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产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朱显军;张学军;李蓬秋;杨艳;张磊;鲜杨;吴冀川;包明晶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7例,年龄64.2±8.1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每日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20μg,同时口服钙尔奇D600 0.6g/d,试验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骨折发生情况,以及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改变等.结果 试验期间有1例脱落;经过6个月治疗后,患者L1骨密度增加23.2%(P<0.05),L2骨密度增加18.0%(P<0.05),L3骨密度增加12.5%(P<0.05),L4骨密度增加19.9%(P<0.05),腰椎平均骨密度增加17.8%(P<0.05),股骨颈骨密度增加2.2%(P>0.05),大粗隆骨密度降低6.0%(P>0.05),Wards区骨密度降低1.3%(P>0.05);试验期间新发骨折2例,1例右肱骨骨折,另1例腰椎压缩骨折,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对腰椎骨密度改善显著,不良反应较轻.

  •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影响

    作者:陈健;毕新岭;顾军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阴道上皮及鼠尾鳞片表皮实验模型,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乳膏外用对鼠尾鳞片及阴道上皮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乳膏具有显著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促进表皮颗粒层生成的作用.结论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局部外用有望治疗银屑病.

  • 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毕琳琳;文爱东;罗晓星;贾艳艳;周敏;杨志福

    目的 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1-34)](激素)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10,20,40μg 3个剂量组,每组10人,用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测定人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结果 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32.5±9.5),(24.0±9.7)和(35.0±13.5)min;Cmax分别为(0.14±0.04),(0.20±0.05)和(0.30±0.04)ng·mL-1;t1/2分别为(47.7±12.1),(50.1±16.4)和(53.6±14.4)min;AUC(0-240)分别为(9.79±1.46),(15.42±1.66)和(32.72±3.16)ng·min·mL-1.结论 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在低、中、高3个剂量内,Cmax和AUC呈线性增长,与剂量呈正相关;体内代谢呈线性代谢特征,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 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的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作者:毕琳琳;文爱东;罗晓星;贾艳艳;周敏;吴寅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志愿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将40例18~40岁的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10,20和40 μg 3个剂量组,腹部皮下注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并严密观察记录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各组受试者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具较好的可比性.给药后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康受试者皮下注射甲状旁腺素(1-34)40 μg以内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的变化

    作者:蔡婧;周婷婷;郭常辉;杜姝姗

    目的 了解绝经后妇女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差异以及予以PTH治疗前后SO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SO与雌二醇、骨密度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绝经后妇女95例,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41例)和骨质疏松组(54例),测量受试者体重指数、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血钙、磷、SO等.骨质疏松组予以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1-34)] 20μg/d皮下注射,同时口服钙片500 mg/d,分别于治疗6个月、12个月时检测受试者血钙、磷、骨密度、血清ALP、雌二醇及SO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治疗前骨质疏松组血清S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O与雌二醇、骨密度呈负相关,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正相关(P<0.05);(2)经rhPTH (1-34)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时骨质疏松组血清SO水平较治疗前逐渐下降(P<0.01).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SO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与雌二醇、骨密度密切相关,经rhPTH (1-34)治疗后血清SO水平逐渐下降,提示SO可能参与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 重组人PTH(1-34)与依降钙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和血清SPARC的影响

    作者:张程;蒋铁桥;杨刚毅;刘东方;郭常辉;张利莉;李伶;李钶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 rhPTH(1-34)]和依降钙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及血清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 SPARC)水平的影响.方法 12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PTH组(n=89),给予rhPTH (1-34)200 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和CT组(n=35),给予依降钙素20U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1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测定各组一般生化指标,腰椎L2-4、左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的骨密度、血清钙、磷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SAP)、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PARC)等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情况.结果 rhPTH治疗12个月后腰椎L2-4骨密度较基线增加了7.9%(P<0.05);血清钙和BSAP水平12个月时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8.3%和93.4%(均P<0.05);血清SPARC水平12个月时较基线增加了12.6%(P<0.05);与治疗前相比,依降钙素治疗12个月时腰椎L2-4骨密度增加了3.2%(P<0.05);血清钙、BSAP和SPARC水平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rhPTH (1-34)能显著促进骨合成代谢,其疗效优于依降钙素;血清SPARC水平的增加可能在rhPTH促进成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Cbfa-1和MMP-13水平的影响

    作者:邓广江;李伶;杨刚毅;朱伟;李生兵

    探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的影响.rhPTH(1-34)治疗6个月后,血清Cbfa~(-1)[(54.0±2.4)对(62.2±2.8)μg/L,P<0.05]、MMP-13[(2.51±0.15)对(3.96±0.24)μg/L,P<0.01]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bfa-1与MMP-13呈正相关(r=0.74,P<0.01).提示小剂量rhPTH(1-34)皮下注射能促进骨的合成,并使血清Cbfa-1和MMP-13水平下降.

