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基于正己烷萃取系统的乳糜实验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贝晗;王瑞玲;张小丽;王翠;丁琪;刘丽萍;赵榕;杨晓莉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正己烷萃取系统的乳糜(正己烷)实验方法.方法 取乳糜(乙醚)实验阳性的胸腔积液样本,用正己烷替代乙醚,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并寻找正己烷萃取系统的试剂与样本适体积比;对苏丹Ⅲ染色环节进行改良,建立新的乳糜(正己烷)实验和标准操作流程.选取120份人血清为模拟乳糜标本,根据甘油三酯含量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TG≤1.7 mmol/L),B组(5.6

  • 正己烷静式染毒致SD大鼠生殖腺损伤

    作者:曹静婷;黄中新;程欣;陈瑛

    目的 观察正己烷静式吸入染毒对SD大鼠卵巢和睾丸所致的病理变化,并探讨正己烷对生殖腺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个染毒组(1、3和7 d)和1个对照组,采用SD大鼠正己烷静式吸入染毒法进行染毒.染毒结束处死动物后,测全血正己烷浓度,并取睾丸或卵巢称量计算脏器系数.取材后的生殖腺,一侧制组织匀浆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另一侧用多聚甲醛固定做常规石蜡切片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随染毒时间延长,染毒组的睾丸或卵巢组织中SOD、GSH、GSH-Px活力均降低,而MDA含量升高,尤以7 d组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正己烷染毒所致的不同程度的脂质过氧化损伤.镜下观察7 d组生殖腺及发育中生殖细胞的微细结构出现明显异常.结论 正己烷吸入染毒对大鼠生殖腺及发育中的生殖细胞有肯定的损伤作用,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p35在2,5-己二酮中毒大鼠神经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青山;侯丽艳;张翠丽;曾涛;杨曦伟;谢克勤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2,5-己二酮(HD)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即分为对照组、200mg/kg HD染毒组和400mg/kg HD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途径为腹腔注射,每周5次,连续8周,建立HD中毒性神经病模型.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脑、脊髓和坐骨神经胞浆蛋白和膜蛋白中CDK5、p35和p25的相对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35蛋白含量在200、400mg/kg HD染毒大鼠大脑和脊髓胞浆蛋白组分中明显降低,而在脊髓和坐骨神经膜蛋白组分中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5变化趋势与p35基本一致.CDK5在200、400mg/kg HD染毒大鼠大脑胞浆和膜蛋白中均明显下降;除坐骨神经膜蛋白组分中未检出外,在脊髓和坐骨神经中CDK5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中毒后大鼠神经组织中CDK5及其激活因子p35和p25发生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HD中毒性周围同神经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 大蒜油对正己烷在小鼠体内代谢成2,5.己二酮的影响

    作者:高绪聪;尹洪银;张翠丽;朱振平;于丽华;谢克勤

    目的 探讨大蒜油对正己烷(n-hexane)在小鼠体内代谢成2,5.己二酮(2,5.hexanedione,2,5-HD)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己烷染毒组和大蒜油干预组,分别灌胃给予正己烷和大蒜油,染毒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2,5-HD含量.结果 (1)一次性给予4000 mg/kg正己烷后,小鼠血清中2,5-HD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0 h后达峰值,20 h后几乎不能检出;(2)对照组小鼠血清中未检出2,5-HD;随着正己烷染毒量的增加,小鼠血清中2,5-HD含量明显增加,2000、4000和6000 mg/kg组染毒8 h后小鼠血清2,5-HD含量分别为8.04、16.68和22.38μg/ml,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3)不同周龄小鼠给予正己烷8 h后血清中2,5-HD含量有明显差异,5周龄组(22.83;μg/ml)分别大于4周(19.59μg/ml)和6周龄组(16.4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性别小鼠给予同剂量正己烷后,雌性小鼠血清中2,5-HD含量(13.22 t,g/na)高于雄鼠(10.34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正己烷染毒前后2 h分别给予80 mg/kg大蒜油,血清中2,5-HD含量与单纯染毒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染毒前给药组较染毒后给药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前2 h给予不同剂量大蒜油,10、20、40、80 mg/kg大蒜油+3 000 mg/kS正已烷组小鼠血清2,5-HD含量比染毒组分别降低16.2%、20.8%、22.8%和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结论 在雌性小鼠血清中正己烷的代谢产物2,5-HD高于雄性;5周龄小鼠血清2,5-HD含量较4周和6周龄小鼠高;正己烷染毒前后给予大蒜油可明显减少2,5-HD的生成.

