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甜梦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肖展翅;江燕丽

    目的 探讨甜梦胶囊联合黛力新对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75例慢性失眠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口服黛力新片;研究组(38例)口服黛力新片同时加用甜梦胶囊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采用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治疗效果;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PSQI、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2周后研究组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9.47%)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甜梦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失眠症是安全有效的.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峰彬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普通毫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慢性失眠症病例2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治疗,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优良率为52.9%,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为72.6%,两组病例治疗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优于普通毫针治疗.

  • 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鹏博;李岩;崔晨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对照组15例,单独针刺.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症优于常规针刺法.

  • 针刺加灸治疗慢性失眠症210例疗效观察

    作者:莫太敏

    目的:观察针刺加灸对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2014年收集的210例确诊为慢性失眠症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针刺加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针刺.结果:观察组痊愈80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痊愈6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针刺加灸疗法对于慢性失眠症具有极佳的效果,操作简便,副作用小,但其优化治疗仍需探讨.

  • 临床观察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评估

    作者:黄宇

    目的:研究分析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慢性失眠症患者,给予患者麻醉睡眠平衡术。结果:34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治愈15例,显著改善14例,改善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麻醉诱导后,次日清晨瞌睡1例,头昏1例,轻度恶心2例,未见患者存在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失眠症,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是临床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 珠江三角州地区疗养因子对老年慢性失眠症的疗效

    作者:何本夫;罗磊;徐燎原;薛松;许军

    珠江三角州地区有较丰富的疗养因子 , 该疗养因子有较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 , 文章就疗养因子对老年慢性失眠症的作用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 现报告如下 .

  • 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桂芳

    目的:分析用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内科门诊于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诊的76例慢性失眠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7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采用右佐匹克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艾司唑仑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效果较为理想,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 参芪五味子颗粒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许少平;蓝远军;徐爱云

    目的:分析参芪五味子颗粒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01月-2016年07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93例,利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组应用参芪五味子治疗,对照组应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91.5%,两组间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 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日渐困倦、头晕乏力、轻度头痛、记忆力障碍等不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停药后反跳性失眠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应用参芪五味子颗粒治疗慢性失眠症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且药物的安全性高.

  • 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慢性失眠症对睡眠质量影响的探讨

    作者:刘兰英;孙建华

    目的:探讨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慢性失眠症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慢性失眠症病机及健脑调神针刺法特点.结果:"脑为元神之府"理论是慢性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之一,健脑调神针刺法可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总睡眠时间及减轻日间疲乏感.结论:健脑调神针刺法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 慢性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监测及护理对策

    作者:钟代曲;蒋晓江;张园;李训军;陶媛

    目的 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mogram,PSG)监测并区别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对75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别于治疗护理前后给予整夜PSG监测,注意监测方法正确,分析监测结果,区别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根据不同类型的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PSG监测发现,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PSG无特殊表现,抑郁性失眠患者PSG呈现快动眼睡眠(rapid eyemovement,REM)活跃的特征.两种类型失眠患者治疗护理前后PSG监测比较: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腿动次数、睡眠效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善;治疗护理前后REM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快动眼特性无改变.结论 临床可通过PSG监测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失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 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及安全管理

    作者:钟代曲;邹春莉;曾昌琴;钱敏;常红

    目的 探讨麻醉睡眠平衡术对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对24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实施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脑电涨落(encephalofluctuograph technology,ET)测量仪及里兹睡眠评估问卷(the leeds sleep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LSEQ)对其睡眠情况进行评分以评价治疗效果,并采取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结果 与正常期望值相比,治疗前患者大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活动明显增强(P<0.01),抑制性神经递质活动明显减弱(P<0.01);治疗后兴奋性神经递质活动较治疗前明显减弱(P<0.05),兴奋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平衡得到有效恢复.治疗后LSEQ得分增加100分以上者22例,有效率为91.7%;LSEQ评分在入睡情况、睡眠质量、警觉行为和总分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失眠症安全、有效,而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是治疗成功、防止意外发生的关键.

  • 成人慢性失眠症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作者:李清伟;陆峥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工作组2016年发布的“成人慢性失眠症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基于已有研究的系统评价,提出慢性失眠症的药物治疗建议.本文概述和解读该指南对14种药物的具体推荐意见.

