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向动物学习什么
1966年早春二月,已经有文革的火药味了,那时我是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主治医生,查房时我讲过,人类从动物当中学习到了许多.例如:海龟在茫茫大海中不迷失方向,遨游万里仍回原地产卵,从而发现它以北极星定位,于是发明了北极星导航的核潜艇;对蝙蝠的快速飞行而不碰墙的研究中,发现它用超声波来探测前方,于是发明出A超;蜂巢的横断面为对称六角形,可使构造的空间大而用料少、结构比其他形状坚固,于是启发人们用之于聚集的部件形状;蛙泳是模仿青蛙;飞机是模仿鸟类.
-
核潜艇远航舱室气体调控模式对艇员动脉血气的影响
目的 研究核潜艇远航期间舱室不同气体调控模式对舰员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同一艘核潜艇3次远航期间采用同一种空气再生装置,依据氧烛-氢氧化锂吸收剂的剂量和比例[X/Y,(X-2)/(Y+2),(X-4)/(Y+4)],将3次远航舰员按航次分为对照组(C组)、观察1组(A组)和观察2组(B组).检测水面航行第3天(T1)、潜航第10天(T2)、第20天(T3)、第30天(T4)及返航前1天(T5)5个时点三组艇员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在T1和T2时点3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点C组PaO2和PaCO2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潜艇空气再生装置中不同的氧烛-氢氧化锂剂量和比例对艇员PaO2和PaCO2具有一定影响.合理调整氧烛-氢氧化锂剂量和比例有助于维持艇员正常的生理状态.
-
海军医学研究系列讲座(81)法国海军核潜艇医疗保障情况简介
多年以来,法国十分重视战略核威慑力量建设,尤其注重海基战略核兵力的加强.进入21世纪后,法国更是把海基核力量视为核力量的第一要素,当作海军发展的重中之重.法国海军目前拥有4艘“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6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此外,根据法国海军发展计划,新一代“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将于2017年下水服役,逐渐替代“红宝石”级核潜艇,成为法国未来攻击型核潜艇的“主力”.
-
核潜艇远航艇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核潜艇远航期间艇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三次执行核潜艇长航任务的126名艇员在远航前封舱期和返航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和结果比较.结果 核潜艇长航后SCL-90量表中,除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及精神病性外,其他因子分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潜艇远航后EPQ精神质(P)分、神经质(N)分明显高于封舱期(P<0.05),内外向(E)分和掩饰(L)分远航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核潜艇远航特殊的生活和作业环境造成了艇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针对核潜艇远航特点应给与必要的心理干预.
-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长航核潜艇员血细胞成分及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及评价复合益生菌制剂(海生元)对长航核潜艇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及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同一艘长航核潜艇艇员设用药组及未用药组,并以另一艘未出航核潜艇艇员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红细胞系:用药组航后 RBC、HGB、MCV均低于未用药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 RBC、HGB、MCV高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或P<0.01),HCT只高于本组航前(P<0.05).(2)粒细胞系:航后用药组WBC、GRAN 高于未用药组(P<0.05),LYMP则明显低于未用药组(P<0.01);GRAN及NPR高于本组航前(P<0.05).未用药组航后WBC及GRAN低于本组航前(P<0.05),LYMP高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1).(3)巨核细胞系:航后用药组PLT、PCT高于而LPCR低于未用药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PLT、PCT低于而LPCR高于本组航前(P<0.05);PLT尚低于未出航组(P<0.05).(4)血液流变学:用药组航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低于而红细胞电泳时间高于未用药组(P<0.05);用药组航后血浆粘度且低于未出航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全血粘度高于而血小板凝集功能低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血浆粘度只高于本组航前(P<0.05).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从多方面改善长航核潜艇艇员的血液细胞成分及流变学的变化,有效防止长航过程对艇员血液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长航核潜艇员内分泌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及评价复合益生菌制剂(海生元)对长航核潜艇艇员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同一艘长航训练核潜艇艇员分为"海生元"用药组(52人)和未用药组(57人).未出航组(对照组,50人)艇员来自另一艘未长航的核潜艇.于长航前后采用RIA法检测各组艇员内分泌功能指标.结果(1)甲状腺轴激素:航后未用药组FT3水平低于而TSH水平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FT4低于航前(P<0.05).航后用药组FT3、FT4水平高于而TSH低于未用药组(P<0.05).(2)肾上腺轴激素:航后未用药组COR水平低于而AII、ALD水平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航后用药组COR非常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1),明显高于本组航前(P<0.05);ALD亦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5).(3)性激素:航后未用药组T水平低于而E2水平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航后用药组T高于而E2低于未用药组(P<0.05).(4)应激反应相关激素:航后未用药组血管内皮素(ET)水平较航前和未出航组升高(P<0.05).航后用药组ET明显低于未用药组,但高于未出航组(P<0.05).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从多个层面对长航核潜艇艇员内分泌功能进行调节,其综合作用有助于艇员内分泌功能的平衡与稳定.
