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心动图评价、预测二尖瓣修复术疗效

    作者:黄国倩;潘翠珍;舒先红;刘诗珍;董丽莉;陈灏珠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并预测二尖瓣修复术(mitral valve repair, MVR)疗效.材料和方法:2004-03~2006-06 对120例MVR手术的患者行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6.1±5.4个月).重点比较手术前、后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程度、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并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对疗效进行预测.结果:术后MR程度及左房室大小均较术前显著减小.术前LVEF<60%的患者术后LVEF明显改善.MR复发者7例(5.8%),LVDd无明显缩小者13例(10.8%),术后LVEF无明显改善者18例(15%).

  • 3D成形环置入对二尖瓣环直径的影响

    作者:郑帅;焦玉清;孟旭

    目的:观察3D成形环置入后,瓣环内径的变化趋势.方法: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连续23名患者在我科室进行瓣膜成形.其中二尖瓣成形23例,三尖瓣成形13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采用经胸超声测量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观察手术前后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内径的变化.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6例,平均年龄(48.9±12.3)岁.退行性病变17例,风湿性病变5例,感染性病变1例.23例患者中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共置入二尖瓣成形环23枚(Edwards Physio Ⅱ,30~34mm),三尖瓣成形环13枚(Edwards MC3,30~ 34mm).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二尖瓣前后径(P <0.001)、左右径(P <0.001)、三尖瓣左右径均明显变小(P <0.001).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二尖瓣前后径有扩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二尖瓣左右径明显扩大(P =0.002),三尖瓣左右径有轻微扩大(P =0.041).但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二尖瓣前后径(P=0.005)、左右径(P =0.022)、三尖瓣左右径均显著缩小(P =0.043).相对于术后1周,术后3个月二尖瓣前后径、左右径、三尖瓣左右径扩大的比例分别为(11.7±6)%、(14.7±4)%、(12.6±3)%.结论:瓣膜成形环置入后能明显缩小病变瓣环的尺寸,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三个月瓣环有轻度扩张,但扩张程度不超过15%.成形环置入有助于维持瓣环的稳定,避免瓣环的扩张.

  • 二尖瓣修复术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反流的中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周天羽;李军;赖颢;孙勇新;陈海燕;丁文军;洪涛;王春生

    目的 比较二尖瓣修复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225例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二尖瓣反流在本中心行手术治疗,男159例,女66例;年龄13~76岁,平均(42±15)岁.89例行二尖瓣修复术(修复组),13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置换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及围手术期资料并比较远期随访疗效.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修复组术前发生栓塞事件(9.0%对22.8%,P<0.05)及脑血管意外(6.7%对17.6%,P<0.05)比例均显著低于置换组,二尖瓣赘生物比例显著低于置换组(59.6%对89.0%,P<0.05),其他术前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修复组和置换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87±30)min和(86±33)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21)min和(51±23)min,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别有31.5%和33.1%患者同期行其他心脏手术.修复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显著短于置换组[(1.4±0.7)天对(1.9±1.3)天,P<0.001],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修复组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置换组2例(1.5%)患者出现脑出血.修复组无住院死亡患者,置换组2例住院死亡,死因为脑出血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随访3~134个月,平均(40±35)个月,总随访率85%.术后10年,修复组和置换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豁免率分别为88%和86%(P>0.05).结论 二尖瓣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反流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中长期可靠性均较为满意,可在避免人工瓣膜相关并发症的同时降低抗凝相关并发症风险.二尖瓣修复应以确保彻底清除感染组织为基础,若感染累及范围较大,则应考虑实施瓣膜置换手术.

