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是否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关于DECISION-CTO试验的思考

    作者:丛广志;贾绍斌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s, CTO)是指冠状动脉病变闭塞血管段前向TIMI血流0级, 且闭塞时间至少超过3个月[1-2].临床中18%~52%的非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CTO[3-4].有观察性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开通CTO能够缓解缺血症状,减少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和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5].但这些研究均来自观察性研究,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关于开通CTO能否改善预后一直存在较大争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期间,来自韩国首尔Asan医疗中心的PARK教授公布了全球第一项关于开通CTO的随机对照试验(DECISION-CTO)结果,引起了全世界心血管医师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开通CTO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文将对该试验结果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实践中是否开通CTO提供参考.

  • 心脏再同步治疗在轻微和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金奇;吴立群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对于心功能Ⅲ或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和经优化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

  • 从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更新看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变迁

    作者:陈康;吴立群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HF)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对于心功能Ⅲ或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和经优化药物治疗的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因心力衰竭所导致的住院率.但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神经体液机制异常和心肌重构的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心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Ⅰ或Ⅱ级),采用CRT否能延缓甚至逆转心功能衰竭发展进程,降低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以及提高生存率?近几年相关临床研究所获取的循证医学证据提示,CRT对于此类患者同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 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近期疗效

    作者:涂晓文;黄国明;王洪如;乔怀宇;苏涛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再发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5年2月选择该院收治行CABG后再发心绞痛患者56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PCI,将其分为PCI组(30例)和优化药物治疗(ODT)组(26例).随访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心脏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疗效,并分析CHD患者CABG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3个月后,PCI组患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脑钠肽(BNP)及左室舒张内径(LV)水平均显著低于ODT组患者(P<0.05);PCI组疗效明显优于ODT组(Z=6.054,P<0.05);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是胸痛的影响因素(OR=0.018,P<0.05).结论 CHD患者CABG后再发心绞痛与Hb水平有关,采用PCI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该患者心脏相关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水平,近期疗效优于ODT疗法.

  • PCI 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

    作者:涂晓文;苏涛;黄国明;王洪如;乔怀宇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是否行 PCI 治疗分为2组:PCI 组(65例)和 ODT 组(53例)。PCI 组患者采用 PCI 治疗,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ODT 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同时采用单纯优化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肌酐(Cr)及左心室舒张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值,胸痛缓解率、生存率、再次住院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结果PCI 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 PRA、Ang Ⅱ、ALD、NE、E 及 LVEF 差值、再次住院率均明显低于 ODT 组,LVDD 差值、胸痛症状缓解率均明显高于 ODT 组(均P <0.05)。结论PCI 较 ODT 能够显著降低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相关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水平,PCI 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

    作者:邓玉婷;张纯全;刘玉昊;许文亮;王旭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再发心绞痛,给予不同治疗方式(优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变化,以及评价CABG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收集2007-01-2012-12在本院CABG后近期复发心绞痛患者的入院临床基线资料,根据是否行介入手术,分为两组:第1组在优化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桥血管或者原位血管介入治疗(PCI组),第2组给予优化药物治疗(ODT组).3个月后随访心脏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PCI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红蛋白、肌酐、脑钠肽、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均低于O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水平是胸痛症状的相关因素(B:-3.991,S.E:1.940,Wals:4.231,P=0.04,OR:0.018,95%CI:0.000~0.828).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心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水平的相关性,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较ODT显著降低心脏相关的不良因子水平;PCI总有效率优于ODT组;血红蛋白水平与临床胸痛症状有关;心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门诊优化药物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张俊霞;陈绍良

    目的:探讨初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于门诊优化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初诊为SAP的患者97例,其中68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住院进一步诊治,门诊按SAP二级预防原则给予优化药物治疗,连续随访12周,观察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0例(58.8%)患者胸痛症状明显改善继续门诊治疗,17例(25.0%)患者因症状改善不明显收入住院,7例(10.3%)患者因未坚持服药病情反复收入住院,失访4例(5.9%).至随访结束,患者血压降至(125.44±8.61)/(71.61±10.94)mmHg,血清总胆固醇降至(3.39±O.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4±0.37)mmol/L.所有患者随访中无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发生,无明显出血,无肝酶3倍以上升高及肌病发生.结论:SAP患者优化药物治疗是基础,门诊治疗中加强患者教育,提高依从性,坚持密切随访,实施优化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