  • 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16例患者的电生理学改变

    作者:蒋红;陈蕾倩;胡悦育

    目的观察经积极治疗后的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电生理变化规律,探讨预后.方法随访经积极治疗的16例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依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9、24个月对其右侧大鱼际肌、胫前肌及股内肌进行肌电图检查,测定其右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分析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电生理表现为肌肉放松时自发电位增多(25.0%),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20.8%)、波幅增高(12.5%)、多相波增多(16.5%),重收缩时募集减少(25.0%);神经传导速度(MCV、SCV)减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远端潜伏期(DML)延长,其中正中神经:MCV(46.00±4.32)m/s、SCV(40.66±2.65)m/s、SNAP(7.98±1.05)μV、DML(4.28±0.63)ms、CMAP(6.32±1.54)mV,腓总神经:MCV(34.96±2.55)m/s、CMAP(3.21±1.99)mV、DML(7.32±1.65)ms,腓肠神经:SCV(36.48±5.20)m/s、SNAP(2.15±1.22)μV;而正常对照组的正中神经:MCV(54.63±5.33)m/s、SCV(59.25±6.45)m/s、SNAP(26.53±6.32)μV、DML(3.96±0.65)ms、CMAP(9.89±2.30)mV,腓总神经:MCV(48.49±3.25)m/s、CMAP(5.47±1.77)mV、DML(5.20±3.27)ms,腓肠神经:SCV(63.21±9.30)m/s、SNAP(4.63±1.29)μV;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积极治疗后,正己烷中毒患者以上各项参数均逐渐好转,24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严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电生理表现明显异常,经积极治疗后,电生理指标可望恢复正常,临床预后良好.

  • 皮肤交感反应在慢性正己烷中毒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中的变化

    作者:司徒洁;吴建;王金林;朱德香;张健杰;刘薇薇;钦卓辉

    目的 通过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变化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7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按照职业病诊断结果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并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做SSR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中毒组每l~2个月复查1次,观察各组SSR参数(潜伏期、波幅)的差异及重度中毒组SSR参数与NCV参数(传导速度、波幅)随病程动态演变的关系.结果 各组上肢SSR潜伏期及各组上、下肢SSR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两组SSR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上肢SSR潜伏期及上、下肢SSR波幅在不同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参数与神经传导速度动态变化一致;上肢SSR长潜伏期及上、下肢SSR低波幅较动作电位低波幅要提早1~2个月出现.结论 正己烷对自主神经损害程度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而加重.自主神经损害与大纤维的髓鞘损害动态演变符合,和大纤维的轴索损害比较,时间提早1~2个月.SSR检查可以作为慢性正己烷中毒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客观检查的方法之一.

  • 正己烷职业接触工人外周血细胞参数分析

    作者:朱峰;张维森;左慧;鲍蓓;许广荣;杜伟佳

    目的 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全血液细胞指标特征,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提供动态观察依据.方法 接触组53人,平均工龄3.1年,对照组64人,平均工龄2.2年.用车间空气中正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环境空气中正己烷浓度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各组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进行检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指标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接触组为(73.2±9.7)mg/m3,其个体采样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2.11±0.46)mg/L;对照组TWA为(5.90±0.96)mg/m3,其个体采样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0.32±0.16)mg/L.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作场所正己烷浓度及其个体尿液2,5-己二酮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比容(P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指标分别为(4.74±0.22)×1012/L,(0.16±0.04)L/L,(12.2±0.5)%,(91.6±3.6)fl,(6.1±1.1)p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尿液2,5-己二酮水平与:RBC、RDW呈负相关,与NCV、MCH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可能存在全血细胞某些指标的改变,其中RBC、RDW、MCV、MCH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正己烷职业健康监护动态监测指标.

  • 重度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体会

    作者:胡祖应;张宁香;韩静茵;王淑娟;喻婷

    目的 探讨重度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不同时期收治的24例重度正己烷中毒病例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4例重度正己烷中毒损伤病例的周围神经恢复缓慢,治疗后6个月,感觉症状评分(25.73±5.44)明显高于治疗前(17.24±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远端肌力评分为16.93±3.89,治疗后12个月腱反射评分为10.56±7.1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的症状开始好转时间和临床痊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综合治疗症状的临床痊愈时间,明显低于联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14例,1例神经肌电图异常;其他疗法10例,5例神经肌电图异常.结论 重度正己烷中毒患者应早期联用糖皮质激素和鼠神经生长因子,并结合中医药和中医康复治疗效果较好.

