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邓怀慈;赵东利;张龙;张晓智

    为观察128例Ⅱ期以上食管癌放疗合并热疗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将 128例Ⅱ期以上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外照射放疗合并热疗为热放疗组(R+H组),单纯外照射为放疗组(RT组).放疗采用常规放疗,热疗每周采用2次,共4~6次,全部病例均随访 5年以上.结果为:1)近期疗效:R+H组有效率分别为 CR 54.7%(35/64)、PR 29.7%( 19/64); RT组有效率分别为CR 32.8%(21/64)、PR 18.7%(12/64),两者比较前者明显升高,P<0.05.2)R+H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8.1%(50/ 64)、42.2 %(27/64)和31.2%(20/64),RT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9.4%(38/64)、25% (16/64)和15.6%(10/64),两组比较热放组明显升高,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癌放疗同时联合热疗有放射疗效增强作用.

  • 肿瘤放疗机房建设中的防护设计

    作者:宗敏;刘秀云;梁兆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放射治疗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我院作为全省惟一的省级肿瘤专科医院,1967年建院至今,已陆续购进了许多种不同性能的放疗仪器设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在不断地改扩建放疗用房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放疗机房防护设计中的经验和启示,总结报道如下.

  • 医学影像学对肿瘤放疗应答的早期评价研究

    作者:张娜莎;朱慧;朱健;于金明

    当前临床上广泛应用RECIST标准对肿瘤的治疗应答进行评估,但其存在明显不足,目前也无早期评价肿瘤放疗应答的理想方法.本文综述了PET-CT、MRI及CT在早期放疗疗效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并进一步探讨TOMO治疗中应用MVCT图像CT值早期评价肿瘤放疗敏感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淑红;闫敬秋;边桁暄;王海涛;李艳艳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0例患者生理、心理、文化层次等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出现的放射性食管炎、皮肤干湿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分阶段护理.结果 240例中除2例出现食管穿孔转介入科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患者分阶段护理有助于放疗疗程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立东;谌娜娜;李蕊洁;崔庆贵;郝玉杰

    放射性食管炎是肿瘤放疗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常发生于行放疗的肺及纵隔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为放疗期间或放疗后一段时间吞咽困难、吞咽疼痛伴有烧灼感.食管内镜下改变(如红斑和溃疡)是非特异性的,没有诊断意义.受累区域的活检显示多种炎性改变以及射线相关的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异形.急性食管炎可以非常严重,可能需要住院行鼻饲营养和持续的支持性治疗.食管晚期损伤可在放疗结束后继续发展,出现狭窄、溃疡甚至穿孔等并发症.本文从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以期为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40例

    作者:刘健;李胜泽

    目的:分析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FIGO I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次,对于子宫颈病灶>4 cm,术前大出血者加腔内后装治疗1次。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分析患者瘤体大小的改变、放化疗不良反应、手术难度的下降及术后病理改变等结果,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宫颈癌新辅助放化疗总有效率为82.5%,手术切除成功率为100%。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Ib2~Ⅱb期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改良体膜在胸部肿瘤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家成;段诗苗;李多杰

    目的:通过对胸部肿瘤放疗体膜固定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胸部肿瘤放疗摆位精度.方法:将20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即常规体膜固定(常规组,不开窗)和改良体膜固定(改良组,开窗),对两种不同标记的摆位精度进行比较.结果:在Y轴上偏离值从第1周开始到第4周改良组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X轴上放疗第3周开始改良组中心点偏离值均小于常规组(P<0.05~P<0.01); 在Z轴上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膜固定方法在Y、X轴上可提高放疗摆位精度,为体膜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多杰;李红伟;段诗苗;崔珍;彭开桂;沈学明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将49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和放疗+化疗组(放化组)25例.2组均采用60CO或6MV-X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单放组为60~68 Gy,30~34分次,6.0~6.5周;放化组为54~60 Gy,27~30分次,5.5~6.0周,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 Gy,25~30分次,5.0~6.0周.放化组从放疗第1天起给予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5 d,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4 d.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00%、32.00%和58.33%、20.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局控率分别为72.00%、36.00%和66.67%、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不良反应较单放组略有增加,但多数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局控率相对较好,有提高生存率可能,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 食管癌常规放疗、后程适形放疗和全程适形放疗比较

    作者:程元芝;张广军;王姗

    目的:评价常规放疗、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全程3DCR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将5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3组,常规放疗组13例,先常规放疗后程3DCRT组17例,全程3DCRT组20例.处方剂量50~70 Gy,分割剂量2 Gy,1次/天,5次/周.结果:常规放疗组、后程3DCRT组及全程3DCRT组有效率分别为76.9%、88.2%和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3.8%、88.2%、90.0%,1年生存率分别为53.8%、94.1%、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食管癌3DCRT 安全有效,全程3DCRT 和后程3DCRT 预后好于常规放疗,急性放射损伤较轻.

  • 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程元芝;张国田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性生活质量调查表,对50例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疾病及其治疗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性生活质量较差,性生活质量与年龄、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子宫颈癌放疗患者性生活质量较差,与生殖器官放射损伤和患者心理因素有关.

  • 放射治疗食管癌120例护理体会

    作者:李淑华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患者生理、心理、文化层次等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出现的放射性食管炎、皮肤干湿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分阶段护理.结果:120例中除2例出现食管穿孔转介入科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对患者分阶段护理有助于放疗疗程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鞍区肿瘤75例诊断、治疗及随访研究

    作者:杨伟文;赵革灵;龙霄翱;梅佩冬

    目的:为提高鞍区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研究1987~2000年我院收治75例鞍区肿瘤的发病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内分泌学变化、定位与定性诊断、手术与放射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75例鞍区肿瘤(手术后病理证实)中,属垂体腺瘤41例(54.6%),颅咽管瘤20例(26.7%),脑膜瘤7例(9.3%),畸胎瘤2例(2.7%),脊索瘤2例(2.7%),生殖细胞瘤1例(1.3%),其它恶性肿瘤2例(2.7%)。临床特点是:(1)视力、视野改变者25例(37.0%);(2)内分泌改变者27例(36.0%);(3)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者42例(56.0%)。术后结合放射治疗24例(35.0%),结合伽玛刀治疗2例。手术病死率为0%。平均随访3 a,复发率为20.0%,大部分疗效满意。结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对该区域部分肿瘤可达早期定位定性诊断,并对手术设计有帮助。积极手术加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微创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 干一湿性疗法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李树玲;吕相坤;马守翠

    目的:探讨干一湿性疗法在肿瘤患者Ⅱ、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47例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局部清洁、消毒待干后创面涂撒诺氟沙星胶囊粉(即湿性反应一干性疗法);40例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和局部干燥不再渗液或已结痂的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采用25%硫酸镁创面湿敷(即干性反应一湿性疗法).结果: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采用诺氟沙星粉外涂,受损局部收敛明显,痊愈时间短,无感染;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和局部干燥不再渗液或已结痂的Ⅲ度放射性皮肤损采用25%硫酸镁湿敷,放射区皮肤瘙痒、烧灼感及疼痛的症状即刻消失,湿敷30min,效果持续8~12h.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湿、干性反应采用干、湿性疗法,效果显著,疗效确切,无任何副作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