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蝙蝠耳蜗Corti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目的 研究蝙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及静纤毛的特化现象.方法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三种蝙蝠耳蜗毛细胞及静纤毛的表面亚显微结构形态.结果 外毛细胞静纤毛特别的短,外毛细胞体呈瓶状或哑铃状,外毛细胞体被Deiters细胞的杯状膜包裹.结论 我们观察到三种蝙蝠耳蜗外毛细胞体基本呈烧瓶状和哑铃状,明显有别于其他哺乳类耳蜗外毛细胞呈圆柱型的形态.这种毛细胞体的独特形态,可能是蝙蝠为适应高频回声定位的需要出现的特化现象.
-
蹄蝠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分析
目的 对野生蹄蝠进行短纯音(Tone Burst)和短声(Click)诱导听性脑干反应(ABR)分析,对其ABR特点与已有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差异,加深我们对回声定位蝙蝠听觉功能的认识.方法 捕捉并饲养野生蹄蝠,运用美国TDT.公司(Tucker-Davis Technologies)TDT System Ⅲ诱发电位仪对蝙蝠进行短声和短纯音的听阈测定,分析其波形变化规律,确定其短纯音听阈阈值,分析听力图的特点.结果 (1)蹄蝠听阈呈"W"形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各听阈区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2个听敏区:28 kHz处为敏感的第一听敏区,阈值低可达15 dB SPL,平均29.1 dB SPL;40 kHz附近出现第二个听敏区,阈值低25 dB SPL,平均35.9 dB SPL;在12 kHz~64 kHz听阈不超过55.9 dB SPL.(2)短声引出的蹄蝠ABR可见4个相对稳定的波峰:波Ⅰ的潜伏期为1.26 ms;波Ⅱ较高且尖,潜伏期为1.94 ms;波Ⅲ相对稳定,潜伏期为2.47 ms;波V潜伏期为3.40 ms.随着短声强度的上升,在20~80 dB SPL声强范围,各个波振幅逐渐增大、潜伏期缓慢缩短.(3)短纯音引出的蹄蝠ABR各波随刺激频率的提高而潜伏期缓慢地缩短,在64 kHz以上潜伏期又逐渐延长;在28 kHz、80 dB SPL条件下,各波潜伏期分别为Ⅰ波1.74 ms,Ⅱ波2.72 ms,Ⅲ波3.60 ms,Ⅳ波4.58 ms,Ⅴ波5.76 ms.频率28 kHz、声强在45~100 dBSPL范围内上升时.主波振幅逐渐增大;但在部分蝙蝠出现主波振幅在达到大后,随着声强的上升,振幅逐渐减小.(4)在高声强诱发下,短纯音和短声诱发的ABR均可见Ⅰ波分化为2个波峰,Ⅰ a和Ⅰ b波.(5)越接近敏感频率,ABR波形就越典型,振幅越大.结论 (1)蹄蝠听阈呈"W"形分布,类似我们已知的其他回声定位蝙蝠,存在2个听敏区:28 kHz处达到敏感的第一听敏区.40 kHz附近出现第二个听敏区,在12 kHz~64 kHz听阈不超过55.9 dB SPL.(2)从蹄蝠主波与声强、频率的关系可以看出,蝙蝠主波振幅与声强存在一定的正相关,随着接近其敏感听觉频率,波形逐渐变得更为典型,波幅也愈来愈高,反应阈值愈来愈低.但部分蹄蝠在声强高于80dB SPL时,出现振幅随声强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提示可能与中枢某种调节性抑制有关.(3)在高声强诱发下,蹄蝠ABR可以看到Ⅰ波分化为2个波峰,Ⅰ a和Ⅰ b波,这可能与蝙蝠耳蜗的某些特化结构的"听黄斑"相关.
-
胰岛素瘤术中腹腔镜超声的定位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胰岛素瘤腹腔镜术中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经手术证实的32例胰岛素瘤患者的腹腔镜超声结果,对腹腔镜超声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腹腔镜超声对31例患者的胰岛素瘤成功定位,检出率为96.9%,定位准确性为100%;腹腔镜超声共检出37个胰岛素瘤,其中29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1例患者反复探查未发现明确胰岛素瘤.结论 腹腔镜超声对胰岛素瘤的检出率高,并可清楚显示肿瘤的毗邻关系,有助于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超声波导盲系统中可编程增益的研究
超声波非常适合应用于导盲系统,已有的超声波导盲系统都是获得障碍物的距离信息,进行声音或触觉提示.我们利用可编程增益,使用数字电位器,获得超声回波的强度信息,进行音频调制,向盲人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文中主要阐述可编程增益的研究,包括硬件构成、软件设计和信息后处理.
