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CL22-CCR4轴在胃癌腹膜乳斑转移的机制研究

    作者:黄罡;胡祥;曹亮;罗红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衍生因子MDC/CCL22-CCR4反应轴在胃癌腹膜乳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CR4在5种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MTT法测定不同浓度CCL22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率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CCL22对胃癌细胞株BGC-823趋化活性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CCR4表达;单变量分析CCR4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CR4mRNA和CCR4蛋白在5种胃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CCL22可以促进BGC-823细胞的增殖和趋化.CCR4在胃癌中有表达,CCR4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结论 CCL22-CCR4反应轴可能在胃癌腹膜乳斑转移中起作用.CCR4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潜在靶点.

  • 先天性视盘小凹一例

    作者:辛秀兰;汪东生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于2013年11月21日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同样患者。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3(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左眼视盘较右眼稍大、边界清楚,颞侧有一小凹、约1/8视盘直径大小,其表面被灰白色纤维膜覆盖,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图1)。右眼前后节未见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左视盘颞侧筛板组织缺失,呈无组织反射的暗区,乳斑束区及黄斑区网膜劈裂,中心凹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视盘筛板组织缺损暗区与乳斑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劈裂区间有连通的光学空腔(图2)。诊断:左眼先天性视盘小凹,继发黄斑劈裂。

  • 胃癌乳斑微转移在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研究中的意义

    作者:曾亮;胡祥;张怡;黄罡

    目的:探讨胃癌乳斑微转移模型在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研究中的意义.方法:胃癌细胞系MFC,1×104细胞数量注射到小鼠腹腔内,72 h后取大网膜,收集乳斑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以不同细胞数量进行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观察细胞的致瘤能力,移植瘤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CEA、CK20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乳斑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皮下注射16周后,微转移灶内的胃癌细胞团组中,皮下注射数量为5x102个细胞有1个部位产生肿瘤组织:注射数量为1×103个细胞时,5个部位均能产生肿瘤组织.对照组皮下注射为5×104个细胞时,仅1个部位出现肿瘤,而注射部位全部出现肿瘤组织,需要5×106个以上的细胞数量.两组皮下肿瘤组织分别经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CEA、CK20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微转移灶内细胞团高表达CD133和CD44,而CD324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胃癌乳斑微转移模型内存在丰富的胃癌十细胞及前驱细胞:大网膜乳斑微环境具有富集胃癌干细胞及前驱细胞的作用.CD133+、CD44+和CD324-可能是胃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

  • 腹膜乳斑与肿瘤腹膜种植性转移相关性研究

    作者:纪俊鹏;戚晓东

    乳斑早是由RonRecklinghausen在1863年提出的,这种在幼兔的网膜和膈膜所见到的白色斑点,在他初的文章中,描写为包绕着毛细血管网结缔组织小体的聚积[1].

  • 未婚泌乳要查原因

    作者:颜士州

    众所周知,女性乳房的生理功能是分泌乳汁、哺育婴儿,而且只有在分娩后的哺乳期才会产生和分泌乳汁.但在临床工作中,有时可遇到并非产后或哺乳期的女性也会发生溢乳,有的人乳汁会从乳头自然溢出,有的人需轻轻挤捏一下乳房,乳汁才会从乳头溢出,患者常会发现自己乳罩或内衣上沾染有小片乳斑.

  • 乳斑及其与胃癌腹膜微转移的关系

    作者:孙锡同;安伟德

    乳斑与胃癌腹膜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乳斑在胃癌腹膜微转移过程中具有防御、杀死、支持作用,利用和发挥这些作用对治疗胃癌微转移和胃癌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 胃癌腹膜微转移与网膜乳斑的关系

    作者:孙锡同;安伟德;曹亮;胡祥

    目的 观察网膜乳斑在腹膜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小鼠分成3组,向小鼠腹腔内打入1×106经Dil荧光标记的BS186MFC胃癌细胞,3组小鼠分别于24、48、72 h被杀死取其大网膜,免疫荧光标记大网膜乳斑中的巨噬细胞,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乳斑区胃癌细胞的变化.结果 乳斑与非乳斑区在24、48、72 h不同时间点标记胃癌细胞比率分别为484:1、136:1、10:1.各时间点胃癌细胞在乳斑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细胞数在乳斑与非乳斑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网膜乳斑对胃癌细胞的腹膜微转移有抑制和杀伤作用.

  • 大网膜乳斑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曹亮;胡祥;孙希同;张怡;安伟德

    目的 观察大网膜乳斑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胃癌细胞株MFC,经Dil标记后,以每只小鼠1×10~4个Dil-MFCs注射到72只615小鼠腹腔内,不同时间取大网膜,观察Dil-MFCs在乳斑和非乳斑区的变化.结果 Dil-MFCs注入小鼠腹腔12 h后,Dil-MFCs开始大量出现在乳斑区;48 h,在巨噬细胞杀伤作用下,仅有少量细胞存活;72 h后,乳斑区可见增殖细胞团,形成微转移增殖灶.在非乳斑区,48 h可见散在少量的Dil-MFCs,72 h后散在Dil-MFCs增多,未发现增殖细胞团.腹腔注射14 d,乳斑区形成以乳斑为中心的团状转移灶,而非乳斑区则形成单细胞转移.结论 胃癌细胞在腹膜转移的早期阶段选择性地侵犯乳斑,乳斑转移灶是腹膜进一步转移的基础.