-
水面舰艇和核潜艇对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某些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期航行对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某些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特点,探讨这些影响对艇员健康的意义.方法:设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并以岸勤组为对照组,观察两长航组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红细胞系:与航前比较,水面舰艇组航后HGB升高11.63%(P<0.05),HCT升高40.55%(P<0.01);核潜艇组航后RBC升高24.69%(P<0.05),HGB升高19.96%(P<0.01),MCV升高17.41%(P<0.05),同时HCT升高33.44%(P<0.05).(2)粒细胞系:与航前比较,水面舰艇组航后WBC升高59.64%(P<0.05),GRAN升高59.71%(P<0.05),LYMF降低21.61%(P<0.05);核潜艇组航后WBC和GRAN分别较航前降低35.01%和33,24%(P<0.05),LYMF升高72.57%(P<0.01).(3)巨细胞系:与航前比较,核潜艇组航后PLT降低46.13%(P<0.05),PCT降低30.30%(P<0.05),LPCR则升高46.13%(P<0.05).(4)血液流变学:与航前比较,水面舰艇组航后全血粘度升高46.03%(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则缩短31.27%(P<0.05);核潜艇组航后全血粘度升高39.36%(P<0.05),血浆粘度升高15.33%,血小板凝集功能则降低22.17%(P<0.05).结论: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航均可影响艇员的血液细胞成分和某些流变学指标,但指标变化各有特点.
-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对艇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目的:比较研究长时间水面和水下航行对艇员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特点,为提高长航艇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分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对照组包括岸勤组和中国军人常模.(2)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在长航前后对艇员进行测评和结果比较.结果:(1)个性特征:水面舰艇组航后内-外向得分较航前增高41.0%(P<0.05);核潜艇组航后内-外向得分较航前增高57.3%(P<0.01),并有精神质得分降低和掩饰倾向得分增高(P<0.05).(2)心身健康评分:与军人常模比较,水面舰艇组航后忧郁、焦虑因子分非常显著增高(P<0.01),核潜艇组航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因子分非常显著增高(P<0.01).(3)心理应激评分:水面舰艇组航后心理应激总分、负性情绪分、正性应对分增高(P<0.05),核潜艇组航后负性应对分增高(P<0.05),而心理应激总分、负性情绪分则非常显著增高(P<0.01).结论: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两种特殊生活和作业环境均对艇员的心理卫生状态造成了明显影响,但两者导致的心理行为障碍特点和造成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程度有所不同.
