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痛风致髌骨病理性骨折1例

    作者:金根洋;骆宇春;陈伟南

    1 病例报告男,44岁.因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5 d入院.患者缘于下楼梯时右脚踩空,扭伤右膝.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谵妄致坠床骨折1例分析

    作者:侯春霞;沈东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谵妄致坠床骨折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0岁.主因发作性胸痛、胸闷、气短4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梗死病史,无精神疾病史.入院检查: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半卧位,双下肺较多细湿啰音,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心电监测有阵发性心房纤颤.心电图I,aVL, V1-6导联ST段压低、T波导置,血清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T酶和B型促尿钠肽升高.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发病理性骨折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时云

    我科2006-07收治1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发病理性骨折的患者,经过16 d的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护理体会如下.

  • 老年骨折患者骨密度检测分析与健康教育

    作者:赵春玲

    2003年以来我科收住老年骨折患者297例,通过对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分析,开展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 老年糖尿病与骨折

    作者:陈佳;邓丽丽

    对老年糖尿病与骨折探讨如下.1 糖尿病与骨质代谢1.1 1型糖尿病大多数研究报告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减低,髋骨骨折的危险在1型糖尿病患者增加4~12倍[1,2].在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通过骨组织和骨标记物研究发现小鼠骨转运减低,其骨形成减少或成骨细胞活性减低[3].

  •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密度变化与骨折的关系

    作者:曹前来;王臻;李晓娟;刘继中

    目的:探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密度变化及骨折发生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1985-01/2001-01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48例四肢骨肿瘤切除,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患者,每6个月测定异体骨和对侧相应部位正常骨骼骨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异体骨和对侧相应部位正常骨骼骨密度术后12个月分别为(1.12±0.12)g/cm2和(1.13±0.10)g/cm2,两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48,P>0.05);手术18个月后分别为(1.04±0.11)g/cm2和(1.10±0.10)g/cm2,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P<0.05);手术30个月后分别为(0.91±0.10)g/cm2和(1.11±0.11)g/cm2,两者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P<0.01).结论:异体骨移植后骨密度降低,是由免疫反应和爬行替代修复造成,多发生在植入术18个月后,异体骨移植后骨密度降低与骨折发生密切相关.提示:异体骨骨折多发生在植入术18个月后,降低免疫反应和加速爬行替代,坚强、持久内固定,术后延迟内固定物取出,适当控制患肢活动量等,均能有效预防异体骨骨折.

  • 大黄、芒硝配比煎浸口服法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梓凌;辛少芳;全小明;潘静华;陆明媚;杨志东

    我们参考了近年大黄、芒硝等中药炮制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在1998~2000年间,以大黄芒硝为配伍,采用水浸渍后内服的通便方法解决骨折便秘的临床问题.通过临床研究,以大黄芒硝配比浸渍法治疗瘀滞热结型便秘病人,并作对比分析研究,证明其具有稳定性高、副作用小、简便等优点.

  • 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下肢骨折早期肿胀72例

    作者:韩付伟;张长见;崔和堂

    自1998~2001年,作者采用张仲景之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下肢骨折早期肿胀7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总结如下。……

  •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非创伤性骨折的发病位置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春;吕战虎;王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创伤性骨折的发病位置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T2DM合并非创伤性骨折患者108例为骨折组,另外选取同期无非创伤性骨折的T2DM患者100例为非骨折组.统计骨折组骨折发病部位,分析骨折危险因素.[结果]骨折部位发生在髋部34例(31.48%),肱骨/前臂20例(18.52%),脊柱16例(14.81%),脚踝/脚12例(11.11%),小腿/股骨10例(9.26%),肋骨9例(8.33%),锁骨7例(6.48%).脑卒中病史、既往骨折病史、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骨密度是T2DM患者并发非创伤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部是T2DM患者易发生非创伤性骨折的部位,脑卒中病史、既往骨折病史、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骨密度是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DM确诊之起始就应严格控制高血糖,维持良好的代谢控制状态,减缓DM的进展,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

  • 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创伤骨折中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清高;陈文革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在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302例,其中不稳定骨盆骨折48例,股骨骨折67例,胫腓骨骨折80例,腰椎骨折65例,合并任意两处以上多发骨折患者42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交通事故伤115例,摔伤92例,重物挤压伤48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术前常规检查和处理,在术前1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Fg、hs-CRP、PLT.术前、术后血管彩超检查DVT发生情况.[结果]302例患者共发生DVT 46例;多发骨折、股骨骨折和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D-D、Fg、PLT和hs-CRP指标均明显高于胫腓骨骨折和腰椎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处坠落伤患者D-D、Fg、PLT和hs-CRP指标高,与交通事故伤、摔伤、重物挤压伤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发生DVT患者的D-D、Fg、PLT和hs-CRP指标均高于无DVT患者,两者D-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PLT、Fg和hs-CR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术前D-D、PLT、Fg和hs-CRP指标可较好地反应患者受伤程度,且DVT发生与D-D有相关,而与PLT、Fg和hs-CRP指标无相关性.

