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聂鸿飞;曾建成;宋跃明;王贤帝;陈果;李柱海;蒋虎山;孔清泉

    目的:比较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EID组与PETD组,各30例,分别采用PEID与PET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为65.0±14.9min,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为3.0±1.1次,术后卧床时间为6.5±1.1h,住院时间为4.8±1.1d;PETD组分别为86.0±15.4min,37.5±7.5次,5.0±1.1h,4.6±1.2d,PEI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PETD组(P<0.01),两组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2例,复发1例;PETD组术后并发神经根痛1例,无复发病例;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随访27.2±3.7个月,PETD组随访28.2±3.9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90±1.42分、(59.0±16.0)%,末次随访分别为2.20±1.37分、(20.4±7.7)%;PETD组术前VAS、ODI分别为7.60±1.40分、(60.1±13.7)%,末次随访分别为2.30±1.02分、(22.0±9.1)%.每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PEID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PETD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疗效与PETD相当,但PEID具有穿刺定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的优势.

  • 经皮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设;过承兵;缪贤林

    目的 研究经皮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2组腰椎功能及疼痛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2组ODI评分、VAS评分均下降,且与对照组[(20.13±8.62)分、(2.02±1.63)分]相比,观察组[(15.44±5.07)分、(1.25±1.03)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54.00%,低于观察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不仅可较好地恢复神经功能,降低疼痛,且可提升疗效,促进患者恢复.

  • 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在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宁显宗;王黎明

    目的 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19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2组分别于术前,术后7d以及术后1、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下肢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患者腰椎功能,采用侧隐窝角评估侧隐窝狭窄程度,依据MacNab标准评定2组手术治疗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2组术前下肢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软性侧隐窝角及骨性侧隐窝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3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3.51±1.32)、(2.42±0.66)、(1.48±0.56)分]、ODI评分[(31.37±9.38)、(12.53±6.83)、(12.78±7.73)分]低于对照组[(5.25±2.61)、(3.38±1.37)、(2.99±1.52)分,(38.52±12.65)、(19.02±9.85)、(18.93±8.56)分],且2组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7d时观察组骨性侧隐窝角、软性侧隐窝角[(34.18±10.36)°、(30.53±9.76)°]大于对照组[(30.52±9.85)°、(27.27±8.39)°](P<0.05),且2组均大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88%)与对照组(8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4%)与对照组(5.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比较,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对减轻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下肢疼痛、改善侧隐窝狭窄及腰椎功能效果更明显.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金鹏

    目的 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7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分为2组,各35例. 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2 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高,术后恢复快.

  • 影响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梁博伟;唐福兴;彭远媚;王义生;邹崇祺

    目的 分析影响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月105例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表现为单侧神经根症状,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9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跛行距离、病变节段分布、狭窄区域、椎间孔面积与手术疗效无明显相关(P>0.05);而病程、术前ODI评分及侧隐窝矢状径与手术疗效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术前ODI评分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病程、术前ODI评分及侧隐窝矢状径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其中病程和术前ODI评分为独立预后因素.

  •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赵剑平;马占才;吕萍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治疗的患者42例,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13±1.17)分,明显小于术前(7.85±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为(17.43±8.20)分,明显低于术前(74.36±1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