  • 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治疗的近期疗效

    作者:张永;汪曾炜;陶登顺;姜辉;吴海波;王辉山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同期施行二尖瓣修复(MVP)在中度功能性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早期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9月接受外科治疗的129例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7例(44.2%)施行CABG联合MVP手术,72例(55.8%)施行单纯CABG.术后随访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以评估患者临床状态;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估患者左心室重构的逆转;记录术后残余二尖瓣反流,以及患者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院内死亡5例(3.9%),CABG组死亡2例(2.8%),联合手术组死亡3例(5.3%).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晚期死亡9例(CABG组5例,CABG+ MVP组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患者累计生存率差异(P=0.645)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免除率差异(P=0.761)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手术组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降低(P<0.01).与术前状态相比较,两组左心室重塑指标如LVEDD、LVESD、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降低显著(P <0.001).结论 对于中度IMR患者,MVP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二尖瓣反流,但CABG联合MVP手术在左心室重塑的逆转、近期生存及心功能状态等方面并未带来更多的益处.

  • 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手术疗效的比较研究

    作者:尹博;王晓龙;刘愚勇;郑铁;贡鸣;李海洋;刘欧;关欣亮;彭小乐

    目的 该研究主要比较二尖瓣修复术和二尖瓣置换术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的效果,确定二尖瓣手术方式的不同是否会对患者手术病死率、生存率、反流纠正效果及预后产生影响,探索哪种患者能够从二尖瓣修复术或二尖瓣置换术中获益.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从2003年至2013年的296例患者,均为IMR,反流情况为中、重度,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基础上分别进行二尖瓣修复(mitral valve repair,MVP)和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回顾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方式、术前及出院后心脏超声结果、围术期事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长期生存率及心功能状况、再住院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在基线数据及手术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置换及修复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3)长期生存率:①随访中发现置换组有优于修复组的总体生存曲线(P<0.05);②在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较修复组生存率有优势(P<0.05);③在年龄>65岁的高龄组,置换组的生存率优于修复组(P<0.05);④在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和修复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情况中,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和住院花费方面,修复组要优于置换组(P<0.05);5)在以心脏超声结果为反流纠正效果的衡量标准的比较中,对于反流的纠正的效果和纠正的完全率上,置换组优于修复组.6)在再住院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术后随访存活患者心功能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对于反流的纠正效果,置换组优于修复组;2)两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换组长期生存率总体要优于修复组;3)应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更好预后:①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为获取更好的长期生存率,建议行置换;②在年龄> 65岁的高龄组,建议行二尖瓣置换;③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和修复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年轻患者考虑未来抗凝相关合并症问题,建议进行修复术.

  • 二尖瓣修复技术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兴荣;张超纪;刘剑州;苗齐;马国涛;曹丽华;李晓凤

    目的:总结二尖瓣修复技术用于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术的连续104例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5.3±16.8)岁(9~77岁),均在体外循环下择期行二尖瓣成形术,采取适当方法修复瓣叶,并放置相应型号的人工瓣环。结果术中修复成功率96.2%(100/104)。术后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0.96%。1例患者手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短暂肾替代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8~141个月),失访8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于肿瘤,二尖瓣返流复发加重3例,其中2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免于二尖瓣返流率为96.7%(88/91),免于再次手术率为97.8%(89/91)。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应作为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首选术式。采取适当的修复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近远期效果。

  • "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收缩期前向运动及中远期随访结果

    作者:鲍春荣;梅举;丁芳宝;沈赛娥;张韫佼;汤敏;朱家全;马南;张俊文

    目的 研究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的疗效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41例SA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32~68(52.6±15.8)岁.二尖瓣成形手术技术包括后瓣叶矩形切除、人工腱索移植、采用成形环行瓣环成形等.将术前诊断有SAM和术中发现有SAM高危因素的患者归入预防组(n=32),将术中二尖瓣成形后TEE检查发现有SAM经非手术处理无法纠正的患者归入治疗组(n=9).在原有二尖瓣成形方法的基础上,应用4-0或5-0聚丙烯线于二尖瓣A2和P2相对应部分采用"8"字缝合方法,瓣叶上的缝合部位位于瓣叶对合线下方.结果 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二尖瓣成形术.所有病例均应用了二尖瓣成形环,采用"C"形环,成形环大小为26~32(29.2±2.8)mm.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轻度SAM,二尖瓣返流(MR)和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均为轻度.二尖瓣口平均跨瓣压差从(0.3±0.4)mm Hg上升到(2.2±1.5)mm Hg(P>0.05).MR程度从术前的3.5±0.9减少至0.7±0.6(P<0.01).术后早期有2例出现轻中度MR.术后随访(48.4±23.5)个月,随访中无新出现SAM,无MR或SAM需要再手术.5年免于再手术率100%.结论 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SAM安全、简便、有效,中远期随访疗效良好.

