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P53和Fas的表达意义

    作者:钟慧闽;宋健;姚萍;尹成才

    胃癌是多种癌基因多阶段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1],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协同致病因子[2-8],我们观察了Hp阳性的胃癌组织的P53和Fas抗原的表达,探讨Hp在胃癌发生中与某些因素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6/1997本院手术切除胃癌25例,分2组.甲组:Hp阳性胃癌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9岁~76岁,平均49.7岁,胃癌部位在窦部8例,贲门1例.乙组:Hp阴性胃癌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9岁~81岁,平均53.5岁,胃窦部12例,胃体、贲门各2例.

  • 胃癌及癌前病变hTERT的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姚希贤;尹雷;张杰英;白文元;李英敏;孙中成

    目的观察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探讨hTERT及细胞免疫功能对胃癌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对¨6例内镜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进行检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7例、腺瘤型息肉8例、胃溃疡9例,胃癌(GC)42例,并按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分组.同时,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了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胃癌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并与正常对照(NC)相比较.结果CSG的hTERT阳性率为0%(0/30),癌前病变为36%(13/44),GC为86%(36/42).胃癌组织hTERT阳性率与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CSG组CD3+,CD4+较NC已有明显下降(P<0.05),CAG组T细胞功能(CD3+,CD4+,CD4+/CD8+)及NK各值较NC及CSG组均明显降低(P<0.05~0.01),GC组T细胞及NK细胞各值较CAG组显著异常(P<0.05~0.01),并随着胃癌进展,CD3+,CD4+,CD4+/CD8+各值进一步降低.结论端粒酶活化可能是胃粘膜癌变的关键步骤,胃粘膜活检标本hTERT的表达是胃癌癌变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 胃癌MG-7抗原模拟表位与HSP70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宁晓暄;吴开春;时永全;王新;赵燕秋;樊代明

    目的构建和表达胃癌MG7模拟表位与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融合基因.方法采用加端PCR的方法,将MG7模拟表位(GC23)的编码序列融合到HSP基因的3′端;PCR获得的融合基因片段经TA克隆法克隆到pUCm-T载体上,并进行DNA测序;将融合基因片段从pUCm-T载体上酶切后,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1a(+)上;将重组质粒PET-21a(+)/GC23-hsp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收集细菌,菌体裂解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应用PCR方法扩增出约2.0kb的目的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证实,模拟表位GC23序列成功地融合到HSP70基因的3′端,GC23及HSP70基因序列均正确;经EcoRⅠ+XhoⅠ酶切及PCR鉴定证实,融合基因成功地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a(+)上;转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进行SSS-PAGE发现在Mr为72000处有表达量明显增多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证实,Mr72000处的条带为目的条带.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了MG7模拟表位与HSP70的融合基因.

  •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关向宏;徐翮飞;罗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抗原(MAGE)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应用 MAGE 基因产物对胃癌患者进行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 30 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AGE-1、MAGE-2 和 MAGE-3 基因的表达.结果:30 例胃癌组织标本 MAGE-1、MAGE-2 和 MAGE-3 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 46.7%、30.0% 和 36.7%,有 20 例至少表达其中 1 种基因,而相应的癌旁组织均不表达 MAGE.结论:MAGE 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编码蛋白有望作为疫苗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治疗.

  • 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王旭霞;张盈华;郝晓柯;殷缨;陶秦渝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测定60例胃癌患者的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同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细胞亚群,与40例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作对照.结果:胃癌患者C3bRR降低,ICR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4+/CD8+比值都低于对照组,不同病理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胃癌组C3bRR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两者关系密切,并与临床分期相关.

  •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FN-γ在胃癌中的表达

    作者:李昭辉;王占民;赵志伦;张勇;柯杨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方法,克隆IFN-γ基因片断,并通过体外转录方法制备寡核苷酸探针.在石蜡包埋的58例胃癌组织和5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FN-γ mRNA的表达.结果: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IFN-γ阳性率为49.1%,而胃癌组织中未发现1例阳性,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37.156,P=0.000.结论:胃癌细胞不表达IFN-γ,可能与胃上皮细胞癌变及免疫逃逸有关.

