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定量CT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腰椎各椎体间骨密度差异性研究

    作者:张昕;王峻;苏晋生;史志伟;程晓光

    目的 探讨L2~L4椎体的骨密度变化趋势,并比较定量CT (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结果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从多中心合作数据库中选择11 443名志愿者数据进行L2~L4椎体骨密度(BMD)分析,其中11 081名志愿者选用DXA检测椎体BMD值,男性2 158名,女性8 923名;362名志愿者选用QCT检测椎体中间松质骨BMD值,男性170名,女性192名,比较二者测量各腰椎BMD的差异.结果 DXA测量椎体间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F=74.450,P<0.05;女性:F=605.388,P<0.05),从L2~L4呈增加趋势;QCT测量椎体间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F=1.291,P>0.05;女性:F=1.653,P>0.05).结论 QCT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积骨密度测量技术,能更准确地测量骨密度.

  • 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定量CT测量腰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于爱红;陈祥述;孙伟杰;程晓光;王予生

    目的 研究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和定量CT所测腰椎骨密度的影响.资料和方法 采用DXA及QCT分别测量各种原因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骨密度检查的患者.其中DXA检查患者12 092例,年龄12~95岁,女性9 788例,男性2 304例,平均年龄58.9岁.QCT检查患者495例,年龄18~88,女性310例,男性184例,平均年龄为62.0岁.DXA和QCT测量L2~4椎体的平均骨密度.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 DXA骨密度与体重的相关性大,r=0.479,决定系数r2=0.229.DXA骨密度与身高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r=0.289,r=0.235;对应决定系数r2=0.084,r2=0.055.QCT骨密度与身高及体重都为弱相关,r=0.155和r=0.129;决定系数分别为r2=0.024,r2=0.017.QCT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31.结论 体重与DXA与QCT所测得骨密度都存在明显相关,但QCT相关性较弱;QCT骨密度测量结果受身高、体重影响小.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对照研究

    作者:孙晶;李新民;张灵艳;赵海竹;白砚霞;程晓光

    目的 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腰椎定量CT (QCT)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XA)测量骨密度(BMD)的结果,探讨QCT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67例骨髓瘤患者分别行腰椎QCT与DXA骨密度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并经腰椎CT图像分析骨赘形成、腹主动脉钙化和椎体上下终板钙化情况.结果 QCT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50.75%,DXA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8.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68,P<0.001).67例患者中,腰椎CT图像分析骨赘形成35例(52.24%),腹主动脉钙化21例(31.34%),椎体上下终板钙化21例(31.34%).结论 QCT测量腰椎骨密度在骨髓瘤患者中作为骨质疏松评价手段,有更明显的临床意义.

  • TEG法与吸光度比浊法对ACS患者PCI术后CLR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

    作者:赵磊;徐双;贾玫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 CLR )、临床相关因素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的关系。方法队列研究。选择2014年5至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患者214例。其中男168例(78.5%),年龄31~82(61.32±10.79)岁,女46例(21.5%),年龄46~80(68.72±8.38)岁,记录现病史、既往史、临床用药、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4 d后,采用血栓弹力图( TEG)法检测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 TEG-ADP-Inhib)(%)和吸光度比浊( LTA)法检测ADP诱导大血小板聚集率( LTA-ADPMAX )(%),统计CLR发生率,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按照是否诊断为CLR对患者分组,比较CLR组与非CLR组临床资料差异,将有显著差异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发生CLR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分析CLR与MACE的关系。结果 LTA法与TEG法检测结果呈负相关( r=-0.282,P=0.000)。 LTA法检出CLR 115例(53.7%),TEG法检出CLR 74例(34.6%),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6,P=0.001)。按LTA法检测结果分组后,CLR组与非CLR组在年龄、吸烟史、PCI/CABG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5;χ2=11.058,P=0.001;χ2=4.252,P=0.039);按TEG法检测结果分组后,CLR组与非 CLR 组在脑血管意外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4, P =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0.390,P=0.001)是CLR的独立保护因素,脑血管意外病史( OR=2.499,P=0.037)是CLR的独立危险因素。 PCI术后6个月内,LTA法和TEG法检出CLR患者MACE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798;χ2=0.432,P=0.511)。结论 TEG法和LTA法检测ACS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相关性较差。吸烟是发生CLR的独立保护因素,脑血管意外病史是发生CLR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反应性不是ACS患者近期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87-191)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三维骨容积和定量CT骨密度比较