-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对艇员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期航行对艇员体液免疫分子的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对艇员健康的意义和影响.方法:设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并以岸勤组为对照,比较观察两长航组的体液免疫指标变化.结果:(1)补体系统:C3核潜艇组航后为(0.692±0.107)g·L-1,较航前和岸勤组显著降低(P<0.05);C4水面舰艇组航后为(0.405±0.128)g·L-1,较航前显著降低(P<0.05),核潜艇组航后(0.827±0.096)g·L-1,较航前和岸勤组均显著升高(P<0.05);B因子水面舰艇组航后为(0.205±0.083)g·L-1,较岸勤组显著降低(P<0.05),核潜艇组航后为(0.102±0.017)g·L-1,较航前和岸勤组非常显著降低(P<0.01).(2)免疫球蛋白:IgA、IgG水面舰艇组航后分别为(0.99±0.17)g·L-1和(7.09±2.01)g·L-1,均较航前和岸勤组低(P<0.05);核潜艇组航后分别为(2.60±0.13)和(13.14±3.02)g·L-1,均较航前升高(P<0.05),IgM为(2.06±0.35)g·L-1,亦较航前和岸勤组升高(P<0.05).(3)CIC(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循环免疫复合物)和CRP(C-ReactingProtein,C-反应蛋白):CIC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航后行分别为(0.0395±0.0025)和(0.0501±0.0037)g·L-1,均较航前升高(P<0.05);CRP核潜艇组航后为(0.0051±0.0025)g·-1,较航前和岸勤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核潜艇长航较水面舰艇长航更显著影响了艇员的体液免疫功能,且两种长航方式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程度和特征不尽一致.
-
核潜艇长航对艇员外周血红细胞系统的影响
目的 研究核潜艇长航对艇员外周血红细胞系统的影响,并分析产生影响的可能原因.方法 (1)用血液分析仪检测RBC、HGB、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2)采用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法检测网织红细胞(RET)数.(3)用联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用半定量法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观察核潜艇艇员长航40 d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长航后RBC、HGB、HCT、MCV分别为(5.15±0.39)×1012·L-1、(160.4±12.4)g·L-1、(45.9±4.26)%、(91.4±2.93)fl,均明显高于长航前的检测值[(4.86±0.28)×1012·L-1、(152.9±7.61)g·L-1、(44.3±2.07)%、(88.7±2.75)fl,均P<0.01)].(2)长航后RET (0.024±0.010) 明显高于长航前 (0.016±0.011, P<0.01).(3) 长航后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完全溶血的NaCl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间接胆红素浓度分别为 (0.37±0.21)g·mL-1、(167.1±40.8)mg·L-1、 (16.59±7.44)μmol·L-1,均明显高于长航前的检测值[(0.33±0.25)g·mL-1、(51.2±17.2)mg·L-1、(12.02±4.56)μmol·L-1 均 P<0.01].结论 核潜艇长航明显影响艇员外周血红细胞系统,可导致艇员RBC、HGB、HCT、MCV明显升高,RET、游离血红蛋白和血清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红细胞脆性加重.
-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对艇员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航对艇员细胞免疫功能因子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艇员健康影响的意义,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为受试对象,岸勤组为对照,分别测定各组T细胞亚群、NK和IL-2分泌细胞、IL-1 α和IL-6、TNF-α和内毒素水平,观察各指标长航前后的变化.结果:(1)与航前比较:水面舰艇航后CD3、CD8显著降低(P<0.05),而CD16(NK细胞)、IL-2分泌细胞、IL-1α、IL-6、INF-α、内毒素均显著升高(P<0.05);核潜艇组航后CD3、CD3、CD16、IL-2分泌细胞显著降低(P<0.05),而IL-6、TNF-α、内毒素均有非常显著升高(P<0.01).(2)与岸勤组比较:两组航前与岸勤组比均无差别,航后水面舰艇组CD3、CD8显著降低(P<0.05),而CD16、IL-2分泌细胞、IL-1α、IL-6、TNFα、内毒素均显著升高(P<0.05);核潜艇组CD3、CD4显著降低(P<0.05),而CD16、IL-1 α、TNF-α显著升高(P<O.05),IL-6、内毒素非常显著升高(P<0.01).结论:(1)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航均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但两者特点不同;(2)核潜艇艇员细胞免疫功能较水面舰艇艇员发生了更为明显和不利的变化,提示核潜艇长航是一种更为严峻的生存微环境.