  • 体外扩增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

    作者:代震波;毛伟征;牛兆建;曹永献;隋爱华;刘希春;吕振华

    目的:观察CIK细胞增殖情况,了解扩增后的佳应用时机,并观察体外对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条件下经过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刺激诱导成CIK细胞,计数培养不同时间的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杀伤活性,对比CIK细胞与5-FU对SGC-7901的杀伤作用,并观察了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CIK细胞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数量及杀伤活性均增加.体外培养20 d增殖124倍,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例达66.1%,其后两者数量增长缓慢;体外实验显示CIK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有明显的杀伤作用,高杀伤效率为73.13%,其杀伤作用优于5-FU,P<0.05.二者联合应用杀伤作用降低.结论:CIK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胃癌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5~20d时应用较为合适;联合应用时5-FU可降低CIK细胞的杀伤效率.

  • 健脾为主中药对人胃癌移植瘤裸鼠肿瘤生长与转移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静

    目的:观察健脾为主中药(胃肠安)对人胃癌移植瘤裸小鼠肿瘤生长、转移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小鼠脾包膜下移植,实验动物32只,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10只,予胃肠安煎剂灌胃,1次/d;西药组10只,予5-FU腹腔注射,1次/周;对照组12只,予生理盐水灌胃,共治疗12周.观察肿瘤形态学改变并应用郭峰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结果:中药组、西药组的瘤质量、瘤块体积和肿瘤转移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RCR,RICR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与接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瘤质量、瘤块体积与肿瘤转移数量与红细胞免疫关系有显著关系.结论:健脾中药能显著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其抑瘤作用与增强C3b受体活性,减少体内免疫复合物堆积,改变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 SC及NDV修饰的瘤苗治疗胃癌的实验疗效研究

    作者:徐立春;陈平;孙振华;陈志琳;刘晓丹;朱海航;卜平

    目的:研究中药三棱、莪术的提取物SC修饰构建的肿瘤细胞疫苗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抗瘤效应及联合新城鸡疫病毒疫苗的实验杀瘤疗效.方法:对SGC-7901胃肿瘤细胞进行系列处理,用SC(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eh hum、Curcuma zedoaria rosc-SC,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及NDV(新城鸡瘟病毒)对其进行生物构建,修饰构建的瘤苗经免疫小鼠(1次/周×4)28 d后,接种SGC-7901胃肿瘤细胞,观察抑制肿瘤肺转移、皮下结节形成及生存时间状况.结果:经SC修饰构建的SC-SGC-7901瘤苗能明显阻止胃癌细胞的肺转移,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结节形成,能明显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NDV构建的疫苗的抗瘤作用低于SC瘤苗组,在延长荷瘤鼠生存期方面和单瘤苗组相近,SC与NDV联合构建的瘤苗其抗瘤未呈生物放大及相加效应.结论:SC修饰构建的SGC-7901新型疫苗可以增强胃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对胃癌有较好的实验治疗效果.

  • 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韩彩丽;宋伟庆;阎蕴力;王凤荣;李淑荣

    目的研究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杀伤胃癌细胞BGC-823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22例患者的胃腺癌细胞反复冻融后的滤液,抗CD3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与患者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同培养,体外诱导CTL,然后将CTL与BGC-823共同孵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TL作用于BGC-823后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电镜观察可见CTL包围并破坏靶细胞,靶细胞凋亡的形态表现为异染色质浓缩呈特征性半月形帽状核,还可见靶细胞溶解坏死.结论特异性CTL可使靶细胞凋亡,溶解而导致其死亡.

  • 化疗药物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勇;潘立峰;赵群;刘冀红;范立桥;刘品一;马志学;于跃明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化疗是临床上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的主要机理之一。凋亡(apoptosis)或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之一,它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改变,一系列有关基因(Bcl-2、Bax、p53、C-myc等)参与凋亡的调控。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登辉;汪泳;刘省存;张长乐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6例全胃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4例)、肠内营养(EN)组(22例).EN组术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8 d取外周血检测B淋巴细胞、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8 d两组B淋巴细胞数均无明显改变,EN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正常水平,而PN组CD8仍处高水平,其余指标处于低水平,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增强胃癌术后免疫功能.

