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中益气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气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随即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郑少康;彭林;林锡芬;张宁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气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福松散,20g/次,1次/d.对照组30例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200mL/次,1次/d.治疗组30例补中益气汤(北芪、白术各30g,党参20g,升麻、柴胡、当归、陈皮、枳壳各10g).1剂/d,水煎200mL,装袋备用.保留灌肠时将田七末6g冲入药液,充分搅匀;保持药液温度38℃,1次/d.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气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出口梗阻型便秘STARR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王雪雪;刘畅

    目的 分析出口梗阻型便秘(OOC)STARR术(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以2015年8月—2018年8月间入该院治疗的102例OOC行STARR术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51例.A组给予围术期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A组的直肠感知阈值(46.24±0.75)mL低于B组(51.34±0.95)mL(t=30.091;P=0.000);A组的肛管静息压(54.31±2.68)mmHg低于B组(60.22±2.78)mmHg(t=10.930;P=0.000);A组的排便阈值(111.62±12.24)mL低于B组(134.25±13.62)mL(t=8.825;P=0.000);A组的大耐受量(201.34±10.27)mL低于B组(220.26±10.75)mL(t=9.088;P=0.000).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4%,B组为23.5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744,P=0.029).结论 为OOC行STARR术治疗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可改善其临床指标,增强其肠道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佳的护理价值.

  • 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天武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56例,平分两组.对照组单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予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每周排便次数、排便困难评分、排便不尽感评分以及每次有效排便时间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每周排便次数、排便困难评分、排便不尽感评分以及每次有效排便时间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 PPH加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72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业巍;王华胜;张胜威;胡方宽;李晓洁

    目的 探讨利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因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可行性.方法 所有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均采用PPH加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 纳入病例共72例,痊愈65例,明显好转5例,2例术后直肠黏膜内脱垂改善不明显.结论 对于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松弛结扎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

  •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思路

    作者:王琴;何峰;符中柱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少,间隔时间延长,粪便量少,质硬,便时费力,便后无畅快感,成人发病率为6%~8%,女性为男性的4倍以上,中老年妇女发病率高.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便秘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及两者的混合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以出口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顽固性便秘,包括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耻骨直肠肌痉挛等,基于便秘形成的多种原因,其治疗比较困难,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如: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文章主要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方法做一简述.

  • 针刺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锋;陈建永;詹程胹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每日以针刺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每日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 5 d 为1疗程,休息 2 d 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排便次数、大便形状、排便困难程度和进行肛门直肠测压.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包括每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增加,及排便困难积分减少(P<0.05,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症状,并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八髎穴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机制探讨

    作者:邹洋洋;丁曙晴;周惠芬;叶菁菁;徐修竹;胡光勇;张建斌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OOC的发病机制及针刺八髎穴治疗OOC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针刺八髎穴可能通过提高神经节内板状末梢改善机械扩张的敏感性,升高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抑制脊髓前角的γ-运动神经元、脊髓内侧角的交感中枢的兴奋性及减少5-羟色胺、组织胺的释放等多途径达到治疗OOC的作用.深入探讨八髎穴治疗OOC的作用机制,可为寻找更为特异和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观察

    作者:倪量宏;刘光亮;韩宝;曲建辉

    在患有功能性便秘的人群中,以出口梗阻型便秘较常见,相当于中医学中的"便秘病"范畴,多数病程较长,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1].经过全面的专科检查后可以发现,在已知的能够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症状的因素中,往往同时存在3种以上的因素.

  • 流体力学理论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焱;王欣鑫;杨文雯

    出口梗阻型便秘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其成因复杂,长期以来不少学者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出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迄今仍未圆满地解释其确切机制.结直肠为人体的管腔结构,由于结直肠和肛门两端的压力差,使粪便排出肠腔,符合黏性流体力学的规律.文章探讨将流体力学理论应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为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寻找有效治疗便秘的新思路.