  • 慢性正己烷中毒四例

    作者:施惠平;马德元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关键词: 己烷类 中毒
  • 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改变

    作者:刘强;张艳淑;刘清君;段化伟;鱼涛;刘薇薇;江朝强;何凤生;郑玉新

    目的探讨正己烷中毒与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常规内科、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神经肌电图检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N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结果正己烷中毒患者(12例)血清NGF水平均低于检出限(30 pg/ml);对照人群(61例)血清NGF有9例低于检出限,其余检出者血清NGF水平为(350.59±159.86)pg/ml.对照组人群中血清NGF的检出率(85%,52/61)明显高于正己烷中毒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结论正己烷中毒可能导致患者血清NGF水平降低;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生与内源性NGF减少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 正己烷吸入致大鼠肺和肝肾损害的研究

    作者:杨永国;黄中新;程欣

    目的建立SD大鼠正己烷(n-hexane)吸入染毒实验模型,为研究毒物对肺、肝和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别吸入染毒1、3和7 d),置于特制染毒箱中,正己烷初始浓度设为35.2 g/m3,静式染毒.各染毒组大鼠均于染毒结束后30 min内取动脉血,由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全血正己烷浓度,同时新鲜组织取材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染毒1、3和7 d组大鼠血液正己烷平均浓度分别为:636.92、913.49和1 090.69μg/L,3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已达到染毒要求.显微镜观察发现,实验大鼠肺、肝和肾等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结论SD大鼠以正己烷35.2g/m3为初始浓度的静式吸入染毒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正己烷吸入致肺、肝和肾损伤的实验模型,操作简便并具重复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己烷类 大鼠
  • P0与P2蛋白引发的自身体液免疫介导正己烷周围神经病的作用

    作者:周伟;易娟;何家禧;黄先青

    目的 研究P0与P2蛋白引发的自身体液免疫在介导正己烷周围神经病髓鞘损害中的作用,探究正己烷职业接触工人血清P0抗体、P2抗体的水平与尿中2,5-己二酮含量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26名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病例组)、269名正己烷接触1年以上工人(接触组)和104名未接触正己烷工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0抗体、P2抗体的水平.测定接触组工人尿2,5-己二酮的含量,并依据WS/T 243-2004《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限值》,分别设为高接触组和低接触组.结果 病例组血清P0抗体(IgG、IgM)、P2抗体(IgG、IgM)阳性率为100%,血清P0抗体、P2抗体水平在病例组、接触组和对照组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尿中2,5-己二酮含量均值为(3.10±1.35) mg/L,高接触组血清P0抗体、P2抗体水平与低接触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0与P2蛋白引发的自身体液免疫介导正己烷周围神经病髓鞘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血清P0抗体、P2抗体的表达水平与尿2,5-己二酮含量无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环己烷、苯系物

    作者:黄燕玲;骆春霞;赵颖莹;陈惠燕;林琼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环已烷、苯系物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方法.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环己烷、苯系物等毒物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经DB-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气相色谱法测定.采集某家具厂油漆车间(喷底漆、调色、喷面漆岗位)的空气样品进行检测,同时采集车间办公室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该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邻二甲苯质量浓度分别在1.4~211.3、0.9~ 249.1、0.9~140.6、1.7~ 138.7、0.5~ 140.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低检测限分别为1.4、0.9、0.9、1.7、0.5μg/mL.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9、0.6、0.6、1.1、0.3 m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相对标准偏差均≤10.0%,平均解吸效率为97.7%~110.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d.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均未检出苯、甲苯、邻二甲苯、正己烷、环己烷;喷底漆、调色、喷面漆等岗位上述5种物质浓度为0.2~27.2 mg/m3.结论 该方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灵敏,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环己烷、苯系物的同时测定.

  • 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液生化指标特征分析

    作者:霍红日;朱玲莉

    目的 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血液生化指标特征,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寻找动态观察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在该院体检的某发动机厂接触正己烷作业人员211人(观察组)和同期不接触正己烷作业人员179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血常规、血清生化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血清生化检查结果中γ-谷氨酰转肽酶和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无临床意义;两组其他血清指标检查结果及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 血常规及一般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对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可能并不敏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