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战斗机飞行员颈椎退行性变调查与致病因素分析

    作者:孙景泰;何劼;宋明芳;荣坤

    目的 探讨高载荷对三代机飞行员颈椎和椎间盘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二、三代机飞行员各50例和空军地勤人员30例的颈椎CT、X线检查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三代机飞行员颈椎病发病率(48%)比二代机(36%)及地勤人员(20%)高(P<0.05).飞行总时间和飞行员年龄与颈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三代机飞行员颈椎弧弦距小于7mm的有26例,占总体的52%.二代机飞行员颈椎弧弦距小于7mm的有19例,占总体的38%.结论 增长较快、持续时间较长的高过载对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颈椎病的发生影响是非常突出的.

  • 战斗机飞行员生化防护生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建章;肖华军

    生化武器具有毒性作用强、中毒途径多、持续时间长、杀伤范围广及突发性强等特点[1],主要以气溶胶、蒸气态等战斗状态发挥杀伤作用,危害极大。生化武器的战斗状态决定了其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3种途径对人体产生损伤,因此其预防主要是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使人体避免沾染毒剂。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面临的生化威胁主要来自呼吸道及皮肤染毒,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流涕、咳嗽、支气管痉挛和长时间的喘息呼吸等;皮肤染毒则有可能出现肌颤、出汗、溃烂等症状[1]。这些症状既影响生命安全,又影响飞行操作工效,造成飞行事故,削弱战斗力。

  • 第四代战斗机超机动性带来的航空医学问题

    作者:刘保钢;赵显亮;张莉莉;苏芳;张晓丽

    目的 综述第四代战斗机超机动飞行的加速度载荷特点以及带来的生理影响,以期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8篇,专著2部,互联网资料1份. 资料综合 第四代战斗机的超机动性指的是飞机在实际迎角超过失速迎角的状态下,还能处于受控状态,绕自身3个轴向(纵轴、横轴、立轴)迅速旋转从而改变飞机姿态和机头指向的能力.常见的超机动飞行动作主要有“眼镜蛇机动”“赫伯斯特机动”“钟(表)式机动”“直升机盘旋”等.与常规机动飞行相比,超机动飞行具有+Gz加速度值略低、作用时间较短、增长率很高、-Gz加速度频繁出现、角加速度非常明显,并存在多轴向复合加速度等特点.超机动飞行期间,飞行员可能受到旋转加速度和复合加速度的作用.超机动飞行对飞行员的生理影响与加速度过载的方向和G值突然改变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复合加速度对+Gz耐力的影响、更加频繁的推拉效应、不对称视觉消失现象、空间定向障碍和颈部损伤等. 结论 现代高性能战斗机的超机动性极大地拓展了飞机的机动能力,由此也带来了许多人的因素问题,给航空医学科研和卫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课题.

  • 战斗机飞行员座舱内地面准备时的热应激

    作者:任兆生;薛利豪;石立勇;王琼;臧斌;付丽珊;石强;雍伟;肖华军

    通过测量空军飞行员在战斗机地面停放暴露座舱热环境下的热应激,为提高航空卫生及有关人员对飞行员受高温影响的认识及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受试者为12名男性地勤人员,按飞行员夏季常规着装,试验时静坐在暴露阳光下的某型战斗机后舱座椅上,每次试验30 min.试验分为甲、乙、丙3组,3组试验的三球温度指数(WBGT)分别为29.1 ℃、31.4 ℃和32.3 ℃.结果 表明,热暴露期间,3组受试者的口腔温度和脉率均无显著变化,但乙组和丙组的皮肤温度和出汗量增加较明显.战斗机飞行员炎热季节配穿夏季常规装备在较短的时间内暴露座舱热环境,可出现皮肤温度(尤其是下肢皮肤温度)和出汗量的显著增高,这不利于对抗飞行中遇到的加速度耐力.

  • 战斗机热应激指数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琼;丁立;任兆生;石立勇;薛利豪;臧斌;陈娟;孙联文

    对美国预测夏季昼间战斗机低空飞行时座舱内热负荷强度的重要指标战斗机热应激指数(fighter index of thermal stress,FITS)进行了应用性试验.选用受试者6名为均已热习服的健康男性青年.试验选择了分别代表FITS警惕区和危险区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分别称为甲组和乙组).着装条件按中国飞行员配穿个体防护装备.每次暴露时间为90 min.测量环境温度、湿度、皮肤温度、直肠温度、出汗量、心率等指标.结果 显示,试验期间甲、乙两组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精度均满足了试验要求,受试者生理指标变化与FIFS警惕区和危险区的相应生理指标变化接近.提示,该指数有应用于中国空军的可能性.

