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以微创为特征的肝癌外科治疗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并在肝癌整体治疗的模式和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肝癌微创外科治疗的方法很多,从早期的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无水乙醇注射到近年来的微波、冷冻、射频、高功率聚焦超声等的广泛应用,临床实践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微创治疗的适应证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不能手术切除的多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单个肿瘤直径<3 cm的小肝癌或复发性肝癌.由于肿瘤位置的不同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各种微创治疗的适应证应区别对待.微创治疗主张多次、联合和序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疗效.应重视微创治疗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及生存质量.微创外科发展的前景广阔,今后应规范治疗指征,加强临床前瞻性的研究,探讨微创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使更多的微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肝癌治疗.
-
抗转移基因 nm23-H1在多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nm23-H1基因的表达与多发肝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30例多发性肝癌选自日本山梨医科大学第一外科的手术病例.组织切片按常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13例为阳性染色,17例为阴性染色.两染色组之间,肿瘤大小、包膜形成及浸润、侵及浆膜、肝内血管和胆管以及分化程度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的是阴性组的肝癌占据肝两叶者常见(70.6%),肝内转移癌居多(76.5%),3年生存率较低(18.7%).结论:nm23-H1的表达可预测多发肝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
肝叶切除联合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多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与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本院就诊多发性肝癌患者50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22例病例资料,经CT检查和MRI检查共计确诊病灶58处.其中22处直径在3cm以上病灶进行了手术切除,剩余病灶联合使用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为本次探究观察组,另28例患者62处病灶全部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为本次探究对照组,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灶的消融情况,分析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 3个月内患者复查结果显示消融病灶均完全消融.手术过程中除治疗初期消融病灶6位患者出现了拔针后进针口出血的情况,进行原位射频消融止血处理;观察组术后ALT(71.71±15.78) IU/L、AST(167.32±23.77)IU/L、TB(20.63±4.56) umol/L、CHE(4.43±1.42) IU/L、ALB(26.53±3.07)g/L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等并发症发生率5.55%,低于对照组的32.14%,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明显,一方面能够实现完全消除肿瘤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肝脏组织,减轻手术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其术后生存质量.
-
肝脏隔离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研究
实践证明, 在肝癌的化疗中, 局部化疗比全身化疗有效.肝脏隔离灌注(isolated hepatic perferusion, IHP)治疗, 作为一种局部化疗的手段, 与其它局部治疗手段如化疗药物栓塞、冷冻治疗、酒精注射相比, 具有可以治疗多发性肝癌、巨大肝癌(直径大于5 cm), 有效地降低体循环药物浓度等优点.
-
多中心性肝癌选择性肝部分切除术后右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1例报道
患者,男,62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内叶及右后叶占位10 d"入院,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AFP:79.5 μg/L,B超及CT提示肝左内叶及右后叶占位,疑原发性多发性肝癌.术中发现:肝呈小结节样改变,右后叶可触及肿瘤,左内叶未触及明确肿瘤,结合术中B超定位,右后叶及左内叶分别有直径约3 cm及2.5 cm的占位.
-
肝切除同期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体会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肝癌同期行肝切除和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33例多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均同期行手术切除肝叶或肝癌,术中在超声引导下行其余多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共有肿瘤灶91个,其中手术切除39个,射频消融52个.术后1、2、3年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MRI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大出血,无患者死亡.术后肝功能一过性损害,经保肝治疗后均恢复到A级.无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6.1%、48.4%、93.5%.结论 肝切除同期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安全可行,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手术病死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