    作者:王鸣鹏;朱汉民;吴昊;杨俭英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和定量CT(QCT)测量老年女性骨密度,以评估容积定量CT(vQCT)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价值. 方法 42例52~84岁女性,平均(67.8±9.5)岁,分为3组: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健康对照组,每组14例.骨折的确定方法为非外力或非严重外力下发生的椎体或股骨颈骨折,根据X线摄片诊断确定;骨质疏松的诊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确定.每例均采用了第3腰椎椎体的vQCT和1~3腰椎QCT扫描.三维图像的处理和分析采用了CT机的容积测量分析软件. 结果 3组的vQCT参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5,P<0.01);3组松质骨QCT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7,P<0.01):皮质骨QCT骨质疏松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P=0.015).组内相关性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的vQCT参数与QCT的皮质骨呈正相关(r=0.7813,P<0.01).结论 vQCT和QCT是2种同样采用CT的检测方法,vQCT测量采集数据的范围大于QCT,且测量和计算着重于骨的容积,因此,vQCT是一种对骨质疏松骨性折预测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 老年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测定T评分的一致性比较

    作者:陈志信;徐香玖;黄刚;胡洁玫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和髋部双能X 线骨密度(DEXA)测定T评分的一致性及髋部骨密度(BMD) T评分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在排除患有影响骨量的疾病及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后,选择60 ~ 89岁老年人260(其中男123人,女137人)例作为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均接受问卷调查、胸腰段脊椎正侧位X线摄片,DEXA测定2~4腰椎(L 2~4)椎体前后位和左髋部BMD(若左髋部发生过骨折或存有明显病变则改测右髋部),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 结果老年男性各年龄组L 2 ~ 4 BMD T评分比髋部要高(P< 0.01或P< 0.05);老年女性除在65~69岁、85~89岁年龄组腰椎BMD T评分比髋部要高(P< 0.01 和P< 0.05)外,其余各组则差异无显著性.按照WHO标准,以髋部、腰椎和同时以髋部、腰椎BMD T评分为依据,在123例男性中,分别有19、6、5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在137例女性中,则分别有35、17、14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单以腰椎和同时以髋部、腰椎BMD T评分为依据所检出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均少于单以髋部BMD T评分为依据者(P < 0.01). 结论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其腰椎BMD T评分明显高于髋部,髋部BMD T评分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更为重要.

  • 椎体与髋部BMD预测骨质疏松骨折敏感性研究

    作者:杨乃龙;徐丽丽;王军;曲宁;王春芝

    目的 通过对骨折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分析, 评价不同部位骨密度对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 191例患脆性骨折的女性患者来自2000~2004年青岛市区五家医院的骨科.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同时测量191例患者的仰卧正位腰椎2至4椎体BMD(g/cm~2),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BMD(g/cm~2)处骨密度,与当地同性别峰值骨量进行比较.结果 各部位骨质疏松诊断率L_2是高的,经卡方检验,L_2预测价值大于L_3、L_4、及WARD三角区,但与NECK及G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常用的骨密度测定部位中,L_2对骨质疏松骨折的预测作用大.

