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EGF-R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大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例正常大肠黏膜、66例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及89例大肠癌进行了标记分析.结果:EGF-R在正常大肠黏膜全部为阴性,随着大肠黏膜病变的进展,EGF-R阳性率逐渐升高,EGF-R在伴有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38.1%和58.8%,大肠癌的阳性率为60.8%.轻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P<0.05)及大肠癌组(P<0.001);高分化大肠癌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而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Dukes分期中的A期组阳性率分别显著低于C期组和D期组(P<0.05).结论:EGF-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
进入21世纪的今天,分子靶向治疗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名词,在不断探索癌症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时,就意识到如果能够针对癌症的特异性分子变化给予有力的打击,将会大大改善治疗效果,实践已表明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正确性和可行性,EGF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针对有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的治疗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那么关于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如下总结.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nm2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展中的作用
子宫内膜癌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尤为显著,已成为45岁以上妇女较易发生的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增加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数量增加有关,已被许多学者证明.
-
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对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TGF-β1、BMP-7、EGF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对增生性瘢痕(HS)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汉中市人民医院98例H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BMP-7、EGF水平、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治疗后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SS)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血清相关因子:治疗前,两组血清TGF-β1、BMP-7及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F-β1、EGF水平低于对照组,BMP-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瘢痕评分:治疗后观察组V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6/49),对照组为10.20%(5/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负性情绪: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HS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TGF-β1、BMP-7及EGF水平,促进瘢痕消退,且具有一定安全性,有利于缓解并消除患者负性情绪.
-
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蛋白激酶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蛋白激酶(AKT)表达情况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153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EGFR、AKT的表达程度,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及不同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患者中,胃癌组织EGFR、AKT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水平与TNM分期有关(x2=5.43,P<0.05);AKT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分期,TNM分期有关(x2=4.73、4.95、5.32,P<0.05或P<0.01);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AKT(x2 =4.83、4.75,P<0.05)、EGFR(x2=4.67,4.58,P<0.05)表达水平分别较无转移者高.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EGFR、AKT的表达对于胃癌的诊断、疾病的分期和转移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原发性乳腺癌H E R2过表达与钼靶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 ER2过表达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钼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500例,其中HER2过表达(HER-2+)型78例,HER2无过表达(HER-2-)型4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钼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HER-2+乳腺癌组与HER-2-组比较,具有较高的病理组织学分级(P<0.001).HER-2+乳腺癌组更多表现为淋巴结阳性(P<0.001);钼靶X线检查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单纯钙化肿物特征HER-2+乳腺癌组(46.2%)与HER-2-组(1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R-2+乳腺癌组(42.5%)多表现为分叶状肿物,与HER-2-组(13.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R-2-组(30.5%)多发现为椭圆形肿物,较HER-2+乳腺癌组(1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乳腺癌组与HER-2-组肿物边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HER-2+乳腺癌组(57.5%)较多变现为毛刺,较HER-2-组(37.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ER-2-组(19.1%)较HER-2+乳腺癌组光滑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钙化形态HER-2+乳腺癌组(89.8%)更多表现为恶性钙化,较HER-2-组(68.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其钼靶影像学表现也不尽相同,了解HER-2+乳腺癌组乳腺癌的钼影像学特征,可预测乳腺癌这亚型及相关类型和患者的预后,以及评估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敏感性.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生理学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分析 钼靶摄影 -
辣椒素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物质及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辣椒素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外用0.025%辣椒素霜6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6例;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治疗前后皮损中P物质(S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结果:辣椒素霜治疗组治疗后皮损中SP及EGF表达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皮损中SP及EGF表达均无显著改变(均P>0.05);辣椒素霜治疗组总有效率80.7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5.00%,P<0.05).结论:辣椒素通过降低皮损中SP及EGF的表达,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真皮血管炎性反应,从而发挥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作用.
-
体外hEGF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探讨hEGF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正常条件培养EC9706食管鳞癌细胞株,无血清饥饿细胞,加入hEGF,通过镜下形态观察、MTT染色、流式细胞技术等观察细胞增殖变化情况.结果:hEGF在200ng/ml浓度、24h作用时间点,对EC9706细胞有明显刺激增殖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GF刺激细胞呈长梭形改变,细胞连接紧密;细胞周期分析,hEGF刺激细胞30.03%处于增殖活跃的S期,较之对照组15.52%,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hEGF能够刺激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其对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
-
胃泌素及丙谷胺对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肽胃泌素(PG)及其受体拮抗剂丙谷胺(PGL)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结果:PG(10-6 mol/L)明显促进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24、48h的促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1.24%、17.63%,丙谷胺(2.0~10.0 mmol/L)能阻断这一促增殖作用,并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且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同时,在胃癌细胞株MKN45培养液中可检测到EGF,且随培养时间延长EGF含量增加;PG(10-6 mol/L)可显著增加MKN45培养液中EGF的含量,丙谷胺(6.0 mmol/L)不仅明显阻断PG诱导的EGF增加,并且能够减少胃癌细胞MKN45培养液EGF的含量.结论:五肽胃泌素能促进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EGF表达,而其受体拮抗剂丙谷胺不仅能阻断这一的促进作用,并可抑制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EGF的表达.提示PG的促胃癌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促进EGF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