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1基因重排与MLL基因丢失同时出现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张丽君;王艳萍;卢香兰;何娟;李艳;翟明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基因重排与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丢失同时出现进行探讨.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和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63例ALL患者(8例成人,55例儿童)进行分析.结果:63例ALL患者中有4例(6.3%)出现MLL基因重排,其中3例出现MLL基因丢失,1例出现MLL基因的移位即t(4;11),3例出现了MLL基因丢失的患者同时合并有AML1基因重排,2例为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1例为AML1基因复制引起的环形21号染色体,即r(21).55例儿童ALL中有15例(27.3%)出现AML1基因重排,即由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者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8例成人均无t(12;21).结论:儿童ALL常合并有t(12;21),TEL/AML1融合基因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指标,而MLL基因重排的患者具有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及预后不良的特点,两者同时出现说明白血病染色体重排、病理过程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复杂性.

  • 表达CD7抗原的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作者:郑蕊;王德炳;付剑峰;陈珊珊;邱镜滢;陆道培

    目的: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1992年8月至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成人AML患者9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G显带进行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采用我院常规化疗方案.结果:12例(12.12%)AML患者表达CD7抗原,其中11例(11/12)同时表达HLA-DR;受检的8例患者(100%)皆同时表达CD38;骨髓染色体分析,3例异常,可见-7,17p+,9q+,5q-,+8及t(8;21).此外,肝肿大者6例(6/12),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者5例(5/12),与CD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7+AML多同时表达HLA-DR、CD38,染色体核型无特征性异常,肝肿大发生率高,CR率低,预后不良.

  • 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洪波;丘镜滢;史慧琳;何琦;谭家怀;师岩;党辉;荣亿迎;王德炳;陆道培

    目的:将荧光染色体原位抑制(CISS)杂交法运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提高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人类15号染色体特异的DNA为探针,对10例APL患者骨髓中期分裂相进行杂交,所有病例均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CISS杂交法异常核型的检出率较传统G显带高或在G显带无法分析时,提供结果.结论:CISS杂交结果更全面反映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特性,在检测细微结构异常、复杂易位以及残留白血病细胞等方面,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及对嵌合细胞群体可定量分析的优点.

  • 23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与细胞遗传学关系分析

    作者:叶海格;沈志坚;俞康;梁彬;钱红兰

    目的 探讨初治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对其与FAB分类、细胞遗传学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三色流式细胞术对23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其中的172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AML患者中,CD38、CD33和CD13的表达常见,CD117、CD11b分别有助于区分髓系和淋系白血病,在淋系抗原中,以CD9、CD7较常见.CD7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某些免疫表型特征与FAB分类具有相关性,包括M3中缺乏表达HLA-DR和CD34,而CD9表达增加.CD11b有助于M5与M1、M2、M3的区分,M5中CD14的表达率增加,其阳性率明显高于M2.CD15可能有助于M5亚型的鉴别.本组AML核型异常率为71. 6%,t(8;21)(q22;q22)主要见于M2(79.0%),还见于M5.单纯t(8;21)(q22;q22)易位10例(52.6%),伴其它染色体异常的为9例(47.4%),主要附加异常染色体类型为性染色体的丢失.CD13、CD9的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显著性相关.CD117、CD15同时表达的AML少有预后较差染色体的异常.伴t(8;21)(q22;q22)异常的AML表达CD15、CD33、CD38显著增加.结论 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检测有助于AML的诊断和分类.免疫表型与细胞遗传学的相关性提示AML抗原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基因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

  • p16/MTS1基因缺失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汪惠园;夏瑞祥;汪渊;焦增富;鲁云霞;赵萍;周波;蔡学杰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缺失(p16/MTS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PCR 方法,对30 例完全缓解的ALL p16/MTS1基因的缺失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5例ALL患者有p16基因缺失,并发现高危组患者p16基因缺失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p16基因缺失的高危组患者有高的复发率(P<0.05).结论提示p16基因缺失和ALL患者的预后相关.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相关性

