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心脏静脉夹层的处理

    作者:严激;陈康玉;徐健;芮世宝;钱钧;汪靖;杨玉雯

    目的 总结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心脏静脉夹层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经验.方法 选取2001年12月至2012年5月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348例.心脏静脉逆行造影充分显示心脏静脉各属支,将左心室导线植入靶静脉.观察心脏静脉夹层的发生情况、处理方法和结果.结果 335例患者成功植入CRT,手术成功率为96.3%.共14例出现心脏静脉夹层,发生率为4.02%.8例为轻度夹层,密切观察后成功植入左心室导线;5例为中度夹层,其中4例应用导丝技术成功植入左心室导线,1例患者择期植入左心室导线;另有1例严重夹层,出现心包积液和明显症状,积极对症处理后,择期成功手术.结论 CRT植入术应注意规范、轻柔操作,避免夹层的发生.一旦出现夹层,要根据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经验的术者可考虑应用本文所述的直接导丝技术.

  • 经静脉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表现

    作者:牛红霞;华伟;王靖;丁立刚;刘志敏;陈柯萍;王方正;张澍

    目的 评估经静脉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表现.方法 研究入选1999年8月至2013年9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CRT-D)更换患者.更换术中应用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导线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并与首次植入时进行比较.结果 共25例患者成功更换CRT-P/CRT-D(男18例,女7例),CRT-P更换12例、CRT-D更换13例.更换间隔31~92(60.8)个月.所有左心室导线均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心脏静脉.首次植入时起搏阈值为0.5~2.5(1.4±0.7) V/0.48 ms,更换时达0.5~5.6(1.8±1.2) V/0.48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更换时阈值较首次植入降低者6例,降低(1.2±0.5)V/0.48 ms;升高者15例,升高(1.1±1.2)V/0.48 ms;保持不变者4例.阈值变化差值>2.0 V/0.48 ms者2例(8%),均升高(1 V/0.48 ms对3.5 V/0.48 ms,0.8 V/0.48 ms对5.6 V/0.48 ms).后者系本研究中唯一1例起搏阈值>3.5 V/0.48 ms者.不同型号导线间首次植入、更换时阈值以及阈值变化差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静脉左心室导线起搏阈值可长期保持稳定,绝大多数在可接受范围.不同型号导线的稳定性相似.

  • 12例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的临床应用

    作者:蓝荣芳;吉文庆;狄文成;李晓宏;余洪松;王如兴;顾翔;杜荣增;徐伟

    目的 探讨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为固定反复脱位的左心室导线,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江苏省多中心共有12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左心室起搏导线内留置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导丝.随访观察患者的起搏阈值、阻抗及X线胸片.结果 有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X线影像上可辨认的导线断裂.有2例在术后1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伴膈神经刺激,行左心室导线重置术中见留置导丝断裂.有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随访至今(1~3年)未见起搏阈值继续升高,阻抗及X线影像未见异常.有7例随访至今(1.5 ~4.0年)起搏阈值、阻抗以及X线影像均未见异常.结论 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有损伤导线的风险,临床应禁止使用.

  • 左心室导线不同植入部位对心脏再同步治疗长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磊;李晋新;周贤惠;王顺楷;李耀东;张宇;张疆华;张燕一;汤宝鹏

    目的:评价左心室导线不同植入部位在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中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 CHF)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CRT植入的患者共45例,根据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左心室导线植入心侧静脉或心后侧静脉或心外侧静脉组32例( A组)、左心室导线植入心中静脉或心大静脉组13例( B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3、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对患者心功能( NYHA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等进行比较,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死亡5例,其余40例患者完成临床随访5年,其中A组29例,B组11例,A组与B组患者比较术后1、3、5年QRS时限缩短(161.45±16.60) ms、(149.07±17.48) ms、(140.59±19.90) ms对(174.82±15.52) ms、(165.73±11.59) ms、(156.73±15.11) ms,LVEF增加0.39±0.07、0.41±0.07、0.44±0.08对0.33±0.07、0.35±0.08、0.37±0.09、LVEDD缩小(69.69±9.13) mm、(65.41±10.06) mm、(62.48±10.09) mm对(76.45±5.80) mm、(74.55±5.99) mm、(71.00±7.61) mm,6-MWT延长(316.28±56.70) m、(349.41±66.81) m、(374.00±70.48) m 对(274.27±47.59) m、(300.27±61.14) m、(322.45±71.30)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临床随访的A组与B组患者比较术后1、3、5年心功能改善(2.31±0.81)级、(2.24±0.74)级、(2.14±0.78)级对(2.82±0.87)级、(2.55±0.94)级、(2.45±0.93)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不同,CRT患者的长期疗效存在差异。

