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舟;曲辉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和再生纤维的类型.方法:将失神经后的兔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模型,12只动物被分成2、4、6、8和12周5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在受神经侧注入HRP逆行示踪,实验到期后对耳大神经纤维和相应的神经节进行HRP染色和CGRP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结果:逆行示踪显示,神经端侧吻合2~4周时,供神经侧C2、C3背根神经节内无HRP标记阳性的细胞,至第6周,背根神经节内开始出现HRP阳性细胞,8~12周阳性细胞的数量更多,尤其是胞体直径在50μm以上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2~4周时CGRP免疫组化的染色显示,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逐步增强,6周以后阳性标记的细胞数量增加,阳性细胞的胞体直径在12~40 μm范围内,属于中小直径的细胞胞体,同时观察到供神经纤维内的CGRP阳性纤维逐步增多,并跨越神经吻合口长入受神经体内,8~12周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的增加不显著,吻合口及受神经体内的神经纤维也增加不明显.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纤维可长入移植体,纤维再生的顺序是细小类的纤维首先再生.

  • 端侧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再生初期生长相关蛋白 GAP- 43 在第 2颈椎背根神经节内的探针标记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

    目的观察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轴突再生初期生长相关蛋白在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兔两侧耳大神经制成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首先对再生神经轴突相应的背根神经节进行 GAP- 43寡核苷酸探针标记,再利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结果半定量分析。结果神经切断及切断后端侧神经吻合,背根神经节内便立刻有 GAP- 43的表达, 14d时达到高峰,后逐渐回落,两者之间有共性更有差异。结论神经的损伤与再生均能引起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这将有利于端侧神经吻合后轴突再生机制的研究。

  • 端侧神经吻合配合NGF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煜农;武和明;李明;张萍

    目的:通过对端侧神经吻合术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研究,探索简便、省时、不损伤供神经而又可获得较好神经再生效果的修复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1)神经移植组:切断兔面神经的耳眼睑神经分支1.2 cm后用神经干移植修复缺损;(2)单纯端侧神经缝合组:切断兔面神经的耳眼睑神经分支1.2 cm后不用神经干移植修复,而将其远颅段断端向下吻合于面神经颊上神经分支的侧方,采用外膜、束膜均切开"开窗"的端侧神经吻合术;(3)端侧神经缝合术配合NGF修复神经缺损组:手术处理同(2)组,但在术中及术后配合局部NGF的注射使用.术后4、8、12、16周采用肉眼观察睑裂大小,并作组织学检查,观察吻合口近颅及远颅段的神经轴突数和再生髓鞘的厚度.结果:3组均可见明确的神经再生现象,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端侧神经吻合术可作为一种较好的面神经修复手段,简便、省时、不损伤供神经而又可获得较好的神经再生效果.

  • 神经弓式双端侧神经吻合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急性损伤

    作者:江起庭;王钰;杨丽娜;江志伟

    目的 探讨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急性损伤的手术新方法.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双侧指固有神经急性损伤患者56例,其中20例采用神经移植神经弓式双端侧吻合,术中游离修剪神经断端,将远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先吻合,形成远神经弓,再将近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吻合,形成近神经弓;测量两神经弓间距,取直径相近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平分为两段,分别于神经弓的尺、桡侧开窗式端侧吻合.20例采用神经移植端-端吻合,16例采用直接端-端吻合.结果 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患指发生血循环障碍.50例获随访,随访神经3~12个月.双端侧吻合组18例,指感觉测定为S3~S4级,平均S3+级,高于其他两组(P=0.024);两点分辨觉为(5.2±0.7) mm,小于其他两组(P=0.037);指各关节活动参照TAM评定:优14例,良3,可1例,3组指关节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4).神经移植端-端吻合组19例,指感觉测定为S1~S3+级,平均S2级;两点分辨觉为(7.2±1.4) mm.直接端-端吻合组13例,指感觉测定为S3~S4级,平均S3级;两点分辨觉为(6.3±0.8) mm.结论 神经弓式双端侧神经吻合可修复指固有神经急性损伤,指感觉恢复快,能有效恢复指腹灵敏性,相关结论仍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 程序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初步探讨

    作者:吴煜农;武和明;陶震江;李明;邢树忠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面神经解剖、区域性腮腺切除、凹陷性畸形整复和端侧神经吻合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对腮腺切除术进行改良.结果随访肿瘤均未见复发,无面瘫及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周的感觉恢复正常,颌面部基本对称,无明显凹陷性畸形,瘢痕隐蔽.结论可根据患者的个性化情况,程序化地采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

  • 端侧神经吻合术与神经移植术的实验比较研究

    作者:马江涛;黄宗坚;潘志军;吴立东;徐侃;戴雪松;陆源

    目的进一步了解端侧神经吻合术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端侧神经吻合术和神经移植术修复离断的腓神经,观察并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术后两组的腓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离断神经作端侧神经吻合术后能通过侧支发芽而得到再生,该术可作为周围神经缺损或无法获得近侧断端时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 端侧神经吻合术研究的哲学思考

    作者:程飙;陈绍宗

    周围神经损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以往多使用端端吻合法,但当遇到一些难以用此法修复的神经伤时,寻求新的手术方法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端侧神经吻合术出现在一个世纪以前,近十年成为热点,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回顾端侧神经吻合术的出现和兴起过程,从哲学角度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极为重要.

  • 程序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探讨

    作者:高运来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面神经解剖、区域性腮腺切除、凹陷性畸形整复和端侧神经吻合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对腮腺切除术进行改良.结果:随访肿瘤均未见复发,无面瘫及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周的感觉恢复正常,颌面部基本对称,无明显凹陷性畸形,瘢痕隐蔽.结论:可根据患者的个性化情况,程序化地采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

  • 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舟;曲辉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和再生纤维的类型.方法:失神经后的兔耳大神经制成的端侧吻合模型,实验到期后对耳大神经纤维和相应的神经节进行HRP染色和CGRP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神经端侧吻合第6周,背根神经节内开始出现HRP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胞体直径在50μm以上的阳性细胞数增加显著;CGRP免疫组化的染色显示,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逐步增强,同时供神经纤维内的CGRP阳性纤维也渐增多,并跨越神经吻合口长入受神经体内,8~12周阳性标记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增加均不显著.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纤维可长入移植体,纤维再生的顺序是细小类的纤维首先再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