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颈动脉斑块血管粘附蛋白1的表达及其与炎症的关系

    作者:陈大伟;王涛;郭广进;韩春雷;张婧;靳英;王建昌

    目的 研究血管粘附蛋白1 (VAP-1)在人颈动脉斑块内的表达及其与炎性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8例人颈动脉斑块内VAP-1、簇分化抗原4(CD4)和簇分化抗原68 (CD68)表达情况.结果 VAP-1主要表达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并与CD4和CD68阳性的炎性细胞成正相关.结论 VAP-1可能参与了炎性细胞通过新生血管侵入斑块的过程,未来可能成为标记或逆转易损斑块炎性反应的新靶点.

  • 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在易损斑块到易损血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春梅;李晔;刘惠亮

    易损斑块以往被认为是具有薄纤维帽、大脂质池、炎症细胞浸润、易发生破裂的软斑块或非钙化斑块.现认为,易损斑块指所有易于发生血栓形成,以及可能快速进展为罪恶斑块的粥样病变,而不仅仅指易破裂斑块.易损斑块可存在于无症状的"健康人群",及时诊断易损斑块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影像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巍;董红霖

    脑卒中是当前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80%的脑卒中是由缺血性脑梗死造成,20%为出血性疾病所致.而缺血性脑梗死是全世界主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础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损伤破裂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所致的血液低灌注而继发脑卒中.易损斑块的破裂、破裂处急性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致远端栓塞及斑块内出血所致的颈动脉管腔急性闭塞均是比颈动脉狭窄更重要的急性卒中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影像对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态、成分(炎症、钙化、血栓、纤维成分及脂质核等)分析及稳定性评估等新进展进行综述.

  • 易损斑块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阎志良;马丽景;谢欢;鲍桂英

    易损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诱因,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并及时诊断和积极有效地干预,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意义重大.本文就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做一概述.

  • 256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管超群;刘林祥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20例)和非ACS组(15例).患者1个月内先后行冠脉CTA和冠脉CAG检查.分析256层螺旋CT测定冠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ACS与非ACS中斑块的特征区别,及易损斑块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256层螺旋CT识别冠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93.6%,特异性94.3%,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7%.ACS组斑块多以软斑块为主,非ACS组以硬斑块为主;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有关,ACS组以轻、中度狭窄为主,非ACS组以中、重度狭窄为主.结论:256层螺旋CT对易损斑块的性质及斑块引起的冠脉狭窄病变程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CAG有较高的符合率,对ACS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易损斑块稳定性评价与治疗

    作者:彭虹;曾力群

    易损斑块的出现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基础,早期斑块治疗的有效实施极具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在分析易损斑块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从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两个角度探讨了易损斑块的治疗。

  • 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分层处理

    作者:冯立群

    1994年,Muller 提出了“易损斑块”的概念,并指出70%~80%的心脑血管事件是易损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导致。此后,易损斑块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被普遍接受。近10年来,研究者从病理、影像、组化、免疫等各个角度对易损斑块的内在结构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易损斑块“致病性”的理解,巩固了易损斑块概念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血管疾病中的地位。

  • 可溶性CD14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菊;勇强

    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炎症反应,易损斑块与炎症反应、斑块内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新近发现的细胞黏附分子CDl46是一个血管内皮细胞标志分子,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血管新生过程,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不仅是一个炎性反应标记物,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CDl46和Lp-PLA2有望成为预测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标记物.本文对CDl46、Lp-PLA2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进行综述.

  • 斑块检测,防患于未然

    作者:林雪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准,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可清楚地检测出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通过回声的强弱以及斑块的形态还可以区别出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颈动脉是人体的大动脉,大动脉内如果出现了粥样硬化斑块,那么小动脉内可能也已经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所以颈动脉超声检查一旦发现了斑块,那么心脑的动脉血管内就可能已经埋下了“不定时炸弹”。再加上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检查、可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

  • 中药让斑块变得不再危险

    作者:王雨

    斑块之于人体的危险可想而知,那医学界是怎样对付斑块的昵?有没有哪种药物可以从斑块形成到破裂的各个环节予以抑制昵?当然有,我们的传统中药尤其是复方中药,如通心络胶囊,在抑制斑块形成、稳定易损斑块、消融斑块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得到了国际认可。

  • 易损斑块——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作者:杨峥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杀伤力”巨大,存在于心脑血管中的斑块破裂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薄皮大馅”易发生破裂“隐藏”在血管中的粥样硬化斑块除了会堵塞血管,造成血流不畅以外,还有一部分斑块极易受损而发生破裂,这类斑块的稳定性较差被称为易损斑块,也叫做软斑块.

