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1例的护理

    作者:王玉梅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对11例施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重点进行心理、并发症的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本组护理效果良好,心理状况稳定,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及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功能锻炼的训练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正确的出院指导可减少椎体的再骨折.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部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祚璋;谢琳;孙宇庆;黄云超;许建波;孙洪瀑;刘鹏杰;吴中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部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引导下行PVP治疗50例患者,其中骨质疏松8例,转移瘤28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不能明确诊断2例.受累椎体数3~10个/例.椎体压缩程度10%~85%.术前、术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变化,观察脊柱稳定性的变化,止痛药使用情况,X线片测量病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共199个椎体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单侧132个椎体,双侧67个椎体.骨水泥填充剂量1~8 mL,其中胸椎平均3.2 mL,腰椎平均4.0 mL.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前8.84±1.32 ,术后2.83±0.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椎的平均前缘高度[(术前(12.01±2.75) mm,术后(13.90±2.98) mm]、中线高度[(术前11.96±1.47) mm,术后(13.06±1.93) mm]和后缘高度[(术前21.54±2.81) mm,术后(22.96±2.74)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骨质疏松、转移瘤、骨髓瘤可引起多椎体压缩骨折,其采用PVP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操作较为简便的微创外科干预手段.

  •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作者:徐基涛

    目的 比较椎体成形术(PW)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实施PVP,对照组采用PKP.比较2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VAS)、临床效果及骨水泥渗透率.结果 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种术式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PVP可以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PKP的骨水泥渗透率比PVP低,2种术式各有所长,可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选择.

  • 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秀鑫;王国文;张超;滕胜;马育林;多健;杨吉龙

    目的 探讨肺癌脊柱转移患者进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1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均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先行后路椎板减压,在开放手术下对病变椎体射频消融后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骨水泥渗漏率.于术前、术后1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卡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状态,统计二便恢复情况,应用EORTC QLQ-C30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150.00±99.21)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10.00±102.23) mL,骨水泥渗漏率为27.3%.术后1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P<0.01).术后1月,患者Frankel分级D、E级由术前的45.5%提高到81.8%.KPS评分(80~100)由术前的36.4%提高到72.7%.术前二便障碍的患者术后有55.6% (5/9)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前EORTC QLQ-C30评分为(84.09 ±9.48)分,术后为(54.64±15.17)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 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水泥渗漏率低,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部分患者二便功能得以恢复,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填充术在椎体溶骨性转移癌中的应用

    作者:吴桂平;刘小宇;欧喜荣;鄢克明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填充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溶骨性转移癌中肿瘤的局部控制、疼痛缓解时间和程度及椎体稳定性.方法 收集46例经病理确诊恶性肿瘤并经影像学确认发生单发或多发椎体溶骨性骨转移癌的患者,其中胸椎23个,腰椎38个,颈椎3个,CT定位下PVP治疗椎体转移癌,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 ~6 mL,平均5 mL.结果 肿瘤局部控制方面,观察期内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疼痛缓解方面,27例术后3d缓解>50%,11例术后1周缓解>50%,8例术后1个月疼痛缓解>50%,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90%.根据术前、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睡眠改善情况和辅助口服吗啡缓释片用量,参照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标准,术后3d、7d、30 d和90 d患者疼痛和睡眠NRS评分与术前比较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30个月随访,19例6~ 14个月死亡,10例15~ 22个月死亡,5例23~30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为原发肿瘤远处器官转移功能衰竭或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生存期内原椎体转移灶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PVP治疗溶骨性椎体转移癌具有疼痛缓解迅速、椎体稳定性良好和肿瘤局部控制良好的特点,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癌的一种有效高姑息治疗手段.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血清leptin、APN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峰;涂善志;庞争取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术后血清瘦素(leptin)及脂联素(APN)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OVCFs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组采用PK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eptin、APN水平、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ODI)、疼痛评分(VAS)、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d血清leptin及APN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ODI及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较术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KP治疗OVCFs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其机体功能,降低血清leptin、APN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VP与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湛川;马承斌;袁宏谋;王峰;曹宝元;荣延龙;刘宝帅;赵玉龙

    [目的]为了寻求脊柱恶性肿瘤优的治疗方案,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58例因脊柱恶性肿瘤来本院骨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PKP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PVP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1年椎体平均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B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VAS评分、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1年椎体平均高度)较观察组患者显著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柱恶性肿瘤患者采取PVP与PKP均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而前者不仅简单快捷,而且效果显著、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不同球囊扩张压力在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殷浩;李强;王聪杨;贺学军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球囊的扩张压力不同是否对疗效造成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行PKP治疗的68例单节段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在行PKP术治疗过程中将扩张压力为100 psi的定义为A组(不完全扩张组),150 psi的定义为B组(适度扩张组),200 psi或未达200 psi球囊已平行于伤椎上下终板的定义为C组(完全扩张组).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变化、VAS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A、B、C三组患者术后椎体平均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均有恢复(P<0.05);术后三组间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比较,A组与B组(P =0.026)及A组与C组(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三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分值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现2例骨水泥渗漏患者和1例邻近椎体骨折.结论 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适度的球囊扩张压力能够增加压缩椎体的复位率,但球囊压力过大对压缩椎体复位并没有帮助;采用不同的球囊扩张压力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因伤椎所导致的疼痛.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观察

    作者:陈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Cobb's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VAS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试验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Cobb's角角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Cobb's角较手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试验组患者Cobb's角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较手术前均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试验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KP与PVP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且PKP在改善Cobb's角以及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效果较PVP更优,但在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上不及PVP.

  •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62例

    作者:高浩;罗琦;李登高

    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导致脊柱畸形和腰背疼痛,传统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疼痛易复发,效果欠佳[1].随着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的发展,因其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恢复压缩椎体高度,迅速缓解和消除疼痛,手术疗效稳定持久,被认为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理性的方法.自2006年9月以来,我们对6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并经过6个月至3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钛网后方椎管成形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辛欣;李国庆;岳晨;张勇;冯建宏;肖东波;张群;周波

    目的:探讨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全椎板切除后钛网椎管后方成形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术中遗留椎管缺损行钛网椎管成形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至3年5个月,平均1年9个月。治疗前后的VSA和JOA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无钛网移位及下沉,未见腰椎不稳及复位丢失。术后钛网成形椎管内未见硬膜外瘢痕对脊髓神经卡压。结论:钛网椎管成形术对于维持下腰椎脊柱后方椎管完整性,减缓脊柱退变及不稳的发生,预防硬膜外瘢痕化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贺宝荣;杨小彬;郝定均;许正伟;刘团江;王晓东;郭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Kümmell病患者,均行单侧或双侧椎体成形术,术前CT 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体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体“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 A 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体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体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体界面无透亮区。其中行单侧穿刺73.2%(41/56),双侧穿刺26.8%(15/56)。两组术后V A 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组间比较显示,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双侧穿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骨水泥注入量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各随访阶段VA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Kümmell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过术前详细的CT 定位单侧穿刺可以获得很好的骨水泥分布,手术时间要明显短于双侧穿刺,但是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较高。

  •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椎体不稳定骨折21例

    作者:张亚斌;姚永锋

    目的:评估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椎体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对21例伴有后柱损伤的椎体压缩>2/3的老年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后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2个月,对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所得数据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柱不稳定骨折的老年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