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菌形态学变化

    作者:王睿;朱曼;张永青;梁蓓蓓

    目的通过对加替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期间E.coli ATCC25922的形态学观察以及菌体大小、DNA含量变化的研究,探讨PAE形成机制.方法于加替沙星体外PAE期间不同时间点吸取培养物,应用原子力光显微镜观察E.coli ATCC25922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与荧光探针碘化丙啶结合,检测其菌体大小、DNA含量变化.结果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E.coliATCC25922在菌落计数法所测定的PAE之后仍有丝状体存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体外PAE期间E.coliATCC25922菌体显著延长、DNA含量变化显著升高.结论加替沙星体外PAE期间E.coliATCC25922呈特征性的丝状体变化,而其菌体大小、DNA含量变化随之相应变化,提示丝状体形成与DNA含量变化相关.

  • 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作者:薛俊峰;王忠效;王睿;方翼;刘庆锋

    目的 比较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对4种致病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 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采用标准微量平板法,以光密度法测定PAE。结果 MIC测定显示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氧氟沙星,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均有明显PAE,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长于氧氟沙星。结论 格帕沙星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和明显的PAE,是一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PAE结果有利于临床给药方案的选择。

  • 国产美罗培南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

    作者:梅开城;刘又宁;方翼;刘庆锋;赵继红;刘皈阳;薛俊峰;王睿

    目的:本文拟对比研究国产美罗培南与进口美罗培南、伊米培南/西司他丁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抗生素后效应(PAEs).方法:收集美罗培南临床验证患者分离菌,以VITEX分析仪重新进行鉴定,采用琼脂两倍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光密度法测定抗生素后效应.结果:国产美罗培南与该药的进口产品以及伊米培南/西司他丁的抗菌谱相同,抗菌活性相近.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比较明显的PAEs,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国产美罗培南对常见致病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与该药的进口产品及伊米培南/西司他丁相似,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为显著的PAEs.

  • 左氧氟沙星临床给药方案的探讨

    作者:夏焱;刘庆锋;王睿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VFX)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FQs).它是氧氟沙星(OFLX)的左旋光学异构体,水溶性好,抗菌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LVFX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及抗生素后效应,对LVFX每日1次给药方案进行探讨.

  •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作者:梁蓓蓓;王瑾;白楠;周家军;裴广胜;王睿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接触浓度、不同接触时间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的PAE;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药PAE期间MRSA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均能产生中度PAE,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浓度的增加,PAE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体外PAE期间没有观察到两药MRSA形态有显著的变化.结论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体外对MRSA均能产生中度PAE,两药在体外PAE期间MRSA形态无明显的变化.

  • 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朱安祥;尤传萍;谢坪;汪涛

    抗生素后效应(PAE) 及其低抑菌浓度(MIC) 药效学变量,已引起抗生素佳给药方案设计研究的关注.PAE 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细菌生长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十几年来的研究已表明,PAE 可作为确定抗生素给药佳剂量和次数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 抗生素后效应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黄双英

    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首先是提高疗效,其次是减少药源性危害.抗生素后效应(PAE)的研究,提供了机体、药物及细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信息,为临床给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科学依据,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显示药物在组织浓度低于平均抑菌浓度时仍可抑制细菌生长,从而延长了药物的有效性.因此,在临床指导用药时可根据各类抗菌药后效应,结合药代学与药动学参数,优化给药方案,确定新的给药间隔时间和用药次数、剂量.从而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效果,降低毒副作用与医疗费用,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积极的意义.

  • 抗生素后效应及合理应用

    作者:刘立韬;冯英

    目的 探讨抗生素后效应(PAE)及对合理用药的指导.方法总结PAE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各类抗生素的PAE.结果各类抗生素的PAE特点均可对临床用药进行进一步指导优化.结论抗生素后效应的提出优化了传统的给药方案,不仅能降低药费开支,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地降低药害事件的发生.

  • 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用药

    作者:李向平;李电明;郭庭江

    抗生素后效应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到低于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介绍了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属药物的后效应及联合用药对抗生素后效应的影响,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加替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菌形态学变化研究

    作者:王睿;朱曼;张永青;陈騉;梁蓓蓓

    目的:通过对加替沙星体外PAE期间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观察以及菌体大小、DNA含量变化的研究,探讨PAE形成机制.方法:于加替沙星体外PAE期间不同时间点吸取培养物,应用原子力光显微镜观察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与荧光探针碘化丙啶结合,检测其菌体大小、DNA含量变化.结果: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E.coliATCC25922在菌落计数法所测定的PAE之后仍有丝状体存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体外PAE期间E.coli ATCC25922菌体显著延长、DNA含量变化显著升高.结论:加替沙星体外PAE期间E. coli ATCC25922呈特征性的丝状体变化,而其菌体大小、DNA含量变化随之相应变化,提示丝状体形成与DNA含量变化相关.

