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和管腔重构的320排 CT 研究

    作者:董莘;秦崇;时文伟;敖国昆

    目的探讨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 CCTA )斑块特征和血管重构的预后价值。方法经320排CCTA检查的368例冠心病患者被随访18~28个月,平均(23±5.5)个月。研究终点是发生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心源性猝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CCTA分析包括钙化斑块( CP)、非钙化斑块(NCP)和混合斑块(MP)、梗阻性斑块、正性重构(PR)、偏心性斑块。通过手工测量血管横截面积定义重构指数( RI),RI=病变处血管横截面积/(病变处近端正常血管面积+远端血管面积)/2。 RI>1.10为PR, RI<0.95为负性重构( NR)。 RI=0.95~1.10为无重构。结果368例1231个节段被发现存在动脉斑块,包括CP 155个节段(12.6%)、NCP 543个节段(44.1%)、MP 533个节段(43.3%)、梗阻性斑块188个节段(15.3%)、PR 145个节段(11.8%)、偏心性斑块1033个(83.9%)。随访期间,21例(5.6%)发生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单因素分析显示MP,与未并发冠状动脉不良事件斑块比较,梗阻性斑块、PR、偏心性斑块发生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病率高(分别是74.9% vs.42.8%, P=0.021;95.2% vs.13.9%, P<0.001;95.2% vs.10.3%,P<0.001;95.2% vs.83.7%,P=0.0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仅梗阻性斑块[HR=5.25(95%CI,2.17~12.69),P<0.001]和PR[HR=5.55(95% CI,2.10~14.70),P<0.001]是发生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CTA表现为梗阻性斑块和PR,独立于其他CCTA高危因素,强烈暗示将来发生冠状动脉不良事件。

  • "易损血管"对于评价易损斑块的意义

    作者:周明学;徐浩

    斑块内新生血管,正性重构血管以及内皮功能严重不良血管与斑块的易损性关系密切,故提出易损血管概念,并将这3种类型的血管归属于易损血管范畴,认为在对易损斑块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应考虑其对易损血管的影响,利用中药多靶点、多途径干预疾病的优势,研究开发对易损斑块和易损血管均有良好作用的中药更具临床意义.

  • 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对支架成形阻力的比较

    作者:周逸;陈曼华;熊才金;杨锴;陈刚;杨飞燕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比较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在支架术中对扩张的阻力.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12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116例.依据冠状动脉血管重构系数将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分为正性重构组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靶斑块内是否检测出脂质核心、预扩张球囊规格、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支架规格、支架释放压力.结果 正性重构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脂质核心在正性重构组中检出更多.症状典型的病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正性重构组多见,稳定型心绞痛在非正性重构组多见.两组预扩张的应用比例相似,两组预扩张球囊规格和预扩张压力无差异.两组支架的规格无差异.正性重构组支架释放压力为1121.64±213.68 kPa,低于非正性重构组的1 232.56±201.95 kPa(P<0.01).结论 和非正性重构组相比,正性重构组斑块内脂质核心更常见,支架植入时对支架成形阻力较小.术前识别冠状动脉重构类型对能否选择支架直接植入有一定指导意义.

  • 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正性重构与冠脉造影病变易损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玲;罗桂艳;徐丹

    目的 易损病变的发展不仅限于罪犯病变,而是广泛存在于冠状动脉.这种病变是典型的表现是正性重构[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和复杂病变(冠脉造影表现).具有易损特性的病变在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的分布还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在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冠脉正性重构与造影复杂病变的关系及其冠脉钙化.方法 对161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95名男性,年龄为68岁±11岁)的161个原发靶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前的血管内超声检查.重构指数被定义为病变血管面积除以参考血管面积;正性重构定义为重构指数>1.05.包括161个靶病变在内,造影显示为30%以上狭窄的冠脉病变被分类为简单病变和复杂病变.一个病人有一个以上复杂病变称为多复杂病变.70%以上的狭窄被认为是显著性狭窄.钙化使用钙弓面积的新方法来定量表示.结果 靶病变为正性重构(IVUS)的有56个,而105个为非正性重构.161个病人共有>30%狭窄病变613个.病变总数在靶病变为正性重构与非正性重构的病人没有区别.造影显示的复杂痛变在正性重构的病人较多,尤其是在靶病变以外的其它冠脉部位.每毫米病变的钙弓面积在正性重构组较小.结论 在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血管内超声显示的正性重构与冠脉造影显示的复杂病变数相关,尤其是在靶病变以外的其它冠脉部位.在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正性重构的靶病变钙化较轻.

  •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优化临界病变易损斑块诊治的研究

    作者:冯瑞;雷家俨;黄玮

    目的 通过对比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定量冠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测量结果,评价IVUS能否优化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QCA和IVUS对19名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处的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面积狭窄率(area stenosis,%AS)及直径狭窄率(diameter stenosis,%DS)等参数进行分析.应用IVUS及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MAP-IVUS)分析软件观察斑块类型、性质及组成成分,并对IVUS提示狭窄程度≥70%的冠脉病变行支架植入术.结果 QCA与IVUS显示的MLD、%DS及%AS值分别为(1.75 ±0.39)mm vs(2.07±0.40) mm;(35.04±13.60)%vs(46.37±8.02)%;(52.91±15.96)% vs (62.61 ±11.5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A检出合并心肌桥患者7例(36.8%),IVUS检出10例(52.6%).采用IVUS对19例病变进行分析,其中软斑63.2%,硬斑15.8%,钙化斑块10.5%,混合斑块10.5%;偏心性斑块84.2%,向心性斑块15.8%;正性重构57.9%,无重构15.8%,负性重构26.3%.采用iMAP-IVUS对19例病变的成分进行测定,共发现TCFA14例.初步预测正性重构可能与斑块不稳定性有关.结论 IVUS可提高冠脉临界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发现易损斑块,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早干预治疗,且安全性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