  • 慢性失眠症患者无意识与有意识信息加工特点

    作者:高存友;甘景梨;段惠峰;李东河;白晶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患者大脑无意识与有意识信息加工特点. 方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失眠组,36例)以及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36例)进行失配性负波(MMN)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失眠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失眠组MMN及P300波幅明显降低,P300潜伏期延迟(P<0.01或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QI评分与P300潜伏期、波幅显著相关(P<0.01或P<0.05). 结论:慢性失眠症患者无意识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干扰信息过滤能力、有意识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与资源调动能力均减弱;有意识信息加工异常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 心理干预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胜良;胡小丽;蔡敏;蒋娟芬;沈仲夏;茹英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63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32例(药物治疗和常规宣教+心理干预)和对照组31例(药物治疗+常规宣教),治疗药物采用小剂量米氮平,为期4周,在入组时及4周末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通过前后多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评价睡眠质量和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的总睡眠时间(TST)、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效率显著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变慢性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歪曲认知,提高睡眠质量.

  • 滋阴活血安神法治疗慢性失眠症178例

    作者:范中有;任文;赵峥

    笔者自2002年6月~2007年11月采用滋阴活血安神法自拟方治疗慢性失眠症1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78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8例,其中男76例,女102例;年龄20~35岁32例,36~50岁68例,50岁以上78例;病程0.5~20年.对照组10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20~35岁18例,36~50岁38例,50岁以上44例;病程0.5~1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P>0.05).

  • 健脑调神针刺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兰英;陈建华

    [目的]探讨健脑调神针刺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实践及查阅大量文献,对慢性失眠病机重新认识.[结果]脑神失调是慢性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之一,健脑调神针刺法可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总睡眠时间及减轻日间疲乏感.[结论]健脑调神针刺法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陈小珍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并与艾司唑仑进行比较.方法 78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和艾司唑仑治疗.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艾司唑仑组PSQI各冈子分及总分显著改善,而帕罗西汀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第4周,第8周,帕罗西汀组睡眠状况显著改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显著改善,优于艾司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远期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 曲唑酮与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忠;姜振玲;陈丽

    目的 探讨曲唑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曲唑酮或氯硝西泮治疗8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第1周曲唑酮组患者和氯硝西泮组患者睡眠质量就明显改善,睡眠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自第二周起到治疗结束,曲唑酮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就明显好于氯硝西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曲唑酮组的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困倦、恶心,没见到严重的副反应,TESS评分与氯硝西泮组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曲唑酮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症,副作用轻微.

  • 认知行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研究

    作者:姚传斌;程宇;沈秀梅;王志广

    目的 探讨CBT联合rTMS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合并组、认知组、磁刺激组、药物组,各50例.各组给予不同的治疗,并进行PSG、PSQI动态监测,对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TST评分及SE: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认知组、刺激组评分有随时间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合并组提高幅度高于其他2组;药物组第1周末就有显著提升且达峰值,随后有下降的趋势.SL评分: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有随时间增长而降低的趋势,药物组第8周末出现反弹现象;合并组降低幅度大于其他各组.PSQI变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随时间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合并组自治疗第2周末后即有明显降低,其他两组出现明显降低的时间较晚;药物组第1周末即出现明显降低,随后却随时间延长而出现增高现象.结论 CBT合并rTMS治疗慢性失眠症,起效快、疗效持久,无不良反应.

  • 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玲;蒋晓江;刘娟;李训军;刘雅贞;郎莹;叶圆圆;杨信举

    目的:评价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联合组)、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组( CBTI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组),治疗6~8周。利用睡眠日志及量表评价治疗效果及各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药物组睡眠潜伏期(39.9±23.7)min、入睡后觉醒时间(79.1±39.4)min高于联合组[(25.5±11.2)min、(54.4±38.5)min]及CBTI组[(27.8±11.6)min、(51.8±29.0) min],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P=0.046);药物组睡眠效率[(76.5±11.9)%]低于联合组[(83.8±8.7)%]及CBTI组[(82.8±7.0)%, 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总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简化量表评分[(97.6±16.4)分]高于联合组[(67.5±20.1)分]及CBTI组[(75.0±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量表评分各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服药频率[(3.35±3.05)晚/周]低于药物组[(5.56±2.33)晚/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联合组6例(29%)患者撤药,药物组1例(5%)患者撤药, OR=7.286。结论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觉醒时间,早期联合药物治疗能迅速缓解失眠症状,撤药后疗效持续稳定,远程交互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治疗的脱失率。

63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