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腹膜外双钩疝针内环关闭并脐内侧襞遮盖术治疗儿童巨大(内环口直径≥1.5 cm)腹股沟斜疝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长春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单孔腹腔镜辅助腹膜外水分离双钩套扎针内环口闭合并脐内侧襞遮盖修补术治疗的63例巨大疝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个月~6岁,中位年龄36个月,疝内环口直径≥1.5 cm,实施单孔腹腔镜辅助腹膜外双钩疝针疝内环关闭并脐内侧襞遮盖.结果 63例(77侧)巨大腹股沟疝均成功实施手术.49例单侧巨大疝术中发现32例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予以同时单纯腹膜外内环结扎.手术时间单侧49例为(9.5±3.5)min,双侧14例为(20.8±4.2)min.术中未出现血管损伤、疝环腹膜撕裂及腹膜结扎不全等.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2个月.2例鞘膜积液,2例线结反应,无伤口感染、复发疝以及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孔腹腔镜辅助腹膜外双钩疝针内环关闭并脐内侧襞遮盖术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
-
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术
目的:介绍一种使用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加强修补术。方法59例小儿腹股沟巨大疝在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疝针钩挂结扎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借助水分离技术于腹膜外套扎内环;疝针带线再次进针入腹,穿过同侧脐内侧襞后预置结扎线,疝针再返回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前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使脐内侧襞遮盖已结扎内环区域加强修补。结果59例患儿的65侧巨大疝成功实施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术(包括3例复发疝和1例复合疝),其中16例对侧隐性疝给予同时单纯内环结扎。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2±2.2)min和(15.8±2.7)min。其中术后1例鞘膜积液和2例线结反应,无复发疝、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钩疝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加强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瘢痕隐蔽、美观,是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疝的可靠技术。
-
脐内侧襞在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脐内侧襞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完成腹腔镜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内侧襞修补的腹股沟疝患儿153例为A组,同期行腹腔镜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37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但手术时间略长(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用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符合生理解剖,未增加不适感,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尤其适用于巨大小儿斜疝及大龄斜疝患儿,拓宽了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指征.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20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覆盖脐内侧襞术式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经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覆盖脐内侧襞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1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式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17例,手术时间平均21.5min(10~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 m1(0.5~1.5Ⅱl),平均出院时间为3.5 d(2~4 d),术后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12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覆盖脐内侧襞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脐内侧襞 -
阑尾切除术后脐内侧襞裂孔疝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29岁,2005年10月29日因阑尾切除术后6d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d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差,腹膨隆,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肌卫增强,叩鼓音,移动性浊音可疑,听肠音亢进.
-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内侧襞覆盖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疝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5例,在腹腔镜监视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的同时,疝穿刺针穿过脐内侧襞下方,使其覆盖内环口处.结果:65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40min,平均18min,术后无腹痛、阴囊血肿等并发症.住院1~2天,术后随访3~15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内侧襞覆盖疝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行,不易复发.
-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与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术治疗179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同期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9 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并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性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脐中襞和脐内侧襞形态特点及其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意义
目的 应用腹腔镜技术研究国人脐中襞及脐内侧襞与脐环会合的类型,并测量分析脐中/内侧襞宽度分布规律。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463例患者脐正中/内侧襞与脐部会合类型,测量了脐正中襞和脐内侧襞于瓮壁附着处宽度,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和男女两性之间脐内侧襞宽度。结果脐正中襞和脐内侧襞与脐部会合方式分4型,双侧脐内侧襞与脐正中襞分别独立会入脐环为Ⅰ型22.2%(103例),脐正中襞与一侧脐内侧襞回合后再与另一侧脐内侧襞分别汇入脐环为Ⅱ型43.6%(202例),双侧脐内侧襞与脐正中襞三者会合一起后再汇入脐环为Ⅲ型20.7%(96例),未见脐中襞者为Ⅳ型13.5%(62例),与国外报道相似。在儿童组、青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脐正中襞宽度没有差别,但老年组脐内侧襞宽度大于2.0cm以上比例(46.6%)显著低于儿童组(73.9%)。男女两性别之间,脐正中襞宽度也没有差别,但男性脐内侧襞宽度大于2.0cm以上比例(61.6%)显著高于女性(41.4%)。结论腹腔镜下国人脐正中襞及脐内侧襞与脐部会合方式可分4型,脐内侧襞宽度在不同年龄、性别之间有显著差异,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切取自身材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脐中襞 脐内侧襞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应用解剖学 -
腹股沟区解剖与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探讨
目的 研究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TIIPOM)提供准确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 尸体18具,男11具,女7具,共36侧,解剖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结构,测量该区域神经及血管与相应解剖学.结果 髂腹下神经髂前上棘内侧(4.10±0.89)cm处穿越腹内斜肌,在距耻骨联合上缘(5.02±1.46)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髂腹股沟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3.09±0.81)cm处穿过腹内斜肌,于耻骨结节上方距耻骨联合上缘(3.84±0.89)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建立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模型.结论 量化测量腹股沟区重要结构以及建立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模型对减少TPIPOM术中、术后并发症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