  • 稳定易损斑块,筑起血管长城

    作者:张林

    心脑血管病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漫长的时间,往往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一旦急性发作,却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迅速出现症状,丧失行动能力,甚至死亡.心脑血管病发作起来到底有多急呢?近网络上流传着一段视频,让人们亲眼目睹了一次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全过程,患者是一名49岁的女子,这段视频由患者本人亲自拍摄,从患者感觉不适,“仿佛听到一声轰鸣”开始,直到口眼歪斜、舌头痛麻等症状发作,整个过程仅仅不到1分半钟的时间.当地医生认为,这是一次“小中风”发作,发作的原因就是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动脉易损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并在短时间内堵塞住了脑部血管.

  • 易损斑块比稳定斑块更危险

    作者:陈雷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说粥样硬化斑块是潜伏于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呢?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斑块会突然破裂,破裂后的斑块就形成血栓,血栓完全堵住血管,会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那所有的斑块都会破裂吗?当然不是,斑块破裂与否主要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如何。

  • 中药对付斑块有优势

    作者:艾茉

    对于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过去一直认为已形成的斑块是无法消除的,治疗手段仅限于稳定病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界的专家们发现无论是早期斑块还是晚期斑块都可以消除,而且在抑制斑块形成,稳定易损斑块方面,中医中药有着绝对的优势。

  • 颈动脉斑块防治须“稳”字当头

    作者:韩以轩

    血管中一旦出现斑块,就会阻碍人体的血液供应;斑块一旦破裂,就会给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颈动脉斑块的破裂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专家们指出,对于颈动脉斑块的防治须“稳”字当头,重点在于稳定易损斑块,防止斑块破裂.

  • 通脉地仙丸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大创;殷建明;栾杰男;邢洁;罗陆一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疗效.方法:6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脉地仙丸;对照组30例口服普拉固、阿斯匹林肠溶片.服药前后记录CCAD、CIMT、斑块体积和性质,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CCAD增加、CIMT交薄、斑块体积缩小或消失、性质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脉地仙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有良好稳定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 额尔敦—乌日勒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因子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作者:郝蔷薇;麻春杰;乌兰其其格;曾寒泊;万宇;田海广

    目的 通过观测额尔敦—乌日勒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因子内皮素( endothelin, ET)、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的影响,明确其稳定斑块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5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 正常组10只不进行造模,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4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免疫损伤、球囊拉伤术复合因素造模,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 8周造模成功后,将终造模成功的29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 n=10 )、额尔敦—乌日勒组(n=10)、辛伐他汀组(n=9),额尔敦—乌日勒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额尔敦—乌日勒、辛伐他汀进行干预,24周后取材,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家兔血管内皮因子PAF和ET的浓度及表达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额尔敦—乌日勒显著降低血清ET、PAF(P<0. 01),在降低ET水平上优于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额尔敦—乌日勒组能降低主动脉 ET、PAF 表达(P<0. 01),在降低ET表达上优于辛伐他汀组(P<0. 05). 结论 额尔敦—乌日勒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在易损斑块防治中的运用

    作者:赖吉珍;宋宁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防治理论的精髓与核心."治未病"的内涵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防微杜渐.易损斑块是引起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日益增高.本文研究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在易损斑块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将防治易损斑块的重点,由稳定斑块转向预防易损斑块的形成,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中西医联合构建 ACS 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模型

    作者:姚岚;方芳

    目的:筛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病理生理阶段特异性生化标志物,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中西医联合构建 ACS 患者危险预测模型。方法入选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因胸闷、胸痛为主诉入住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的疑似 ACS 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即刻行中医辨证及检测相关化验指标。根据 CAG 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A 组)与斑块不稳定组(B 组)。随后记录住院期间及预后随访1年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血脂、高血压、2型糖尿病发生率、吸烟史、饮酒史、Cr、BUN、HbA1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患者的 CRP、HCY、SAA、PLGF、sCD40L、Npt、血瘀证数量、MACE 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将斑块不稳定组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及血瘀证证型与不良心脏事件做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SAA、PLGF、sCD40L、Npt、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与 MACE 成正相关,相关系数( OR 值)分别为2.007、0.171、1.722、2.070、3.116;(4)建立预警方程:Logit(p)=

  • 易损斑块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作者:徐基杰;刘红旭

    易损斑块破裂可触发动脉内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造成高病死率.过去的数十年,医学家们致力于对易损斑块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希望找出能准确发现易损斑块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稳定或消退斑块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同时中医药对易损斑块病因病机有了新认识.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不良反应轻和治未病的优势在临床治疗易损斑块得到体现.本文就易损斑块的中西医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552 条记录 1/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