  • 精氨酸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功平;束庆兵;张申友;郭强

    目的观察精氨酸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病人47例,随机分成精氨酸组24例,对照组23例,精氨酸组病人在手术前后各应用精氨酸25 g@日-1静脉滴注1周.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2,7,10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精氮酸组病人手术前后的淋巴细胞计数、CD+4细胞数目、CD+4/CD+8比值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氨酸有改善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并能对手术引起免疫抑制亦有一定的缓解和恢复作用.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胃癌手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红生;王凤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胃癌手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总结其应用体会.[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镇痛、营养支持等综合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变化以及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营养支持中的指导价值.[结果]术后7d两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1d上升,观察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d相比,观察组术后7 d CD3+、CD4+上升,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术后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对于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亦具有积极意义.

  • 血清MG7-Ag与TK1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月凡;张强;杨友鹏;岳林;牟方宏;崔梅花

    [目的]探讨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和胸苷激酶-1(TK1)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35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MG7-Ag和TK1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MG7-Ag和TK1含量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胃良性疾病变组(均P <0.05);胃癌组MG7-Ag、TK1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 <0.05);血清MG7-Ag和TK1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血清MG7-Ag、TK1对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胃癌的局部免疫细胞反应

    作者:张洪臣;张树华;边风国;马云

    目的观察胃癌局部免疫反应细胞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107例有3~8年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作局部免疫细胞反应程度的观察。淋巴-浆细胞反应和嗜酸性白细胞反应用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测定,肥大细胞在光镜下以个/mm2作定量计数,然后以均数作界值分为高反应组和低反应组,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患者存活时间、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胃癌局部免疫细胞反应的高反应组和低反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局部免疫细胞反应是宿主重要的抗瘤免疫防御机制。

  • 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胃癌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雷晓;石彦;余佩武;饶芸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诱导的抗胃癌免疫对裸鼠皮下移植胃癌模型的作用.方法使用SCG7901胃癌细胞株冻融抗原刺激,并以GM-CSF,IL-4联合诱导产生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诱导同源脾脏淋巴细胞成为肿瘤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研究其对SCG7901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作用.结果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诱导抗胃癌免疫显著抑制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肿瘤抗原特异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可在胃肠道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胃癌细胞-DC融合疫苗T淋巴细胞激活效应的研究

    作者:张坤;余佩武;高朋芬;饶云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融合疫苗激活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特点,为胃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方法(1)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分化获取成熟DC.(2)SGC7901胃癌细胞-DC经PEG诱导融合、HAT/HT筛选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融合细胞疫苗激活效应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按上述方法,可获得具备典型特征的DC及纯净的融合细胞.融合疫苗显著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与T淋巴细胞在1:1效靶比时刺激能力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胃癌细胞-DC融合疫苗具有较亲代DC更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可能是其发挥更强抗肿瘤生物学效应的基础.

  • 围手术期静脉营养治疗对胃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培民;赵滨;陆民浩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营养治疗对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5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给予营养治疗,实验组手术前后给予静脉营养治疗各1周.观察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 CD8+比值的变化. 结果对照组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增加(P<0.05),CD4+/ CD8+比值升高(P<0.01).实验组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及CD4+/ CD8+比值均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围手术期使用静脉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进展期胃癌血清CD4+T细胞、CD8+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宋敏;姜淮芜;李宗林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AGC)血清CD4+T细胞、CD8+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AGC患者(AGC患者组)和20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血清CD4+T细胞、CD8+T细胞亚群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检测AGC患者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D4+T细胞、CD8+T细胞亚群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AGC患者组较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清CD4+T细胞水平降低而CD8+T细胞水平升高,AGC患者组手术治疗后CD4+T细胞水平升高而CD8+T细胞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D4+T细胞、CD8+T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评估AGC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对AGC的病情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