-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对艇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航对艇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及不同特点,探讨其对艇员健康的意义.方法:设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岸勤组为对照.内分泌功能指标检测均采用RIA法.结果:(1)甲状腺轴激素:核潜艇长航后FT3和FT4分别较航前降低40.79%和51.10%(P<0.05),TSH则较航前和岸勤组升高120.00%和122.76%(P<0.05).(2)肾上腺素轴激素:与航前和岸勤组比较,水面舰艇组长航后COR分别升高157.16%和138.92%(P<0.05),核潜艇组长航后AⅡ分别升高148.38%和124.17%(P<0.05),ALD分别升高313.23%(P<0.01)和148.30%(P<0.05).(3)性腺轴激素:水面舰艇组航后T较航前降低51.17%(P<0.05);核潜艇组航后与航前和岸勤组比,T分别降低57.50%和48.65%、E2分别升高86.90%和82.39%、LH则分别降低56.32%和50.7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应激反应激素:水面舰艇组航后ET较航前升高54.54%,NPY较航前和岸勤组分别升高64.49%和47.70%(P<0.05),核潜艇组ET航后较航前升高62.09%(P<0.05).结论:核潜艇长航造成内分泌功能指标变化的程度要大于水面舰艇长航并有其特点,提示前者是更为严峻的生存微环境.
-
核潜艇潜航期间艇员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
目的 观察潜航期间核潜艇艇员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分析其可能原因,为制定潜航期间应急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1)采用便携式手持血气分析仪对潜航期间40名核潜艇艇员动脉血pH值、PaCO2、TCO2、PaO2、SaO2、HCO3-、BE值进行检测.(2)观察不同时间点、年龄、战位、累计出海时间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1)潜航第20天PaCO2为(45.12±3.58)mmHg,明显高于潜航前检测值(42.00±2.98) mmHg.潜航第30天PaO2、SaO2、HCO3-分别为(124.40±11.20)mmHg、(98.70±0.67)%、(27.58±1.53) mmol/L,明显高于潜航前检测值;潜航期间各时间点动脉血pH值、TCO2、BE值无明显变化.(2) 18~30岁组PaO2、SaO2分别为(110.8±18.48) mmHg、(98.63±0.58)%,显著高于30 ~ 50岁组[(97.28±15.4) mmHg、(96.46±1.21)%];累计出海时间短者PaO2、SaO2分别为(111.57±18.8) mmHg、(98.40±1.26)%,显著高于累积出海时间长者[98.00±14.58 mmHg、(97.12±1.14)%].结论 核潜艇潜航期间艇员动脉某些血气指标有一定变化,应加强监测,调整干预措施,确保潜航艇员身体健康.
-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对艇员血清矿物元素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航条件对艇员血清矿物元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艇员健康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和岸勤组(对照).Na、K检测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Ca、Mg、Zn、Fe、Cu、Mn、Mo和Cd、Pb、Al、Cr、Co.结果: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航后艇员血清中的常量元素Mg均明显低于航前和岸勤组(P<0.05).水面舰艇组航后艇员血清中的微量元素Zn和Fe均较航前降低(P<0.05);核潜艇组航后艇员血清Zn较航前和岸勤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血清Fe较航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Mn和血清Mo均较航前显著降低(P<0.05).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航后血清中的有毒元素Cd、Pb、Al、Cr、Co较航前均有增高趋向.结论:长航对艇员血清矿物元素的水平产生明显影响,其中又以核潜艇长航的影响为著,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长航艇员体内元素代谢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并采取有力预防措施,确保长航艇员的健康和战斗力.
-
核潜艇长航应激对艇员外周血白细胞数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影响
目的 通过了解核潜艇长航前后艇员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变化,探讨长航应激因素对艇员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核潜艇艇员出航前后外周血标本,经血液分析仪检测,比较长航前后艇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培养出航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长航前后T淋巴细胞集落数.结果 ①长航前核潜艇艇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6 625.71 ±948.39)个/ml.长航后下降至(6 114.29±929.94)个/ml(P <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则由长航前(2 340.00±325.58)个/ml升高到长航后的(2 577.14±343.07)个/ml(P <0.05);②长航前核潜艇艇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率为(39.99±14.30)个/2×104 MNC,长航后增高至(65.85±16.80)个/2×104 MNC(P<0.01).结论 核潜艇长航应激因素对艇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率产生影响.
