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双重血供的CT灌注技术及其应用于肺结核的初步研究

    作者:袁小东;敖国昆;全昌斌;张静;李红;田媛;秦崇;刘哲;田梅

    目的 肺是双重血供脏器,其血供来自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实质及肺部病变(包括肺结核)的双重血供在活体中至今未被研究及报道.本文介绍一项基于320排CT的肺双重血供灌注测量技术,并对活动性肺结核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灌注技术:采用东芝公司320排CT进行肺部动态容积灌注扫描,以肺动脉干、降主动脉作为输入动脉;以左心房的峰值时间点为肺、体循环的分界线,采用双入口灌注(DICTp)模式进行灌注分析得到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及血流灌注指数[PI=PF/(PF+BF)];肺结核灌注研究:前瞻性纳入25例活动型肺结核患者行双入口灌注研究.由两名观察者单独进行灌注测量,采用Bland-Altman统计分析法评判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两者之平均值作为终结果;比较结核病灶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强弱.结果 灌注扫描过程顺利,DICTp分析模式能够处理肺部灌注数据并得到相应的灌注参数图;Bland-Altman分析提示此项灌注技术在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良好;平均两名观察者所产生的数据后,肺结核的灌注参数为:PF(46.41±19.84)ml·min-1·(100 ml)-1;BF(20.91±11.98)ml·min-1·(100 ml)-1;PI 0.68±0.16.PF>BF(P<0.001).结论 我们首次报道了一项基于320排CT的肺双入口灌注技术,它能定量评价肺部病灶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研究肺部病灶血流动力学的有力工具;对肺结核的初步研究提示,结核性病变同时接受肺循环和体循环供血,其中肺循环占优势.

  • 320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评估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刘慧;林江;陆秀良;顾君英;姚家美

    目的 评价肺占位性病变双重血供CT灌注(dual-input CT perfusion,DI-CTP)的可重复性、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能力及与病变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 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接受320排容积CT的DI-CTP检查,由两名观察者单独进行DI-CTP参数测量,获得病变的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及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并计算灌注总量(total perfusion,TPF).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分析良恶性病变DI-CTP参数的差异;并对其中94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进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分析DI-CTP参数与MVD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达到良好以上(ICC>0.90).良恶性肺占位的BF、PF、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良恶性肺占位间的M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PF及TPF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320排容积DI-CIP可重复性良好,其参数可反映肺占位性病变的血管生成情况,并为鉴别肺占位的良恶性提供依据.

  • 640层容积 CT 双入口灌注成像在肺结核早期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作者:朱晓龙;刘庆啸;纪蒙蒙;李传贵;崔书君;朱月香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双入口灌注成像对肺结核治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经病理学或组织细胞学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行治疗4周患者90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善情况分为缓解组74例与未缓解组16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对两组行 CT 常规平扫、CT 双入口灌注成像检查,测定病灶大小、病灶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和灌注指数(P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及灌注成像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 CT 常规平扫病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CT 灌注成像检查缓解组结核病灶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V、PS、PF、BF 下降,PI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非缓解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F 升高,PI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后与非缓解组比较,缓解组 BV、PS、BF 下降,PI 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640层容积 CT 双入口灌注成像对肺结核治疗后早期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 肝硬化与正常肝脏双重血流量定量对比研究

    作者:丁贺宇;王成林;黎永滨;谢婷婷;汪兵;唐润辉;刘鹏程

    目的 应用双能CT的碘定量功能,研究肝硬化与正常肝脏双重血供的差异.方法 针对临床确诊的34例肝硬化组病例进行双能CT增强扫描,随机选择上腹部双能CT增强扫描正常肝脏2 7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肝脏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各叶兴趣区的碘基值,并计算出肝动脉碘分数与门静脉碘含量,再用SPSS13.0软件对各项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动脉期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之间,各叶碘基值总和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硬化组的左外叶动脉期碘基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门静脉期肝硬化组和正常组之间,各叶碘基值总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肝硬化组门静脉期左内叶和右叶的碘基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1).肝硬化组延迟期左外叶和尾状叶的碘基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31).肝硬化组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肝动脉碘分数即AIF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肝硬化组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的门脉期与动脉期碘含量之差PVI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肝硬化组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AIF均高于正常组,门静脉供血量低于正常组.结论 肝硬化与正常肝脏两组病例间,在门静脉期和延肝脏各叶的血供存在明显差异,双能CT的碘定量功能可用于评价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