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抗体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之后,肿瘤治疗的又一重要方式.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并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PD-1抗体获批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等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为大量患者带来临床获益,表现为持续的病灶稳定,甚至完全缓解.然而,PD-1抗体表现出良好疗效和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现象.尽管目前关于PD-1抗体耐药的形成机制知之甚少,但是不断探索PD-1抗体的耐药机制,研究新型免疫治疗模式,规避耐药现象的发生,减少耐药的不良影响,甚至逆转耐药,将有助于指导临床适时调整治疗策略,不断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给患者带来更持久的生存获益.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耐药 -
黄芪多糖抑制小鼠EAE及调控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参与EAE发病机制的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MOG35-55诱导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予APS给药干预,通过5级临床症状评分观察APS对小鼠EAE的治疗作用.细胞实验:MTT法检测脂多糖(LPS)对于BV-2神经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合适的LPS刺激浓度活化神经小胶质细胞,构建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BV-2神经小胶质细胞形态学的改变;ELISA法检测BV-2神经小胶质细胞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的APS对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APS干预后,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BV-2神经小胶质细胞PD-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PS能够有效治疗小鼠EAE的临床症状,成功建立了体外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一定浓度的APS能够抑制BV-2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提高活化的BV-2细胞的生存活性,降低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促进活化的BV-2神经小胶质细胞PD-L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结论:APS对小鼠EAE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APS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分泌,对神经小胶质细胞有抗炎保护作用,PD-1/PD-L1通路可能是APS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途径.
-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状态与乳腺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文中探讨PD-L1状态与乳腺癌放疗及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PD-L1表达状态、放疗和预后关系.TCGA库中1007例乳腺癌患者被纳入统计分析.根据总样本CD274mRNA表达中值,纳入患者被划分为PD-L1高状态组(503例)和PD-L1低状态组(504例).对高、低状态组患者是否放疗分别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D-L1高状态患者相比低状态患者生存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D-L1高状态组,放疗与非放疗患者之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多因素分析校正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242).PD-L1低状态组接受放疗较未放疗患者的总生存率提高(HR=0.550,95%CI 0.335~0.904,P=0.017);多因素分析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HR=0.415,95%CI 0.194~0.872,P=0.025).PD-L1状态与ER状态(χ2=18.44,P<0.001)、HER2状态(χ2=7.943,P=0.047)和分子分型(χ2=14.52,P=0.006)有关,而与年龄、组织学分型、外科处理术式、术后组织边缘状况与PR状态无关.结论 PD-L1状态与乳腺癌的放疗敏感性存在关联性.低状态PD-L1患者术后接受放疗总生存率改善,推测PD-L1可能是乳腺癌放疗敏感性基因.
关键词: 乳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CD274 放疗敏感性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与18 F FDG-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行18 F FDG-PET/CT检查,并在其行肿瘤切除术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观察PD-L1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g)、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分化组、中分化组SUVmax值、SUVavg均高于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组病灶内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高分化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在相关性散点图上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Spearman分析显示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呈正相关(r=0.705,P<0.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UV max值和组织PD-L1表达呈正相关性,病灶SUV max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组织PD-L1水平,可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18氟-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miR-140-3p通过靶向PD-L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
目的:探究微小RNA-140-3p(miR-140-3p)对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靶向关系以及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RT-qPCR检测HLF-1、A549和H1299不同细胞株中miR-140-3p的表达水平,选择差异显著的A549细胞用作后续研究对象;TargetScan软件预测和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0-3p和PD-L1之间的靶向关系;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140-3p模拟物和抑制剂对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miR-140-3p和PD-L1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40-3p和PD-L1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miR-140-3p在人肺癌A549和H1299细胞的表达中显著下调(P<0.05);miR-140-3p高表达能够使PD-L1表达下调,对A549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转染pcDNA3.0-PD-L1能够阻断miR-140-3p对A549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40-3p可通过靶向负调控PD-L1抑制A549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
关键词: 微小RNA-140-3p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非小细胞肺癌 -
PD-L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2月于长海医院确诊的23例PBC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BMC后进行培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PBMC中PD-L1的mRNA表达状况,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TGF-β,IL-23和IL-17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两组之间的变量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PD-L1的mRNA表达水平为0.23±0.08 vs 1.27±0.40(t=12.23,P<0.000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D-L1与IL-23成负相关(r=-0.531,P=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L1可能参与了PBC疾病形成过程,是该病预测和治疗潜在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