-
核事故应急医疗队训练方法探讨
核事故医学应急是指核事故应急时所采取的相应医学处理[1].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建议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状态体系包括四类: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场区应急和场区外应急.与之类似,核潜艇核事故应急状态体系也可划分为应急待命、港区应急和海上应急等级别[2].核潜艇作为一种重要的二次核打击力量,其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一直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机密,我军的核潜艇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是一个全新的医学科题.结合核潜艇核事故应急医疗队的具体任务,笔者对核事故应急医疗队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
核潜艇长航对艇员T淋巴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目的 了解核潜艇长航前后艇员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ɑ、白细胞介素(IL)-8 和IL-2含量的变化,探讨核潜艇长航对艇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核潜艇艇员出航前后外周血标本,分离T淋巴细胞,经细胞凋亡分析仪检测比较长航前后T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应用专用放身免疫试剂盒检测并比较长航前后艇员血液内TNF-α、IL-2、IL-8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长航后,核潜艇艇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高(P<0.01);②长航后血液内细胞因子TNF-α、IL-8含量降低(P<0.05),IL-2含量则升高(P<0.05).结论 核潜艇长航后艇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寿命缩短,凋亡率升高;机体内细胞因子的含量也受影响,舱室复杂环境因素可影响艇员免疫功能.
-
水面舰艇和核潜艇艇员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和比较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时间航行对艇员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1)对象分组:水面舰艇长航组67例,核潜艇长航组73例,岸勤组52例(对照组).2)HP感染的测定: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以DPM值>200为界值,判定两长航组艇员HP感染发生率.3)相关性分析:用Wilcoxon等级相关分析判断长航艇员HP感染与环境社会因素、肠道正常菌群及心理应激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HP感染情况:水面舰艇组长航后,DPM值为267.13±48.92,HP感染发生率为47.76%,与航前(DPM值86.95±20.32,HP感染率8.96%)和岸勤组(DPM值81.35±19.86,HP感染率为13.46%)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核潜艇组航后DPM值为198.33±73.51,HP感染率39.73%,与航前(DPM值73.28±41.03,HP感染率10.96%)和岸勤组(DPM值81.35±29.86,HP感染率13.46%)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相关性分析:环境社会因素中,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HP感染均与营养条件、文化程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与活动空间及兵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工作强度呈正相关(P<0.05);核潜艇组HP感染还与专业分工呈正相关(P<0.05).肠道正常菌群中,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HP感染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水面舰艇组HP感染与肠杆菌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与类杆菌呈显著负相关(P<0.05),核潜艇组HP感染与肠杆菌、梭杆菌呈显著正相关、与肠球菌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理应激变量中,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HP感染与心理应激总分、负性情绪反应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与生活事件和负性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核潜艇组HP感染与正性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水面艇艇和核潜艇长航均可致艇员HP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但两种长航微环境造成艇员HP感染率上升的相关因素不尽相同.
-
核潜艇舱室空气组分容许浓度GJB11-84的修订
目的:修订核潜艇舱室空气组分容许浓度(GJB11-84).方法:对GJB11-84进行复审、对潜艇舱室空气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动物毒理学试验.结果:核潜艇中60种空气组分新的容许浓度GJB11A-98已于1998年9月1日颁布.结论:新的容许浓度标准更适合于核潜艇.
-
海上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技术装备现状分析
涉核舰船在海上活动时,由于操控失误、电气短路、火灾、碰撞、战损、高温高压蒸气泄漏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核事故,严重时还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人员伤亡和区域放射性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底,仅国外的285起核潜艇事故中就有61起发生在海上,其中核事故47起[1,2].一旦发生海上核事故,当事国家就面临应急救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