-
GABA能抑制调制大棕蝠下丘神经元对串声刺激的强度敏感性
本文采用不同重复率的串声刺激,模拟大棕蝠回声定位不同阶段听到的调频声纳信号,利用电生理方法和微电泳技术研究不同重复率串刺激条件下GABA能抑制对下丘神经元强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串刺激重复率的增加,有的神经元强度敏感性增强,有的神经元强度敏感性则降低.在不同串刺激条件下,微电泳荷包牡丹碱,神经元放电率均增加,随重复率增加强度敏感性增强或减弱的趋势消失,提示GABA能抑制调制下丘神经元对不同重复率串刺激反应的强度敏感性.串刺激强度在低阈值附近时,微电泳荷包牡丹碱导致放电率增加的百分率大,随串刺激强度增加,放电率增加的百分率逐渐减小.提示刺激强度较低时,GABA能抑制对下丘神经元强度敏感性的影响更有效.
-
后掩蔽效应对大棕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的影响
以回声定位蝙蝠为模式动物,采用在体动物细胞外单位记录法,研究了后掩蔽效应对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部分神经元(38%,12/31)对测试声刺激的反应明显受到掩蔽声的抑制,其后掩蔽效应强弱与掩蔽声和测试声的相对强度差(inter-stimulus level difference,SLD),以及测试声与掩蔽声之间的间隔时间(inter-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有关:当掩蔽声强度升高或测试声强度降低时,后掩蔽效应增强;而SOA的缩短,亦可见后掩蔽效应增强.另外,相当数量的神经元(52%,16/31)对测试声刺激的反应并不受掩蔽声的影响,其中有的神经元只有在特定SLD和SOA时,才表现出后掩蔽效应.而少数下丘神经元(10%,3/31)在特定SLD和SOA时,掩蔽声对测试声反应有易化作用.上述结果表明,部分下丘神经元参与了声认知活动中的后掩蔽形成过程,推测下丘神经元在定型声反应特性中,对掩蔽声诱导的兴奋前抑制性输入与测试声诱导的兴奋性输入之间的时相性动态整合起关键作用.
-
蝙蝠对人兽共患病的传播作用
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的翼手目,翼手目分为小蝙蝠亚目和大蝙蝠亚目.小蝙蝠亚目的成员俗称蝙蝠,使用回声定位,主要捕食昆虫;大蝙蝠亚目只有一个狐蝠科,包括42属173种,不使用回声定位,主要吃水果,故又称为果蝠.
-
回声定位蝙蝠耳蜗听黄斑区毛细胞形态研究
目的 观察蝙蝠耳蜗听黄斑毛细胞的特化形态结构,以探讨听黄斑区毛细胞对蝙蝠回声定位回声频率的敏锐调谐、放大和频率选择的作用.方法 选用听力正常的蹄蝠(22只)、菊头蝠(64只)和犬吻蝠(10只),分别检测其ABR各频率反应阈,对耳蜗基底膜毛细胞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三种蝙蝠ABR反应阈值除佳频率外,均在35dB SPL以上,菊头蝠、蹄蝠、犬吻蝠反应幅值大及敏锐调谐频率分别为83-86、60-62、20-28kHz.回声定位蝙蝠耳蜗听黄斑区外毛细胞胞体(OHC)呈纺锤形或烧瓶形,明显不同于非回声定位哺乳动物的长圆柱形外毛细胞形态.结论 回声定位蝙蝠耳蜗听黄斑OHC的形态特化特征支持其OHC作为耳蜗阻尼机制的结论,OHC的这种形态特化与其他耳蜗微机械结构的匹配有利于耳蜗前行波的传导.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超声波导盲系统的研制
超声波非常适合应用于导盲系统.本文构造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超声波导盲系统研究平台.我们获得障碍物的距离信息和超声回波的强度信息,进行音频调制,向盲人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本文从系统组成、软硬件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该虚拟仪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