  • 年龄对北京地区健康妇女身体成分的影响

    作者:陈蓉;林守清;林霞;陈艳;杨秋红;周永;张颖

    目的 研究年龄对北京地区健康妇女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通过广告以每个年龄5~7例的比例招募北京地区志愿者共316例,年龄20~74岁.所有志愿者均填写健康档案,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全身和局部身体成分,检测的指标包括骨矿盐含量、瘦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和脂肪百分比,测定的局部区域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男性"区域和"女性"区域.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脂肪指数(FMI)、去脂指数(FFMI)及"男性"与"女性"区域脂肪百分比的比值(A/G值).将志愿者按年龄分组,每10岁1组,共6组.结果 骨矿盐含量与瘦组织含量分别在30~39岁组和40~49岁组达峰值,到70~74岁时分别下降18.1%和5.2%.全身脂肪组织含量及全身脂肪百分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本研究的年龄范围内,脂肪组织含量从(16±5)kg增至(24±6)kg,全身脂肪百分比从31.3%增至39.5%.各局部区域的脂肪百分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男性"区域增加幅度大,为32.2%;BMI从(21.1±2.1)kg/m2逐渐增至(26.1±3.7)kg/m2;FMI从(6.3±1.7)kg/m2增至(10.0±2.4)kg/m2,增长幅度达63%;FFMI变化幅度较小,从14.43 kg/m2增至15.71 kg/m2.A/G值从20~29岁组的0.85逐渐上升至70~74岁组的1.02.40~59岁妇女不同月经状态对A/G值和骨矿盐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BMI、体重、腰围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年龄对北京地区健康成年女性的身体成分及其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 CD133及CD44表达与不同类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

    作者:冯丹;邹娟;方芳

    目的 探讨卵巢癌干细胞(OCSC)标志物CD133、CD44在不同类型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OC患者,30例术前未接受化疗、30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初发晚期EO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复发组(n=15)、未化疗组(n=30)、NACT组(n=30).对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以及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CD133、CD44阳性表达率及光密度值(OD).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133、CD44阳性表达率及OD比较,分别采用配对x2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EOC组织上述指标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Cramer'sV系数分析EOC组织的CD44与CD133表达相关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3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和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133阳性表达率及OD(CD133、CD44)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44阳性表达率为86.7%(13/15),高于初发时的73.3%(11/15),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2、P=0.027).②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OD(CD133、CD44)及CD4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76、P=0.030,x2=5.455、P=0.020,Z=-4.759、P<0.001).③EOC组织中CD44与CD133表达具有相关性(Cramer's V=0.462、P<0.001).结论 OCSC标志物C D133与CD44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在OCSC表面同时存在.化疗后OCSC残留,可能为导致EOC复发的真正原因.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透明度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琳;王雁;崔彤;赵伟;程文博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透明度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人选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SMILE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5例(100只眼),其中男性19例(36只眼),女性36例(64只眼),年龄(24±5)岁.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5.75±1.64)D.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光密度值,利用其分析软件,检测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2 mm且≤6 mm、>6 mm且≤10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的平均值.并根据角膜厚度将角膜分3层,以靠近角膜上皮前表面120 μm厚度为第1层,靠近角膜内皮面的60μm厚度为第3层,中间部分为第2层,分别进行角膜光密度值测定及分析.于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与测量.不同部位、不同时间之间光密度值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角膜中央区切除厚度、术前等效球镜度数、术后等效球镜度数、术后裸眼视力(UCVA)等因素与角膜光密度值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88只眼(88%)UCVA已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93只眼(93%)UCVA≥0.8,于术后1周96只眼(96%) UCVA≥0.8,术后1年所有术眼UCVA≥0.8.整体角膜平均光密度值在SMILE手术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x2=8.446,P=0.207),由术前的15.40增加到术后1d的15.90,术后1周为15.6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下降并接近术前水平到15.60和15.50,术后6个月又再度增高,至术后1年维持在15.90.≤2 mm与>2 mm且≤6 mm直径区域角膜光密度值手术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x2=61.961,52.397;P<0.000),术后1d及1周角膜光密度值分别为17.10、16.70,>2 mm且≤6mm区域术前、术后1d及术后1周为14.10、15.20及14.90.>6 mm且≤10m区域手术前后光密度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x2=4.315,P=0.634).前120 μm与后60 μm角膜厚度层平均光密度值在SMILE手术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x2=27.774,17.469;P<0.000,0.008),但中部角膜组织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x2=0.918,P=0.986).角膜中央区切除厚度、术前等效球镜度数、术后UCVA与术后同期整体角膜光密度值均无明显相关关系,仅在术后6个月的等效球镜度数与光密度值间存在微弱的相关性(r=-0.219,P=0.028).结论 角膜透明度在SMILE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下降,后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术前水平;透明度的改变主要局限在手术操作区域.透明度改变与角膜中央区切除厚度、术前等效球镜度数、术后UCVA等无明显相关关系.