  • 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陆琳;刘文莲;李妮娜;郭飞燕

    [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19例(A组),随机抽取同期经阴道分娩正常新生儿35例(B组),比较两组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异常情况、新生儿体重、腹围头围比值、产妇骨盆外测量值,分析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高危因素.[结果]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骨折与胎儿体重、孕妇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头围腹围比、胎位及产程异常有关.[结论]在正常分娩过程中需结合胎儿体重、孕妇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头围腹围比、胎位,充分评估阴道分娩条件,避免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

  • 28例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原因临床分析

    作者:彭检妹;刘华莉;周惠苹;朱英凤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本院活产新生儿9628例(其中初产妇组新生儿6419例,经产妇组3209例)中28例新生儿锁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产妇阴道分娩新生儿锁骨骨折(17例,占60.1%)高于初产妇(11例,占39.9%),χ2=9.3,差异有显著性.骨折儿体重大者4 650 g,小者(经产妇双胎第2胎)1 800 g,加腹压8例.临床表现以局部肿胀、骨擦音、双侧锁骨不对称为主,X线摄片为确诊手段.[结论]新生儿锁骨骨折易发生于经产妇、加腹压、前肩未充分娩出时过早抬后肩.对产伤预见性告知,可减少医疗纠纷.

  •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娄东辉

    伴随社会发展,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日益成为我国突出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国内尚缺乏全国范围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但各省市调查结果均提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发生率约在10%左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骨质疏松及其相关骨折的发病率、致死率及其花费远远超出我们现有的认识[1].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骨盆和脊柱骨折后继发的并发症及其制动、生活不能自理、焦虑和抑郁等使其死亡率增高.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医疗费用支出也相当惊人.国内各家医院报道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年平均费用均在百万元以上,且逐年大幅递增[2].

  • 影响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

    作者:玉苏甫·依米提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旁亢病理性骨折及其手术时机对甲旁亢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甲旁亢手术后13例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有病理性骨折者预后比没有者明显差;有病理性骨折的,在旁腺切除的围手术期内骨折矫形者预后较好;因骨质疏松严重、担心矫形后骨折不愈为由、推迟骨折处理时机者预后差.结论病理性骨折出现前切除旁腺能改善预后外,已有病理性骨折的、应在切除旁腺的同时或旁腺切除术后的围手术期内处理骨折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 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2例分析

    作者:吴焕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常见的一种.与分娩方式、胎儿娩出方位和出生体质量有关.难产、胎儿转位幅度大、巨大儿发生率高.骨折多发生于右侧锁骨中段外1/3处,因该处锁骨较细且无肌肉附着,故易发生骨折.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故极易漏诊[1].1 临床资料1.1病例1 28岁.为胎膜早破、足月妊娠38周、孕2产0、枕左前(left occipito anterior,LOA)、妊娠期糖尿病.身高165 cm,体质量72 kg,宫高36 cm,腹围102 cm,胎头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PD)90 mm,估计胎儿体质量3 300 g,骨盆内外测量均未见明显异常,孕期体质量增加16 kg,血糖控制满意,于严密监测下行阴道试产,1:00临产,于活跃期加速期因继发宫缩乏力,予0.5%缩宫素静脉滴注,11:20宫口开全,12:13侧切分娩一女婴,体质量4 000 g,1分钟Apgar评分为10分,出生时因症状不明显而被漏诊,于生后第5天发现时骨折已错位成角.

  •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再次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罗琦;刘凯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再次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随访中患者是否再次骨折将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的245例胸腰段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194例)和骨折组(5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术前(后)Cobb角、骨密度T值、术前伤椎数、手术椎数、骨水泥单侧注射、骨水泥平均用量、骨水泥渗漏、受伤椎体术前前缘高度及术后改变、术后VAS评分、术后佩戴支具时间及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时间、是否有激素类药物治疗史.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低BMI及骨密度、术前伤椎数、骨水泥渗漏数是OVCF患者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骨水泥渗漏(OR=6.51)和低骨密度(OR=3.98)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渗漏和低骨密度是造成OVCF患者再次骨折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椎体强化术前做充足准备,术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预防再次骨折的关键.

  • C2、3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并发椎间盘损伤38例

    作者:江仁奇;郝定均;贺宝荣;郑江

    探讨目的:Hangman骨折椎间盘并发损伤发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机制。方法:38例Hangman骨折伴颈2、3椎间盘损伤,行颈椎前路C2、3椎间隙植骨融合,Zephir颈前路钛板固定术,8例植入Syn Cage。结果:35例颈痛症状消失,3例残留轻度颈痛症状,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植骨块移位、吸收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6个月C2、3获得骨性融合。随访2~6年,平均3年7个月,均不影响工作。结论:椎间盘损伤并发Hangman骨折是一种特殊骨折类型,C2、3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符合其病理生理特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