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功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至起源异常的后侧心脏静脉一例
报告1例心脏静脉异常而成功行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术.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两年前在外院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慢性心力衰竭,日常生活受限制已1年,一直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
-
心脏再同步起搏兼顾房室结传导一例
患者男性,43岁,因"活动后气促半年"于2008年3月28日入院.患者自2007年9月起,无明显诱因感活动后气促,能平卧入睡,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10/80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93次/min,心界明显扩大,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呈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13ms.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4 mm,室壁运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0.25;组织超声多普勒提示有心室收缩失同步证据.诊断为原发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于2008年5月1日成功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植入后1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参数,设定房室间期(AV Delay)为90 ms.
-
心脏再同步起搏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常见和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Ⅵ级者年病死率可高达50%.近年国际上开始心脏再同步起搏术(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pacing)治疗CHF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3],取得良好效果,为CH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2001年3月我们应用此项技术治疗2例CHF患者,报道如下.
-
左后静脉开口严重异常成功植入左室电极导线行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治疗一例
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 zat ion therapy,CRT-D)治疗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同,成功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于合适的心脏静脉分支是这一技术的关键.由于心脏静脉变异较大[1],常给一些病例手术的完成带来很大困难.本院以CRT-D成功治疗一例心脏静脉异常患者,现报道如下.
-
心脏起搏后B型利钠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B型利钠肽(BNP)主要来源于心肌细胞的前BNP原,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天然拮抗剂,具有促进水、钠排泄,抑制血管收缩肽及交感神经活性,扩张血管等作用.近年来BNP的测定应用于心脏起搏,研究表明:血液BNP水平可预测病窦综合征患者VVI起搏后慢性心房颤动的发生;BNP可客观和定量地评估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后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疗效;生理性起搏和非生理性起搏后BNP水平变化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多数研究认为生理性起搏后BNP的水平较非生理性起搏低.
-
心脏再同步起搏对心力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影响
有为数不少的症状严重心力衰竭病人,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因存在着心肌激动-收缩延迟导致左右心室收缩失调.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可改善左心室功能不全和心脏收缩功能失调导致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左心室功能,如与药物治疗合并使用,可望能够减轻症状改善预后.
-
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初探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起搏(CRT)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患者12例,治疗前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符合美国、中国心脏CRT指南的适应证,行CRT起搏器植入,术后第1周及第4周返院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及心电图检查,观察CRT起搏器植入术前后患者心功能及病情变化.结果 CRT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后12例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充盈均增加,二尖瓣返流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提高到Ⅰ~Ⅱ级.结论 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明显.
-
心脏再同步起搏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一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常见和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Ⅳ级者病死率可达50%.近年来国际上开始心脏再同步起搏术(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pacing)治疗CHF的实验和临床研究[1~3],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CHF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我院于2003年8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1例CHF患者,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