  • 健康老年妇女近段股骨骨密度和结构的定量 CT 研究

    作者:程晓光;Li Jing;刘霞;王予生;李谨;屈辉;H Genant;T Lang

    目的:采用定量CT( QCT)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 DXA)仪对健康老年妇女近段股骨骨密度( BMD)和骨结构进行研究,并对2种测量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66名65岁以上健康妇女左侧髋关节进行DXA测量,计算出股骨颈和粗隆区BMD;对其双侧近段股骨进行QCT测量,计算出股骨颈、粗隆区和整体股骨ROI的皮质骨、松质骨和总体骨的BMD和体积;并将QCT三维图像模拟DXA的平面投影计算出模拟DXA股骨颈BMD和模拟DXA股骨粗隆区BMD。对所获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并用 Pearson 法分析 DXA 和 QCT 相对应 ROI 的相关性。结果用QCT可以对股骨近段不同ROI(股骨颈、粗隆区和整体股骨区)及不同骨成分(皮质骨、松质骨和总体骨)的 BMD 及体积等参数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除右侧股骨颈皮质骨 BMD [(0.52±0.04) g/cm3]、股骨粗隆区皮质骨BMD[(0.49±0.03)g/cm3]、股骨粗隆区综合骨BMD[(0.22±0.04)g/cm3]大于左侧相应参数[分别为[(0.51±0.04)、(0.48±0.03)、(0.21±0.04)g/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但差别均<3.3%;而模拟DXA股骨颈BMD、模拟DXA股骨粗隆区BMD、股骨颈皮质骨体积、股骨颈松质骨BMD、股骨颈松质骨体积、股骨颈综合骨BMD、股骨颈综合骨体积、股骨粗隆区皮质骨体积、股骨粗隆区松质骨BMD、股骨粗隆区松质骨体积、股骨粗隆区综合骨体积左侧参数分别为(0.52±0.10)g/cm2、(0.78±0.13)g/cm2、5.80 cm3、(0.06±0.03)g/cm3、(5.19±1.40) cm3、(0.25±0.04) g/cm3、15.66 cm3、(21.74±3.43) cm3、(0.08±0.03) g/cm3、(34.27±6.09)cm3、(76.12±11.11) cm3,右侧分别为(0.52±0.10) g/cm2、(0.78±0.13) g/cm2、6.01 cm3、(0.06±0.02) g/cm3、(5.17±1.27) cm3、(0.25±0.04) g/cm3、15.62 cm3、(22.12±3.60)cm3、(0.09±0.03)g/cm3、(34.17±5.94)cm3、(76.53±10.71)cm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左右两侧近段股骨QCT各相对应参数之间的r值范围在0.656~0.955,均具有相关性( P<0.05)。 QCT模拟 DXA 股骨颈和粗隆区 BMD 与真正 DXA 测量的相应值之间 r 值分别为0.685和0.855,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QCT技术可以对老年妇女近段股骨不同区域和不同成分的BMD和结构进行精确定量分析,QCT是骨质疏松研究中非常有用的测量技术。