  • 左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启明;肖宜超;周胜华;刘振江;李旭平

    目的 探讨左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功植入CRT起搏器/除颤器(CRT-P/D)患者41例.根据逆行心脏静脉多体位造影确定左心室导线起搏部位,按照右前斜位30°心脏长轴造影分为基底部组(n=15)、室中部组(n=26)和心尖部组(n=0);按照左前斜位45°心脏短轴造影分为前壁组(n=9)、前侧壁组(n=10)、侧壁组(n=12)、后侧壁组(n=10)和后壁组(n=0).随访记录并比较各组基线(术前),术后7d,3、6、12、18、24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时限、心功能(NYHA分级)、6 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Minnesota)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CRT参数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41例患者无应答率为19.5%(8/4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与基线时相比,所有患者LVEF升高、LVEDD下降、QRS时限缩短、心功能改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下降(P<0.05);②随访3个月后各时间点,非前壁(前侧壁、侧壁或后侧壁)组在LVEF、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前壁组(P<0.05);LVEDD下降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壁、侧壁和后侧壁组间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随访时间点,基底部与室中部组间相比,LVEF、LVEDD、QRS时限、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患者术后随访CRT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正常,无心力衰竭再入院、导线脱位、膈肌起搏、囊袋感染等不良事件.结论 ①CRT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获益;②左心室导线起搏部位前壁者CRT疗效可能较前侧壁、侧壁或后侧壁者差,而位于前侧壁、侧壁和后侧壁者,以及位于基底部和室中部者相比CRT疗效差异可能不明显.

  • 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更换时原左心室导线的处理

    作者:沈法荣;王志军;黄抒伟;陈建明;凌锋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更换时原左心室导线处理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共10例患者,分为以下3组:拔除原导线组、保留原导线植入新导线组和续用原导线组.患者的处理主要根据CRT起搏器更换前的阈值测试和术中心脏静脉造影结果,以及是否存在和原导线相关的并发症.导线的拔除都在心脏静脉实时造影下进行,以防出现心脏静脉撕裂.结果 拔除原导线组中有4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导线的拔除.保留原导线组中患者均保留了原导线,植入了新的左心室导线.续用原导线组中的患者根据术前的阈值测试续用了原导线.结论 对CRT患者原左心室导线的拔除在心脏静脉造影监测下进行是安全、可行的,困难者则可保留原导线.

  • 球囊保护左心室导线直接拔除法临床应用

    作者:沈法荣;金红峰;王志军;何浪;孙国建;陈建明;刘元伟

    目的 观察经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例拟拔除左心室导线的患者,应用在静脉造影球囊充盈的情况下,在X线透视下行左心室导线的直接拔除术.结果 3例拔除导线手术完全成功;1例为临床成功;无并发症.结论 球囊保护左心室导线直接拔除法是有效、安全的.

  •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心室导线的植入体会

    作者:林加锋;陈小锋;黄晓芳;季亢挺;李嘉;杨鹏麟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CRT-D)植入过程中左心室导线的植入体会.方法:对51例CRT或CRT-D植入患者左心室导线的植入方法进行分析,对导引鞘深插技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初步探讨.结果:51例中经心内膜成功植入左心室导线48例(94.12%),采用常规方法(导引鞘引导下直接或单导丝引导下)植入37例(77.08%),导引鞘深插技术植入9例(18.75%),双导丝引导及保留导丝技术植入各1例;失败3例(5.88%),因冠状静脉窦开口异常、靶静脉分支呈锐角及靶血管纤细伴局部狭窄植入失败各1例.结论:在左心室导线植入过程中,充分利用导引鞘深插、双导丝等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等相关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