序是:诱导剂组(方3)>方4(方5)>方9(方6,方1,方2,方8,川楝子,延胡索组)>方7>正常对照组.结论: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肝药酶CYP1 A2活性有诱导作用,且诱导作用的强弱与配比有一定的相关性.

  •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组织内药物代谢酶CYP3A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

    作者:杨子明;杨秀芬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Panax notoginseng,PNS)对大鼠肝组织内药物代谢酶CYP3A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微粒体酶,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及Lineweaver-Burk 双倒数作图法求得大鼠肝脏CYP3A的米氏常数(Km)、大反应速度(Vmax)和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脏CYP3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判断三七总皂苷对CYP3A的抑制类型和抑制常数(Ki,Kis).结果: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组织CYP3A有抑制作用,其IC50 689.54 mg·L-1;对底物氨基比林,CYP3A的Km0.036 mmol·L-1,Vmax是21.01 μmol·min-1·g-1;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组织CYP3A属于混合性抑制,其抑制常数Ki247.79 mg·L-1,Kis321.79 mg·L-1.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脏CYP3A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 人细胞色素P450 2D6 4个单核苷酸突变株活性及其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江杨华;杨月珍;朱娟莉;陈超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替换对人细胞色素P450 CYP2D6酶活性及其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CYP 2D6野生株(WT)和G169R、P34S、E410K、V7M等4个单核苷酸突变株的表达载体并在酿酒酵母中诱导表达,裂解并提取各酶的蛋白微粒体,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其表达,再分别测定各酶代谢底物丁夫洛尔和3-[2-(N,N二乙基-N-甲铵)乙基]-7-甲氧基-4-甲基香豆素(AMMC)的米氏常数(Km)和大酶促反应速度(Vmax). 以AMMC为底物对CYP 2D6 WT和V7M、G169R进行高通量药物抑制实验,所选药物包括已知的2D6抑制剂(奎尼丁、舍曲林)、底物(氯丙嗪、氟西汀、阿米替林)和既非抑制剂又非底物的化合物(酮康唑、曲格列酮),求得不同药物对不同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各酶均表达良好.CYP2D6WT代谢丁呋洛尔和AMMC的Km值分别为19.22、2.06 μmol-L-1,Vmax值分别为154.53、21.60 pmol·min-1·mg-1,Vmax/Km值分别为8.04、11.49山.min-1·mg-1.与CYP2D6WT比较,V7M代谢2种底物的Vmax值均要高得多(P<0.05),G169R和E410K均稍低,而P34S都要低很多(P<0.05);各突变株的Km值也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药物对CYP2D6 WT和V7M和G169R的抑制程度排序均为奎尼丁>氯丙嗪>氟西汀>阿米替林>舍曲林>酮康唑/曲格列酮;药物对V7M和G169R的IC50值与CYP2D6 WT的IC50值比值,奎尼丁分别为0.88和0.80,氯丙嗪0.54和0.80, 氟西汀0.65和1.02,阿米替林0.85和0.71,舍曲林0.43和0.74.结论 CYP2D6部分单核苷酸突变株的酶动力学特征与野生株有明显差异,单核苷酸替换可导致酶对药物抑制的敏感性发生变化.

  • 体外研究人细胞色素P450 3A4等位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作者:李拴美;刘端;朱娟莉;陈超

    目的 体外研究药物对人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野生型,WT)及其4个突变等位基因重组酶CYP3A4*3(M445T)、CYP3A4*4(1118V)、CYP3A4*17(F189S)和CYP3A4*18(L293P)的抑制程度.方法 采用荧光高通量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WT及其4个突变等位基因重组酶催化荧光底物--二甲基荧光素(DBF)脱烷基化和探针底物--硝苯地平氧化反应时的酶动力学参数;且通过测定大扶康、万络、西乐葆、酮康唑、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确定6种药物对酶的抑制程度.结果 除F189S外,其余4种重组酶均能催化DBF和硝苯地平反应生成相应的产物.各突变等位基因重组酶催化DBF反应的Km值(亲和力)与WT相当,M445T和L293P的内在清除率分别是WT的3.1和3.8倍(P<0.05),1118V是WT的1.3倍(P=0.1010).各重组酶催化硝苯地平氧化反应的Km值均比WT小,I118V和L293P的内在清除率分别是WT的0.7和2.6倍(P<0.05),M445T与WT相当(P=0.7676).6种药物对各重组酶的抑制程度强弱均为:酮康唑>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大扶康>西乐葆>万络;药物对各重组酶的IC50值大小为:WT

  • 体外重组人细胞色素P450 2C9酿酒酵母表达体系的构建及其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的初探

