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HIV耐药对低病毒载量的AIDS病人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索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病人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对后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从安徽、河南等7个地区选取97例病毒载量大于检测限,同时<1 000拷贝/mL的血浆样本,采用实验室自制(in house)方法扩增pol区的蛋白酶和反转录酶基因区,片段长度1.3kb,测得序列并经编辑后,提交至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 (http://hivdb.Stanford.edu),分析耐药位点与耐药程度.结果 在耐药毒株出现的初期,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是主要耐药药物,特别是对其中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的耐药是导致病人耐药的主要因素.在病毒载量>150拷贝/mL<1 000拷贝/mL的病人中,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耐药位点增加,耐药谱扩大(耐受药物种类与>1 000拷贝/mL的治疗失败病人相似).结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关注病毒反弹早期还处于低病毒载量的病人,其耐药检测结果可以有效预测后期的治疗失败和耐药发生.
-
苦参素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转阴率的影响
目的 探究苦参素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1月中牟县人民医院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均予以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于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苦参素注射液治疗.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肝功能指标及治疗1、3、6个月HBV DNA转阴率.结果 疗程结束后,实验组血清AST、TBIL、AL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1、3个月HBV DNA转阴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实验组HBV DNA转阴率35.14%较对照组10.81%高(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03%与对照组21.6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有效提高HBV DNA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
-
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治疗组(44例)应用α-1b干扰素3~5 MU肌肉注射,隔日1次,72周疗程结束.取用药后第24周、48周、72周为观察点,记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ALT和AST、HBV DNA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Ⅳ-C及LN)的变化情况.对照组(30例).结果 治疗组的ALT复常率、血清HBV-DNA阴转率在治疗后24周、48周和7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复常率治疗后24周、48周时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72周时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HBsAg阴转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疗程干扰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
-
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 ADV)与恩替卡韦( ETV)治疗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选取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HBV DNA均<2ˇ.0×104拷贝/ml )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其中48例接受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 ADV组),48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ETV组),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肾功能、甲胎蛋白、乙肝三系、血清HBV DNA、凝血酶原时间( PT)、肝脏B型超声或CT检查,随访12个月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和病死率。结果 ADV组和ETV组12个月后血清HBV DNA 阴转率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DV组治疗12个月HBeAg血清转换率及病毒学突破率为16.7%、2.1%,ETV组分别为14.6%、4.2%,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2个月后,2组ALT、TB、Alb、P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SCr)和乳酸(LA)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 ADV组死亡1例(2.1%), ETV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降低失代偿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来收治的80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治疗组给予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来疗效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0.00%(32/4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与慢性肝病特异性评分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患者表现更为理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比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
陈建杰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常用药对拾贝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进展性疾病,同时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严重肝病仍存在较高风险,而现代医学在此类特殊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却是盲区.陈师基于对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把握,善于归纳疾病证候分型,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个体化施治,临症巧用中药药对加减治疗,多获良效.
-
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济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3型感染者对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抗-HCV 和 HCV RNA 双阳性的1677例 HCV 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将其中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的120例 HCV 3型初治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皮下注射 IFN-α1b 5 MU/d,连续15 d;此后1次/隔日)联合利巴韦林(RBV 15 mg/kg·d)抗病毒治疗48周的方案;20例 HCV 3型初治患者采用 PegIFN-α2b(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 15 mg/kg·d)治疗24周作为对照组。将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患者,按照病毒载量分两组:≤1×105 IU/L(低病毒载量),A1组;>1×105 IU/L(高病毒载量),A2组;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B 组;未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C 组。治疗前后和随访中检测患者血浆 HCV RNA 水平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结果在1677份标本中,检测到5种基因型,其中 HCV 基因 lb 型有263例,HCV 基因2a 型195例,HCV 基因3a 型314例,HCV 基因3b 型697例,HCV 基因6a 型67例,不能确定型别141例;其中基因3型(3a 和3b)占总数的60.3%。治疗组112例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92例(76.7%)患者获得 SVR;其中 A1组37例患者,33例(89.1%)获得SVR;A2组34例患者,28例(82.3%)获得 SVR;B 组(EVR)41例,31例(75.6%)获得 SVR;C 组(未获得 EVR)8例:3例患者将普通干扰素调整为 PegIFN,5例患者终止治疗。对照组20例均完成既定治疗方案:18例获得 SVR,SVR 率为90%。A1、A2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昆明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基因3型为主。(2)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获得 RVR 的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好。
-
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持续低病毒载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持续低病毒载量再继续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32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1年,其HBV DNA定量>1.0×103拷贝/ml但<1.0×106拷贝/ml,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182例患者继续服用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组:146例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10mg/d的同时联用拉米夫定(100mg/d)、恩替卡韦(0.5mg/d)或替比夫定(300mg/d),观察患者5年间的血清ALT、HBV DNA水平、血清HBV M,B超半定量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304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其中单药组169例,联合组135例。5年随访结束时,单药组与联合组在ALT(48.9 IU/L vs 32.8 IU/L,P<0.05)、HBVDNA阴转率(22%vs95%,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15%vs32%,P<0.05),但B超半定量肝纤维化评分(8.5 vs 8.4,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持续低病毒载量,单独持续治疗也可以稳定病情,有条件者应联合其他抗病毒药。
-
低病毒载量时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低病毒载量时,HCV核心蛋白(Core)和Core/包膜蛋白1(envelope protein 1,E1)区直接测序法对HCV基因分型的影响.方法 HCV-RNA 103~< 104拷贝/mL患者30例,采集其血清标本,采用巢式PCR对Core和Core/E1区分别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构建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ore区扩增阳性25例(83.3%),其中1b型15例,2a型5例,3a型2例和6a型3例;Core/E1区扩增阳性19例(63.3%),其中1b型11例,2a型4例,3a型2例和6a型2例.结论 当HCV-RNA载量较低时,Core区较Core/E1区有较高扩增效率和准确性,是临床或科研中应用直接测序法对HCV基因分型较理想的基因区.
