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HBV感染者KIR基因多态性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KI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应用恩替卡韦疗效差异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对60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试验组)和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KIR基因进行基因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60例患者中18例为治疗完全应答者(完全应答组),42例为非完全应答者(非完全应答组),比较2组之间差异。结果通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16种KIR基因分析,框架基因KIR2DL4、3DL2、3DL3和3DP1存在于所有个体中,其基因频率均为1.0。试验组KIR2DS2和KIR2DS3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值依次为0.038和0.035);完全应答组KIR2DS1、KIR3DS1和KIR2DL5基因型频率高于非完全应答组(P值依次为0.010、0.029和0.018)。结论 KIR2DS2、KIR2DS3可能是HBV的易感基因型,KIR2DS1、KIR3DS1、KIR2DL5可能与恩替卡韦抗HBV治疗有效应答有关。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型 完全应答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恩替卡韦 无应答 部分应答 -
HBV前C/BCP区变异对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早期应答的影响
目的:研究HBV DNA前C区1896位变异,BCP区1762/1764位变异与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以41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取患者外周血清,采用PCR 技术扩增前C区、BCP区,并测序分析。同时监测治疗0、12、24周患者外周血ALT、HBsAg、HBeAg、HBV DNA水平。结果①PC/BCP区变异(突变型,non-WT)患者HBeAg转阴率( n=13,72.2%)高于未发生PC/BCP变异(野生型,WT)患者(n=4,28.8%)(P=0.014);②突变组HBsAg降低( n=5,56.7%)、HBVDNA转阴(n=8,53.5%),完全应答( n =5,62.5%),野生组 HBsAg 降低( n =6,43.3%)、HBV DNA 转阴( n =7,46.7%),完全应答(n=3,37.5%),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突变型患者HBeAg转阴率高于野生型患者。
-
干扰素-α2b治疗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我院收治的非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3例,以同期母婴传播的HBeAg阳性CHB患者19例作为对照,应用国产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48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BV标志物,采用罗氏ABI 7500实时定量PCR系统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结果 在治疗24周和48周,两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15.4%、30.8%和15.8%、26.3%(P>0.05);在治疗48周,非母婴传播组血清HBsAg定量低于1500 IU/ml的发生率46.2%,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22.2%(P=0.045);在疗程结束后24周,非母婴传播组发生完全应答率为38.5%,显著高于母婴传播组的5.3% (P=0.029).结论 非母婴传播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持续应答率.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完全应答1例经验总结
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获完全应答1例,现报道如下.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1岁.因"发现HBsAg阳性14年"于2007年12月5日收住我院.患者于1993年体检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未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