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硬化储备功能的评估

    作者:刘剑仑;苏丹柯;杨华伟;许宇彪;王彩红;李强;韦长元

    目的:探讨肝脏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CT, MSCT)灌注成像技术评估肝硬化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 对32例肝癌伴有不同程度肝硬化之肝脏的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门静脉灌注量(PVP)和肝动脉门静脉灌注比率(A/V)等进行研究, 并根据CT形态学分级将肝硬化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组17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 研究其CT灌注参数与肝硬化CT形态学分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三者间的相关性. 典则判别函数分析CT灌注参数对Child-Pugh分级的判别效果, 绘制灌注参数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界定肝脏灌注参数判断Child-Pugh分级的临界值.结果:肝硬化CT形态学分级与BF、BV、IRFTo、PVP、MTT、HAF、A/V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 r = -0.848、-0.801、-0.652、-0.864, 0.612, 0.822, 0.824, 均P<0.05); CT肝硬化形态学三分级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r = 0.877, P = 0.001); 典则判别函数和ROC分析显示, 肝脏灌注参数对Child-Pugh分级的判别符合率为90.6%, BF、BV、PVP、判断Child-Pugh分级符合率分别为90.6、87.5、93.8%.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肝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 肝癌伴肝硬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研究

    作者:杨华伟;刘剑仑;苏丹柯;李强;韦长元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肝癌伴肝硬化患者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特点,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癌伴肝硬化患者手术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对32例肝癌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CT灌注参数进行研究,并根据CT形态学分级方法对肝硬化进行轻、中、重度三级划分和分组(轻度组17例、中度组8例和重度组7例),研究其CT灌注参数、肝硬化CT形态学分级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3者间的相关性.20例肝癌切除术前CT灌注扫描,判别函数研究CT灌注扫描预测肝癌治疗安全性的价值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CT形态学分级与BF、BV、IRF To、PVP、MTT、HAF和A/V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CT肝硬化形态学分级显著正相关(P<0.05);20例肝癌患者术前判别函数分析,肝脏灌注参数对Child-Pugh分级判别符合率为95.0%,PVP、Child-Pugh分级判别符合率分别为90.0%、55.0%.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不但可以反映硬化肝脏的血流灌注特点及对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进行定量分级诊断;而且动态CT灌注成像作为影像学指标评估肝癌患者手术风险优于Child-Pugh分级.

  • 256多层螺旋CT一站式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作者:马冬;罗娅红;郑文恒;刘凡;于韬;李森

    [目的]在原发性肝癌病例中应用Phillip 256 iCT机全肝CT灌注扫描模式,探讨其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33例病例进行全肝CT灌注扫描及延迟扫描,获得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层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等血管重建方法及肝脏灌注后处理软件.[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取良好的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通过后处理可获得全肝灌注图像及肝动脉CTA、门静脉CTPA图像.其中所有病例上全肝灌注图像可以观察到瘤灶动脉供血增多、门脉血供减少;肝动脉CTA发现肿瘤血管20例、动脉扭曲移位14例、肝外动脉供血3例;门静脉CTPA上观察到门脉癌栓4例.[结论] 256多层CT一站式扫描可以评估原发性肝癌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肝CT灌注成像可以量化评估肝内病灶血流灌注情况,实现肝脏一站式扫描,对肝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伴肝硬化患者手术安全性预测的价值

    作者:刘剑仑;苏丹柯;杨华伟;许宇彪;李强;韦长元

    目的:应用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肝癌伴肝硬化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特点,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癌伴肝硬化患者手术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32例肝癌伴肝硬化患者根据CT形态学分级对其肝硬化进行轻、中、重度3级划分并分组,其中轻度组17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应用CT灌注扫描技术对肝脏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肝动脉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对比剂到达时间(impulse residue function to,IRF To)、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和肝动脉门静脉灌注比率(HAP/PVP ratio,AN)等进行研究,分析CT灌注参数、肝硬化CT形态学分级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三者间的相关性.20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应用判别函数分析CT灌注扫描预测肝癌手术治疗安全性的价值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CT形态学不同分级时BF、BV、IRF To、PVP、MTT、HAF、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具有相关性(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CT肝硬化形态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91,P<0.05);20例肝癌患者术前判别函数分析,肝脏灌注参数对手术风险预测的判别符合率为95%,PVP、Child-Pugh分级判别符合率分别为90%、55%.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不但可以反映肝癌伴肝硬化的肝脏血流灌注特点和对肝硬化程度进行定量分级诊断;而且作为影像学指标评估肝癌患者手术安全性优于Child-Pugh分级.

