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

    作者:周杰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涅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 李堪印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

    作者:董博;李永志;袁普卫;杨利学;谭龙旺;吕正茂;孙智平;张快强

    李堪印教授通过辨病、辨证与辨位相结合,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气血不足证、痰瘀互结证、寒湿痹阻证、湿热流注证型,分别治以益气养血、化痰祛瘀、散寒除湿、清热利湿法,疗效显著.

  • 庞学丰教授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作者:张红;庞学丰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庞学丰教授认为:肾虚不养督脉为其发病补肾壮督之关键以治本,重视祛除外邪、通络止痛以治标,同时配合外治法,发挥中医优势.

  • 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

    作者:李俊宇;沈海彪;李春峰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内服外用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60例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辨证治疗,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经1~3个疗程后,60例病人中治愈21例,有效32例,未愈7例.结论:独活寄生汤内服外用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 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30例

    作者:刘阳;张文举;张兆振

    目的:观察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和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 舒筋固本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作者:蔡亲发;许竹青

    目的:观察舒筋固本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马和双氯芬酸那;试验组采用舒筋固本方加减辨治.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5.2%,试验组有效率为9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组治疗后关节活动评分为(4.56±1.63)分,试验组治疗后评分为(3.38±1.4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类风湿因子水平为(274.15±1.23)IU· mL-1,试验组为(245.36±1.82) IU·mL-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固本方加减辨治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确.

  • 辨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30例

    作者:万承显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辨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滑膜炎患者30例,均给予中药辨证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中药辨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显著.

  • 膝五针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0例

    作者:何峰;侯建华

    目的:观察膝五针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分别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肝肾亏虚型,分别予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四逆汤加减、老寒腿方加减内服,并结合中药二草二皮汤熏洗,并行膝五针法治疗.结果:200例中,痊愈162例,占81%;好转30例,占15%;无效8例,占4%.结论:膝五针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 通痹舒筋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机制分析

    作者:李现林;范晓龙;安如磐;袁祥生

    通痹舒筋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以祛风湿、止痹痛、舒筋络、活气血、补肝肾、强筋骨为主要功效,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通痹舒筋丸具有抗炎、镇痛、抑菌、调节免疫、保肝等作用,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相契合.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证实,通痹舒筋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陈士铎辨治腰痛经验述要

    作者:袁则

    陈士铎先生认为腰痛多由寒湿之邪和肾虚导致,并且与腰脐之气不利密切相关;治疗重视温补和祛湿;善用白术;遣方精炼,用之专重,每获佳效.

  • 水针刀疗法联合通痹酊剂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

    作者:张里援

    目的:观察水针刀疗法联合通痹酊剂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采用水针刀疗法联合通痹酊剂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7~68岁,中位数56岁.按照Kellgren-Lawrence影像分级方法,Ⅰ级14例、Ⅱ级4例、Ⅲ级2例.水针刀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水针刀治疗3 d后,行通痹酊剂热敷治疗,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恢复、炎症指标改善、膝关节疼痛缓解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股骨角分别为81.55°±2.21°、79.79°±2.01°,胫骨角分别为92.44°±2.55°、92.35°±2.28°,关节间隙角分别为1.01°±0.31°、1.31°±0.38°,股胫角分别为174.76°±1.83°、173.57°±1.75°,股骨内侧髁高宽比分别为1.03±0.19、1.22±0.21,股骨外侧髁高宽比分别为0.93±0.11、1.09±0.15,血沉分别为(21.47±2.61)mm·h-1、(16.36±2.11)mm·h-1,血清C反应蛋白分别为(22.52±3.11)μg·L-1、(7.32±1.25)μg·L-1,血清白细胞介素-1分别为(9.20±1.02)μg·L-1、(6.43±0.69)μg·L-1,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7.62±1.41)分、(2.32±0.75)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分别为(65.35±7.89)分、(90.35±8.89)分;治疗结束后,临床控制1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结论:水针刀疗法联合通痹酊剂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可有效减轻膝关节炎症,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口服通痹舒筋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