  • 电针八髎穴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观察

    作者:刘经州;刘宝林;高英杰;杨红群;贾国璞;谢双喜;宋春侠

    目的 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肛肠科门诊收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电针八髎穴联合生物反馈,对照组采用灌肠加生物反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 (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排便症状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肛门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八髎穴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肛直肠黏膜次环切钉合术结合肛门后扩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28例

    作者:李阳

    目的:观察经肛直肠黏膜次环切钉合术结合肛门后扩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患者均采用经肛直肠黏膜次环切钉合术结合肛门后扩挂线术.结果:采用经肛直肠黏膜次环切钉合术结合肛门后扩挂线术治疗的28例出口梗阻型便秘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经肛直肠黏膜次环切钉合术结合肛门后扩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手术方式,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 针灸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谢亚锋;匡小霞;许志杰;丁雅婷;闫圣玉;张侨;刘菀莹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9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更高,两组间各个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较好,显著提升了治疗的效果,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应用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谭嗣伟;冯丽鹏;曲牟文;李国栋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5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电针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排便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便秘症状和排便情况,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建议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肖楠;孙光军;林爱珍

    目的:观察PPH联合益肠通秘汤治疗老年女性阳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女性阳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行PPH联合益肠通秘汤治疗;对照组40例,行PPH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排便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排便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a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b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0.05).治疗组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5例(aP<0.05).1年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5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0.05).结论:PPH联合益肠通秘汤治疗老年女性阳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理想,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在临床中可以推广.

  • 补中益气汤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脾虚气陷型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鹏飞;刘佃温;曹晛;杨会举;刘翔

    目的:对比研究脾虚气陷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口服补中益气汤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年—2016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治疗的辨证为脾虚气陷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对患者治疗后1年的疗效进行的综合性评估.结果:本次统计符合纳入标准病例90例,补中益气汤+PPH治疗组30例,痊愈12例,好转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0%,补中益气汤+PPH+耻骨直肠肌松解组30例,痊愈13例,好转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补中益气汤+切挂注组30例,痊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补中益气汤+切挂注组患者1年后症状改善优于其他两组,总有效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在脾虚气陷型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中,补中益气汤+切挂注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组、并发症少;远期总有效率高于其他组,治愈率高.

  • 2.123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作者:王玉明;王邦茂;姜葵;刘文天;常毅湘;徐继忠;郑锡太

    目的研究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依照罗马Ⅱ标准选取的出口梗阻型便秘(OOC)18例,混合型便秘(MC)5例.应用GITT、CD、ARM、AES对OOC结肠传输功能、排粪过程、肛直肠压力及盆底肌形态进行测评.对8例存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严重OOC和MC病例给予A型肉毒毒素耻骨直肠肌注射治疗,并初步观察疗效.

  •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方法与疗效分析

    作者:隋艳艳;张勇;曾宪东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n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UPS)是常见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类型之一,约占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55%.临床常表现为排便困难、便不尽、肛门阻塞感等,症状顽固并呈进行性加重.由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不清,一直以来该疾病易于诊断却难以治疗.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是近年来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缓泻剂、手术治疗更为有效与安全.我中心采用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直肠前突的治疗进展

    作者:韩旭;王智勇;郝保东

    直肠前突(rectocle,RC)的译文是直肠膨出,即直肠前壁突出,亦称直肠前膨出,国外有的学者称为阴道疝[1],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在顽固性便秘报告的病例中,直肠前突发病率占30.6%~62.0%[2].因而对直肠前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归纳国内、外文献资料就此疾病作一综述和研究.

  • 出口梗阻型便秘及其肉毒毒素治疗

    作者:王社论;刘昌叶;常万巧;王爱雪

    出口梗阻作为便秘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基本机制是直肠或/和盆底肌运动不协调,使大便不能顺利排出.近年有作者尝试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本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 改良Bresler术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粘膜松弛的疗效评估

    作者:邓群;刘智勇;任华;王健;孙立峰;丁克峰

    目的:探索改良Bresler术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粘膜松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9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粘膜松弛患者,所有患者采用改良Bresler术治疗,即直肠后壁2/3用管型吻合器降落伞荷包的方法横向切除钉合,前壁1/3采用Bresler术纵向切除钉合粘膜,评价患者Wexner便秘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6个月直肠前突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1.1±5.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3±7.5)ml、平均住院时间(7.2±1.3)d,术前和术后3、6个月,Wexner便秘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7.79±2.30)分、(6.71±1.18)分、(6.90±1.42)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复查排粪造影,比较直肠前突情况,平均测量数值分别为:(3.6±0.4)cm、(0.7±0.2)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15,P<0.01)。结论改良Bresler术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粘膜松弛疗效确切、安全,但还需随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去验证。

227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