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高血压孕妇的妊娠中期血脂及血脂蛋白变化检测意义

    作者:陈爱云;黄南南;杨宏波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孕妇的妊娠中期血脂及血脂蛋白变化检测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孕妇53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我院血压正常分娩孕妇47例为本组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三酰甘油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BMI、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脂蛋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孕妇在妊娠中期血脂水平与体质量指数均高于正常孕妇,通过对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检测,可以有效对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进行早期预测.

  • 药物不良反应浅析

    作者:管春秋

    新药种类品种众多,但互相搭配会造成实际使用疗程和治疗效果出现不合理的现象.药物治疗标准是明确实际监督控制]管理的标准,尽可能的防止药物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问题.药品需要实行合理的监督管理标准,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问题进行检测分析,明确实际各种检测报告的内容,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药品监督管理标准,不断完善药物的实际控制水平标准,对药物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分析,确定药物实际有效可以监控的管理办法,对其中需要处理的各种不良检测方式进行具体的完善和处理,逐步提高整体检测管理水平,明确实际药物监督管理的相关内容,不断完善各种检测管理过程和标准水平.药物的准确给药是一个重要的监督管理内容,需要不断提升药物实际的检测准确程度,对药物的检测过程根检测标准进行实效性的分析,明确实际药物的护理监督管理效果.

    关键词: 药物 检测 不良反应
  • 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徐冬梅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行即时血常规检查;分别对室温下放置0min、30min、2h和6h后的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对血常规检查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MXD)和静脉血无差异(P>0.05);静脉血的WBC、RBC和Hb不同时间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较放置前明显降低(P<0.05),MXD较放置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多,选取静脉血在2h以内进行检查可以降低误差.

  • 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价值

    作者:李蕾;范慧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实验室确诊为梅毒的血清标本,共计2000份,其中男性1002例,女性998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3.56±16.12岁.将上述2000份梅毒标本接受ELISA、RPR、Trust、TPPA检测.分析(1)ELISA、RPR及PCR对检测梅毒的阳性率.(2)以TPPA为终结果,检测ELISA、RPR及PCR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结果:(1)ELISA、RPR及PCR对检测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98.4%、99.1%、99.0%,比较有差异(P<0.05).(2)以TPPA检测为金标准,RPR、ELISA、PCR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比较有差异(P<0.05),以ELISA法检测方法佳,灵敏度、特异度高,假阳性、假阴性低.结论:本文认为ELISA法可作为临床检查梅毒的常规方法.

  •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疾病抗体水平检测

    作者:廖方容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有效、直接、经济的方式,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规划工作是为本质的途径.落实免疫规划的目的就是增强人们免疫意识,积极学习有关免疫规划的知识,以此实现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目标.对人们免疫水平予以检测,是评估免疫预防工作真实、客观、科学的指标,而血清抗体水平检测是客观评估人体免疫情况及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途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检测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作者:张梅娜;孟卿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检测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采用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IS值进行分析,实践证明,研究组的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对不同类型的疾病类型的IS值进行评价,宫颈鳞状细胞癌子宫内膜腺癌、卵巢上皮细胞癌、滋养细胞性恶性肿瘤的IS值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检测,其优势明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类型,此外对预后治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不规则抗体检测在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席玲霞;孙小芳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于我院并进行输血的28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统计分析阳性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结果:在对2862例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测中,共有8例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79%,鉴定为抗D抗体的1例,抗E抗体2例,抗Ec抗体2例,抗M抗体2例,自身抗体1例.通过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根据患者情况输注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未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结论:对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可有效的检出患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大大降低或者避免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发作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分析

    作者:温光民

    目的 探讨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行分析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功能检测情况,并对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72例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出现不同改善,FEV1、FEV1占预计值、FEG50、MMEF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应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就医.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胰岛素受体底物及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黄烈虎;谢英才;杨利荣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及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及二者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ASA法及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检测了39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龄49岁-76岁,平均年龄623岁)上述两种物质的表达,并以20例非糖尿病者作对照,检测结果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中IRS-1蛋白表达减少,与正常对照差异具显著性(P<0.05),IRS-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s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而且伴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亚组血清中sVCAM-1高于不伴微血管并发症组.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血液中IRS及sVCAM-1,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

  • 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检测的价值及意义分析

    作者:张有辉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检测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44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健康儿40例作为基础组,均给予自身免疫功能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相对比基础组,实验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指标及:IgA、IgM、IgE指标更为优异,组间数据差异P<0.05;组间CD8+、IgG指标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身免疫功能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改善,调节紊乱的免疫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HPLC法测定叶酸铁软胶囊中叶酸含量