    关键词: 胃癌 腹膜 转移 乳斑
  • 腹膜癌网膜标本中乳斑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刘九洋;袁静萍;李雁

    目的 观察腹膜癌网膜标本中乳斑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采用HE以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腹膜癌组织进行染色,分析乳斑形态学特征,定量分析其细胞总数和细胞构成比例,比较不同类型腹膜癌中乳斑各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 乳斑的主要形态有四种:圆形、椭圆形、脂肪内不规则形和血管周环形;每个乳斑的周长中位数为2 752像素.免疫细胞是乳斑的主要细胞成分;免疫细胞的主要成分依次为:T淋巴细胞(46.1%)、B淋巴细胞(28.4%)、巨噬细胞(12.4%)和其他免疫细胞(13.1%);乳斑内血管丰富,微血管中位数为4个.间皮细胞排列疏松,中位数为5个,缺少间皮细胞覆盖的乳斑占38.1%.在胃癌和直肠癌患者大网膜中,乳斑免疫细胞总数、周长、微血管数、间皮细胞数、T细胞数、巨噬细胞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乳斑是大网膜的初级免疫组织,也是腹膜癌发生发展的结构基础,分析其形态结构和细胞组成有助于深入认识腹膜癌的病理机制.

  • 乳斑与腹膜转移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九洋

    乳斑(milky spots,MS)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腹膜,主要组成细胞包括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成熟阶段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基质细胞.腹腔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种植在乳斑形成微转移灶,终形成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本文就乳斑的大体解剖(形态、大小、分布)、组织学特征、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反应方面进行综述,以全面系统地认识乳斑,进一步了解乳斑与腹膜转移癌的关系.

  • 网/腹膜乳斑的巨噬细胞表型与结直肠癌分期的关系

    作者:张彤;唐兴奎;梁伟雄;蔡育志;李林;何嘉琳;陈豫钦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的表型及作用.方法 收集番禺中心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网/腹膜乳斑标本60例及正常人网/腹膜乳斑标本10例.分离培养巨噬细胞,通过CD68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FCM)鉴定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IL-10、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 对照组、T1-3期组网/腹膜乳斑M1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高于T4期组(P均<0.01);T4期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及T1-3期组(P均<0.01).网/腹膜M1型巨噬细胞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负相关(P<0.01),而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则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正相关(P<0.01).各组不同时点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IL-10、IL-12的分泌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及T1-3期组IL-10均低于T4期组,而L-12则均高于T4期组(P均<0.05);乳斑巨噬细胞IL-12的分泌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负相关(P均<0.01),而IL-10的分泌则与结直肠癌T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直肠癌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表型与临床分期特别是浆膜是否受到肿瘤侵犯、淋巴结有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表型表达主要受浆膜是否受到肿瘤侵犯和淋巴结有否转移两方面因素影响;T1-3期结直肠癌患者,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以M1型为主,对肿瘤细胞起捕获和杀灭作用;T4期结直肠癌患者,网/腹膜乳斑巨噬细胞以M2型为主,对肿瘤生长起促进作用.

  • 腹膜乳斑与胃癌细胞在腹膜播散中的关系

    作者:安伟德;胡祥;梁品;吴昊;沈忠义

    目的研究腹膜乳斑与胃癌细胞在腹膜播散中的关系.方法30只经环孢素A处理的SD大鼠分成3组,分别向大鼠腹腔内接种经溴脱氧尿甙(BrdU)标记的Sy86B裸鼠可移植性人胃癌细胞,数量分别为105、106和107.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细胞的分布.计数网膜乳斑或非乳斑区标记细胞的数量,确定癌细胞的分布.结果在乳斑或非乳斑区平均标记细胞数的比率分别是163∶1(105)、280∶1(106)和697∶1(107).标记细胞数在乳斑或非乳斑区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标记细胞选择性地侵入网膜乳斑,表明在胃癌腹膜播散的早期,癌细胞具有特异地侵入腹膜乳斑的特性.

  • 腹膜腔免疫特性与腹腔感染

    作者:马涛;刘彤

    腹腔感染仍然是当前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虽然可采取感染源控制、抗感染药物等措施,但仍可能因机体炎症免疫反应失衡,合并脓毒性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近的研究显示,除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天然免疫细胞外,腹膜腔呈现的区域免疫特性值得关注.其中,大网膜被认为是具 有独特免疫功能的内脏脂肪组织,由免疫细胞集聚形成的乳斑执行免疫监视,具有类似淋巴结样的免疫功能,对于腹腔的免疫防御非常重要.存在于乳斑和腹膜腔中B1细胞和2类固有淋巴细胞(ILC2)等,虽属于淋巴谱系,但因其快速的响应能力和具备获得性免疫功能的特点,在腹腔感染中,特别是病程早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关注腹膜腔区域免疫特性,阐释围绕乳斑及其组成的B1细胞和ILC2等在腹腔感染过程中的变化、作用和调控机制,以探索阻断感染由局部向全身性播散的针对性免疫调控靶点,可能是破解严重腹腔感染这一临床难题、改善预后的关键.

  • 乳斑与上皮性卵巢癌腹膜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蒋红

    网膜是卵巢癌腹膜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乳斑是一种存在于网膜脂肪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聚集体,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细胞组成,让乳斑不再是肿瘤细胞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支持肿瘤细胞腹膜种植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围绕乳斑结构、功能以及乳斑与上皮性卵巢癌腹膜转移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大网膜乳斑与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朱萌;徐远义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腹膜种植性转移是其重要的转移途径.研究发现,乳斑在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斑是由巨噬细胞聚集为主伴随少量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围绕着血管构成的外观呈乳白色的斑块.一方面,乳斑因绝大部分由巨噬细胞构成,故而发挥着杀伤胃癌细胞的正向调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方面,在胃癌细胞的诱导下,乳斑以其丰富的细胞成分和血供支持着胃癌转移灶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在认识乳斑和胃癌细胞相互关系的分子机制基础上,采取措施增强乳斑的正向调控作用和(或)阻抑负向调控作用可以为胃癌腹膜转移开辟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