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与同源性分析

    作者:卢焕;玉艳红;覃金爱;郭世辉

    目的: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产金属β‐内酰胺酶及菌株间同源性。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8-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共51株,用VIT EK‐2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用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查金属酶表型,PCR检测 IMP、SIM‐1、VIM、NDM‐1型金属酶基因;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方法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51株CRAB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EDT A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仅有1株阳性,阳性率1.96%,51株CRAB经 PCR检测后仅有1株携带了 N DM‐1型基因,未检测出IM P、S IM‐1、V IM型基因;用REP‐PCR法可将51株CRAB分为4个基因型(A‐F),其中A型48株,占94.12%,为主要流行株;B、C、D各有1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CRAB株存在 N DM‐1型金属酶,REP‐PCR法分析CRAB同源性,提示该院CRAB存在水平克隆传播,A型主要流行株。

  • 多态性微卫星标记技术与重复序列PCR在近平滑念珠菌基因分型中的比较

    作者:李贞;董丹凤;章黎华;江岑;彭奕冰

    目的 比较多态性微卫星标记(PMM)技术与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近平滑念珠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间上海5家医院临床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55株,经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ITS)进一步鉴定菌种,共有狭义近平滑念珠菌43株,之后采用重复序列PCR和PMM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比较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和效率.结果 43株狭义近平滑念珠菌经重复序列PCR分型只有1种基因型;经PMM技术分型有22种基因型,以Ⅰ型(10株)、Ⅱ型(6株)为主,Ⅲ~Ⅶ型见于2或3株菌,其余15种基因型均只有1株菌.结论 PMM技术用于狭义近平滑念珠菌的基因分型,分辨率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狭义近平滑念珠菌基因组微进化的监测,而重复序列PCR不适用于狭义近平滑念珠菌的基因分型.

  •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与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张广慧;曹雪萍;俞静;刘瑛;葛艳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情况以及耐药机制,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110株及敏感株6株,进行来源病区和标本种类的统计分析;应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进行基因型分型;使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OXA、IMP、VIM等)及外排泵编码基因(adeA、adeB、adeC、adeJ、adeG)的携带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比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110株菌株主要来自痰标本,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率高;所有菌株REP-PCR电泳图谱分为A~G 7型,110株耐药菌株均为A型,且均被检测到含有OXA-23、OXA-51基因,均未检测到含有OXA-24、OXA-58、IMP-1、IMP-2、VIM-1、VIM-2基因;外排泵编码基因adeA、adeB、adeC、adeJ及adeG的阳性率均为100%;耐药菌株外排泵编码基因adeA、adeB、adeC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菌株。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型别基本相同,均为A型,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β-内酰胺酶基因(OXA-23、OXA-51)的表达以及外排泵基因(adeA、adeB、adeC)的过度表达与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 自动化DiversiLab System DNA指纹分型系统在白假丝酵母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刘锦燕;项明洁;倪培华;张华;陈华;倪语星

    目的:探讨自动化DiversiLab System DNA指纹分型系统(DiversiLab系统)在白假丝酵母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并评价该系统的作用.方法:应用标准化试剂盒进行白假丝酵母的PCR扩增,在微流控芯片电泳和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上收集扩增产物,并用DiversiLab系统分析软件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35株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中分离的白假丝酵母分为7个型别,其中A型13株,B型8株,C型6株,D型3株,E型2株,F型2株,G型1株.2株氟康唑耐药菌株属于B型,4株氟康唑剂量依赖敏感菌株为C型.结论:自动化DiversiLab系统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和分辨率高的特点,且具建立数据库并行不同实验室间数据比对的优势,可作为临床同源性分析鉴定和分型的一线工具.

  • 医院环境中物体表面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污染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秦瑾;闻海丰

    目的:调查某院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污染情况及其同源性。方法对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血液透析室、手术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 ICU、EICU 环境中污染的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扩增分型。结果除E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结果达标外,ICU 及 EICU 各检测项目细菌计数均不达标;血液透析室及手术室采样标本均合格。ICU、EICU 物体表面共采集标本53份,检出鲍曼不动杆菌7株,检出率为13.21%;此7株菌均为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6株基因型相同,与患者痰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相同。结论该院重点部门环境中物体表面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同源性,应加强其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