    作者:李现林;薛华珍;陈星;范晓龙;安如磐;袁祥生

    目的:探讨口服通痹舒筋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64例AS寒湿痹阻证患者.男48例,女16例;年龄16~55岁,中位数30岁;病程3个月至16年,中位数7年.均采用口服通痹舒筋丸治疗,每天2次,每次5 g,共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Bath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脊柱活动度、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Bath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疼痛VAS评分、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改善[(4.42±1.18)分,(1.83±0.92)分,t=20.763,P=0.000;(47.67±16.61)分,(19.98±10.95)分,t=16.923,P=0.000;(5.98±1.47)分,(2.75±1.22)分,t=17.700,P=0.000;(35.62±8.49)cm,(15.12±6.62)cm,t=20.163,P=0.000;(2.50±0.93)cm,(1.08±0.60)cm,t=14.679,P=0.000;(2.71±1.03)cm,(5.30±1.99)cm,t=-15.550,P=0.000;(40.75±11.33)mm·h-1,(18.42±10.03)mm·h-1,t=16.676,P=0.000;(33.95±11.48)mg·L-1,(14.53±8.79)mg·L-1,t=13.435,P=0.000].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但无任何不适症状,停药后1个月复查血生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2例患者出现口舌糜烂、口苦、咽红肿痛、大便干等表现,口服三黄片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口服蒙脱石散后症状缓解.结论:口服通痹舒筋丸可有效改善AS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中医辨证联合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周唯践;顾玲丽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中医辨证联合益赛普治疗.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20米步行时间、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压痛关节数(tender joint count,TJC)、患者总体评价(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GA)、医生总体评价(evaluatorSglobalassessmentofdiseaseactivity,EGA)、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CCP)、抗RA33抗体(anti-ra 33 antibody,RA33)、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 6 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anti citrulline vimentin antibody,MCV)、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8,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ACR20、ACR50、ACR70达标率均高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SJC、TJC、pGA、EGA、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双手平均握力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患者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SJC、TJC、pGA、EGA、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3个月时数值均降低,双手平均握力较治疗3个月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ESR、CRP、RF、CCP、RA33、GPI、MCV、PLT、D-D、FIB较治疗前均下降,RBC、HGB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的ESR、CRP、RF、CCP、RA33、GPI、MCV、PLT、D-D、FIB较治疗3个月时均下降,RBC、HGB较治疗3个月时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益赛普可以较好地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 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作者:王玉;涂胜豪

    目的:观察加味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Iβ)的影响.方法:104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次20 mg,1次·d-1,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乌头汤,1剂·d-1.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疾病活动程度采用DAS28评分,进行关节功能分级评价和寒湿痹阻证评分,主要指标评分包括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ACR)标准、关节压痛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肿胀、晨僵情况和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tic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结果:观察组ACR20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69.23%(x2=7.219,P<0.01);观察组ACR50为51.92%,高于对照组的30.77%(x2 =4.797,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6.54%,高于对照组的67.31%(x2 =5.416,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VAS、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肿胀程度和HAQ评分和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沉、CRP、RF、IL-1β和TNF-α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x2=7.011,P<0.05).结论:加味乌头汤治疗寒湿痹阻型RA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症状,提高关节活动能力,抑制IL-1β和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控制疾病活动.

  • 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中药药对使用规律探析

    作者:宋青坡;潘富伟

    检索1990年1月-2014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万方中医药知识系统、万方医学网、万方医学网临床诊疗知识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内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并使用频数统计法统计使用中药类别的频次、中药药对使用情况。在制定的检索条件下,初步检索出418篇文献,通过逐一阅读,挑选得到相关文章58篇,基本方37首,使用的中药总数共有133味,中药使用频次达432次,平均每味中药使用次数为3.25次;使用中药药对频次为188次。通过分析得知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使用的中药主要有祛风湿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化湿药及理气药等;中药药对配伍主要有补虚药和解表药,祛风湿药和解表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化湿药,祛风湿药和补虚药、解表药之间、祛风湿药之间及补虚药之间的相互配伍。该研究通过收集有关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文献,来探索、分析对该病证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进而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辨证施治提供新的思路,提高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 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药对配伍规律

    作者:柳春;梁永林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复方数据库,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统计得到药对2508对.结论 采用x2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特色:祛风湿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补虚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祛风湿药中的祛风寒湿药与补虚药配伍;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的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温里药与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 盘龙七片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32例

    作者:周晓莉;乔平平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对于早、中期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契合纳入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32例,内服盘龙七片,8周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分级量化积分、VAS疼痛评分、膝骨关节炎功能WOMAC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38%,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盘龙七片在改善早、中期寒湿痹阻型膝关节炎的关节疼痛、僵硬、关节活动方面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王苗苗;王玲;王富强;许志洋;孙志岭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寒湿痹阻证的研究.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正常对照共3组血清各30例,对各组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寒湿痹阻证组和其它两组电泳图谱,寻找共同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与数据库查询得到差异蛋白.结果:获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弗林蛋白酶、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激肽原1、血管紧张素原等5个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酶类、粘附分子、凝血因子、肽类激素等.结论:这些蛋白可能涉及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其预后分子标志物、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80例

    作者:任明彪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对照组为7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效果明显.

  • 湖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关系研究

    作者:邝涛;李鑫;王宝新;魏艳霞;王莘智;李如意;余黄合;宋厚盼;范伏元;刘平安;黄惠勇;蔡雄

    目的 探索湖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为RA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就诊且确诊为RA病历资料299例.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RA中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等临床检测指标关系.结果 血沉:湿热痹阻证血沉表达水平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类风湿因子:各证型间的类风湿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湿热痹阻证表达水平与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肝功能:RA各证型球蛋白平均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值,白球比均低于正常值,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存在一定关系,血沉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肝肾阴虚证辨证指标,C反应蛋白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辨证指标,但其临床检验效能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72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