  •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对骨密度测定的影响

    作者:余卫;秦明伟;张燕;林强;王建华;徐苓;孟迅吾

    目的评估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对老年人骨密度测量(定量CT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影响.方法 201例老年人(年龄45~80岁,平均59.6岁)均摄正侧位脊柱X线片(正位:L1~4;侧位:T4~L4)用以评估脊柱骨折和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程度.骨病或影响骨代谢疾患者除外.腰椎骨关节病X 线评估: 腰椎X线正侧位(L1~4)所示骨关节病的椎间隙狭窄和椎体、棘突、椎小关节的骨质硬化和增生分别分为0度、1度、2度;椎体骨质增生另分为正常0~3度;采用半定量目视法观察201例胸腰椎侧位X线片并判定其有无椎体压缩骨折.腰椎骨密度采用定量CT双能X线骨密度仪(正位、侧位全椎体、侧位椎体中部)测量.结果 201例中176例非椎体骨折者定量CT测量的骨密度结果显示:有、无退行性病变两者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但椎体正位测量结果表明:有退行性病变各组骨密度值高于无退行性病变组,特别是椎体骨质增生组更为明显(各组P值均<0 05);退行性病变各组对侧位椎体中部测量结果影响较小.χ2检验结果显示:椎体骨折与椎体退行性各组病变无明显相关(各组P值均>0 05).结论对检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定量CT、侧位全椎体和侧位椎体中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优于椎体正位测量,因此建议有严重退行性变者应行定量CT骨密度测量.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密度的改变

    作者:黄兆民;王于;张瑞东;郭燕;孟悛非;周振海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密度改变的特点,评价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对MM患者骨密度(BMD)测量的价值。方法采用Hologic QDR-20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34例MM患者及24例正常人全身、L 2~4椎体正侧位及左股骨近端骨密度,动态监测免疫球蛋白G(IgG)型和未定型MM患者化疗前后的BMD;测定血清免疫蛋白、蛋白电泳、血钙和血磷。结果(1)MM患者全身、腰椎、左股骨近端BMD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2)IgG型Ⅲ期患者BMD明显低于Ⅱ期(P<0.05);(3)IgG型腰椎BMD与IgG的变化呈负相关,而与全身、左股骨近端BMD无相关性;(4)MM常规化疗有效患者,腰椎BMD明显上升(P<0.05),全身及左股骨近端的BMD反而下降。结论 DXA是定量监测MM患者BMD变化和评价疗效的敏感方法。MM患者BMD降低经有效治疗是可逆转的,但腰椎与股骨近端骨损害及骨修复是不均一的。

  • 双源CT痛风识别技术在检测尿酸盐沉积中的应用

    作者:胡慧娟;廖美焱;田志雄;彭碧荣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DECT)痛风识别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近2周发作过单关节肿和(或)痛患者的患肢关节双能量CT扫描资料,其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77年分类标准的痛风患者95例,非痛风组13例.95例痛风患者双能量CT扫描后得到的双能0.3比例融合图像组作为常规组;所获得的80 kV及140 kV图像输入痛风识别软件,后处理获得的伪彩图像组作为后处理组.观察常规组与后处理组发现的尿酸盐结晶,并采用x2检验比较;比较两组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并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组中有51例患者能显示软组织内尿酸盐结晶,显示病灶的部位共298处;13例非痛风患者中有2例显示高密度结晶;常规组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敏感度为53.7%,特异度为84.6%,准确率为57.4%.后处理组中69例患者发现散在的绿色的尿酸盐结晶,显示病灶的部位共401处;13例非痛风患者均未显示绿色的尿酸盐结晶;后处理组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敏感度为72.6%,特异性为100.0%,准确率为75.9%.两组发现尿酸盐结晶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3,P<0.05),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29和8.333,P值均<0.05).结论 DECT痛风识别技术能发现更多部位、更小体积的尿酸盐结晶,在痛风早期诊断、监测治疗疗效中有潜能.

