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周小英;张微微

    目的 探讨淀粉样β蛋白25-35(Aβ25-35)体外诱导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作用.方法 取正常兔胸主动脉VSMC株,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Aβ25-35与VSMC共培养,按Aβ25-35浓度再分为10、20、50及100 μmol/L组;对照组为等渗盐水与VSMC共培养.每组分别培养1、3及10 d.采用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染色法定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借助流式细胞仪定量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β25-35 10 μmol/L组孵育3 d时,VSMC凋亡率为(5.3±1.4)%,20 μmol/L组为(25.9±5.8)%;Aβ25-35 100 μmol/L组孵育10d时,凋亡率为(94.0±14.4)%,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率随Aβ25-35浓度、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高.Aβ25-35 20 μmol/L组孵育1 d后,即可观察到处于早期凋亡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标记;Aβ25-35 100 μmol/L组孵育10 d,可观察到呈现绿色、红色两种荧光标记,为处于凋亡晚期或临近坏死的细胞.结论 Aβ25-35可通过凋亡途径发挥对VSMC的毒性作用.

  • 256层螺旋CT评价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关系

    作者:陈伟彬;冯莉;宫凤玲;张惠英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评价自体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关系。方法分析200例因胸痛行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测量两侧胸廓内动脉及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长度、内径,以及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长度等解剖学参数数值。结果胸廓内动脉内径为(2.52±0.38)mm,胸廓内动脉自起点至终端长度为(190.12±1.90)mm。两侧胸廓内动脉管腔内径及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前降支、左旋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及后室间支内径分别为(2.82±0.25)、(2.60±0.12)、(2.22±0.25)、(3.02±0.27)和(2.35±0.35)mm,除右冠状动脉内径高于胸廓内动脉内径外,其余与胸廓内动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游离移植于升主动脉起始部上方2 cm搭桥至前室间支中点、沿左旋支途径搭桥至房室交点、沿右冠状动脉途径搭桥至房室交点弧形长度和自房室交点至后室间支中点长度均低于胸廓内动脉长度(P<0.05);原位移植除自胸廓内动脉起始部至前降支中点弧形长度与胸廓内动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左旋支房室交点、至右冠状动脉房室交点弧形长度均高于胸廓内动脉长度(P<0.05)。结论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内径接近,原位移植适用于心前壁血管,用游离胸廓内动脉移植,其长度可满足桥接升主动脉与任何冠状动脉。

  • 用峰值跟踪法行胸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的研究

    作者:刘广月;朱斌;冯骏;刘蓉;冯林

    胸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技术是一项常规的CT检查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多排CT和高压注射器的临床应用,使CT影像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我院于2004年5月引进了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采用胸部动脉CT值峰值跟踪的方法进行胸部动脉CT增强扫描,使得胸部CT增强扫描检查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 超声检测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学义;卜培丽;张薇;季晓平;张运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41例正常人、42例高血压、49例冠心病和31例脑梗死患者的胸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测量胸主动脉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胸主动脉内径扩大,IMT增厚;胸主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脑梗死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胸主动脉粥样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3 27%,特异性为97.56%.结论:胸主动脉内径扩大、IMT增厚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血管重构现象;胸主动脉粥样斑块是预测冠心病的有用指标.

  •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胸廓内动脉的解剖学显示

    作者:陈伟彬;冯莉;宫凤玲;张惠英

    目的 初步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胸廓内动脉的解剖学显示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拟诊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观察两侧胸廓内动脉的走行规律及其解剖分支特征,沿胸骨角及第6肋间隙水平分为近、中、远3段,测量3个节段血管腔内径、两侧胸廓内动脉长度及其分支肌膈动脉内径和至邻近胸骨缘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两侧胸廓内动脉显示率均为100%.两侧胸廓内动脉中,同侧近、中、远各段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相应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各段内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胸廓内动脉较右侧稍长(P<0.05),男性胸廓内动脉较女性长(P<0.05).两侧肌膈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胸骨边缘距离,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胸廓内动脉末端分支,右侧两支分支者89例(83.18%)、三支者10例(9.35%)、四支者8例(7.48%).左侧两支分支者91例(85.05%)、三支者9例(8.41%)、四支者7例(6.54%),两侧均以两支分支型多见.结论 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清晰观察胸廓内动脉走行规律及其解剖分支特征,可为临床提供较为重要的解剖信息,对术前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 内吗啡肽抑制苯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

    作者:祁元明;杨顶建;段昕;杨帆;李世荣;沈剑敏;王锐

    目的:研究吗啡、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由苯肾上腺素(PE)和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的抑制作用.方法:离体血管环张力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的预处理(0.1-10μmol/L)能明显降低由PE(0.1μmol/L)和AngⅡ(1μμmol/L)(P<0.01)诱导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张力,但是不能减少去内皮血管的张力.纳络酮(1μμmol/L)能部分阻断内吗啡肽-l和内吗啡肽-2的抑制作用(P<0.01),Nω_niu-o_L-arginine(10μmol/L)或血管环去内皮能完全阻断这种作用(P<0.01).结论:内吗啡肽-l和内吗啡肽-2通过纳络酮敏感方式抑制由PE和AngⅡ诱导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血管内皮NO的释放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