  • 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在健康人体的耐受性

    作者:杨春晓;刘亚妮;李忠芳;周嘉黎;吕永宁;师少军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志愿者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单中心、开放的试验设计,选择6名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餐后给予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40 μg,每日1次,连续给药7日.观察给药前后受试者生命体征、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的变化,记录受试者在给药后的自我感觉及不良事件.结果:6例受试者均完成本次试验,给药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有临床意义的变化.试验期间仅有轻度的不良反应发生,表现为3例受试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红斑,其中1例受试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1例受试者出现食欲不振等.试验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多次皮下注射(40 μg,qd,连续给药7 d)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为Ⅱ期临床试验剂量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 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

    作者:刘亚妮;杨春晓;程远国;周嘉黎;李忠芳;吕永宁;师少军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进行了药效学考察.方法:10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分别单次和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 34)40μ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中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的浓度,用DAS2.1.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软件对其中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40 μ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为(45.0±10.0)min和(51.0±16.1)min;Cmax为(231.3±87.4)pg·mL1和(247.2±92.3)pg·mL-1;AUC(0240)为(27 379.5±9 080.2)pg·min·mL-1和(29 373.3±5 760.6)pg·min·mL-1;AUC(0-∞)为(33 142.0±9 890.9)pg·min·mL-1和(37 311.1±9015.6)pg·min·mL-1;t1 2为(86.1±51.8)min和(94.8±53.6) min;Vz为(155.7±73.2)L和(144.7±60.7)L;CLz为(1.3±0.4)L·min-1和(1.1±0.3)L·min-1.结论: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单次与多次皮下注射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连续给药后在体内无蓄积.性别对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的体内药动学影响无差异.

  • 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PTH治疗后对骨硬化蛋白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付鸿玉;刘海彤;陈寒蓓

    目的 观察更年期女性使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后血清骨硬化蛋白(SO)水平的变化,探讨SO与雌二醇、骨密度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58例,更年期正常对照组50例.骨质疏松组皮下注射PTH 20 ug/d,同时口服钙片500 mg/d,分别于治疗6个月、12个月时检测患者血钙、磷、骨密度、血清ALP、雌二醇及SO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骨质疏松组血清S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rhPTH(1-34)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骨质疏松组血清S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6月时:(10.2±1.21)Vs.(13.1±1.41)pg/mL;12月时:(7.81±1.12) vs.(13.1±1.41) pg/m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O水平与雌二醇、骨密度呈负相关,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正相关(P<0.05).结论 更年期骨质疏松患者血清SO水平明显升高,经rhPTH(1-34)治疗后血清SO水平显著下降.血清SO水平与雌二醇、骨密度密切相关,提示SO在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朱显军;张学军;李蓬秋;杨艳;张磊;鲜杨;吴冀川;包明晶

    目的 评价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分为2组,试验组37例,每日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20μg,对照组13例,每周肌肉注射依降钙素(益盖宁)20U,所有患者均口服钙尔奇D600 0.6g/d,试验时间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骨折发生情况,以及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改变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情况中,年龄、L1-L4骨密度、腰椎平均骨密度和大粗隆骨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ard's区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两组各有1例脱落;经过6个月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L2骨密度增加更显著(P<0.05),股骨颈骨密度增加次于对照组(P<0.05),Ward's区骨密度有所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身前后对比,L1、L2、L3、L4及腰椎平均骨密度增加显著(P<0.05),股骨颈及大粗隆骨密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ard's区骨密度有所降低,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身前后对比,L3及腰椎平均骨密度增加显著(P<0.05),L1、L2、L4、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粗隆骨密度有所降低,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发骨折2例,1例右肱骨骨折,另1例腰椎压缩骨折,对照组新发1例右腓骨头线性骨折;安全性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时L2骨密度的改善优于益盖宁对,对Ward's区骨密度作用次于益盖宁,对腰椎及股骨其他部位与益盖宁作用相似,安全,不良反应较轻,适用于骨量严重低下和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

  • rhPTH(1-34)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

    作者:卜晓琳;毕新岭;顾军;汪五清;史玉玲;徐晓光;王国江

    目的 利用蛋白芯片技术,筛选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 (1-34)]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后,156种蛋白酪氨酸激酶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培养HaCaT角质形成细胞株,rhPTH(1-34)诱导细胞,经过总蛋白质提取、BCA蛋白质定量、酪氨酸磷酸化抗体检测、图象和数据采集,筛选出差异蛋白,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6种蛋白中,rhPTH(1-34)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种蛋白表达差异2倍以上,其中16种显著上调,分别为:Csk,Dtk,EphA4,EphA5,EphB2,EphB3,ErbB4,FAK,InsulinR,LTK,PDGFR-α,ROS,Tie-1,Tie-2,Tyk2,TYRO10;4种显著下调,分别为:EGFR,JAK3,ALK,EphB1.其中与银屑病相关的EGFR,JAK3,Tyk2,EphA4主要涉及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调节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结论 rhPTH(1-34)可影响HaCaT细胞内一组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其中EGFR,JAK3,Tyk2,E-phA4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