    作者:马平平;王会娟;朱娟莉;陈超

    目的 体外构建重组人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表达体系,且利用该体系研究药物对CYP2C9基因多态性酶抑制程度的差异性.方法 将CYF2C9*1(野生型)和通过定点突变PCR法获得的等位基因突变克隆CYP2C9*2(R144C突变体)和CYP2C9*3(1359L突变体)电穿孔转化酿酒酵母后,差速离心法制备酿酒酵母微粒体,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种CYP2C9微粒体蛋白的表达;HPLC法检测CYP2C9*1与特异性底物双氯芬酸的反应,记录产物峰面积值,利用PrismDemo软件计算米氏常数(Km)值;利用荧光底物BOMCC对3个等位基因进行酶活性分析,分别计算Km、大酶促反应速度(Vmax)和内在清除率.采用荧光高通量方法测定5种药物(甲苯磺丁脲、磺胺苯比唑、酮康唑、氟西汀和泰洛平)对酶的抑制程度.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3个等位基因均表达目的蛋白.CYP2C9*1代谢双氯芬酸的Km值为5.34±0.96μmol/L;以BOMCC为底物时,CYP2C9*1和CYP2C9*2的Km值分别为16.94±4.78、34.73±5.51 μmol/L,Vmax分别为0.21±0.10、0.12±0.01 pmobf(min·pmol P450),内在清除率分别为0.012±0.003、0.003±0.0001 μl/(min·pmolP450);CYP2C9*3无催化活性.5种药物对CYP2C9*1的抑制程度:磺胺苯比唑>酮康唑>氟西汀>甲苯磺丁脲>泰洛平;对CYP2C9*2的抑制程度:磺胺苯比唑>甲苯磺丁脲>酮康唑>氟西汀>泰洛平.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人细胞色素CYP2C9及其多态性等位基因(CYP2C9*2、CYP2C9*3)酿酒酵母表达系统;初步建立了药物对CYP2C9基因多态性酶的抑制作用体外检测体系,为指导临床联合用药奠定了基础.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滴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与比较

    作者:王小波;何金生;付远辉;郑娴娴;方璇

    目的 建立稳定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滴度测定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方法和酶免疫斑点法(Enzyme Immunospots,EIS),并与半数定量方法(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s,TCID_(50))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采用Q-PCR、EIS和TCID_(50)分析RSV感染的细胞和RSV攻毒后小鼠肺脏标本中的病毒滴度.结果 RSV感染细胞的上清中,三种分析方法检测的病毒滴度值之比为:Q-PCR和EIS(pfu)的比约为10:1,EIS(pfu)和TCID_(50)(TCID_(50) 换算成pfu)比约为10:1;RSV攻毒后小鼠肺脏标本中,三种分析方法检测的病毒滴度值之比为,QPCR和EIS(pfu)比约为1000:1,EIS(pfu)和TCID50(TCID50换算成pfu)比约为5:1.结论 成功建立了RSV感染滴度测定的Q-PCR和EIS分析方法,通过与TCID_(50)方法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EIS法分析RSV滴度具有成本低和较高的灵敏度,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莪术油微球释放莪术油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作用

    作者:吴万垠;郭伟剑;常钢

    目的:探讨莪术油微球(CAO-MS)释放出莪术油(CAO)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CAO及CAO-MS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CM测定CAO及CAO-MS对人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用DNA含量测定、Annexin V标记、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检测CAO及CAO-MS对人肝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ICC)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p21WAF1/CIP1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结果:CAO与CAO-MS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一定的依赖关系(P<0.01).药物作用72 h时,CAO与CAO-MS对SMMC-772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约为50mg/L和100mg/L.50mg/LCAO和100mg/L CAO-MS作用于肝癌细胞72 h后,使G0+G1比例增加,S期及G2+M期比例相对下降,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DNA含量测定、Annexin V标记、形态学研究结果提示,CAO与CAO-MS均能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CAO的作用优于CAO-MS.ICC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50 mg/L CAO和100 mg/L CAO-MS作用于肝癌细胞72 h后,均能提高CAO-MS p21WAFI/CIP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相同剂量的CAO的作用优于CAO-MS.结论:CAO及CAO-MS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均有显著的抑制增生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CAO及CAO-MS能诱导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并能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CAO及CAO-MS抑制肝癌细胞增生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21WAFI/CIP1基因表达有关.

  • 一种新型抗HIV-1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

    作者:冯婷婷;胡华;秦爱兰;孙蔚;吴南屏;甘建和

    目的 用细胞共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建立新型抗HIV-1药物筛选方法,并判断这种方法在筛选抗HIV-1药物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把JLTRG细胞和H9/HTLV-ⅢB细胞按照不同比例共培养24,48,72和96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绿色荧光强度和密度,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绿色荧光的表达,并确定培养体系中佳细胞比例和培养时间.通过选出的佳条件结合药物半衰期检测恩夫韦肽(T20)和依非韦伦(EFV)的有效性及药物半数抑制量(IC50).采用HIV-1 P24抗原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载量,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判断其与药物浓度及平均荧光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JLTRG细胞与H9/HTLV-ⅢB细胞按照10∶1的细胞数量比例共培养72 h为佳培养比例和时间.以T20和EFV对共培养体系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随着T20和EFV浓度的改变,共培养体系中JLTRG细胞感染HIV-1的程度不同,其IC50分别为10 nmol/L和5 nmol/L.T20和EFV药物浓度与平均荧光强度以及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1,-0.986和-1,-1,P<0.01);平均荧光强度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986和1,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抗HIV-1药物筛选方法具有耗时短、操作方便等优点,可为抗HIV-1药物的筛选提供新的选择.