  • 飞行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甲状腺激素影响的研究

    作者:祝筱姬;赵超;张定益;张春梅;任婧婧;郭思润

    目的:探讨飞行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名飞行员按不同分组检测飞行训练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5Gz飞行后血清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FT3水平飞行后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飞行强度(一次飞行和二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不同飞行高度(3 km和5 km)以及+3Gz飞行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Gz飞行后血清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可能与飞行应激诱发飞行员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性代偿反应有关.

  • 飞行人员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分析

    作者:王昊;沈俊;王伟;宗玉国;戴永红;戴金平;雷勇

    目的:分析现役飞行人员的认知方式,为招飞、选拔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棒框仪对152名飞行人员进行测试,并用SPSS 6.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不同机种、不同飞行等级的飞行人员认知方式无显著差异;但相关分析显示认知方式分值与飞行人员年龄呈正相关,而与飞行等级呈负相关;31~35岁组与36~40岁及41岁以上组比较其差异均显著(P<0.05),并且此年龄段的优秀飞行人员占全部优秀飞行人员的63%,占此年龄段全部飞行人员的77%,表明31~35岁的飞行人员是技术和认知方式均趋向成熟的佳年龄.结论:场独立性的认知特点对于掌握飞行技能有重要意义,战斗机飞行人员所具备的认知方式应以31~35岁现役飞行人员为标准,并作为飞行学员和特殊飞行人员选拔的依据.

  • 浅析21世纪战机的安全救生问题

    作者:王伟

    分析了新一代战机的高速、高空、高机动性能对飞行员安全救生的影响;提出了新一代战机的安全救生应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介绍了国外对第四代弹射救生装置的研究现状.

  • 脊髓机械性挫伤瞬间复合爆破性减压模拟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司高潮;李郁松;沈俊;肖建如;贾连顺;徐盛明

    现代战斗机弹射航空救生装备在飞机出现意外时,可以挽救飞行员生命[1].然而应急弹射救生因其弹射火箭或炮弹爆炸瞬间产生18~25 G的过载,易导致飞行员脊柱、脊髓损伤[2].

  • 女性飞行学员高空飞行生理生化耐受能力研究

    作者:贾丹兵;肖华军;秦志峰;李秀荣;付丽珊;石强

    为从高空缺氧耐力训练前后生理、生化角度探讨中国女飞行员驾驶战斗机的可行性,在地面模拟高空缺氧及高空飞行训练前后行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血尿酸(BUA)、肌酸激酶(CK)、血红蛋白(Hb)、乳酸(BLA)、肌酐(Cr)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并与男飞行学员的测定结果比较.发现男女飞行学员的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Cr、CK、BUA和AST均无显著性差异;女飞行学员在高空耐缺氧Hb代偿反应高于男飞行学员(P<0.05),而BLA水平低于男飞行学员(P<0.05).认为中国女飞行学员在生理生化耐受能力上能胜任飞战斗机.

  • 常香玉:家庭幸福人长寿

    作者:崔普权

    常香玉是人们熟悉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她所领导的一个民间豫剧团,曾经为当时还十分贫穷的国家捐献过一架战斗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 可怕的虚假安全

    作者: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疾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前的几分钟.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

  • 鼠细胞造出活大脑

    作者:申健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近期用人工培育出的老鼠细胞造出一个"活着的"大脑,并且成功利用这一人造大脑指挥了一辆模拟的F-22战斗机.科学家们认为,利用这项研究可以造出微小的大脑控制装置和非人工操作的智能计算机来控制飞机的飞行.

  • 战斗机飞行事故后飞行员氧化应激指标动态变化

    作者:丁嵬;王真真;郑凤娇;汪粲;尉国勤;董琴

    目的 分析飞行事故后飞行员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规律及意义,为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及介入时机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06-15空军某部歼-10战斗机飞行事故中飞行员29名作为研究组,于事故后3 d抽血进行丙二醛、皮质醇、巯基、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物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测量;同时选取空军某部同一型号战斗机飞行员22名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氧化应激指标测量;心理危机干预1个月后再对研究组重测上述生化指标.结果 (1)除巯基外,研究组事故后3 d丙二醛、皮质醇、CAT、SOD、TA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t=-0.750、-2.742、-1.687、-3.345、-2.825,P<0.017);(2)除巯基外,研究组事故后1个月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事故后3 d相比,均显著降低(t=0.316、2.693、3.031、5.222、2.008,P<0.017).结论 (1)飞行事故后飞行员在应激状态下部分氧化应激指标会发生可预见性、规律性的变化;(2)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对飞行事故后飞行员波动的生化指标有明显的可逆作用,能明显减少事故后产生的进一步心身伤害;(3)对飞行事故后飞行员进行心理干预时,可将生化指标监测作为衡量其心身健康恢复程度的参考技术指标之一.

  • 张超:“飞鲨”英雄魂系海天

    作者:本刊编辑部

    如鹰击长空,似飞鲨蹈海……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级飞行员张超,4月27日在驾驶歼-15飞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突遇飞机故障,不幸殉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