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治疗闭角青光眼并白内障

    作者:方敏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湖北省黄冈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60)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7天视力水平、平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研究

    作者:冯强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共3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患者眼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视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园园

    目的:探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n=41,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相较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 超声乳化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晓熹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患眼70只),随机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眼34只,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眼36只,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眼压分布情况均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前房深度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视力、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况、眼压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状况.

  •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及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贾晓丹

    目的 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2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程度、平均用药种类.随访期6个月.结果 两组组内术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程度及平均用药种类较术前均有改善;两组之间相比,B组效果更优于A组.结论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手段,而且后者的效果更优.

  • 同时行双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春杰;樊全治;孟乐

    目的:观察同时行双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和风险情况。方法17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同时行双眼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并与同期完成的17例(34眼)双眼分次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做对照。结果同时行双眼小梁切除术与双眼分次行小梁切除术之间在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行双眼小梁切除术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晶状体超声乳化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勤;许泽广;罗顺利

    目的 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6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32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B组32例32眼(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结果 A组术后1d眼压升高,术后3d以后恢复正常.术后中央前房平均深度为(2.62±0.33)mm,与术前中央前房平均深度(1.54±0.3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角增宽,视力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增宽程度及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加深前房、开放前房角和提高视力的效果,而且又可避免青光眼的发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宪勇;朱晓谦;李晓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6例(61 眼),利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内压、前房深度、房角关闭情况.结果 治疗后,68.9%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眼压控制良好,而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良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提高视力,而且操作安全简捷,可以作为本病的初始治疗方法.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0例临床分析

    作者:秦华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入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房角深度、眼压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中央前房角深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发生角膜水肿4例,瞳孔区絮状渗出1例,经对症药物治疗3d后消失,全部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去除白内障,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微创联合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牛静宜;金玲;刘晓红;张宏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玻璃体穿刺放液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 2015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穿刺放液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31眼),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1周有19眼(61.29%)视力得到提高,术后1个月时视力提高者为23眼(74.19%),到术后6个月时视力提高者达到26眼(83.87%).术后1周,28眼眼压< 21mm Hg,3眼≥21~30mm Hg,术后3个月,3眼眼压仍偏高者中2眼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保持正常,1眼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术后6个月,2眼在局部药物控制下眼压保持正常,29眼在无药物控制下保持正常.术前前房深度≥1/4CT者占38.7%(12/31);术后1d,31眼前房均形成,无浅前房发生,前房深度≥1/4CT者占100%,与术前相比得到显著提到(x2=10.0833,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联合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仅可有效降低眼压,避免了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害,还为外滤过手术保留了完整的结膜组织,是安全有效的.

  • 舒适护理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候玉香;李继兰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小梁切除术的7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焦虑、抑郁状况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术前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舒适护理组眼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控制眼压,对青光眼的治疗、康复起积极作用。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刘洪;李平华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主要和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现简要介绍其合并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廖锐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PACG-C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乳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超乳组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滤过泡、并发症、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结果 超乳组和常规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乳组和常规组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高于术前,超乳组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高于常规组,超乳组和常规组术后1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超乳组术后1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乳组术前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PACG-C患者的视力、眼压,对患者角膜散光度影响少,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金梅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中抽取40例,对其经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等。结果手术后患者的视力状况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前房深度和眼压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病症。

  • 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作者:敖玉娟;关晓颖

    目的:深入探讨关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并概述其具体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发生率分别为30.00%(15/40)和22.00%(11/50),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与病程、年龄、生活质量以及经济状况等有一定的联系。结论正确把握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抑郁焦虑产生的因素,对于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高志钢;乔秀娟;姜丽莉

    目的 观察并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7 年5 月至2010 年6 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6 例184 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1 例95 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85 例89 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1 周,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眼压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术后1 个月、6 个月及1 年,实验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验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确切,眼压控制效果好,同时可有效减少浅前房发生,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柏丽娜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前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 连续性选取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77 例96 只眼,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Phaco 组)和小梁切除手术组(Trab 组).观察手术前后视力、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野、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11 个月.结果 Phaco 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而Trab 组提高不明显;眼压Phaco 组手术后6 个月时由术前(36.42±5.37)mmHg 降低为(15.37±4.29)mmHg,Trab组由术前(38.25±3.39)mmHg 降低为(15.55±2.00)mmHg,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aco 组手术后3 个月时的前房深度由术前(1.66±0.24)mm 加深为(3.31±0.34)mm,房角均较术前有增宽,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01).而Trab 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术后视野均无缩小.结论 对于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增视及改善房角形态等优点.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怡寒;刚怡;王莹莹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1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术前、术中用多种方法 使眼压逐渐下降后,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6~12mo,22眼中有17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4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19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治疗.只要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必要、安全、有效的.

  • 中国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宁利;吴河坪;范志刚

    目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眼科学者以及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超声生物显微镜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研究后的研究工作及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复习.结果根据房角关闭机制,中国人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分为三种类型:1. 多种机制共存型. 2. 单纯瞳孔阻滞型.3. 非瞳孔阻滞型.由于多种机制共存型闭青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不同于其它类型闭青,除了要解除其瞳孔阻滞因素外,同时要针对性地处理共同存在的非瞳孔阻滞因素.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闭青的研究、诊断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的应用促进了对闭青的认识,随着这一技术的普及,将大大提高闭青的诊治水平.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敏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诊断明确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接受小梁切除患者16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患者与未发生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浅前房眼58眼,发生率29.6%。术后浅前房组与晶体厚度、术前眼压及瞳孔光反射灵敏度有密切关系。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患者晶体越厚、术前眼压越高、瞳孔光反射灵敏度越差,术后发生浅前房几率越高。

515 条记录 7/26 页 « 12...45678910...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