    作者:吕沙霞;费华慧

    排除叶酸铁软胶囊配料中大豆油、富马酸亚铁的干扰,建立叶酸铁软胶囊中叶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 D-二聚体检测对诊断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吴慧;陈小东

    D-二聚体(D-dimer,DD)是纤溶酶溶解后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是纤维蛋白单体经过活化凝血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过纤溶酶水解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的降解产物,是其中一种特异性纤溶过程的标志物,可作为反映人体内高凝状态或者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在众多血管疾病中,有一部分血管疾病可由纤溶亢进或凝血功能异常引起.近年来,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在血管疾病的血液检查以及诊断中越发突显其重要性.本文将对D-dimer对其中的部分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临床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分析

    作者:许海明

    目的:探讨临床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分析.方法:在本院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118例,运用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应用全自动细胞计数和配套稀释试剂进行检验.对比分析采血部位、室温、送检时间的结果差异.结果:血小板12h、5min时间点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各个时问点与血小板5min、2h、4h、6h、8h、12h各个时间点的检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末梢血液标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数值比用静脉血液标本要高,血小板数值比静脉血液标本要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多种多样,为了缩小检测的误差,医护人员在进行临床检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尽量缩小结果误差.

  •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期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作用分析

    作者:徐雯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期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7月 ~2018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56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进行ELISA、ECLIA.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效果.结果:ECLIA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中,两种检测方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肝e抗体(HBeAb)检验结果中,ECLIA检出率高于ELISA,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中,ECLIA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临床上Rh血型检测在输血前的应用意义探析

    作者:张维娜;郭永刚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前Rh血型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1282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输血之前运用凝集法对输血患者进行Rh(D)、Rh(C)、Rh(c)、Rh(E)、Rh(e)血型抗原检测.结果:1282例输血者中,Rh(D)阳性率为98.83%,Rh(C)阳性率为91.42%,Rh(c)阳性率为85.96%,Rh(E)阳性率为45.39%,Rh(e)阳性率为68.25%.结论:患者在输血之前,给予其Rh(D)血型抗原检测,有利于保障用血的合理性;同时,由于Rh(E)抗原阴性率高,所以应当重视Rh(E)抗原阳性血输注之后产生不规则抗体,还应当给予患者Rh(C)、Rh(c)、Rh(E)、Rh(e)抗原测定.

    关键词: Rh血型 检测 输血 意义
  •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陈婷雁

    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其参与机体中生理过程、病理过程,具备抗炎作用的同时,也具备促炎作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鉴别、活动性判断、严重程度判断均有一定作用.由于测定敏感度提高,超敏C反应蛋白在多种疾病诊疗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作为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有效预测因子.本文对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王文俊;周立波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处于活动期将其分为甲(非活动期)、乙(活动期)两组,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人员均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检查,观察各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乙组患者IgM、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检查结果中C3与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组患者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无巨大差异(p>0.05).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在免疫性各项指标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不仅能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还能检测患者预后,应用价值显著.

  • 探讨葡萄糖的检测方式

    作者:余路虎

    目的:探讨葡萄糖的检测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患者的葡萄糖检测.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行葡萄糖检测,其中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7例,己糖激酶速率法5例,氧消耗率法6例,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12例,检测结果均正确.结论:对患者行葡萄糖检测,可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葡萄糖 检测
  • 冠心病患者sICAM-1、Lp-PLA2检测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刘娇洋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s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Lp-PLA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检测及其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确诊或怀疑是冠心病的患者展开研究,根据CAG(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狭窄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狭窄率 ≥50%,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率<50%,比较两组sICAM-1、LP-PLA2水平.结果观察组sICAM-1水平(299.33±62.35μg/L)高于对照组(245.81±61.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P-PLA2水平(225.03±105.11μg/L)高于对照组(171.95±99.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机体内的sICAM-1和LP-PLA2水平密切相关,在临床诊断冠心病的过程中,可通过对患者血清中的sICAM-1和LP-PLA2水平进行检测来判断.

  • 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冠心病检测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杨

    目的:对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冠心病检测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150例血清总胆红素检测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根据其病情分为健康对照组(50例)、其他疾病组(50例)、冠心病组(50例),对所有检测者于空腹状态下静脉抽取3ml血液,离心备用,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对各组检测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各组检测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低于其他疾病组,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健康对照组与其他疾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与冠心病病情有密切的关系,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越低,说明冠心病病情越严重.

22391 条记录 1117/1120 页 « 12...1112111311141115111611171118111911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