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敏然;刘红磊;郭军雪;马爱芬;焦素芳;张力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初治与复发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64例慢性丙型肝炎的初治和复发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上述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及持续病毒学应答,并探讨影响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结果 初治组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应答、持续应答的概率明显高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复发组复发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初治组(33.33%与6.38%).发生持续应答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持续应答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CHC患者较复发患者可获得较高病毒学应答率,复发率较低,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和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是疗效的阳性预测指标.

  • 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疗效观察

    作者:王建彬;康海燕;曹雪改;王林;王艳;赵子龙;耿惠杰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后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将11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12周应答不佳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在继续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血清Ⅲ型前胶原(PC Ⅲ)、层粘连蛋白(LN)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逐渐下降,HBV-DNA阴转率增加、ALT复常率提高,各治疗节点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24、48周时血清纤维化指标(PC Ⅲ、LN)亦逐渐下降,各治疗节点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血清HBsAg定量在各治疗节点下降情况、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血清纤维化指标(PC Ⅲ、LN)在各治疗节点下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 Ⅲ、LN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782(P值均<0.05).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加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后均能有效抗病毒及抗纤维化治疗.

  • 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初始治疗加大剂量疗效观察

    作者:贺莉

    慢性丙型肝炎(hepatitis c,CHC)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晚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丙型肝炎患者只要符合抗病毒的适应证,就应进行积极正确的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PEG-IFN)与利巴韦林(RBV)的联合治疗[1],患者持续病毒应答(SVR)可以达到61%~65%[2].所谓的"难治性丙肝"患者:狭义上的难治丙肝指在标准治疗结束后不能获得SVR的患者,包括无应答、复发、突破等情况;广义上的难治丙肝还包括治疗前某些基线因素能提示不良治疗结局的丙型肝炎患者.他们对标准治疗反应差、治愈率低,将是今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高发人群,亟需关注.基因Ⅰ型和高病毒载量(HVL:HCVRNA>8×105 U/mL)是丙型肝炎初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难治性丙肝在给予标准方案治疗有相当大的失败率.有观点提出采用加大剂量或延长治疗等强化治疗方案来优化和改善治疗,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无应答率、SVR率及无复发率.本研究对基因Ⅰ型且高病毒载量的丙型肝炎患者应用PEG-IFNa-2a270 μg/周+RBV1600mg/d给予治疗,并同期应用标准剂量PEG-IFNa-2a 180μg/周+RBV1200 mg/d治疗的病例作为对照,来探讨各自的疗效,为临床上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佳方案.

  • 健脾养肝清热利湿法促进乙型肝炎抗原转阴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林怀德

    [目的]观察健脾养肝清热利湿法促进乙型肝炎抗原转阴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2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次,每周一次,皮下注射,连用4周.治疗组21例健脾养肝利湿方(黄芪30g,贯众15g,柴胡10g,女贞子15g,绵茵陈30g,丹参10g;气虚加太子参、白术;阴虚加酸枣仁、桑椹子、五味子、旱莲草;血瘀加败酱草、鸡骨草、郁金、田基黄、田七);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HBeAg、HBsAg、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阴性率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养肝清热利湿法促进乙型肝炎抗原转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聚乙二醇干扰素在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艳华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在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病毒应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V基因型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也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0.1250,P=0.001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较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更易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病毒应答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与普通干扰素(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新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IFN)α-2b,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CV-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好于普通干扰素.

  •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作者:唐臻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肝患者88例,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研究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

    作者:高晓辉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HCV-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2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结果:62例中,除2例因每次用药均出现高热而被迫中止治疗外,余60例总有效率96.66%.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确切.

  • 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孝楼;高海兵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和阿德福韦单药治疗组.在治疗基线和治疗第24、48和96周检测患者生化、HBVDNA载量和乙肝两对半定量,比较2组间96周时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96周,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85.3%)优于单药治疗组(70.6%),联合治疗组HBVDN阴转率(93.9%)优于单药治疗组(72.4%),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46.3%)优于单药治疗组(23.2%)(P<0.05).结论 阿德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单药治疗.

  •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与探究

    作者:张华

    聚乙二醇二醇干扰素a-2a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新型干扰素,商品名:派罗欣,它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医学界现在应用也比较广泛,聚乙二醇干扰素能触发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并激活基因转录,调节多种生物效应,包括抑制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 a-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预测因素临床分析

    作者:苏瑞霞

    目的 观察普通a-2b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预测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给予30例使用安达芬(安徽安科公司生产a-2b干扰素)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三次;30例给予Peg-IFNα-2b佩乐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聚乙二醇a-2b干扰素)1.0αg/k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疗程均为52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 1.治疗结束和随访24周时,普通干扰素组与Peg-IFN组的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无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普通十扰素组治疗早期ALT更易反弹.随访结束时两组ALT复常率无统计学差异.3.治疗第1~4周HBV DNA明显下降>2Log及治疗过程中ALT急性反弹,能取得持久病毒学应答,复发率低.结论 两种不同剂型的a-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快速病毒学应答及ALT急性反弹是干扰素疗效的有效预测因素.