  • 氢质子MR波谱评估骨质疏松的初步研究

    作者:尚伟;林强;余卫;李小圳;冯逢;田均平

    目的 探讨椎体氢质子MR波谱(1H MRS)测量值与双能X线(DXA)及定量CT(QCT)所测骨密度(BMD)值的相关性.方法 152名[30~80岁,平均(58±14)岁]女性志愿者分别进行以下检查:胸腰椎侧位(T4~L4)X线平片,并采用Genant半定量法对其进行评阅.腰椎(L2~4)用DXA及QCT进行BMD测量.腰椎常规行矢状面T2WI、T1 WI和横轴面T2WI.MR常规扫描结束后采用单体素点解析波谱(PRESS)序列对L2~4椎体进行波谱采集,相应谱线采用SAGE 7.0软件分析,并计算脂水比(LWR)、脂肪比(FF%)及水峰、脂峰线宽(LW)等相关椎体MRS定量指标.结果 FF%、LWR随年龄增加逐步增大;平均LWR(2.71)与DXA、QCT所测平均BMD值(分别为1.038g/cm2和104.2 mg/cm3)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7、-0.769,P值均<0.01).水峰LW随年龄增加呈逐渐变窄趋势,其同DXA、QCT测量的BMD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39、0.712,P值均<0.01).脂峰线宽无明显变化趋势,且同DXA、QCT所测BMD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183、-0.199,P值均>0.05).结论 MRS可在常规腰椎MR基础上无创性评估椎体骨髓状况,进而来评估骨髓的变化对于骨量所带来的影响.

  • MR弛豫技术与双能X线吸收法评价大鼠骨质疏松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何嘉;刘斯润;弓健;徐浩;蒋光愉;李龙辉

    目的 探讨MR弛豫技术及参数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对诊断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优劣.方法 雌性3月龄大鼠30只,按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去势骨质疏松造模组(每组15只).30只大鼠造模前及造模12周后分别行DXA测量,测量参数包括全身骨量(BMC)、全身骨密度(BMD)、左侧股骨骨密度(Hbmdl);造模成型后,在MR 1.5 T成像系统下完成:(1)多回波快速梯度脉冲序列,分别以不同回波间隔测量T_2~*;(2)多回波快速SE序列测量T_2图(T_2map);(3)SE序列测量T_1map;(4)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各指标参数的差别,用Fisher检验筛选对骨质疏松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后分别提取2组大鼠的股骨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病理组织学证实骨质疏松组造模成型;(2)成模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间DXA的参数(BMC、BMD、Hbmdl)经Fisher检验,筛选出BMD为判别指标,其判别正确率为86.7%;(3)对照组和骨质疏松组之间所测得的2组MR弛豫数据值[T_2~* 1000、横向弛豫率(R_2~*)1000、T_2~* 500、R_2~* 500、T_2~* 400、R_2~* 400、T_2 ~* 300、R_2~* 300、T_2~* 200、R_2~* 200、T_2~* 100、R_2~* 100、T_2map、R_2map、T_1map]作两样本t检验,t值分别为6.20、4.79、5.18、5.22、5.59、4.37、6.14、5.12、5.09、4.99、5.57、4.84、4.07、2.98、6.75,除R_2map P=0.07以外,其余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A、B 2组MR弛豫和双能DXA的17个参数(T_2~* 1000,T_2~* 500,T_2 ~* 400,T_2~* 300,T_2~* 200,T_2~* 100,T_2map,R_2~* 1000,R_2~* 500,R_2~* 400,R_2~* 300,R_2~* 200,R_2~* 100,T_1map,BMC,BMD,Hbmdl)经Fisher检验,17个参数中T_2map和T_1map 2个指标对骨质疏松的表达较佳,其判别正确率为100%.结论 MR的T_2map是骨质疏松的较佳判别指标,在MR弛豫技术的运用中,磁场的稳定性是重要的;而MR弛豫技术与DXA结合可更精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 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检测多层螺旋CT扫描组织器官剂量的研究

