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探头内镜超声在胃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泛指起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病变、壁外脏器或病变压迫以及胃黏膜粗大皱襞所致的隆起。多数隆起性病变位于黏膜下,常规内镜及黏膜活检对表面覆盖正常或几近正常的黏膜的病变难以明确其来源和性质。微探头内镜超声(miniature 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MPUS )检查技术是在内镜超声检查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安全有效、分辨率高的特点,国内已逐步开展[1]。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MPUS 检查结果,以探讨MPUS 在胃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超声内镜对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随着超声内镜仪的普及,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已成为诊断胰腺疾病的首选方法,尤其是EUS引导下FNA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胰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新型超声内镜仪及三维微型高频超声探头的应用提高了小胰癌的显示率.EUS已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即EUS诊断(EUS imaging);EUS穿刺活检(EUS-guided FNA);EUS注射治疗(EUS-guided fine needle injection,FNI),现在已进入介入性EUS(interveiltional EUS)时代.
-
慢性胰腺炎在组织病理学领域,是一种已经具有详细定义的疾病,但对于临床诊断来说,绝大多数病人并无组织切片.因此对于临床病史可疑的病人,影像学检查程序及补充性胰腺功能试验成为主要的诊断方法.正确诊断慢性胰腺炎对于晚期病人十分容易,但对于早期病人则较为困难.在该疾病早期病人中,内窥镜逆行性胰管造影(ERP)、及内镜超声(EUS)均是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否EUS优于ERP必须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由于常规的非插管性功能试验,对于轻度及中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诊断准确率不满意,所以胰腺外分泌功能评估仅仅是形态学评估的补充.
-
自制水囊配合内镜超声检查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graphy,EUS)[1,2]是一种经内镜活检孔道导入超声探头,能清晰的显示消化道黏膜5层结构,对消化道管壁及邻近脏器病变进行检测的一种全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探头位于内镜前端,可同时进行电子内镜和超声检查,超声内镜检查中,需要介质来填充探头与管腔中的空隙,常用脱气水(脱气水为蒸馏水).但在某些情况下,食道及十二指肠管腔中持续注水很困难,因为随着食管及肠道蠕动,水很快流失,在诊断食管上段疾病中,注入较多的水会引起病人误吸,给操作造成困难.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8月将自制的一种安全有效、刺激性小、经济实惠、简单易操作的水囊来装载脱气水用于内镜超声检查中,现将应用方法和护理介绍如下.
-
内镜超声诊断的几个热点问题
内镜超声应用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内镜超声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诊断到治疗的过程.目前国际上发表的有关内镜超声下穿刺诊断及穿刺治疗的文章较多,也有较多设计较好的有关内镜超声诊断方面的埘照文章.本文就一些诊断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
EUS与ERCP联合应用的现状和价值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器械和技术已日趋完善,在胆胰疾病的诊治中拥有重要地位.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技术出现较晚,然而随着器械和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对ERCP和EUS的联合应用多有报道,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并结合作者体会对联合应用的现状和价值作一评述.
-
内镜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经过许多同道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在国内得到了较好地推广,已成为内镜领域重要的前沿技术,其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为多种消化道及消化道周围脏器疾病提出了新的诊治方法.而且EUS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囿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更已成为了一门针对多器官系统的影像医学学科.除内镜超声影像诊断学以外,内镜超声引导下的三大介入技术: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内镜超声引导下的引流技术、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注射技术已逐渐成为临床上的常规诊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