    作者:宋万灯;丁士华;夏海龙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细胞分子遗传学异常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9例AP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细胞遗传学结果为t(15;17)(q22;q21)者作为一组,细胞遗传学结果为t(15;17)(q22;q21)伴其他核型异常者作为另一组,所有患者都做PML/RARa融合基因检查,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 细胞遗传学结果为t(15;17)(q22;q21)的APL患者在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治疗后获得CR的时间明显短于t(15;17)(q22;q21)伴其他核型异常的APL患者,并且细胞遗传学结果为t(15;17)(q22;q21)的APL患者复发的时间(是指患者第一次达到CR到第一次复发这段时间)明显长于细胞遗传学结果为t(15;17)(q22;q21)伴其他核型异常的APL患者;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长型(L)和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短型(S)相比较,L型患者对ATRA治疗反应更为敏感,诱导达到CR的时间更短,复发的间隔时间更长;在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达到CR后,大部分细胞遗传学结果为t(15;17)(q22;q21)的APL患者仍能查到t(15;17) (q22;q21)的存在.结论 与细胞遗传学结果为t(15;17)(q22;q21)的APL患者相比,具有复杂核型的APL患者对ATRA治疗反应差,易复发,预后不良;在使用ATRA治疗APL患者达到CR后应及时、充分的巩固化疗.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葛健;夏瑞祥;卜丽佳;左艳;左莉;周青;汪渊;曾庆曙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及健康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方法从78例成人ALL患者和154例健康汉族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PMT*2、TPMT*3A、TPMT*3B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成人ALL患者和健康汉族人中仅检测到6例TPMT*3C杂合子,没有检到TPMT*2、TPMT*3A和TPMT*3B.成人ALL患者TPMT总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1.28%)与健康汉族人群(1.30%)相近.结论TPMT*3C可能是中国成人ALL和健康汉族人群主要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预先检测TPMT基因型对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的中国成人ALL患者有临床裨益.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RNA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赛;胡彬

    微小RNA(miRNA)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大小长约20~24个核苷酸,主要发挥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作用[1].作为重要的调节分子,miRNA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包括发育,病毒防御、造血过程、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脂肪代谢、肿瘤发生[2-5].其中50%以上的miRNA基因定位于与肿瘤相关的区域或脆性区域,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相关,具有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6].

  •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DNMT3A突变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章红涛;冯雅青;马建华;赵芳;张艳芳;刘喜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有DNA甲基转移酶3α(DNMT3A)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初诊AML患者中8例DNMT3A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DNMT3A突变阳性患者占所有AML患者的12.5% (8/64),占正常核型AML患者的30.8% (8/26).染色体核型异常者DNMT3A突变率与核型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DNMT3A突变阳性患者与DNMT3A突变阴性患者比较,白细胞计数、第1疗程完全缓解率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就诊时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年龄、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T3A突变阳性患者发生核仁磷酸蛋白(NPM1)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突变比例明显高于DNMT3A阴性患者(P<0.05).结论 DNMT3A基因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伴NPM1和(或)CEBPA突变阳性患者,往往合并较高的白细胞计数,可作为AML患者判断预后的指标.

  • 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8例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作者:姜胜华;孙广信;刘红;施文瑜;陆伟;宋国齐;张瑾;冯兴梅

    目的:分析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其中4例患者进行了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标志分析,有4例患者还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检测.5例患者分别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治疗.并随访治疗结果和生存期.结果:8例患者的染色体分析结果均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的异常,核型表现为(-5、-7);(-5、7q-);(5q-、-7);(5q-、7q-、-7)四种形式.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患者化疗后6例未能获得完全缓解,2例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结论: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少见的核型异常,其临床预后不良.FISH是确定-5/5q-、-7/7q-染色体异常的强有力的分子遗传学工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