  • 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菌形态学观察及膜电位和膜通透性变化

    作者:朱曼;王睿;张永青;梁蓓蓓

    目的:通过对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PAE期间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观察以及膜电位、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以期为探讨PAE形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不同时间点吸取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抗生素后效应期间的大肠埃希菌培养液,用荧光探针碘化丙啶和DiBAC4(3)进行染色,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coliATCC25922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膜电位、膜通透性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结果表明菌落计数法所测定的PAE之后仍有丝状体存在,但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PAE期间E.coli ATCC25922膜电位及膜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PAE期间E.coli 菌体显著延长,呈丝状体,而其膜电位及膜通透性则无显著性变化,提示丝状体形成与细胞膜变化不直接相关.

  • 加替沙星与培氟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比较

    作者:方翼;王睿;苏林光;王中孝;罗琳;王培兰;张歆刚

    目的:研究新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GTLX)的抗生素后效应,并与培氟沙星(PFLX)进行对比.方法:应用AVAN-TAGE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学密度法测定抗生素后效应.结果:GTLX的1×M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35℃培养1h产生的抗生素后效应分别为1.29h、0.98h、0.95h,PFLX分别为0.9h、0.81h和0.85h.随抗菌药物浓度增大而两药PAE均明显延长,经T检验,GTLX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较PFLX明显延长,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TLX与PFLX均产生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提示设计给药方案时均应考虑其抗生素后效应因素.

  • 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菌菌体大小及DNA含量变化

    作者:朱曼;王睿;张永青;梁蓓蓓

    目的:通过研究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E.E.coli ATCC25922菌体大小及DNA含量变化,以期为探讨PAE形成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加替沙星及环丙沙星体外PAE期间不同时间点吸取培养物,以荧光探针碘化丙啶进行固定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E.coli ATCC25922菌体大小及DNA含量变化.结果: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PAE期间E.coli ATCC25922菌体显著增大,胞内DNA含量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当加替沙星与蛋白合成抑制剂氯霉素及RNA合成抑制剂利福平联用时,这一变化被抑制.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辅以荧光探针碘化丙啶可检测加替沙星及环丙沙星PAE期间细菌菌体大小和DNA含量变化,该方法快捷、简便、直观.

  • 培福沙星抗生素的后效应

    作者:王中孝;方翼;苏林光;罗琳;王睿

    目的:研究新喹诺酮类药物培福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AVANTAGE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培福沙星抗生素后效应.结果:培氟沙星(PFLX)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产生明显的PAE,药物随浓度增大而PAE也随之延长,除4×MIC与8 × M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药物浓度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PFLX均产生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对于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对比研究

    作者:陈雄刚;盛健;贾冰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新氟喹诺酮药物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方法:应用AVANTAGE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抗生素后效应.结果: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对G+球菌和G-杆菌均产生明显的后效应,并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大,对受试菌的后效应显著延长,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经t检验,氟罗沙星对金葡菌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后效应较洛美沙星长.结论: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均可产生明显的后效应,提示设计给药方案时均应考虑抗生素后效应的因素.

  • 抗生素后效应

    作者:赵军

    抗生素后效应是近年来在抗生素化疗领域中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理论.本文将各种抗生素的抗生素后效应加以综述.

  • 喹诺酮类抗菌药给药方案的选择

    作者:孙德清;王荣梅;张颖

    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合理的给药方案进行了论述,认为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必须从药动学特性、抗生素后效应及联合用药等方面予以考虑,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

  • 抗生素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王陆平;高学文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小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此文阐述了各类抗生素后效应情况,并提示在临床应用中高度重视抗生素后效应的意义和方法.为临床设计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 浅谈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抗生素后效应

    作者:薛海霞;李晓霞

    目的:对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及抗生素后效应进行综述。方法对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抗生素后效应机制等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阿奇霉素在抗菌作用及活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抗生素后效应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结论通过综述,对阿奇霉素全面的研究和解析,对指导新药研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性、保护人类健康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 头孢呋辛和头孢他啶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后效应实验观察

    作者:史静;王永忠;王家平

    目的 观察研究头孢呋辛和头孢他啶对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 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采用平板倾注法CFU计数,按PAE=T-C计算之,T定义为试验管CFU/m高于重建后0时的10倍(1logCFU/ml)所需时间(min),C为对照管CFU/ml上升10倍所需要的时间(min).结果 4倍MIC无明显PAE,10倍MIC也无明显PAE.结论 头孢呋辛和头孢他啶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无明显PAE.

8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