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流导向支架对兔腹主动脉的影响

    作者:王奎重;黄清海;刘建民;方兴根;李振;陈鑫璞

    目的 观察血流导向支架置入兔腹主动脉后3个月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评估支架对兔正常动脉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术前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开口以远的腹主动脉,将金属覆盖率35%~45%的血流导向支架置入20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内.术后4周对兔均行静脉DSA检查,3个月时对所有兔行动脉DSA检查,并将其全部处死后行病理学检查.测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造影显示的支架置入处腹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分析其新生内膜与支架局部金属覆盖率的关系.结果 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4周和3个月腹主动脉平均直径分别为(3.47±0.44)、(3.65±0.40)、(3.57±0.36)和(3.51±0.30)mln.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新生内膜均完全覆盖支架网丝,这些新生内膜平均厚度为(95±42)μm,主要由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少量巨噬细胞组成.新生内膜厚度与支架局部金属覆盖率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 血流导向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兔腹主动脉轻微内膜增厚.血流导向支架置入对兔正常血管是安全的.

  • Pipeline栓塞装置在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中的应用

    作者:李桂林;李静伟;张鸿祺

    目的 探讨使用带有密网孔血流导向支架的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使用PED治疗的1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为15~69岁,平均(54±14)岁.对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效果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对13个海绵窦段动脉瘤,术中共使用14枚PED(1例使用2枚),其中10例使用PED和弹簧圈栓塞,3例仅使用PED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术后随访3 ~10个月,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动脉瘤均闭塞.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动脉溶栓后恢复出院.结论 初步应用PED治疗颈内海绵窦段动脉瘤安全和有效,但仍需要更多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进一步验证.

  • 3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建红;张红梅;赵文利;李天晓

    目的 分析总结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02—2018-02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中心接受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的32例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3 d动脉瘤破裂死亡,28例均无出血或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血流导向装置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是一项新技术,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提高了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研究进展

    作者:管磊;顾大群;张扬;傅先明;牛朝诗;汪业汉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和开颅夹闭是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式,然而,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其局限性[1,2].动脉瘤破裂常在急性期并发脑水肿造成瘤体解剖位置暴露困难,增加手术时间和风险.同样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在治疗复杂破裂动脉瘤中,并没有达到远期理想的致密栓塞率.复杂破裂动脉瘤常缺乏确定的瘤颈,瘤体壁相对较薄,使得上述主要治疗方式困难更具有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3],这对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外科和介入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近研究证实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可应用于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为复杂破裂动脉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4].本文主要对FD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展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