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咽癌原发与转移性淋巴结E-cadherin 和TGF-β1表达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陆伟;李萍;冯大益;凌惠媛;李旭祥

    目的:探讨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转生长因子(TGF-β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57例鼻咽癌组织、36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和20例癌旁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E-cadherin、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E-cadherin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2%(17/36),显著低于鼻咽癌组织(80.7%,46/57,P=0.001)和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90.0%,18/20,P=0.02);TGF-β1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P=0.041).2)在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及TGF-β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鼻咽癌组织中TGF-β1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4).3)鼻咽癌中E-cadherin与TGF-β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或TGF-β1蛋白表达增多可能是导致鼻咽癌癌细胞侵袭转移的重要因素.

  • C-ski、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意义

    作者:王琼;何欣蓉;郭晓光;朱治键

    目的 探讨C-sk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口腔鳞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C-ski、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ski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C-ski、TGF-β1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ski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8/20)、75%(36/48),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TGF-β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6/20)、68.8%(33/48),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ski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均无相关性,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χ2 = 5.807,P = 0.018);C-ski蛋白表达与TGF-β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 9.341,P = 0.002).结论 C-ski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癌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上调表达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 TGF-β1 Snail E-cadherin及N-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祝迎锋;吴继锋;马伟;张红;王道斌

    目的:探讨TGF-β1、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6例胃癌组织及80例癌旁组织中TGF-β1、Snail、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做对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1、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83.3%、37.5%、44.8%,癌旁组织分别为28.8%、41.3%、100%、11.3%.四种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表达的降低及TGF-β1、Snail、N-cadherin表达的升高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N-cadherin与TGF-β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且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E-cadherin与TGF-β1、Snail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Snail蛋白的高表达、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与N-cadherin的反常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E-cadherin向N-cadherin转化及TGF-β1、Snail表达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TGF-β1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祝海;周荣祥;肖永来

    目的了解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cl-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与11例正常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中bcl-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11例正常输尿管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2例(18.2%),TGF-β1蛋白表达阳性11例(100%).5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20例(38.5%),TGF-β1蛋白表达阳性26例(50%).bcl-2阳性率在高、中、低分化癌中分别为21.1%、36.4%和72.7%.在TiS~T1和T2~T4期阳性率分别为31.6%和57.1%.TGF-β1阳性率在高、中、低分化癌中分别为73.7%、45.5%和18.2%.在TiS~T1和T2~T4期阳性率分别为60.5%和21.4%.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bcl-2表达程度随肿瘤分级增加而增加,在各级肿瘤分化间差异有显著性(x2=7.93,P<0.05).浅表性癌bcl-2表达阳性率低于浸润性癌,但差异无显著性(x2=2.82,P>0.05).随肿瘤分级增加,TGF-β1阳性率下降(x2=8.90,P<0.05),随肿瘤由浅表型向漫润型转化,阳性率下降(x2=6.26,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bcl-2和TGF-β1参与了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其生物行为的瘤标.

  • TGF-β1、Cyclin E蛋白阳性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牛坚;陈澍周;钱海鑫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囊癌中TGF-β1、Cyclin E蛋白阳性,在其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TGF-β1、Cyclin E的阳性率,并以同期20例慢性胆囊炎作对照.结果:① TGF-β1蛋白阳性率为63.89%(23/36)显著高于其相应良性对照组10%(2/20).Cyclin E蛋白阳性率为47.22%(17/36)显著高于其相应良性对照组10%(2/20).② TGF-β1蛋白在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Nevin Ⅳ~Ⅴ期患者中阳性率(79.17%)明显增高于无转移、Nevin Ⅰ~Ⅲ期的患者(33.33%).Cyclin E在低分化、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阳性率(84.62%、62.50%),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无转移(26.09%、16.67%).③ Cyclin E与TGF-β1两者呈正相关(P<0.05).④ TGF-β1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TGF-β1阴性患者.Cyclin E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Cyclin E阴性患者.结论:①在原发性胆囊癌细胞中TGF-β1、Cyclin E蛋白阳性率表达上调,且在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Nevin Ⅳ~Ⅴ期患者中更为明显.②联合检测TGF-β1、Cyclin E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阳性有助于反映原发性胆囊癌生物学特性、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并为探索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 清热凉血方与祛风湿方对IgA肾病大鼠肾TGF-β1蛋白的影响

    作者:刘卫卫;娄海波;史训忠;俞静岚;史建勋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清热凉血方与祛风湿方分别对IgA肾病大鼠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药物反证的角度探讨两方对IgA肾病大鼠肾功能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改良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IgA肾病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分别用清热凉血方和祛风湿方灌服IgA肾病模型大鼠,给药12周后尾静脉取血,终检测各项指标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清热凉血方与祛风湿方和实验对照组相比,能降低大鼠24h尿量、尿蛋白量、肌酐(SCr)、尿素氮(BUN)各值及肾TGF-β1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热凉血方与祛风湿方对IgA肾病大鼠均有治疗效果,在一定时期内降低24h尿蛋白定量、肾脏TGF-β1含量.

  • 维药菊苣提取物对Balb/c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向莉琳;李巍;武欣;王新春;简炎林

    目的 探讨维药菊苣正丁醇提取物(CGB)抗雄性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刀豆凝集素(Con A)在Balb/c 雄性小鼠诱导肝纤维化,造模成功后第6周分别用低剂量(100 mg/kg)和高剂量(500 mg/kg)CGB干预治疗,并以秋水仙碱(0.1 mg/kg)做阳性对照.治疗第10周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清,比较各组小鼠肝功能、关键性肝纤维化指标.病理分析肝脏组织变化和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差异.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GB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和血清肝纤四项指标(PC-Ⅲ、CIV、LN和HA)指标不同程度降低(P<0.05);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下降,Smad7蛋白表达升高(P<0.05).肝脏组织病理显示,不同剂量CGB治疗均能一定程度上减缓小鼠肝纤维化的发展.结论 CGB具有抗肝纤维化的活性,影响TGF-β1/Smad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潜在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 IPL与595nmPD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PCNA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幸存;李大铁;安丽莎;孙娜娜

    目的 探讨IPL与595nm PDL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方法 选用1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左、右耳随机分为IPL治疗组(SI)和对照组(CI);B组左、右耳随机分为595nm PDL治疗组(SP)和对照组(CP).治疗组在建模术后第5,7和9周时进行IPL和595nm PDL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每次治疗前及建模术后11周时进行肉眼观察并切取组织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CNA蛋白和TGF-β1蛋白.结果 经过治疗,瘢痕颜色变淡,厚度降低,质地变软;真皮厚度明显变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微血管明显减少,胶原变稀疏,排列变规则;SI组变化更明显.从建模术后7周时开始,SI组HI值显著小于同期3组;SI组、SP组TGF-β1蛋白表达较同期CI组、CP组均显著降低.建模术后9,11周,SP组HI值显著小于同期CI组、CP组.建模术后11周,SI组、SP组较同期CI组、CP组胶原纤维蓝染浅且纤细,排列整齐有序;NA值明显减少;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PL和595nm PD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治疗机理之一可能在于影响PCNA和TGF-β1蛋白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瘢痕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