  • 改良人工腱索技术在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姜兆磊;梅举;汤敏;马南;刘浩;鲍春荣;丁芳宝;张俊文

    目的 探讨改良人工腱索技术在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技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5年1月,经右胸微创切口应用改良人工腱索技术修复二尖瓣前叶或(和)后叶脱垂引起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58例,术中在脱垂瓣叶对应的乳头肌上将不带垫片的ePTFE缝线作“U”型缝合,两头的针线则均在距缘3~5 mm处缝合于脱垂瓣叶的游离缘,先将每根线在脱垂的瓣缘缝2针,在置入“C”型二尖瓣成形环后,通过左心室的反复注水试验,调整人工腱索的长度至佳位置,直至完全纠正瓣叶脱垂和二尖瓣返流,后每根针线再在瓣缘缝1针,打结固定.术中常规应用经食管超声(TEE)评价成形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每例患者平均植入1~3(2.1±0.7)根ePTFE人工腱索.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72~123(85.7±9.5)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8~95(61.9±9.3)min.二尖瓣成形术后,术中TEE显示二尖瓣无返流或微量返流47例,轻度返流11例.出院时,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无返流或微量返流41例,轻度返流15例,轻中度返流2例.术后随访6~73(29.4±18.9)个月,无远期死亡;无返流或微量返流36例,轻度返流18例,中度返流2例,重度返流2例.术后1年、3年、5年时,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免除率为(96.6±2.4)%、(93.9±3.5)%和(90.1±5.0)%.结论 改良人工腱索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中,操作简单易行,人工腱索的调整、固定方便,早、中期效果满意.术中根据二尖瓣的病变情况选用个体化的成形方法、适当的腱索数量、准确的腱索缝合部位及适宜的腱索长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部分型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作者:臧鹏;修宗谊;谷天祥;喻磊;侯杰;程实

    回顾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部分型房室隔缺损患者58例,均痊愈出院.对于部分型房室隔缺损的患者,一经发现需尽早手术治疗.闭合原发孔房缺,修复二尖瓣前瓣裂隙,防止传导阻滞的发生,修复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外科治疗的关键.

  • 瓣膜病介入治疗的现状

    作者:郭亚雄;郑家豪

    为减少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创伤,经皮介入治疗应用于瓣膜病临床.除经皮二尖瓣分离术外,近年来还涉及经皮主动脉瓣替换、经皮二尖瓣修复以及经皮肺动脉瓣替换等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对此作一概述.

  • 二尖瓣置换与二尖瓣修复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尚小珂;陈澍;李飞;王斌;孙永丰;李庚;胡志伟;周诚;丁珊珊;董念国

    目的:比较二尖瓣修复与二尖瓣置换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优、劣势.方法:系统检索201 7年2月以前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Scopus收录的相关文献,纳入2000年以后发表的老年患者(70岁以上)二尖瓣修复与二尖瓣置换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7项观察性临床研究,包含1 809例患者.与二尖瓣置换相比,二尖瓣修复的30 d病死率(RR:0.40;95%CI:0.25~0.64)显著降低、术后住院时间较短(WMD:-1.47d,95%CI:-2.47~-0.48)、术后并发症较少(RR:0.69,95%CI:0.56~0.86).二尖瓣修复后1年生存率(RR:1.16,95%CI:1.08~1.24)和5年生存率(RR:1.26,95%CI:1.13~1.41)均得到改善.两种手术方法之间的再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二尖瓣修复的老年患者早期和晚期结果均优于二尖瓣置换患者,二尖瓣修复可能是70岁以上老年人二尖瓣手术的首选策略.