  • 全肝CT灌注显像技术对肝隐匿性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云飞

    [目的]探讨全肝CT灌注显像技术对肝隐匿性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存在肝隐匿性转移瘤的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全肝CT灌注技术进行扫描,应用大斜率法数学模型对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由此获得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动脉灌注量(HAP)等.对对照组正常肝脏各肝段灌注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正常肝段与存在隐匿性转移肝段灌注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各肝段HPI及HAP值各段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肝段HPI均值为(19.62±0.56)%,HAP均值为(15.82±0.48)ml·min-1·100 g-1.与对照组比较,OHM组肝段HPI及HA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I及HAP诊断隐匿性转移肝段佳阈值分别为29.18%oo、23.97ml· min-1·100g-1,前者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88%;后者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4%、89%.[结论]正常肝脏组织各肝段灌注情况可以通过全肝CT灌注显像技术进行反映,对于情况相近的肝脏各段血流灌注情况全肝CT灌注也可提示.对于存在隐匿性转移肝段,全肝CT灌注可以通过肝段灌注参数值变化来进行反映,因此在隐匿性转移肝段的早期诊断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应用全肝CT灌注技术评价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郑文恒;徐克;李松柏;刘屹;罗娅红;于韬

    目的:应用全肝 CT 灌注技术探讨肝癌组织及瘤周组织血流灌注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全肝 CT 灌注技术对56例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扫描,对扫描结束获得的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应用大斜率法的数学模型进行后处理,可以获得肝动脉灌注量(eAP)、肝动脉灌注指数(ePI)等灌注参数。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选择肿瘤大直径平面,测量肿瘤直径(D)及坏死直径(d),计算肿瘤坏死程度指标 R(R = d/ D ×100%)。在肿瘤大直径平面,分别选择肿瘤组织、肿瘤周缘1-2cm 区域、远离肿瘤组织的无瘤区域划定感兴趣区,分别测量瘤体、瘤周及无瘤区域的 eAP、ePI。分析肿瘤瘤内灌注参数与瘤体坏死程度的相关性及瘤体直径、瘤体坏死与瘤周组织灌注值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瘤内 eAP、ePI 分别高于无瘤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瘤体 eAP 与瘤体坏死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 =-0.721,P ﹤0.05),而 ePI 与瘤体坏死程度无相关性(P =0.244)。原发性肝癌瘤周组织 eAP、ePI 分别高于无瘤组织,其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直径与瘤周组织 eAP、ePI 成正相关(r =0.489、0.544,P ﹤0.05),且与肿瘤坏死因素有协同作用。结论:全肝 CT 灌注技术通过灌注参数可以全面反映原发性肝癌瘤体及瘤周血流灌注情况,并且可以体现瘤体直径、瘤体坏死程度对瘤周血流灌注的影响情况。

  • 全肝CT灌注技术在人正常肝脏及肝隐匿性转移瘤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郑文恒;徐克;李松柏;刘屹;罗娅红;于韬

    目的:应用全肝CT灌注技术探讨正常肝脏组织各肝段血流灌注情况,以及通过血流灌注的变化推断存在肝隐匿性转移的肝段.方法:采用全肝CT灌注技术对14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存在肝隐匿性转移的病例进行扫描,扫描图像应用大斜率法数学模型进行后处理,可以获得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灌注参数.分析对照组正常肝脏各肝段灌注参数的差异,以及分析存在隐匿性转移肝段与正常肝段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各肝段之间HAP、HPI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肝段HAP均值为(15.81 ±0.49)ml·min-1·100g-1,HPI均值为(19.60 ±0.57)%.存在隐匿性转移肝段HAP、HPI分别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HAP对诊断隐匿性转移肝段佳阈值为23.97ml·min-1·100g-1,灵敏度为73%,特异度为89%.HPI对诊断隐匿性转移肝段佳阈值为29.18%,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9%.结论:全肝CT灌注可以反映正常肝脏组织各肝段灌注情况,并且提示肝脏各段血流灌注情况相近.全肝CT灌注可以通过肝段灌注参数值变化反映存在隐匿性转移肝段的血流灌注变化,从而可能对隐匿性转移肝段做出早期诊断.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肝硬化储备功能中的应用

    作者:贾晶;陈勇;李梦迪;殷鑫;冀鑫;高知玲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在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行上腹部CTP增强扫描的住院患者36例,采用GE AW4.3工作站分别测量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值,采用灌注参数随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将所有受检者分为A、B、C 3组,分析比较各灌注参数在3组间的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 HBF值由(213.53±113.64)mL·min-1·100 g-1减小到(89.70±19.61)mL·min-1·100 g-1,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值由(23.24±9.60)mL·100 g-1减小到(13.79±3.86)mL·100 g-1,A、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F值由0.20±0.11增大到0.41±0.17,A、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值由(68.59±41.82)mL·min-1·100 g-1减少到(21.15±9.50)mL·min-1·100 g-1,A组与B、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HBF、HAP与MELD分值呈负相关(r=-0.531,P<0.05;r=-0.542,P<0.05),HAF与MELD分值呈正相关(r=0.375,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为临床评估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