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行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宝元;任长杰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入选650例冠脉临界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448例和介入治疗组(药物基础上加介入治疗)202例.平均随访(3.95±1.24)年,观察2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再次靶血管介入)的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靶血管需再次介入治疗的比例均高于药物治疗组(53.5%∶33.7%、15.8%∶9.2%、31.7%∶11.8%,P 值分别为0.000、0.015及0.000).Ke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2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结论:对冠脉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不优于药物治疗.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心血瘀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界病变的影响

    作者:马涵英;郭雯;张维君;张鸥;王立群;许晓晗;韩红亚;王建龙;刘睿方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心血瘀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界病变的影响.方法 将70例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银丹心脑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结果 银丹心脑通组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3.2±1.6)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 ±2.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组中33例心绞痛症状改善,对照组中27例改善,症状改善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半年时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但对照组中3例因出现心绞痛症状而再住院,银丹心脑通组无再住院情况.结论 银丹心脑通可改善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hs-CRP水平,从而减少心绞痛再住院率.

  • 脑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树仁;王天红;张宝军;刘东霞;荀丽颖;胡炜;乔建晶

    目的 探讨中药脑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4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脑心通胶囊治疗组(脑心通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脑心通组加服脑心通胶囊,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监测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心、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脑心通组心绞痛发作和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而住院例数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6.67%vs15.83%,4.17%vs10.83%,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IL-6、TNF-α、hs-CRP、MMP-9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脑心通组血清IL-6、TNF-α、hs-CRP及MMP-9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影响患者心绞痛发作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后MMP-9水平和治疗后IL-6水平是影响心绞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长期服用可减少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复发及ACS发作.治疗后MMP-9和IL-6水平是影响心绞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炎症标志物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显像影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秦小飞

    目的 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粥样斑块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显像(VH-IVUS)影像学特点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临界病变的114例患者做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血管内超声及虚拟组织学显像,观察入选患者的斑块负荷及粥样斑块主要成分构成比,同时对入选患者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及MMP-9检测,分析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粥样斑块的VH-IVUS影像学特点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MMP-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14例患者的斑块负荷为(62.71±7.31)%,斑块体积的相对值分别为:纤维成分为(53.56±0.11)%,纤维脂质为(22.63±0.24)%,坏死成分为(12.65±0.17)%,钙化成分为(9.31±0.12)%.VH-IVUS结果提示临界病变构成成分主要为纤维成分,钙化成分少.114例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平均结果为(8.3±0.5) mg/L,高敏C反应蛋白与靶病变构成成分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如下:纤维成分(r=-0.021,P>0.05),纤维脂质(r=0.097,P>0.05),斑块坏死成分(r=-0.012,P>0.05),钙化成分(r =-0.011,P>0.05),由此可以看出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性质无明显的相关性.114例患者的MMP-9的平均结果为(216.75±29.23) ng/ml,MMP-9与靶病变构成成分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如下:纤维成分(r=-0.011,P >0.05),纤维脂质(r=0.076,P>0.05),斑块坏死成分(r=-0.008,P>0.05),钙化成分(r=-0.007,P>0.05),由此可以看出MMP-9水平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性质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VH-IVUS影像学特点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MMP-9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

  • 基于血管内超声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英;刘健;王伟民;李琪;刘传芬;马玉良;卢明瑜;赵红

    目的 通过研究前降支近段或中段临界病变接受血管内超声(intravaseular ultrasound,IVUS)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 area,ML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MLA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以MLA< 4.0 mm2或≥4.0 mm2为界限进行区分,采用ROC曲线测定Logistic回归寻找到的危险因素在评价MLA中的价值.结果 前降支近段或中段临界病变患者中,年龄、病变血管支数为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0.686,P=0.004,95%置信区间(CI)为0.574 ~0.798.结论 前降支近段或中段临界病变中,年龄、病变血管支数为预测MLA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效果的比较