  • 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姜大庆;谷天祥;修宗谊;喻磊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或修补两种处理方式(瓣膜置换或修补)的临床疗效(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有无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中外文献,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搜集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的已经发表以及尚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处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筛选后行meta分析,对比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的近期与远期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共有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无中文文献入选.瓣膜置换组和瓣膜修补组患者术前一般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平均射血分数及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所占比率相似,瓣膜置换组近期死亡率(院内死亡率)较瓣膜修补组高,OR=1.92 (95% CI 1.37~2.21);两组远期死亡率(随访5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OR=1.20 (95% CI 0.95~1.5).[结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修补术的近期疗效较瓣膜置换术要好,但是远期疗效(随访5年)并无显著性差异.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丁士骜;梅举;丁芳宝;刘浩;鲍春荣;汤敏;姜兆磊;沈赛娥;吴淑彬

    目的 总结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策略和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共收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23例的临床资料,其男14例、女9例,年龄15 ~ 71 (50.2±15.4)岁.本组患者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75~161(98.1±19.3) mm Hg,室间隔厚度为(25.8±2.8) mm,23例均有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现象及重度的二尖瓣反流.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加二尖瓣修复术,同期4例合并房颤者行左房消融术并切除左心耳手术.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停体外循环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16~39 (26.9±4.9) mm Hg,SAM现象完全消除,除2例二尖瓣有微量反流,1例有轻度反流外,余20例二尖瓣反流均得以完全纠正.术后早期无死亡,1例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术后长期随访6~126 (53.1±34.9)个月,无晚期死亡.无二尖瓣反流需再次手术,2例有轻度反流,4例微量反流.左心室流出道大压力阶差不超过42 mm Hg,室间隔厚度从术前的(25.8±2.8) mm降至术后(14.1±1.3) mm(P<0.001).3例房颤未再复发,1例仍有阵发性房颤.远期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 室间隔肥厚肌肉的广泛切除术可彻底疏通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可消除SAM现象,二尖瓣修复术可纠正二尖瓣反流,上述综合性外科处理策略可获得良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 改良人工腱索联合瓣环成形术在二尖瓣脱垂修复中的应用及远期随访结果

    作者:姜兆磊;梅举;丁芳宝;马南;袁源;鲍春荣;汤敏;刘浩

    目的 探索改良的人工腱索技术联合人工瓣环成形术修复二尖瓣前叶或/和后叶脱垂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近、远期随访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应用改良人工腱索技术联合人工瓣环成形术修复二尖瓣前叶或/和后叶脱垂引起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5~73 (51.4±14.4)岁.术中在脱垂瓣叶对应的乳头肌上将不带垫片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缝线作U型缝合,两头的针线则均在距缘3~5mm处缝合于脱垂瓣叶的游离缘,先将每根线在脱垂的瓣缘缝两针,在置入C型二尖瓣成形环后,通过左心室的反复注水试验,调整人工腱索的长度至佳位置,直至完全纠正瓣叶脱垂和二尖瓣反流,后每根针线再在瓣缘缝一针,打结固定.结果 全组患者均成功行二尖瓣成形术,每例患者平均植入1 ~3(2.4±0.7)根ePTFE人工腱索.二尖瓣成形术后,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78例患者无二尖瓣反流,34例患者为轻度二尖瓣反流.出院时,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无反流72例,轻度反流39例,轻中度反流1例.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明显缩小[(58.6±8.7) mm vs.(50.7±6.3) mm],P<0.001].术后随访3 ~ 105 (41.5±24.8)个月时,无反流或轻度反流93例,轻中度反流16例,中度反流3例.术后5年,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免除率为95.1%±3.0%.结论 应用该改良人工腱索技术联合人工瓣环成形术修复瓣叶脱垂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操作简单易行,人工腱索的调整、固定方便,近、远期效果良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