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听力植入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魏臣义;赵守琴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面部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临床表现多样。除了面部缺陷,患者通常伴有中重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这类患者需要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减少对言语发育和社会适应的不良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人工听觉植入设备的出现,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重建有了更多选择和听力获益。本文对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听力植入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振动声桥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应用

    作者:邹艺辉;李佳楠;陈爱婷;戴朴;韩东一;刘会占;杨仕明

    目的 报道振动声桥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尤其有特殊情况者)的应用,探索其在该类患者的适应症.方法 对4例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行振动声桥植入术,均为男性,年龄3-18岁(平均13.5岁),3例双耳畸形,1例单耳畸形,均为左侧植入,对具有特殊情况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措施完成手术.手术径路分为经面神经隐窝径路(3例)和面神经后径路(1例).振动声桥植入方式分为镫骨振动型(2例)和圆窗振动型(2例).对比开机前后听力与言语测听结果,及日常交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开机后,听力改善明显,0.25k- 4kHz平均纯音或条件反射测听气导听阈改善35dB(开机前69dB/后34dB),助听后安静环境下65dBSPL语句识别率,双耳畸形者平均为86%(术前0%),单耳畸形者100%(术前100%),但噪声环境(-8dBSNR)下为20%(裸耳0%).结论 振动声桥植入是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一种良好的听力解决方案,即便有些特殊情况者,亦可以完成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 振动声桥与软带BAHA在双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效果比较

    作者:邹艺辉;焦青山;杨仕明

    目的:比较振动声桥(VSB)与软带BAHA(骨锚式助听器)对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听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通过2例自身对照患者,比较VSB与软带BAHA使用前后,纯音测听(声场)与安静和噪声下65dBSPL言语识别率。结果2种方式均使患者获得明显的听力改善,在纯音测定(声场)中,气导听阈在1kHz-8kHz,VSB助听后达到正常水平(<25dB),而软带BAHA助听在30-50dB之间,但在0.25kHz与0.5kHz,软带BAHA比VSB能进一步改善10-25dB。安静状态下,对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识别率,VSB比BAHA高7%-38%;但安静与噪声环境下句子识别率仅高2-10%。结论VSB与BAHA都是双侧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有效听力解决方案。VSB在高频(1kHz-8kHz)助听效果较BAHA好,但低频(0.25kHz与0.5kHz)反之;安静状态下对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识别率VSB更好,而在安静和噪声下对句子识别率VSB比BAHA稍高。

  • 人工中耳研究进展

    作者:陈克光;戴培东;杨琳;张天宇

    由于传统助听器存在诸多弊端,人工中耳植入成为目前治疗传导性聋和中重度感音性聋的替代手段之一.该文就人工中耳发展历史,对已进入临床使用的7种人工中耳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将是人工中耳的发展方向.

  • 积极稳妥地开展人工听觉植入

    作者:孙建军;夏寅

    今年是开展全国爱耳日的第18个年头,“防聋治聋,精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这项工作的核心内涵.众所周知,听力损失是耳科常见的临床表现,耳聋居五类残疾之首.据WHO报道全球约有2.78亿人患有中度以上听力损失,其中因聋致残者近1亿;我国调查显示听力言语残疾者达2 05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近1/4[1].

  • 振动声桥

    作者:李佳楠;杨仕明;于丽玫;韩东一;杨伟炎

    为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临床上有各种类型的助听装置可供选择.除了传统的产声式助听器外,植入式助听装置,如人工中耳、骨锚式助听器(BAHA)、人工耳蜗、电子听性脑干等已经成为部分耳聋患者的有效选择,其中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bridge,VSB)便是一种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型的部分植入式中耳助听器.

  • 先天性前庭窗闭锁的圆窗模式振动声桥植入(附9例报告)

    作者:王丹妮;赵守琴;李轶;马晓波;任冉;陈雪清;李玉玲

    目的:探讨振动声桥(VSB)圆窗植入技术对先天性前庭窗闭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双侧先天性前庭窗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后听力及言语功能检查结果.其中3例曾行/试行前庭开窗术,但术后效果不佳.所有患者术中均接受了VSB圆窗植入手术.结果:配戴VSB后,9例患者在语言频率区的听阈改善21~33 dBHL;言语识别率改善更为明显,其中双音节词测试平均改善62%(术前为14%,VSB植入术后为76%),句子测试平均改善60%(术前为32%,VSB植入术后为92%).平均随访51个月,2例出现术后听力下降,接受再手术后仍有1例远期听力未改善,其余患者均获得稳定改善的术后效果.结论:VSB圆窗植入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前庭窗闭锁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听力效果.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术前评估、手术适应证及时机的选择

    作者:汪照炎;杨军;吴皓

  • 振动声桥植入适应证

    作者:吴皓;黄琦

    借助人工植入装置来恢复听力的方法是近20年来耳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听力损失分别采用不同的植入装置.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bridge,VSB)便是其中之一,由Geoff Ball发明,分体内部分(调制解调器、磁铁、内部线圈、导线、漂浮传感器)和体外语言处理器(麦克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电池)二部分,原理:声音由方向性麦克风接收后转换成电信号,再由电磁转换器产生振动并放大听骨链的自然振动.自1996年第1例声桥植入以来(U.Fisch)已有10多年的经验,全世界已有数千用户.其早期主要适应证:由于内耳问题导致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 振动声桥植入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佩娜;黄宏明

    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bridge,VSB)是一种新型的半植入式中耳助听装置,由Geoffrey Ball 在1994年研发成功,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通过欧洲CE和美国FDA认证,并于2010年5月在中国正式上市,目前全球的VSB植入患者已超过一万例.VSB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将声信号转换成电磁能,驱动漂浮质量传感器(floating mass transducer,FMT)产生机械振动,以此带动听骨链、圆窗或前庭窗的振动,促使外淋巴液发生流动刺激内耳,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听力的目的.VSB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初期主要应用于中-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后逐渐扩展到传导性聋和混合性聋,尤其适用于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且不宜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耳聋患者[1].VSB植入能有效改善耳聋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而且不影响患者的残余听力,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现对国内外VSB植入的临床应用效果做一综述.

    关键词: 振动声桥 耳聋 应用
  • 1~6岁儿童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相关解剖结构的CT测量

    作者:邹哲飞;华清泉;曹永茂;廖华;李暐;解为全

    目的 应用颞骨高分辨率CT测量儿童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术前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50例15个月~6岁因重度感音性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且术前颞骨薄层CT扫描示中耳、内耳均正常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其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轴位片上测量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的相关解剖结构数据,如圆窗龛的宽度和深度、锥隆起的高度、面神经至圆窗龛和外耳道后壁的距离等,并比较不同耳别、性别及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50例儿童各指标测量均值分别为:圆窗龛的宽度2.02±0.20 mm,圆窗龛的深度1.25±0.19 mm,圆窗龛层面面神经管外缘至骨性外耳道后壁的短距离3.99±0.53 mm,面神经骨管内缘至圆窗龛的距离5.21±0.37 mm,锥隆起的高度2.09±0.23 mm.各测量指标耳别间、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隆起高度与面神经至圆窗龛的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331,P>0.05).结论 面神经隐窝等相关解剖结构在出生后可能已经基本发育完成;对国人1~6岁儿童行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从解剖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术前相关结构的CT测量可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 振动声桥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莉莉;黄银芝

    目的 探讨振动声桥植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19例振动声桥植入术的护理经验.结果 19例振动声桥植入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振动声桥植入术术后病情观察是重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病人如期出院.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