    作者:李琪;刘健;卢明瑜;马玉良;赵红;丁荣晶;刘传芬;王伟民

    目的 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AG显示为临界病变且行FFR检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收集41例患者的50处血管病变,与同时期行CAG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界病变病例进行1:3匹配,分析其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无缓解、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结果 FFR介入治疗组共21例25处血管病变;FFR药物治疗组共20例25处血管病变;CAG介入治疗组共63例75处血管病变;CAG药物治疗组共60例75处血管病变.FFR介入治疗组术后的FFR平均值为(0.86±0.07),有4例4处血管(16%)的术后FFR≥0.94,达到了介入治疗结果理想的标准;有13例17处血管(68%)的术后FFR在0.80~0.94的可接受范围内;其余4例4处血管(16%)的术后FFR<0.80.FFR指导治疗的2组病例和CAG指导治疗的2组病例术后总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缓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随访过程中4组均无心源性死亡病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缓解情况在FFR指导治疗的两组中为明显,明显缓解的比例高于CAG指导治疗的两组,而明显缓解+部分缓解的比例达到了100%,也高于CAG指导治疗的两组(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情况在FFR指导治疗的两组中也明显低于CAG指导治疗的两组,尤其是FFR药物治疗组无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而CAG药物治疗组在随访过程中由于心绞痛无明显缓解等原因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比例高(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FFR检查可以准确的识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界病变是否缺血,用于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冠心病临界病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的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作者:姚道阔;陈晖;李东宝;梁思文;周力;马国栋;刘锐锋;崔贺贺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临界病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降低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入选北京友谊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生理学检测,包括血流储备分数(FFR)、CF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测定.将FFR>0.8的患者根据CFR<2与CFR≥2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对FFR>0.8且CFR<2的患者,根据IMR≥23与IMR<23再分为两个亚组,比较两亚组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研究从完成冠状动脉内生理学检测的89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共入选FFR>0.8的患者52例,其中CFR<2组19例(36.5%).CFR<2组高血压病(89.5%比42.4%,P<0.001)、糖尿病(52.6%比18.2%,P=0.011)、吸烟(36.8%比9.0%,P=0.031)和右冠状动脉比例(57.9%比15.2%,P=0.002)、IMR[(26.7±3.7)比(17.3±5.0),P<0.001]明显高于CFR≥2组.IMR≥23亚组血清C反应蛋白[(8.37±1.67)mg/L比(3.85±1.01)mg/L,P<0.00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3.94±0.87)比(2.04±0.43),P<0.001]明显高于IMR<23亚组.结论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CFR降低更常见于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的患者,右冠状动脉评估时更常见、易合并IMR升高.

  • NVDA评分对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小管腔面积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英;刘健;王伟民;李琪;刘传芬;马玉良;卢明瑜;赵红

    目的:按照病变血管数量及年龄进行评分(number of vessels diseased and age,简称NVDA危险评分),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前降支近段或中段临界病变的小管腔面积(MLA),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影响管腔面积的相关因素,建立相关因素评分体系预测MLA。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41~77岁。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MLA的因素。随后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建立回归方程预测前降支临界病变的MLA,计算相关因素权重,得出相关因素评分体系。
      结果: NVDA危险评分≤4分为阴性,推测MLA≥3.0 mm2;评分>4分为阳性,推测MLA<3.0 mm2。NVDA危险评分预测MLA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5.00%,阴性预测价值90.00%。
      结论:NVDA危险评分对于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MLA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 吡格列酮缩小糖耐量异常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面积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晓燕;张金盈;杨海波;李凌;杜优优;王小芳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冠脉斑块、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n=15)和对照组(n=1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吡格列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15 mg/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hsCRP、脂联素和血浆ET-1水平,以血管内超声检测斑块负荷、斑块面积和斑块成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吡格列酮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冠脉斑块负荷和斑块面积均显著降低,薄纤维帽斑块比例降低、斑块中坏死成分所占比例降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吡格列酮组hsCRP和ET-1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脂联素与ET-1水平和冠脉斑块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9和-0.431,P均<0.05).结论:糖耐量异常合并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口服,可以缩小并稳定斑块,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脂联素水平、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君哲;高峰

    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密切相关,目前临床评价冠脉临界病变的主要方法是冠脉造影(CAG),但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准确地评估病变程度,同时也无法评价斑块的易损性。血管内超声(IVUS)能准确判断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精确测量狭窄的程度。本文主要对IVUS在冠脉临界病变诊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有创评价和治疗

    作者:延荣强

    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是指冠脉造影目测狭窄程度介于50% ~ 70%的病变,在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中较为常见,其严重程度容易被低估或高估,合理的治疗仍然是心脏科医生的挑战.正确评估冠脉临界病变是规范化治疗的前提.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流储备分数(FFR),可分别对临界病变的解剖和功能进行评价,为判断冠脉临界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此外,病变的位置、病变血管的供血范围及患者的危险因素也是制定合理治疗策略的关键.因此,临界病变是介入治疗还是药物保守治疗需综合考虑.本文将对临界病变的有创评价和治疗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予以指导.