  • 健脾益肾养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玮

    研究健脾益肾养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HP-HBV)的临床疗效.选择2012年6月一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HP-HBV患者126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治疗24周,按照HBV-DNA水平分为应答组与应答不佳组,应答不佳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继续单纯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a-2b)治疗,试验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健脾益肾养肝方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24周HBeAg,ALT及HBV-DNA水平变化;治疗48周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及生化学应答,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24周后,应答组HBeAg,ALT,HBV-DNA水平显著优于应答不佳组(P<0.05).治疗48周,应答组、应答不佳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48周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8.70%)(P<0.05).表明健脾益肾养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P-HBV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 CHB患者PegIFN治疗前差异表达microRNAs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杨艳琳;刘明;邓樱;郭艳;张绪清;向德栋;蒋黎;游忠岚;伍艺;李茂仕;毛青

    目的 探究PegIFN治疗的CHB患者不同应答组用药前差异表达microRNAs,并分析其相应靶基因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PegIFN治疗研究队列,运用高通量芯片获得PegIFN用药前不同应答组之间差异表达microRNAs,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microRNAs的靶基因及信号通路.结果 芯片结果显示417条microRNAs在PegIFN的不同应答组之间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有342条,下调表达有75条,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出miR-3960,miR-126-3p,miR-23 a-3p和miR-335-5p在HBsAg清除组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microRNAs的靶向基因相关的信号通路有:AMPK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mTOR通路等.结论 差异microRNAs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强HBV清除相关的免疫应答,促进HBsAg清除.

  •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PR联合DAA再治疗研究

    作者:路遥;郝红晓;申戈;吴淑玲;刘如玉;胡蕾苹;常敏;曹卫华;王星月;冉崇平;齐天林;吴云忠;杨民;张璐;李明慧;谢尧;徐道振

    目的 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的方案.通过PR联合DAA和足疗程来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SVR.方法 回顾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所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以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再治疗的SVR率,讨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均完成全程PR联合DAA24周治疗和观察,17例患者均获得快速病毒性应答(RVR)和SVR,再治疗后SVR率可达100.00%.无论是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复发患者再治疗及无应答患者再治疗SVR率均为100.00%.PR联合DAA24周治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疗效可以获得SVR,同时缩短治疗时间.PR联合DAA再治疗是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持续病毒应答率的重要措施.

  • 慢性乙型肝炎peg干扰素疗效与TP区和RT区核酸研究

    作者:齐天林;王星月;冉崇平;曹卫华;张璐;路遥;郝红晓;吴淑玲;刘如玉;常敏;胡蕾苹;李明慧;谢尧

    目的 探讨慢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与TP区和RT区复杂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 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收集基线患者血清和患者基线与治疗12周临床信息.对基线HBV DNA的TP区和RT区片段进行扩增、建库、高通量测序,计算香农商和平均遗传距离.结果 对108例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RT区片段马氏距离和TP区片段的香农商有利于HBV DNA应答,ALT有利于HBeAg应答,HBsAg不利于HBsAg应答.结论 基线TP区和RT区核酸可能与慢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有关.

  • 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和剂量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作者:仇娇敏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及剂量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血红蛋白均降至100 g/L。将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严格组( n=45)和放宽组( n=45),严格组当血红蛋白≤100 g/L时减量,血红蛋白≤80 g/L时停药;放宽组当血红蛋白≤80 g/L时减量,血红蛋白≤60/L时停药。观察两组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复发率、总胆红素( 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等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停药后随访观察6个月,放宽组患者的SVR明显高于严格组,复发率低于严格组,TBil、AST、ALT和γ-GT与严格组患者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种类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放宽利巴韦林剂量调整可以提高患者的SVR,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患者的肝脏指标有所改善,并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作者:赵莲风;祁洁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期间应用聚乙二醇a-2a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护理体会.结果 在78例患者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有早期急性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酸痛等感冒样症状,食欲下降、消瘦和体重减轻,精神抑郁,脱发等.经给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密切监测血象、肝功能,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无需停药,保证疗程.结论 重视药物不良反应,采取积极护理措施,患者能够耐受长效干扰素的长期治疗,确保完成疗程.

  • α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肝炎不良反应的比较

    作者:唐红梅;崔燕萍;张鸿飞;朱世殊;张滟丽

    目的 了解α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肝炎不良反应的范围及程度是否一致,为提高小儿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α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患儿进行观察,对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存档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行α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中,体温升高常见,其次是流感样症状,且α干扰素组出现体温升高的比例普遍比聚乙二醇干扰素组高(P<0.05);α干扰素组体温升高的程度多表现为低热,一般在注射后2 h开始发热,而聚乙二醇干扰素组多表现为中热,一般在注射后3 h开始发热.结论 α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是安全、有效的.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随着治疗的继续,严重程度会逐渐降低.采用渐近式治疗,不良反应相对少且轻.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良反应的护理

    作者:刘冰

    干扰素为当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但临床上以普通干扰素居多,聚乙二醇干扰素的问世,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一项重大突破.聚乙二醇干扰素是聚乙二醇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首先在欧洲和美国进行了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其疗效已达到或超过普通干扰素与病毒唑的联合治疗效果[1].我科从2002年开始应用瑞士罗氏公司提供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使用以来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乏力、精神症状等.现对10例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作者:张磊;程书权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依然是一个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难题,估计影响全球近4亿人.高达40%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可能因之出现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1] 等并发症.目前用于治疗CHB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两类[2].前者除具有直接抑制HBV作用外,还可上调被感染肝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抗原(MHC-1)的表达以及激活和调节各种免疫途径和细胞因子来抑制HBV复制.其优点是兼有免疫调节作用且与NAs无交叉耐药性和可限(1~1.5年)的治疗疗程,但因存在显著的副作用和需要通过注射方式给药等弊端,不易为患者所接受[3].因NAs可弥补此类不足,在临床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目前上市的几种NAs临床应用情况简介如下.

315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