    作者:彭刚;曾勇明;罗天友;赵峰;张志伟;郁仁强;彭盛坤

    目的 利用中国人仿真胸部模型来测量不同噪声指数下胸部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计算有效剂量(ED)并对MSCT胸部扫描进行剂量评估.方法 对CDP-1C型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在CT体层解剖和X线衰减两方面进行等效性论证;通过在体模内布放热释光剂量计(TLD)来测量不同噪声水平下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并记录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将两者分别换算为ED后选择单因素t检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时不同噪声指数胸部CT扫描的剂量水平.结果 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与成人CT胸部图像的结构相似.体模主要器官平均CT值为肺-788.04 HU、心脏45.64 HU、肝脏65.84 HU、脊柱254.32 HU,与成人偏差程度分别为肺0.10%、心脏3.04%、肝脏4.49%、脊柱4.36%.肝脏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5,P<0.05);肺、心脏和脊柱平均CT值与人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52、-1.219、-1.138,P>0.05).当噪声指数从8.5逐渐增至22.5时,DLP从393.57 mGy·cm递减至78.75 mGy·cm,各器官吸收剂量呈下降趋势(以肺为例,平均吸收剂量从22.38 mGy递减至3.66 mGy).应用DLP所计算的ED较器官吸收剂量计算的ED偏低(以噪声指数为8.5为例,两种方法的ED分别为6.69和8.77 mSv).结论 应用中国人仿真体模来进行CT剂量评估更为准确;基于ATCM技术的胸部CT扫描噪声指数设定至少应大于8.5.

  • 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的静止滤线栅伪影分析

    作者:王林;滕皋军

    目的 通过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的采样频率和栅密度频率,提出尽可能有效避免滤线栅伪影出现的抑制方法 .方法 实际测试不同栅密度的滤线栅与不同规格的成像板(IP)匹配使用,得到不同效果的图像;模拟2种信号频率(即2种栅密度的滤线栅),采用3种采样频率[6、8、10图像空间分辨率(pixels/mm)],得到不同的模拟图像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模拟图和实际图像,发现在采样频率正好等于信号频率的2倍时,可以得到正确的信号频率,图像清晰,无混淆现象.栅密度<4 LP/mm时,可较好地与14 in×14 in、10 in×12 in(1 in=2.54 cm)IP匹配使用.结论 CR系统与普通IP匹配使用合适的采样频率和栅密度频率,可以有效避免滤线栅伪影出现.

  • 阅片室内环境照度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张有军;孙洪勋;张新廷;马杰

    目的 参照DIN(多伊奇工业标准)6856等有关国际标准,对影响影像诊断质量因素之一的阅片室内环境照度(IRR)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 采用工业光度学测定方法,用风光牌ZF-2型照度计对山东省的省、地(市)、县三级医院共44个阅片室内的IRR进行检测,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 各级医院IRR普遍偏高,不合格率(按超过100 lx计)45.45%;严重者竟高达520 lx,超过允许大值(100 lx)5倍多;(2) 各级医院间IRR不合格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38 7,P>0.05),即IRR的状况不因医院级别的升高而有所改善。(3) 影像科室与非影像科室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081 3,P<0.05),即非影像科室的IRR尤其不符合医学影像的诊断阅片条件要求。结论 本检测结果显示:各级医院的IRR不合格率偏高,尤以非影像科室为重,不符合现代医学影像的诊断阅片要求,难以保证诊断质量,亟待解决。

  • MR扩散加权成像评估椎体骨量状况的初步研究

    作者:尚伟;余卫;林强;冯逢;李保庆;田均平

    目的 探讨椎体MR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值与双能X线(DXA)、定量GT(QCT)所测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152例女性志愿者分别进行以下检查:胸腰椎侧位(T4~L4)X线平片,并采用Genant半定量法对其进行评阅;腰椎(L2~L4)DXA和QCT骨密度测量;腰椎常规行MR矢状面T2 WI、T1 WI和横断面T2 WI扫描;MR常规扫描结束后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扩散加权序列(SS-SE-EPI DWI)[扩散敏感因子(b)=500 s/mm2]进行L2~L4椎体横断面DWI扫描,并使用GE-Functool分析软件测量相应椎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计量资料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加,椎体ADC值呈逐步降低趋势.L2~L4椎体平均ADC值(0.241×10-3 mm2/s)与相应椎体平均骨密度DXA(I.038 s/cm2)、QCT(104.2 mg/cm3)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61、0.731,P值均<0.01).结论 DWI可在常规2腰椎MRI基础上无创性评估椎体骨髓变化状况,进而来评估骨髓的变化对于骨量状况所带来的影响.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