  • 纺锤丝毒性药物诱导的多倍体肿瘤细胞对常见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郝娟;袁碧波;许元富;于娟;刘国艳;王德华

    目的 探讨纺锤丝毒性药物诱导的多倍体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100 ng/ml纺锤丝毒性药物诺考达唑处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多倍体肿瘤细胞T-MDA-MB-231,观察T-MDA-MB-231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增殖分裂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新碱、表阿霉素、氟尿嘧啶、依托泊甙和奥沙利铂对T-MDA-MB-231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出不同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Go).以siRNA沉默T-MDA-MB-231细胞中Bcl-2 mRNA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siRNA干扰后不同化疗药物对T-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结果 T-MDA-MB-231细胞在体外能稳定生长,较MDA-MB-231细胞体积增大,其增殖分裂速度明显低于MDA-MB-231细胞(P<0.05).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新碱、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表阿霉素对T-MDA-MB-231细胞的IC50分别为(6.37±0.07) μmol/L、( 32.98±1.48) μmol/L、( 35.28±1.66) μmol/L、(19.07±0.45)μmol/L、(85.49±3.21)μmol/L和(0.53±0.06)μmol/L,均明显高于MDA-MB-231细胞(均P<0.05);依托泊甙对T-MDA-MB-231细胞的IC50为(2.85±0.50) μmol/L,明显低于MDA-MB-231细胞(P<0.05).以siRNA沉默T-MDA-MB-231细胞中Bcl-2 mRNA的表达后,多西他赛对T-MDA-MB-231细胞的IC50[ (21.52±0.68)μmol/L]明显降低(P<0.05),依托洎甙对T-MDA-MB-231细胞的IC50[( 19.59±0.48) μmol/L]明显增高(P<0.05).结论 纺锤丝毒性药物诱导的多倍体肿瘤细胞T-MDA-MB-231对多数化疗药物更加耐药.下调Bcl-2 mRNA的表达可增加多倍体肿瘤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Bcl-2的高表达可能为多倍体肿瘤细胞耐药的机制之一.多倍体肿瘤细胞对依托泊甙相对敏感,依托泊甙可能成为治疗多倍体肿瘤的有效药物.

  • 叶酸受体介导的阿糖胞苷抑制髓母细胞瘤增殖并促其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刘海龙;曲彦明;黄铂渊;宁威海;李翰林;韩松;张宏伟;李俊发;于春江

    目的 探讨叶酸受体介导的阿糖胞苷(folate receptor targeted cytarabine,FR-Ara-C)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凋亡促进作用.方法 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检测叶酸受体α(folate receptors-α,FRs-α)在Daoy细胞株的表达;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5 ~ 100.0)×10-3 mmol/L FR-Ara-C及普通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作用于Daoy细胞不同时间(2 ~24 h)后的增殖抑制率并比较其差异;挑选差异为明显的组别行Annexin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FRs-α在Daoy细胞膜及细胞核内均有表达;相同浓度的FR-Ara-C及Ara-C作用Daoy细胞不同时间时,FR-Ara-C较Ara-C增殖抑制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FR-Ara-C及Ara-C作用Daoy细胞相同时间时,FR-Ara-C较Ara-C增殖抑制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ra-C作用8h时产生的增殖抑制率较Ara-C效应增高为明显,此时间点半数抑制浓度(50% 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为佳作用浓度;流式细胞学分析浓度为50.0×10-3 mmol/L的FR-Ara-C及Ara-C作用8h时细胞凋亡率为(92.8±2.3)%,(62.3±1.5)%;10.0×10-3 mmol/L的FR-Ara-C及Ara-C作用8h时细胞凋亡率为(87.1±2.4)%,(44.7±1.7)%;相同浓度时FR-Ara-C作用后凋亡率较Ara-C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R-Ara-C对髓母细胞瘤在体外具有更加明显的增殖抑制及凋亡促进作用.

  • 人促黄体激素释放素-血管生成素重组毒素的表达及其体外抗肿瘤效应的实验

    作者:倪志立;丁秋云;张秋航;曲秋懿;严波;秋枫

    目的 构建表达人促黄体激素释放素-血管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angiogenin,LHRH-PII-ANG)重组毒素并研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LHRH-PII-ANG重组毒素,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毒素进行了复性.利用结晶紫法检测了复性重组毒素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CNE-2生长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结果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LHRH-PII-ANG重组毒素.重组毒素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获得了表达.用梯度透析法对变性重组毒素进行了复性.复性后的重组毒素对正常细胞系没有毒性,而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CNE-2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IC50值分别为21.37 μg/ml和28.61 μg/ml.结论 成功构建了LHRH-PII-ANG重组毒素,复性后的重组毒素对人喉表皮样细胞癌细胞Hep2和鼻咽癌细胞CNE-2-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