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迟表现的创伤性室间隔缺损一例
患者男性,24岁,于2002年3月20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于入院前3个月斗殴时被重物击伤左胸及上腹部,伤后感胸部疼痛,口服止痛药后好转,当时无晕厥、头昏、呼吸困难、心悸、双下肢水肿等,日常活动不受限.受伤7周后患者出现心悸、气促、腹涨、尿少、双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轻度体力活动后即感呼吸困难、乏力.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速发性过敏反应的诊断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类,所引发的过敏反应可以根据末次服药时间与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之间的间隔划分为速发型和非速发型过敏反应.前者在用药后1 h内发生过敏,临床表现通常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鼻炎、过敏性休克等.非速发型过敏反应则发生于用药1 h以后,主要的过敏症状为斑状丘疹或麻疹样皮疹.此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引起延迟表现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剥落性皮肤炎,急性广泛性发疹性脓胞症,严重者表现为史蒂芬强森症候群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某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甚至引起间质性肾炎、肺炎、肝炎或(和)血管炎.涉及到IgE抗体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非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反应机制似乎比较复杂.近研究表明,T细胞也和药物过敏有着直接的关系[1].本文就常用的非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诊断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2例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 62例均为门诊病人,按WHO咨询委员会临时性报告(1998年)标准[1],全部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少食即饱、食后饱胀和/或恶心欲呕等胃排空延迟表现,并符合中医消渴、痞满等证[2].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3~72岁,平均52.4岁,病程2~18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52.6岁;病程2.5~20年.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如饮食调控、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治疗组:太子参、黄芪、生山药各20g,乌梅30g,丹参、花粉各15g,枳实、制半夏、陈皮、木香各10g,鸡内金、焦三仙各12g,柴胡、升麻各6g.可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用吗丁啉20mg,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
-
坐骨神经不全断裂延迟表现致漏诊1例
患者,男,31岁.主因左大腿刀伤入院.患者1 h前被他人用刀扎伤左大腿,伤口出血较多,简单包扎后送入我院,测血压为100/60 mmHg,查伤口从大腿中上1/3交界处后外侧贯穿至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起始处内侧,可触及股动脉搏动,入口处伤口纵形长4cm,伤口内有活动性出血,出口处伤口长1 cm,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存在.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
临床资料58例门诊病人,按WHO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同时伴食后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排空延迟表现,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2岁;病程3~18年;空腹血糖8.4~13.5mmol/L,餐后2h血糖12.2~19.6mmol/L.
-
遗传性疾病的发现线索及确诊方法
1 遗传性疾病的发现线索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均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代代相传,呈家族聚集性;虽亦具有先天性这一特性,但部分遗传性疾病是延迟表现出来的,如假性肌营养不良症通常在1岁~10岁发病,因此各年龄段均可表现.临床上若出现下列情况应高度怀疑遗传性疾病: (1)血缘关系的几代人中反复出现同一种疾病或症状; (2)诊断不明的难治性疾病; (3)其母亲在妊娠期间无确切的患病和用药史,无分娩损伤,无确切的环境污染,也无法用出生后所患疾病或外伤解释的疾病或症状; (4)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已有确诊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又难以用其他疾病或原因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