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
一、背景与意义头晕是常见的临床症候,患病率和发病率高,是主要的门诊就诊原因之一.欧洲研究报道约30%的普通人群中有过中、重度的头晕,其中25%为眩晕;人群中前庭性眩晕终身患病率为7.8%,年患病率为5.2%,年发病率为1.5%[1].我国研究发现10岁以上人群的眩晕总体患病率为4.1%[2].
-
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
谈到眩晕症状的国际分类,先要介绍国内常用的眩晕分类[1]。首先是根据解剖部位或病变器官分类:1、DeWeese分类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或称系统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或非系统性眩晕)。2、Edward分类法,将眩晕分为颅内和颅外两大类。3、根据病变器官分类,可分为耳源性、血管性、中枢性、颈性和视性等。其次,根据眩晕性质分类,如Hojt-Thomas将眩晕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前者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疾病引起,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后者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脑血管、贫血、内分泌疾病及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目前,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1、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外周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2非前庭性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眩晕)。所有这些分类,都不完美,需要结合目前的学科进展加以改进和完善。完善的基本前提是把眩晕症诊治的核心前庭症状进行明晰的分类和解释。
-
眼源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是指身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的一种运动错觉.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结合病因,眩晕一为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真性眩晕,表现为运动性错觉的眩晕,例如觉得旋转、摇晃、移动感;二为非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头晕、假性眩晕,患者感到头重脚轻、眼花,但无外境或自身在旋转的运动性错觉.由某些眼疾病引起的眩晕称为眼源性眩晕,属于非前庭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如注视快速运动的物体、高处站立向下俯视等.与眼源性眩晕有关的眼部疾病:如眼外肌麻痹,往往伴有复视、屈光不正(散光)、视网膜黄斑病变等.
-
耳性眩晕的临床特征
耳性眩晕又称前庭性眩晕,是指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耳性眩晕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病变部位在半规管、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的内听道部分,主要见于美尼尔病、中耳感染、乳突及迷路感染、迷路炎、前庭神经炎、急性前庭神经损伤及外耳道耵聍等.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病变部位包括前庭神经颅内部分,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及前庭与小脑、大脑的联系纤维,主要见于听神经瘤、颅内压增高、脑供血不足、颅脑外伤、小脑病变、第四脑室及脑干占位性病变及癫痫等.本文重点介绍周围性眩晕.
-
活血素治疗前庭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素(Vasobral;二氢麦角隐亭)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对318例16~74岁的前庭性眩晕患者分为活血素口服液(A组,下同)、利多卡因静脉滴注(B组,下同)、两药联合应用(C组,下同)3组进行治疗,并予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结果提示,A组的总有效率为89.1%,B组的总有效率为68.9%,C组的总有效率为92.2%,经统计学Ridit检验A组、C组较B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A、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活血素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较之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有显著差异(p<0.01);两药联用虽无显著意义(p>0.05),但有增强疗效,并可减少活血素治疗的毒副作用.
-
前庭性眩晕的康复训练
前庭性眩晕是指由于空间定向发生障碍,人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发生错觉,形成一种与实际并不存在的自身或环境的运动幻觉.前庭性眩晕是常见的疾病,多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但只能减低前庭神经代偿功能,不利于前庭功能的终恢复.而前庭功能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对眩晕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康复训练方法和机制加以概述.
-
薄芝糖肽治疗前庭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前庭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210例前庭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7例)和对照组(103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和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疗效分析:疗程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眩晕症状有效率分别为91.59%和72.82%,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②安全性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1.87%和2.91%,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前庭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三七通舒胶囊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前庭性眩晕患者92例,排除颅内占位病变.治疗组用三七通舒胶囊口服,每次两片,每天3次,同时用异丙嗪口服,每次12.5 mg,每天3次.对照组用异丙嗪口服,每次12.5 mg,每天3次.12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异丙嗪治疗前庭性眩晕有明显临床疗效.
-
“眩晕”不可忽视
临床上,眩晕既是一种疾病,又是诸多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眩晕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因各异.临床上多将其分为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两大类.何为真性眩晕真性眩晕,又称前庭性眩晕,患者具有眩晕的典型症状,体检和辅助检查能够发现平衡障碍和眼震;如伴有一侧耳鸣、耳聋,应考虑内耳疾病,小脑、桥脑角病变和臃干的供血障碍,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如无耳鸣、耳聋或系双侧者,多为前庭神经原炎、癫痫或包括供血障碍在内的其他脑干小脑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