  •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初探

    作者:陈韵岱;王晶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状态.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是动态过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会以平均每年15%~25%的速率增长,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预示着高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大约60%的冠心病患者可能没有或仅有一项危险因素,且斑块的稳定程度、分布范围及是否造成功能性障碍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并不一致,20%的患者发生首次或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是无预兆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尸检报告发现55%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因此需要及时筛查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且一旦发现建议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及临界病变的功能性评估与干预.

  • 血管内超声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骞;孙耀林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临界病变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可行PCI术的NSTE-ACS临界病变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VUS组和血流储备分数(FFR)组各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 IVUS 组和FFR 组患者病变血管直径[(3.5 ±0.7)vs(3.0 ±0.5)mm]、狭窄程度[(62.6 ±5.0)%vs(57.2 ±7.5)%]、病变长度[(20.2 ±8.8)vs(23.5 ±10.7)mm]、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0%(4/50)vs 4.0%(2/5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FFR组患者,IVUS组患者支架植入率较高[56.0%(28/50)vs 38.0%(19/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MAC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9/48)vs 14.3%(7/49),P=0.55].结论 对于NSTE-ACS临界病变患者,IVUS指导血运重建治疗的短期临床预后不劣于FFR指导.

  •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观察瑞舒伐他汀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

    作者:边容;赵宇新;秦菘;翟顺生;陈国秀

    目的 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观察瑞舒伐他汀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斑块进展及其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和VH-IVUS检查无需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0例和观察组(B组)3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未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目标血管段直径狭窄率(DS)变化,VH-IVUS分析斑块负荷、小管腔面积(MLA)、斑块成分变化.结果 对照组经瑞舒伐他汀片(10 mg)治疗6个月,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P<0.05),同时VH-IVUS分析显示:对照组斑块坏死核心比例明显减少(15.2±7.0) %VS (22.5±7.6)%, (P<0.05),纤维组织比例明显增加(51.2±9.8) %VS(43.4±9.7)%,P<0.05],DS、斑块负荷、MLA、纤维脂质比例、钙化比例无明显进展(P>0.05).观察组血脂、斑块坏死核心、纤维组织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直径狭窄率、斑块负荷、MLA、纤维脂质比例、钙化比例有不同程度进展,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片可稳定斑块并延缓斑块进一步发展.

  • 作者:

    关键词:
  • 依那普利对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作者:任继刚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经依那普利治疗后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情况的观察,探讨依那普利对该类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冠脉临界病变的1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经美托洛尔、辛伐他丁、硝酸酯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依那普利10 mg/d.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观测治疗前后HRV变化情况,并与正常人比较,分析时域指标:包括窦性R-R间期(即NN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同时分析频域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值等.结果 ①冠脉临界病变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用药前与正常人组比较HRV均明显降低(P<0.05);②经依那普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V多项参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 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依那普利可使这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提示依那普利可能对这类患者的预后带来益处.

  • 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不稳定型 心绞痛患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亮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与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给予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临界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经FFR和CAG检查,并于同期经CAG检查的临界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取40例自愿参与者作为对照组,均行介入治疗,对其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FFR和CAG可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病变的缺血程度进行准确鉴别,从而有效指导介入治疗,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冠脉血管超声评价冠脉造影判断临界病变及斑块性质的准确性

    作者:毕雪峰

    目的 探讨冠脉血管超声评价冠脉造影判断临界病变和斑块性质的准确性.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后均提示为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对所有患者采取冠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经冠脉血管超声检查,其斑块性质及比例分别为硬斑块(56.58%)、钙化斑块(31.58%)、软斑块(11.82%).患者经冠脉血管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其MLD、DS、AS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造影检查中,低估了患者病变处的狭窄情况以及患者病情的危险性,采用冠脉血管超声能够准确对患者临界病变情况以及斑块性质进行准确评估.

  • 构建危险因素模型预测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价值

    作者:宋洁;夏勇

    目的 分析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ICS-PLA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ICS-PLAD(重处直径狭窄≥50%且<70%)的患者221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运用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模型对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未发生MACE组比较,发生MACE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和冠脉病变数≥2更常见,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更高(P均<0.05).(2)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OR=2.447,P=0.000,95% CI:1.608-3.725)、LDL-C(OR=1.971,P=0.006,95% CI:1.219~3.187)及冠脉病变数≥2(OR =6.596,P=0.000,95% CI:2.995 ~ 14.526)是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3)危险因素模型预测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P=0.000).结论 在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LDL-C血症、高TG血症或多支冠脉病变的ICS-PLAD患者中MACE发生率高,TG、LDL-C及冠脉病变数≥2是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危险因素模型对ICS-PLAD患者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处理的应用进展

    作者:潘迪光;张伟

    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用于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有效补充,对临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就目前研究,综述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9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