-
阿德福韦酯治疗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相关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
目的 观察乙肝肝硬化低病毒载量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方法 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57例,疗程48周.观察治疗后肝功能ALT、ALB、透明质酸(HA)的变化,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结果 治疗48周HBV DNA阴转率为68.4%,ALT复常率71.9%,HBeAg阴转率33.3% (14/42),HBeAg血清转换率16.7%(7/42),透明质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取得较好的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不良反应轻微.
-
胸腺肽治疗低病毒载量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腺肽肠溶片治疗低病毒载量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5例HBV DNA阳性但小于104 copies/ml、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入胸腺肽组(n=41)和对照组(n=44),观察两组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 DNA阴转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治疗12、24周时,胸腺肽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3.9%(18/41)和61.0%(25/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9% (7/44)和15.9%(7/44) (P<0.05).停药24周后,胸腺肽组HBV DNA阴转率仍保持在48.8%(20/41),优于对照组的11.4%(5/44)(P<0.05).治疗过程中,胸腺肽组的ALT水平在治疗24周以及停药后24周分别为(28.3±9.6) U/L和(31.7±10.5) U/L,低于对照组的(39.3±11.2) U/L和(40.1±10.9)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肠溶片治疗低病毒载量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可取得较高的HBV DNA阴转率,改善肝功能,同时也能明显降低该类患者对长期抗病毒治疗的需要.
-
不同核酸提取方法用于 HBV DNA 定量检测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该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76例,分别用两种国产 HBV 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测定其 HBV DNA 水平。比较分析“煮沸法”的 A 试剂与“一步法”的 B 试剂的线性范围及其灵敏度。结果1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用两种试剂检测,A 试剂检测为阳性的样本有71例,阳性率为40.3%(71/176);B 试剂检测为阳性的样本有120例,阳性率为68.2%(120/176)。阳性率的一致性为100%,阴性率的一致性为53.3%,总的一致性为72.2%。结论两种国产 HBV DNA 检测试剂盒对于 HBV 载量在低复制水平的血清标本具有很好的可比性,B 试剂的扩增效率高、操作简便、定量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低病毒载量患者分别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治疗;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100 mg,1次/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ALT、ALB、透明质酸(HA)的变化,HBV DNA阴转率、病毒基因耐药情况.结果 治疗48周后阿德福韦组HBV DNA阴转率为71.9%,ALT复常率为72.6%;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后HBV DNA阴转率为73.1%,ALT复常率为78.5%;两组透明质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德福韦组无一例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拉米夫定组出现3例YMDD变异.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不良反应轻微,阿德福韦治疗患者无病毒变异发生.
-
不同DAAs方案对基因1b型低病毒载量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对基因1b型低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3例基因1b型低病毒载量慢性丙肝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索磷布韦+达拉他韦组)及B组(索磷布韦+达拉他韦+利巴韦林组),对比两组治疗4w、8w及12w时的HCV RNA转阴率;对比两组治疗结束第4w和12 w时血清HCVRNA不可测(SVR4,SVR12)以及不良反应和终止治疗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4~8 w时,两组HCV RNA转阴率有所升高,但治疗8~12 w时,HCV RNA转阴率未再继续增加.在各时间点,两组HCV RNA转阴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SVR4和SVR12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终止治疗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基因1b型低病毒载量慢性丙肝的疗效与二者联合利巴韦林的疗效相似,但三者联用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终止治疗比例.对于此类低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疗程可尝试缩短至8w.
-
苦参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苦参素粉针在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抗病毒效果. 方法: 选取5×102copies/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